-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哈六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 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宗法制是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制度。同时,贵族们又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关系的以巩固西周王族、贵族利益为核心的奴隶主统治。这说明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A.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B.按宗族血缘关系实现了对地方控制 C.已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D.王权和神权结合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卜、屠等姓氏应该源自于( ) A.族号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3.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此举主要是为了( )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打击商人敛财致富 4.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北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突厥、匈奴 C.女真、突厥、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 5.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由此判断,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依据是( ) A.能否提高行政效率 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C.能否抵御外敌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叛乱 6.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相关文化技术的发展 7.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开始合法 8.宋朝出现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最终白银获得政府认可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9.《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儒学伦理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C.程朱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主流思想文化发生变化 10.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11.“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12.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13.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传教士林乐知等观察清廷局势后说:“盖天下事操之以急则难,受之以渐则易。”甲午战争后,他们继续宣称:“ 至若变法而不便于民,尤不可操切以图,致酿他故,而反让蹈常习故者流,藉口于决不可变之谬说,遂类于因噎废食也。”这表明他们( ) A.为维护在华利益反对清廷改革 B.主张变革应该采取稳妥的步骤 C.指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D.批评戊戌变法的措施过于激进 14.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定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旨在强调 A.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 B.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权 C.国家认同高于族群认同 D.联合五个民族共创共和 15.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 A.理学开始遭到了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6.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1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 表1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17.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18.《工农兵三字经》写道:“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人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废军阀,莫容情,阶级敌,一扫清。”判断此“三字经”当时最可能流行于( ) A.江西、湖南 B. 浙江 、上海 C. 广东、广西 D. 山东、山西 19.1941 年12 月24 日至1942 年1 月15 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 年12 月7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主战场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D.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20.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 A.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21.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22.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学习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23.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 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与世界开始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的形态差异逐渐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24.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誉名为“星火计划”。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推动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B.改变农村经济的粗放式经营模式 C.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逐步实施 25.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 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 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 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26.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两条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要求损害赔偿,引起争议。原因是,罗马法只规定了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负赔偿责任,而没有规定二条脚的鸵鸟致人损害其所有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罗马法学家认为:“鸵鸟的所有人应承担责任。”罗马法学家得出结论是依靠( ) A. 有罪推定 B. 法律条文 C. 个人权威 D. 类推解释 27.“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重释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A.既符合传统且又顾及人民的心理 B.适应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对国内外政治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D.使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28.“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 ) A.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B.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 C.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 D.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 29.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分裂割据的局面并未消除 B.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民主政治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制特点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 30.1917年俄历2月25日,俄国二月革命爆发,随后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说明( ) A.美国支持俄国的二月革命 B.美国希望俄国推翻临时政府 C.俄美是一战时的同盟国家 D.俄国与美国由对抗转向合作 31.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年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 ) 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C.欧洲普遍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D.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32.下图为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显著增加 C.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经济重心出现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已经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铁路多系借外款兴筑,路权之损失姑不具论,即就路工本身而言,掌理工程之高级人员多属外籍,不但薪给特殊优厚,而且常需假事权于翻译,而不肖之徒则不免从中作弊,而购料有折扣,包工有陋规(旧时多指不正当的收费常规),国家损失甚大,铁路之成本亦自然提高。 ——凌竹铭《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二 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1953年,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到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2016年底高速铁路高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4.9%和64.8%,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1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此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二十一世界的科技》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A](15分) 材料一 唐朝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谏官系统,谏官以皇帝为监察对象,把皇帝当作国家最高官吏,对传统的以法治官,不失为一项重大突破。谏官,职能为对君主言行等违失进行直言直谏,劝使其改正错误。……谏官系统作为皇帝的监察镜,及时纠正不少决策错误,避免祸国殃民之政。虽受到皇帝和谏官自身政风的局限制约,但其监察功能是无容置疑的。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明清时,对官员的监察制度达到了顶峰。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独立于六部。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同时设督抚,各省的提刑按察司也有监察权,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谓严密。清朝,科道合一,地方依明制。同时,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了顶峰。 ——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唐朝和明清监察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的原因。(7分) 3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B](15分)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60年来,美国对待朝战和朝鲜的政策可用“集体遗忘,继续敌视”概括。在美国军事史上,朝鲜战争属于“被遗忘的战争”……二战后美国对外战争多多,三年朝战,长度不及越战的三分之一,辉煌不及数月的海湾战争,国民记忆中自然难有其位。然而越战美国人何以念念不忘……朝战时期美国传媒主要以文字和广播方式报道战事,而彩电在七十年代越战高峰时期开始普及。 ——摘编自刘平《被遗忘的战争》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8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多年来对“朝战”集体失忆的原因,并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7分) 3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C](15分) 材料一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1927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陶行知的历史贡献和思想主张。(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7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D C D A D B C C B A D B C C C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A A C C C B D B C D A A C A D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答案:(1)特点:铁路起步晚,发展缓慢;呈现半殖民地色彩;管理混乱,布局不合理;出现自主设计施工的铁路(6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政局动荡;近代工业发展缓慢;思想、科技落后,铁路人才匮乏;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路的刺激、诱导;洋务运动的推动;(7分) (2) 原因:新中国建立,国家和政府重视;一五计划,工业化的推动;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努力(7分) 影响: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联系,方便人们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生态造成破坏。(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示例: 观点一:科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冲击了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促进科学精神的传播,推动了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综合所述,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科学作用巨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观点二:科学发展客观上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爱迪生电磁学的成就推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煤和石油等能源的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诺贝尔发明炸药,一战期间发明的坦克、毒气等武器用于战争,造成严重的杀伤,扩大了战争规模;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空间技术和核武器的成果成为美苏冷战和推行霸权主义的武器,威胁了世界和平。综合所述,科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客观上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答案:(1)唐朝监察包括对皇帝的约束。明清监察针对的是官员;形成完备的监察体系,严密的监察网络;制定了专门的完备的法律。(8分) (2)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借鉴之前监察制度的经验;封建社会发展到晚期,政治腐败,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势力,稳定社会秩序。(7分) 3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答案:(1)背景:美国和苏联“冷战”;美国倚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朝鲜内战爆发;新中国成立,美国在战争中侵犯了中国合法权益。(8分) (2)朝鲜战争时间短;结果失败;战争期间大众传媒不发达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导致了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7分) 35.[历史——进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答案:(1)重视和推动城市的平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推行农村复兴计划;创新教育形式;批判国民党镇压和围剿共产党。(8分) (2)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人才;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有利于工农运动的发展,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7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