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靖远四中2019-2020学年12月考试 高三历史 1. 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 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 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 2.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 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 ( ) 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 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 C.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 D.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3.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 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 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 A.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 C.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 D.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 4.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 官员 职 能 奉常 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主管少数民族及其外交事务 宗正 主管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主管国家财政 少府 主管皇室财政 A. 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 B. 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C. 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D. 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5.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 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 ( ) 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 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 C.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 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 6.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 官员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且重要政务事从公议。据此可知,行省制 ( ) A.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色彩 B.扩大了元朝统治疆域 C.体现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 D. 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 7.明代监察御使的品级仅为七品、从七品,甚至更低,且选拔极其严格,1439 年明政府颁布 了名《宪纲条例》的专门监察法规。但监察官员不受任何行政管辖只对皇帝个人负责,可单 独奏事,上可纠劾阁臣,下可巡察地方,因而其职备受推崇。这反映出当时( ) A.官僚体制走向成熟 B.内阁地位日渐衰落 C.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D.政治风气较为清明 8.通过对“ 中国基本古籍库”中不同时代文献中的“弃儒+ 从事某种职业”一词进行检 索,明清时期“ 弃儒 ”一词的出现频率较唐、宋、元有了明显增加,就内容而言,“ 弃儒 就贾( 商)”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见证了科举制度走向没落 B.论证了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C.说明了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D.反映出商品经济影响扩大 9.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在当时有人视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政 治。……在17-18世纪,民主仍然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 界和政治界的主流观点。1992-1993年,西方国家举行了一系列大型学术活动,以纪念雅典民 主制诞生2500周年,但学界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仍然不尽一致。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 化反映出( ) A. 历史评价一直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B. 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C.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 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 10.工业经济意味着农业人口的比例明显下降……也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 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前,从国外进口粮食的可能 性非常有限)材料强调的是 ( ) 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迅速提升 D.工业革命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生产 11.1840年的曼彻斯特。曲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 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 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 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下降 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 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 1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 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 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中的“一块界碑”对于中国人来说 是指( ) A.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B. 英国通商要求得到满足 C. 中国传统农业向近现代农业转变 D. 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始 13.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 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 ) 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 B.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 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 14.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各地工商代表来北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 改变垄断政策,允民自由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等内容,此次会议的召 开( ) A.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促使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5.20世纪初,电报的广泛运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尤其对重 大事件的报道,细枝末节虽有不同,但整体脉络相差无几,这说明通信事业的进步 ( ) A.推动了近代科技发展 B.消除了报刊行业竞争 C.提升了新闻基本效能 D.制约了新闻报道深度 16.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17.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这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 A.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进路 B.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 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D.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 18.1930至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一项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其仍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 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 19.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说:“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这表明他( ) A.科学预见到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阐述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 C.主张由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认为外来援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 20.195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367.4亿元,其中纺织工业产值99.1亿元、食品工业产值 80.9亿元。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经济发展完全契合现实需要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斐然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工业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 21.20 世纪 60 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 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 A.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B.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2.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负责。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材料反映了( ) A.英国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英国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3.1978年,安徽遭受大旱,安徽省委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借地度荒:凡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社员种麦、种油菜,每人借三分地,并鼓励农民开荒多种,谁种谁收谁有,国家不征粮,不分统购任务。这一措施( ) A.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 C.为包产到户提供了契机 D.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 24.1981年4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名义印发的材料上,按照对计划与市场的态度,将经济学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坚持计划经济的;第二类是赞成计划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三类是赞成商品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四类则是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这表明当时 ( ) A.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亟待突破 B.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成为时人共识 C.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5.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 )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 C.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西欧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满族贵族入关之后,使清代婚姻礼俗深层次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在其全面继承明朝婚姻礼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清承明制,规定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为法定结婚年龄。封建包办婚姻依然是清朝婚姻的基本特征,尊亲长掌握卑幼的主婚权是清朝法律的规定,并且强调婚姻双方的门当户对。婚约、婚书与聘财是婚姻成立的条件,婚约一经成就,男女无论任何一方均不得反悔。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 清律允许男子婚后可娶多名妾室,却要求女子在丈夫死后,为丈夫守节一辈子,并且在夫妻关系离异问题上,男子始终占据主动权……。 ——摘编自陈顾远.《中国婚姻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 ,中国社会变革剧烈, 加之受欧风美雨的冲击, 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婚礼俗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男女缔姻逐渐摆脱传统婚介形式的束缚,允许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已带有现代婚姻色彩,甚至还有报刊广告征婚的创举。随着婚姻主权的转移, 婚姻已不完全是两个家族的事 ,而是婚姻主体即当事人的事 ,因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缔结更多考虑的是婚姻对象的才情、品性、相貌等个人素质。其次在结婚礼俗出现了新的风尚,更加简朴快捷,仪式西洋化,还具备了婚姻的法律化效应。由于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结婚年龄后延,女性在婚姻中有了一定自主权, 既有自由结婚的权利 ,也有自由离婚的权利…… 。 ——摘编自美国•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婚姻礼俗形成的背景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江南地区婚姻礼俗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1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其中一个话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的状况”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对外交流的认识?(8分) 靖远四中2019-2020学年12月考试 高三历史答题卡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9分) (2)(11分) 27、 (12分 ) 28、(1)(10分) (2)(8分) 高三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D D B A C C D D B C A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C B A B D A B C C B 二.材料题 26题答案:(20分) (1)背景:①继承并吸收了明代的婚姻礼俗②受到儒家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③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聘财成为婚姻的必备条件。(一点2分,共6分) 特点:①男女不平等性 ②礼法结合 ③具有禁锢性,不自由性 ④早婚的普遍性(任选3点3分) (2)变化:①传统婚介形式发生了变化, 男女婚姻自主权逐渐加大②择偶标准的新变化③“文明结婚” ———婚姻礼俗的新风尚④离婚再婚禁律开始被打破⑤早婚之弊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遏制(任选3点6分) 原因:①政治变革是江南婚姻礼制文明化、近代化的主要因素,如辛亥革命,民主思想深入人心。②西方婚姻观念的影响。 ③江南地域经济的发达为婚姻自由提供物质的保证。④女性主题意识的觉醒。⑤近代教育的发展(任选3点5分) 27题答案:(12分) 示例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现象。 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同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但避免了流血冲突,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但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制,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议员选举体现了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利益平衡;联邦政府内部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美国宪法调和了各方意志和利益,保障了美国宪政民主政治正常运行。(或保留黑奴制度,协调南北方利益。) 示例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实践中存在着与民主思想、原则相“背离”的现象。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议会选举条件苛刻:美国1787年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它们违背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民主思想和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狭隘和欺骗性。德意志帝国宪法仍然规定皇帝掌握大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举“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性。(任意列国家的史实即可) 28题答案(18分) (1)欧洲对外贸易需求量大,尤其以亚洲的棉纺织品为主;欧洲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亚欧贸易发展情况由欧洲处于劣势地位到欧洲处于优势地位;(3分) 欧洲经过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进行对外贸易;欧洲重视货币和财富的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欧洲开展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任意四点7分) (2)中国农业与手工业产品愈来愈显得落后,造成部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5分) 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对外交流,不应闭关自守;应奉行平等公正的交流原则;应重视本国经济实力的增强(3分,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