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项一素养五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项一素养五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学案

素养五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总览——核心素养解读 一、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1.家国情怀是学科核心的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家国情怀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 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 ‎1.家国情怀在高考命题中体现更加充分 ‎(1)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承载民族精神、养成合格公民的义务,致力于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育。‎ ‎(2)高考命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家国情怀在高考命题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2.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 ‎(1)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价值观的判断 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 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 ‎(2)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主流价值观 认识到分辨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3)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社会责任感 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示例——高考命题解说 一、以家国情怀视角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建设 ‎【示例1】 (2017·全国卷Ⅲ)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命题立意] 本题以古代雅典官员、陪审员、成年男子的宣誓为命题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家国情怀的视角关注建设法治国家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解题思路] 材料中“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等信息,都体现了雅典公民的职责,其目的在于增强责任意识,维护城邦利益,D项正确。“限制权力滥用”不符合材料对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宣誓仪式的规定,A项可排除;官员就职宣誓与陪审员宣誓制不能保证防止官员的腐败,且“防止官员腐败”不符合对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的规定,B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材料中的宣誓既有对雅典公民的权利的规定,也有对其义务的规定,并非仅仅培育权利观念,C项错误。‎ ‎[答案] D 二、以家国情怀隐性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示例2】 (2017·全国卷Ⅰ)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命题立意] 本题以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创设新情境,考查经济体制改革,与当下深化改革相呼应,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改革观,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理论探索。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政策的正式提出标志着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1953年以来推行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解题思路] 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90年”,二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链接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份报告通过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要求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C项为正确答案,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可排除。‎ ‎[答案] C 分说——四大角度突破 一、优良传统——从家到国,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1.从家到国,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 ‎(1)“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也是最活跃的精神资源。在近两个世纪驱逐外侮、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它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今天,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家国情怀”也有了新的发展。‎ ‎(2)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生活方式——“家国情怀”,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儒家信念。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 ‎2.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家国情怀”这个词听起来很神圣,其实,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中。‎ ‎(1)爱岗敬业是“家国情怀”: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要把对理想执着的追求,落实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上。要讲道德,知荣辱,讲诚信,重责任,有作为。‎ ‎(2)奉献牺牲是“家国情怀”:“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航母舰载机,中国的航空事业一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定要强大”,有了像罗阳这样的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付出、拼搏和牺牲,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 ‎(3)恪守道德是“家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磊落坦荡。正因为能够超越个人私利而关注国家社会和民生,因而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优秀分子和重要力量。‎ 何为“家国情怀”,如何践行“家国情怀”,永远记住“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光明中国就不黑暗。”‎ ‎3.家国情怀与德育教育目标相一致 ‎(1)目前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而在德育教育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让学生在面对大是大非的事情的时候能够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志向的青年。‎ ‎(2)在“家国情怀”的浸润之下,当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给予他的福祉,感受到自己和国家息息相关之后,“我的传奇”才可能成为这个国家的传奇,“我”才可能和这个国家共同成长。‎ ‎4.家国情怀与正确的历史观相一致 在中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 学习历史不仅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上的事件来促进自己情感的提升。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对当时的人和事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和理解。‎ 二、古为今用——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 ‎1.感悟爱国主义主流价值观 ‎(1)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每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祖国强大繁荣、文明昌盛,每个民族才能繁荣进步,每一个人才能幸福发展。‎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因此每个公民,不论是何民族,都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各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只有这样,民族才能因国家发展而繁荣,国家才能因民族团结而兴旺。‎ ‎2.链接家国情怀的相关知识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①战国时期屈原热爱祖国,其作品《离骚》抒发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②两宋时期,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岳飞把杀敌报国的壮志写入诗词;辛弃疾投笔从戎。‎ ‎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选择了共产主义。‎ ‎(2)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①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并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1945年8月,为了“和平民主”,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 ‎③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 ‎④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①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②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的消息传出后,‎ 台湾军民反对割台的斗争此起彼伏。‎ ‎③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呼吁“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④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①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 ‎③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面对民族生存危机,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 ‎④甲午中日战争后,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⑤1915年,日本提出签订“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运动。‎ ‎⑥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爱国情绪高涨;出现“三罢斗争”。‎ ‎(5)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①革命与建设中: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求知意识、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加强。‎ 三、以史为鉴——追求公平正义,捍卫自由平等 ‎1.感悟公平正义主流价值观 ‎(1)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3)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 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2.链接家国情怀的相关知识 ‎(1)多种多样的民主体制 ‎①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②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构建了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民主。‎ ‎③苏维埃制度: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④南京临时政府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和“代议政治”的原则来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与义务 ‎①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推崇自由议论朝政的风气,以“众治”取代“独治”。‎ ‎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③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④1787年宪法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等自由。‎ ‎⑥1954年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四、寸心载世——倡导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1.感悟人文精神主流价值观 ‎(1)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2)在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链接家国情怀的相关知识 ‎(1)重视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①希腊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②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③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关注人生真谛 ‎①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备知识才能达到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②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③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④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认识自己的“理性”,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3)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②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通过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⑤乡村基层民主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