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二历史(文)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共二大题,36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 2.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治国主张,下列观点属于儒家政治理想的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为勇者尽之于军 C.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D.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3.对人性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礼义是圣人所制定用以扰化恶性,而使之变为善,但又不主张纯粹的感化。这说明他倡导 A.发明本心 B.礼法并施 C.知行合一 D.重义轻利 4.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C.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D.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5.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7.朱熹在《语类》中讲“于万物为一,无所窒碍,胸中泰然,岂有不乐”,将幸福的精神内涵发扬透彻。以后的王阳明在《答南明汪子问》中称“乐是心之本体”,王艮在《乐学歌》中称“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也含有精微的深意。材料反映了两人 A.明理去欲的幸福追求 B.轻物质享受,安贫乐道 C.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物质利益 D.肯定人们欲望的合理性 8.史载,进士郭稹改嫁的母亲边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得到宋仁宗的准许;明初,进士王希曾再嫁的母亲任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明太祖令臣下讨论,最后只同意他服一年。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妇女再嫁得到尊重 B.科举取士注重人品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9.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10.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11.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12.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1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挤孔子,别立褒贬”。下列属于该“某人”观点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仲尼虽圣,效之则颦” 14.“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15.苏格拉底曾感慨地说:“如每个人都是自己智慧的尺度,我们相对的无知又在哪里?如普罗塔哥拉的《真理》确实是在宣布真理,而不是在每个人的观点都正确的时候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详细考察,那么哲学对话的整个事业只不过是在冗长而又可怕地展示愚蠢。”这表明: A.苏格拉底强调以人的感觉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B.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发现自我的本质改善灵魂 C.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 D.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 16.“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7.“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它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之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的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社会契约 D.自由平等 18.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A.虔诚的信仰 B.教会的仪式 C.真诚的善行 D.神父的指引 19.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20.康德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启蒙。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狭隘。”康德认为实现启蒙人们必须拥有 A.毫无限制的自由 B.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C.追求财富的自由 D.私下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21.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B.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 D.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22.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莎士比亚 D.卢梭 23.马丁·路德决心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去问一问在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要亲眼看一看他们在谈论时是如何开口的,并按此进行翻译”。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使人人可以阅读和理解《圣经》 B.建立民族教会 C.推动德语的统一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D.清除神学束缚 24.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D.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25.“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英国史学家帕尔默在此所评价的思想解放运动 A.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B.从根本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一统局面 C.为理性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构想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26.“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最初)还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统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 ——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把它视为自己的信条,并团结起来给统治者施压。”这段话 A.揭示宗教改革本质 B.诠释宗教改革原因 C.鼓舞宗教改革热情 D.冲击世俗权力阻碍 27.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28.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这位思想家可能属于 A.古希腊思想家 B.文艺复兴倡导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29.有人说:“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下列说法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30.历史上西方的许多思想家为人类丰富的人文精神宝库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在以下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中,由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是 A.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C.地主是贪婪的野兽,永不知足的醉汉,他们留给农民的只是无法抢走的空气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31.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 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 32.殷墟出土的一块甲骨上的文字,其内容翻译如下: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天文历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B.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C.人们已实现了农耕定居生活 D.百姓迫切祈求降雨的心态 33.《本草纲目》的编纂宗旨是为了“辨天下物品之情味,合世人疾病之解宣”。哥白尼的“日心说”用科学的理论准确地反映天体运行的本质和规律。对于中西科技的差异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 B.中国缺少逻辑推理和实验 C.西方科技并不具有实用性 D.中国知识和创造发明落后 34.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郭守敬主持测定了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 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 B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蔡侯纸” 是书写材料的巨大进步 C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D 明清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明清时期市民阶层兴起 A.A B.B C.C D.D 35.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反而几乎没有介绍。对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两汉时期农耕技术达到顶峰 B.南方耕作技术更加先进 C.当时社会发展全面衰退 D.北方农耕经济发展进步缓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答在其他位置或超出边框则无效)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30分)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⑴材料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6分) 材料二: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小学堂科目设置 科目 时间、文献 国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体育 艺术 劳动技术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国文、历史、法制及理财、外国语 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 图画 体操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修身 国文、外国语、历史、法制经济 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 图画、唱歌、体操 男子加农业、女子加家事、园艺缝纫 ⑵你认为与明清相比清末和民国初年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三: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⑶结合材料,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 (12分) 高二历史第一次阶段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ACBDC 6-10AADBA 11-15BCDCB 16-20DCACB 21-25 BDACA 26-30 ABDCB 31-35CABB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7、(28分)、(1)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2分);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2分);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2分)。 (2)变化:明清以儒家经典为主,清末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2分);民国初年取消读经讲经,加强劳动技术教育(2分)。 原因:清末:西方文化和科技在中国的不断传播(2分);清末推行“新政”,以图挽救统治危机(2分)。 民国初年: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南京临时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推动社会进步(2分)。 (3)特点:教会起了推动作用;立法保障;出现了专业化学校;社会重视。(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原因:政治上,打破教会和贵族垄断,新兴资产阶级成长(2分)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2分) 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弘扬人权、理性思想(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