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考点21 美苏争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考点21 美苏争锋学案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复习线索】‎ ‎考点21 美苏争锋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雅尔塔体制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________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表现 ‎(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________”演说,呼吁遏制苏联。‎ ‎(2)政治上 ‎①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________”,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经济上 ‎①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________手段控制西欧。‎ ‎②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4)军事上 ‎①美国:1949年,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苏联: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③影响:_____________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________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1)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1962年,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事件。‎ ‎(3)1961—1973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积极影响 ‎(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________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答案:雅尔塔 铁幕 杜鲁门主义 经济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和华约 1948 古巴导弹危机 不结盟 两极格局的形成 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美苏实力的增强,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同时期的经济,美苏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在苏联,斯大林模式在战后经济恢复后弊端日益显现;而美国,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在科技文艺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后现代主义兴起。‎ ‎[重点理解]‎ ‎1.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1)经济影响: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2)政治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3)其他影响: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在无形中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两极格局、“冷战”、雅尔塔体制的关系 ‎(1)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两国按照二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体系。“冷战”则是指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而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2)从时间顺序上说,先有雅尔塔体制(形成于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召开),再有“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最后才有两极格局(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 ‎(3)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3.运用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 提示: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 ‎(2)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2016·北京卷]‎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昔日盟友,进行“冷战”,政治上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表现为马歇尔计划,军事上表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材料中电影主题的转变反映了二战前后美苏关系的变化。‎ ‎(3)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 提示: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 ‎(4)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提示: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需要,目的在于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从而实现其全球霸权。‎ ‎(5)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提示: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之间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所以说“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跟进题组]‎ ‎1.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反映了双方的分歧(注:图1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2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导致分歧的原因有(  )‎ ‎  ‎ 图1          图2‎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②对计划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③两大阵营对峙的环境 ④东西欧国家发展需求不同 A.①③ B.①②③ ‎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其重建的计划,但在促进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也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捷克斯洛伐克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与美国的意识形态不同,处于对立的状态,因而图1美国表现的是对西欧经济的援助,图2体现的则是揭露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①③正确;②不能体现捷克斯洛伐克创作漫画的原因,故②错误;东西欧发展需求都是发展本国经济,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2.“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要遏制苏联,因此“遏制战略”应该是指“冷战”政策,美苏“冷战”的开端就是杜鲁门主义,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故A项正确;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是指马歇尔计划,故B项错误;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是指北约的成立,故C项错误;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而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开端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 ‎3.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 答案:C 解析:“冷战”之所以没有转变为“新的世界大战”,其主要因素是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新力量的崛起只是起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属于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不属于“冷战”。‎ ‎                   ‎ 主题一 没有硝烟的战争——两极格局对峙的形成 ‎1.史料探史——杜鲁门主义的战略意图 史料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探究 结合史料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答案:实质是公开干涉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2.漫画证史——马歇尔计划 ‎  ‎ 论从史出 以上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漫画反映了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 ‎3.归纳比较——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提出 针对“希土危机”‎ 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内容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表现 形式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 影响 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开始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主题二 对抗与牵制的世界——美苏“冷战”的影响 ‎1.地图证史——二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裂 论从史出 上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并导致德国分裂的局面,实质上体现了美苏“冷战”对抗及国际局势的动荡。‎ ‎2.史料探史——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 史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史料二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探究 根据上述史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答案: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重点讲解——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影响的两面性 ‎(1)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 ‎②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2)积极影响 ‎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④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开展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