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5月10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 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 A.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 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 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 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 4.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道教学者葛洪认为:“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尊道贵儒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 B.道儒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C.道本儒末改造传统的道教思想 D.援儒入道实现多元思想的融合 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宣扬“知行合一” B.否定孔子思想 C.反对“格物致知” D.强调主体意识 6.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B.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大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此语意在说明: A.官员冗滥导致效率低下 B.吏治腐败威胁统治秩序 C.过度集权危害社会安定 D.暴政统治影响政治稳定 8.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种族对立观念,而是认识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 A.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 B.清初的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氛 C.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 D.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 9.柏拉图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柏拉图的这一国家学说: A.实际上指出了贤人治理国家的合理性 B.否定了希腊政体的局限性 C.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文主义萌发的渊源 10.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A.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将法国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C.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11.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A.依法治国原则 B.社会契约学说 C.三权分立理论 D.反抗暴政观念 12.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他旨在说明: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思想启蒙的艰巨性 C.政治革命的重要性 D.专制统治的顽固性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廷中部分官员: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14.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 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A.“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洋务派能理性看待西方科技的影响 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官绅阶层已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15.康有为承续了自龚自珍和魏源以来重视时势变易的今文经学历史观,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依材料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 A.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 B.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 C.包含了唯物史观的成分 D.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 16.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 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 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 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17.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 A.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入中国 B.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C.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动 18.《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19.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 20.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1.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B.慕尼黑协定签订 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 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 22.苏联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崔可夫元帅认为中国抗战: A.化解了苏联东方作战压力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 23.下图是一幅与二战有关的漫画作品。漫画中的“雪茄”代表丘吉尔,“长烟嘴”代表罗斯福,“烟斗”喻指斯大林。对该漫画的理解,有误的是: A.反映了英美苏三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史实 B.英美苏三国联合行动始于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 C.歌颂了反法西斯联盟领袖对二战所作的贡献 D.“V”的意思是最后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4.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这说明高等教育: 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25.苏联崩溃后,一家独大的美国改变了其依靠代理人以色列制衡阿拉伯国家的常规,亲自出马向宗教色彩极为浓烈的中东地区国家强行输出西方民主模式,对此准确的解读是 A.美国改变了对中东的霸权主义政策 B.两极格局解体导致中东局势失衡 C.多极化趋势影响美国对外政策调整 D.美国插手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4分)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教课书中立足点转变的原因。(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广告发展概况 20世纪初 上海闵泰广告社为英美烟草公司制作五彩石印招贴,此时的广告以极简单的文字广告较多。 1930 年前后 上海法兴、交通等广告公司把制造路牌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联合广告公司与荣昌祥广告社联合投资并组建荣昌祥广告股份有限公司。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上海路牌广告最多。广告内容包括老刀牌香烟、消治龙药膏、双钱牌胶鞋、艾罗补脑汁、电影广告等。 1955年 上海市广告商业同业公会在中苏友好大厦承接了苏联展览会、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等会场布置及绘画任务。 “文革”期间 广告路牌全部变成政治标语牌和毛主席语录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上海路牌广告恢复和发展起来。1989年,上海主要公交线路车站有站牌广告400多块。至1995年,市区内约有大小广告路牌近5000块。 ——据户迪、贺然《中国近代路牌广告的历史》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中国某些时期上海路牌广告发展概况简表。综合表中材料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罗斯福选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对外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是什么?(6分) 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33年4月,德国大学校园中开始了一场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运动。大批科学家被迫流亡他国。但大多数知识精英最初并未把美国放在优先选择的理想接受国的位置上,而是希望去英、法等西欧国家生活和工作。美国知识精英人物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美国私人性资助团体一起,逐步化解了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随着形势的变化,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迫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欧洲局势的恶化也迫使美国社会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接纳更多科学家。从德、奥两国被驱逐的1400名流亡科学家中,有77%被美国所接受。其中不少人成为美国现代新兴学科的奠基者。人们能在有关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的材料中找到最鲜明的例证,这次高文化素质难民潮对20世纪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洲际转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李工真《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德国多数科学家最终选择流亡美国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科学家流亡美国的影响。(4分) 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C B A A D A C A A A B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C B C D A C C B D B A C 26题答案:14分 (1)同:都认为孝文帝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功,促进了北魏政权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加速了向汉族封建王朝模式的转换(或汉化、封建化都可)。(4分) (2)立足点:材料一以汉族为中心,站在鲜卑文明发展的角度;材料二站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角度。(2分) 原因: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倡导五族共和;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一律平等;③中华民族的观念逐渐形成;④历史教科书负有建构中华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历史使命。(8分) 27题答案:12分 论题:上海路牌广告的设置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特征。(2分) 阐述:(1)20世纪初,服务于欧美国家的上海广告日渐增多,体现了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和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告的发展折射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抗日战争胜利后,反映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路牌广告较多,体现抗战胜利后广告服务于市民生活的时代特征;(4)1955年,上海广告商承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展览会,体现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立场;(5)“文革”时期的广告牌带有“左”倾错误指导下的浓厚政治色彩;(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告牌种类增多,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日渐缓和。(8分,只需答出四点即可) 结论:上海路牌广告的设置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特征。(2分) 28题答案:12分 (1)原因:民众要求中立,孤立主义盛行;政府专注于克服危机而无暇顾及。(4分) (2)变化:放弃中立,援助英国,反对纳粹。(2分) 目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2分) 意义:美国调整对外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4分) 29题答案:12分 (1)原因:纳粹党上台,德国推行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政策;美国知识界和私人资助团体的支持;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美国政府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8分) (2)影响:使德国和西欧丧失了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地位;推动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美国科技的发展,为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创造了条件。(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