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二12月普通高中会考练习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海淀区高二化学会考模拟试题 2017.12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两道大题(共50分)。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白藜芦醇(C14H12O3)是一种天然的肿瘤化学预防剂,来源于花生、葡萄和桑葚等植物。该物质属于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答案】B 【解析】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化合物,答案选B。 点睛: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需要注意的是CO、CO2以及碳酸盐等,由于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更类似于无机物,一般归为无机物。 2. 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A. C、Si B. N、Si C. S、Cl D. O、F 【答案】A 【解析】A、C、Si均是第ⅣA元素,A正确;B、N、Si分别是第ⅤA、ⅣA元素,B错误;C、S、Cl分别是第ⅥA、ⅦA元素,C错误;D、O、F分别是第ⅥA、ⅦA元素,D 错误,答案选A。 3. 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乙醇 B. 氯气 C. 铜 D. 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A、乙醇是非电解质,A错误;B、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C、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氢氧化钠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D正确,答案选D。 4. 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葡萄糖 B. 纤维素 C. 淀粉 D. 蛋白质 【答案】A 【解析】A、葡萄糖是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B、纤维素是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淀粉是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A。 5.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蔗糖溶液 B. 淀粉胶体 C. 葡萄糖溶液 D. 食盐水 【答案】B 【解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A、蔗糖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B、淀粉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C、葡萄糖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错误;D、食盐水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答案选B。 6. 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 锂 B. 钾 C. 铷 D. 钠 【答案】C 【解析】四种元素均是第ⅠA元素,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最强的是铷,答案选C。 7.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 NH3 B. NaCl C. MgCl2D.NaOH 【答案】A 【解析】A、氨气分子中只有共价键,A正确;B、氯化钠中只有离子键,B错误;C、氯化镁中只有离子键,C错误;D、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错误,答案选A。 点睛:一般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另外要注意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8. 合金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下列材料的使用中,属于合金的是 A.陶瓷 B.光导纤维 C.飞机外壳 D.电脑芯片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B、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制成的,不是合金,B错误;C、飞机外壳主要是合金制成的,C正确;电能芯片主要是由硅制成的,不是合金,D错误,答案选C。 9. NH3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下列关于NH3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密度比空气小 B. 极易溶于水 C. 可由N2和H2作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 D. 任何条件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答案】D 【解析】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A正确;B、氨气极易溶于水,B正确;C、可由N2和H2作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C正确;D、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和水,D错误,答案选D。 10.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浓度均为0.2 mol·L−1的CO和H2O, T℃发生如下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B. CO、H2O、CO2和H2 的浓度相等 C. CO、H2O、CO2和H2 的浓度不再变化 D. 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O同时生成1 mol CO2 【答案】C 【解析】A、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A错误;B、平衡时物质物质的浓 度不再发生变化,但CO、H2O、CO2和H2的浓度不一定相等,B错误;C、CO、H2O、CO2和H2 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O同时生成1 mol CO2,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C。 点睛: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在平衡状态的含义中需要正确理解“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这里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即该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时即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对于不同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需要进行换算,不能直接进行判断。 11. 原电池原理的发现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关于下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u为负极,Zn为正极 B.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C. 正极反应式为Cu-2e-=Cu2+ D. 负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A、金属性是锌强于铜,因此该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A错误;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B错误;C、正极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反应式为2H++2e-=H2↑,C错误;D、负极失去电子,负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D正确,答案选D。 12. 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 油脂 B. 蔗糖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答案】C 【解析】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反应。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答案选C。 13. 在宾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常使用一种电离式烟雾报警器,其主体是一个放有镅-241()放射源的电离室。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为95 B. 核外电子数为241 C. 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差为146 D. 质量数为95 【答案】A 【解析】A、根据核素的组成可知核电荷数为95,A正确;B、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为95,B错误;C、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差为241-95-95=51,C错误;D、质量数为241,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掌握核素组成的表示方法以及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即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主要是不明确如何计算中子数。 14. 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B. 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 C. 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D. 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答案】B 【解析】A、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C、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C错误;D、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D错误;答案选B。 15. 下列方法不能区分苯与乙酸的是 A. 观察颜色 B. 与金属钠反应 C.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D. 观察在水中的溶解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二者都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B、乙酸具有酸性,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可鉴别,故B正确;C、乙酸具有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可鉴别,故C正确;D、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乙酸和水混溶,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鉴别的相关知识。 16.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16 B. 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属于非金属元素的离子 D.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答案】B 【解析】A、中子数未知,不能计算质量数,16为质子数,A错误;B、核外有3个电子 层,B正确;C、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S元素,不是硫离子,C错误;D、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D错误,答案选B。 17.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氮气是单质分子,电子式正确,A正确;B、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电子式为,B错误;C、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正确,C正确;D、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正确,D正确,答案选B。 点睛: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判断化学键类型,其次应注意原子间的连接顺序,确定原子间连接顺序的方法是先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异性微粒相邻,同性微粒相间的原则确定,如HCl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其结构式为H-O-Cl,电子式为。 18.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解释的是 A. 非金属性:O > S B. 稳定性:HCl >H Br C. 酸性:HCl > H2CO3 D. 碱性: LiOH <NaOH 【答案】C 【解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O>S,A不符合;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HCl>HBr,B不符合;C、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C符合;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LiOH<NaOH,D不符合,答案选C。 19. 自然界的硫循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量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B. 土壤或水体中的SO42-部分来自于降水 C. 火山喷发不会增加大气中SO2的含量 D. 含硫有机物和含硫无机物可相互转化 【答案】C 20. 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已知反应:Na2S2O3 + H2SO4 S↓+ SO2↑+ H2O + Na2SO4下列条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选项 温度 0.1 mol·L−1 Na2S2O3溶液 0.1 mol·L−1 H2SO4溶液 蒸馏水 A 15℃ 5 mL 5 mL 5 mL B 15℃ 5 mL 5 mL 10 mL C 35℃ 5 mL 5mL 5 mL D 35℃ 5 mL 5 mL 0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选项可知C、D中温度高于A和B,溶液体积D中最小,硫代硫酸钠和硫酸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D。 21. 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B. 将过期的化学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 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 【答案】C 【解析】A、钠是活泼的金属,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能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要放回原试剂瓶中,A错误;B、过期的化学药品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不能倒入下水道,B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正确;D、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D错误,答案选C。 点睛:选项A是的的易错点。一般情况下为防止试剂相互污染,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中,但金属钠、钾等例外。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3.6 g水的体积约为4.48 L B. 17 g NH3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6.02×1023 C. 常温常压下,11.2 L CO2物质的量为0.5 mol D. 10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0.02 mol Na+ 【答案】D 【解析】A、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3.6 g水的体积,A错误;B、17 g NH3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总数为3×6.02×1023,B错误;C、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11.2 L CO2物质的量不是0.5 mol,C错误;D、10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含有0.02 mol Na+,D正确,答案选D。 23.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取Cl2时,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Cl2 + 2OH- =ClO-+ Cl-+H2O B. 向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溶液变为浅绿色:Fe3+ + Fe =2Fe2+ C. 铜片放入稀HNO3中生成气体:Cu + 4H+ +2NO =Cu2+ + 2NO2↑+2H2O D. 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2+ + SO42- + H+ +OH- =BaSO4↓ + H2O 【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制取Cl2时,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A正确;B、向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溶液变为浅绿色:2Fe3+ +Fe=3Fe2+,B错误;C、铜片放入稀HNO3中生成NO气体,C错误;D、Ba(OH)2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2++SO42-+2H++2OH-=BaSO4↓+2H2O,D错误,答案选A。 点睛: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从表面看该离子方程式遵循了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但不能满足离子的配比,因此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时需要结合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24. 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该盐一定是Na2CO3 B 向盛有2 mL 0.1 mol·L−1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 mL 0.1 mol·L−1 NaOH溶液,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变热 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向I2的饱和水溶液中加入CCl4后,振荡、混合、静置,待液体出现分层后观察到下层呈现紫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D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该盐也可能是碳酸氢钠,A错误;B、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C、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C正确;D、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D错误,答案选C。 25.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①分离乙醇和水 ②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 ③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④用Ca(OH)2和 NH4Cl制取NH3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直接分液,①错误;利用蒸馏可以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装置正确,②正确;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应该用萃取分液法,不能蒸发,③错误;利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借助于该装置可以制备并收集氨气,④正确,答案选D。 点睛:注意制备氨气时装置中棉花的作用,即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一、必答题(共30分) 26. 焊接钢轨要用到的反应为:Fe2O3+2Al 2Fe+Al2O3。在该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若反应中生成了2 mol Fe,则消耗Al______ mol。 【答案】 (1). Al (2). Fe2O3 (3). 2 【解析】在该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Al,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的物质是Fe2O3;若反应中生成了2molFe,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Al的物质的量是2mol。 27. 在3种有机物 ①乙烯、②乙醇、③淀粉中,可从石油中获得的化工原料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用于生产葡萄糖的是______,可用作溶剂的是______。 【答案】 (1). ① (2). ③ (3). ② 【解析】三种有机物中可从石油中获得的化工原料是乙烯,可用于生产葡萄糖的是淀粉,可用作溶剂的是乙醇。 28. 在3种无机物①SO2、②SiO2·nH2O、③Al(OH)3中,可用作胃酸中和剂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可用作漂白纸浆的是______,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 【答案】 (1). ③ (2). ① (3). ② 【解析】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可用作胃酸中和剂的是氢氧化铝,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作漂白纸浆的是二氧化硫,硅胶可以吸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SiO2·nH2O。 29. 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 NH3、② Na2SiO3、③ Al、④ NaHCO3。其中,能与稀盐酸反应得到胶体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与NaOH溶液和稀硫酸均反应生成氢气的是______;可以受热分解生成CO2的是______;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______。 【答案】 (1). ② (2). ③ (3). ④ (4). ① 点睛:制备硅酸胶体时需要注意要逐滴加入盐酸,边加边振荡,尤其要注意盐酸不能过量,否则得不到硅酸胶体,而是生成了硅酸沉淀。 30.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各种产物。 请回答: (1)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试剂A是______。 (3)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否一定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 【答案】 (1). C+2H2SO4(浓)CO2↑+2SO2↑+2H2O (2). 无水CuSO4 (3). 检验SO2 (4). 否,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2SO4(浓)CO2↑+2SO2↑+2H2O。(2)由于检验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时要通入溶液中,会带出水蒸气,所以首先检验水,即试剂A是无水CuSO4。(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SO2。(4)品红溶液能检验二氧化硫,但不能除去二氧化硫,即二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生成二氧化碳。 点睛:判断检验的先后顺序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必须首先除去二氧化硫,一般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为保证完全除去,还需要再次通入品红溶液中。 31. 大量燃煤产生烟气会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多,某研究小组利用燃煤电厂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进行烟气脱硫研究,并制备Al2(SO4)3·18H2O。 (1)上述①②③④步实验操作中,需要过滤的是______。 (2)第②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列关于步骤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溶液C可用于制备氮肥 b.溶液B中的硫酸铵将烟气中的SO2除去 c.热分解获得的SO2可以回收再利用 (4)从固体B制备Al2(SO4)3·18H2O的实验操作是:加入稀硫酸、加热浓缩、______、过滤。 【答案】 (1). ①② (2). Al(OH)3 + NaOH=NaAlO2 + 2H2O或 Al2(SO4)3 + 8NaOH=2NaAlO2 + 2Na2SO4 + 4H2O (3). a、c (4). 冷却结晶 【解析】二氧化硅与稀硫酸不反应,过滤得到的固体A是二氧化硅;溶液A中含有硫酸铝及过量的稀硫酸,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得到固体B是氢氧化铝,溶液B中含有过量的氨水,与足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亚硫酸氢铵分解又得到二氧化硫。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①②③④步实验操作中,需要过滤的是①②。(2)生成的氢氧化铝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所以第②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Al(OH)3 +NaOH=NaAlO2+2H2O或Al2(SO4)3+8NaOH=2NaAlO2+2Na2SO4+4H2O。(3)a.溶液C中含有硫酸铵、亚硫酸氢铵,可用于制备氮肥,a正确;b.溶液B中的氨水将烟气中的SO2除去,b错误;c.热分解获得的SO2可以回收再利用,c正确;答案选ac;(4)从固体B制备Al2(SO4)3·18H2O的实验操作是:加入稀硫酸、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2. 某同学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转化规律,绘制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反应物或产物略去),并用于研究物质A、B、C、D的性质及其变化。 (1)若A是黄绿色气体,X是生活中应用最大量的金属,D是白色固体。 ① 组成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C只具有还原性 b.B的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为红色 c.若Y是碱,D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若A、B、C、D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X的固体俗称干冰。 ① 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 A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则A和X反应生成1 mol 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 【答案】 (1). 第3周期 VIIA族 (2). bc (3). Na2CO3 + CO2 + H2O=2NaHCO3 (4). 1 【解析】(1)若A是黄绿色气体,A是氯气。X是生活中应用最大量的金属,X是铁,则B是氯化铁,C是氯化亚铁,D是白色固体。 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VIIA族。②a.氯化亚铁既具有还原性,也具有氧化性,a错误;b.氯化铁的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为红色,b正确;c.若Y是碱,D就是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c正确。答案选bc;(2)若A、B、C、D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X的固体俗称干冰,X是二氧化碳,因此B是碳酸钠,C是碳酸氢钠。则①B转化为C 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O2+H2O=2NaHCO3。②A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则A是过氧化钠,和X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则生成1mol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框图题的解答关键是寻找突破口,例如本题中气体的颜色、焰色反应、过氧化钠的用途、应用最大量的金属等。最后一问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时要注意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二、选答题(共20分。请在以下三个模块试题中任选一个模块试题作答,若选答了多个模块的试题,以所答第一模块的试题评分) 33.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的第一个午日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粽子是大家熟悉的端午节庆食物。制作粽子会用到的部分原料有:①糯米、②蔗糖、③红枣、④鲜肉。请回答: (1)富含淀粉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 (3)富含维生素C的是______。 (4)属于调味剂的是______。 【答案】 (1). ① (2). ④ (3). ③ (4). ② 【解析】(1)富含淀粉的是糯米。(2)富含蛋白质的是鲜肉。(3)富含维生素C的是红枣。(4)属于调味剂的是蔗糖。 3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17年9月第六届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总结介绍了我国煤气化、煤液化、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成就。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为人熟知,其实二氧化碳是一种被误解、误判的资源。此次论坛上,很多科研机构也在二氧化碳的相关研究方面做了交流。如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和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合成的一种新型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直接高选择性合成汽油烃类组分,成果被Nature Chemistry杂志发表,被认为是二氧化碳转化领域的一大突破,为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及燃料提供了重要平台。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1)以煤为原料可以制得烯烃。______ (2)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是物理变化。______ (3)二氧化碳直接高选择性合成汽油烃类组分需要使用催化剂。_____。 (4)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标志着该技术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实一步。______ 【答案】 (1). 对 (2). 错 (3). 对 (4). 对 【解析】(1)通过煤的干馏可以制得烯烃,正确。(2)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是化学变化,错误。(3)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二氧化碳直接高选择性合成汽油烃类组分需要使用催化剂,正确。(4)根据以上材料可知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标志着该技术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实一步,正确。 35.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的含氮化合物经转化最终会以硝酸盐的形式进入水体,若大量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 (1)下列说法属于水体污染的危害的有______(填字母)。 a.加剧水资源短缺 b.危害人体健康 (2)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Fe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将足量铁粉投入某水体样本中,经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其他离子忽略不计)。 离子 Na+ H+ NO3− NH4+ Fe2+ 浓度/(mol·L−1) 5.0×10−2 5.0×10−2 6.4×10−1 y 2.4×10−1 表中y =______。 【答案】 (1). a b (2). +5 (3). 氧化 (4). 6.0×10−2 【解析】(1)a.水体污染会加剧水资源短缺,a正确;b.水体污染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答案选ab;(2)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2-1)=+5。(3)Fe是活泼的金属,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4) 忽略氢氧根的浓度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c(Na+)+c(H+)+c(NH4+)+2c(Fe2+)=c(NO3−),所以y=(0.64-0.05-0.05-0.24×2)mol/L=0.06mol/L。 36. 现有下列6种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有机物: ① HCOOH(基础化工原料) ② CH3CH2COOH (防霉剂) ③ CH3CH2CH2CH3(打火机燃料) ④ (冷冻剂) ⑤ HO—CH2—CH2—OH(汽车防冻液) ⑥ (杀菌剂) 请回答: (1)属于酚的是______(填序号)。 (2)与①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3)与③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填序号)。 (4)用系统命名法给④命名,其名称为______。 【答案】 (1). ⑥ (2). ② (3). ④ (4). 2-甲基丙烷 【解析】(1)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属于酚类,属于酚的是,答案选⑥。(2)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①是甲酸,与①互为同系物的是乙酸,答案选②。(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与③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答案选④。(4)④属于烷烃,支链含有一个甲基,其名称为2-甲基丙烷。 37. 现有下列4种重要的有机物: ① ② ③ ④ 请回答: (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 (3)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______(填序号)。 (4)写出④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② (2). ③ (3). ① (4). 【解析】(1)2-丙醇含有羟基,能发生消去反应。(2)乙醛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3)1,3-丁二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4)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注意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即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类似于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38. 丙二酸二甲酯是生产医药吡哌酸的重要原料,多用氰化酯化法。 (1)A是氯乙酸(),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丙二酸二甲酯的分子式是______。 (3)步骤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4)丙二酸在浓硫酸存在下与甲醇酯化得丙二酸二甲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 (1). 羧基 (2). C5H8O4 (3). 取代反应 (4). 【解析】(1)根据氯乙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2)丙二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二酸二甲酯,结构简式为,因此分子式是C5H8O4。(3)步骤②中氯原子被CN取代,所以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4)丙二酸在浓硫酸存在下与甲醇酯化得丙二酸二甲酯的化学方程式是。 39. ① C(s) +1/2O2(g) =CO(g) ∆H1 =-110.5 kJ·mol −1 ② H2O(g) =1/2O2(g) +H2(g) ∆H2 =+241.8 kJ·mol −1 ③ C(s) +H2O(g) =CO(g) +H2(g) ∆H3 请回答: (1)反应①属于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反应①消耗12 g C(s)时,∆H =______kJ·mol −1。 (3)反应②生成1 mol H2(g)时,∆H = ______kJ·mol −1。 (4)反应③的∆H3 =______kJ·mol −1。 【答案】 (1). 放热 (2). -110.5 (3). +241.8 (4). +131.3 【解析】(1)反应①中∆H<0,因此属于放热反应。(2)反应①消耗12gC(s)即1mol碳时,∆H=-110.5kJ·mol −1。(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②生成1molH2(g)时,∆H=+241.8kJ·mol −1。(4)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可得到反应③的∆H3=+131.3kJ·mol −1。 点睛:由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因此同一个反应,改变化学计量数时反应热将随之改变,所以计算反应的反应热时要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尤其是计算实际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时。 40. 80 ℃时,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N2O4,发生如下反应:N2O4(g)2NO2(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数据如下: 时间/s 20 40 60 80 100 c(NO2)/( mol·L−1) 0.12 0.20 0.26 0.30 0.30 请回答: (1)20 s内,v(NO2) =_________mol/(L·s) −1。 (2)升高温度时,c(NO2)增大,则正反应是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为______。 (4)该条件下N2O4的平衡转化率是______。 【答案】 (1). 0.006(或6×10-3) (2). 吸热 (3). 1.8 (4). 75%(或0.75、或3/4) 【解析】(1)20s内生成NO2的浓度是0.12mol/L,则v(NO2)=0.12mol/L÷20s=0.006mol/(L·s) −1。(2)升高温度时,c(NO2)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3)平衡时NO2的浓度是0.30mol/L,消耗N2O4是0.15mol/L,所以平衡时N2O4的浓度是0.4mol÷2L-0.15mol/L=0.05mol/L,因此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 为。(4)该条件下N2O4的平衡转化率是。 41. 25 ℃时,现有浓度均为0.10 mol·L−1的两种溶液:① 氨水、② 盐酸。请回答: (1)溶液①的pH______13(填“>”、“<”或“=”)。 (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向①中滴加②,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b.NH3·H2O和 HCl均能促进水的电离 c.若两溶液混合后pH = 7,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关系:c(NH4+)= c(Cl-)> c(H+)= c(OH-) (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盐酸时,阳极反应式是______。 【答案】 (1). < (2). NH4++ H2ONH3·H2O+ H+ (3). a c (4). 2Cl--2e-=Cl2↑ 【解析】(1)一水合氨是弱碱,部分电离,则溶液①的pH<13。(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氯化铵,铵根水解,所得溶液显酸性,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3)a.向①中滴加②生成强电解质氯化铵,溶液的导电性增强,a正确;b.NH3·H2O和HCl均能抑制水的电离,b错误;c.若两溶液混合后pH =7,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浓度存在关系:c(NH4+)=c(Cl-)>c(H+)=c(OH-),c正确;答案选ac;(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盐酸时,阳极氯离子放电,反应式是2Cl--2e-=Cl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