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化学 期末君之讲稿(九)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自学目标: 1.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2.了解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要点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 1.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用容量瓶,比较常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和l 000 mL。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刻度线。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步骤:(1)计算;(2)称量(固体溶质用托盘天平进行称取,液体溶质用量筒量取);(3)溶解或稀释;(4)转移(将溶液转入容量瓶内);(5)洗涤(洗涤玻璃棒和烧杯);(6)转移(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7)定容;(8)摇匀。 3.配制流程图。 要点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1. 仪器通常有: 容量瓶(注意规格)、托盘天平(固体配制溶液)或滴定管(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量筒(用于量取溶剂)、烧杯(溶解)、玻璃棒(搅拌、引流)、胶头滴管(用于定容)、药匙(溶质是固体时使用)。 2.容量瓶为细颈、梨形玻璃容器,带有磨口玻璃塞。 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适用温度、容量。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方法是:向瓶内加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左手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置,看是否有水漏出。如不漏水,再将瓶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两次均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3. 注意事项: A、称量: (1) 称量时一般用托盘天平,量取时一般用量筒,它们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 g或0.1 mL),因此 计算所用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称量时左物右码,有吸湿性和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烧杯中快速称量;用量筒量取的液体倒入烧杯后,量筒 内壁附着的溶质不要洗涤到烧杯中。 B、溶解: 将称好的固体放入 烧杯 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 玻璃棒 搅拌,目的是 加快溶解 。 溶解中应注意事项:(固体要先溶解,液体要先稀释;都要却至室温再移液) (1)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解时加水不要太多 (2)应当注意搅拌时沿着一定的方向 (3)玻璃棒不要碰烧杯底和烧杯壁 (4)不要把玻璃棒放在实验台上,以免引入其他杂质 (5)溶解时一般先在烧杯中加入溶质,后加溶剂进行溶解。 5 (6)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注意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且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C、转移:(溶液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 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 容量瓶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使其温度恢复到室温, 这是因为热的溶液转入容量瓶会使所配的溶液的体积偏小(玻璃的膨胀系数小于液体),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思考:为什么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 D、洗涤: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玻璃棒(上面粘有少量溶质) 2~3次 。洗涤液也都注入 容量瓶 。轻轻摇动 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思考:量浓硫酸的量筒要洗吗?(不用或洗涤液不能转入容瓶) E、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 2~3 cm 时,改用 胶头滴管 滴加蒸馏水至凹液 面与刻度线 水平 。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 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特定值。常用容 量瓶的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思考: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 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 F、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塞子,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思考: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能否补充水? (不能。液面低于刻线是因为还有水挂壁,当静置后就会恢复原状。如果再加蒸馏水,会引起结果偏低。如果 摇匀后洒出几滴,溶液的浓度不变。 要点三、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专用仪器:容量瓶 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1)构造:梨形、平底、细颈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有一个塞子,且用绳子钓着,说明每个都有自己的原配) (2). 特点: 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4). 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②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其他: 1.容量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橡胶塞。使用前,除洗涤外,还应检查容量瓶是否完好,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查漏方法: 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有水漏出。 2.只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且不能长期贮存溶液。 3.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且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以防注入操作时液体流出,造成溶质损失。 4.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因为溶质在烧杯内稀释或溶解时会吸热或放热,而容量瓶必须在室温下使用。 5 5.用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配制溶液时要根据所需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 6.定容时,要使视线与瓶内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 7.洗涤容量瓶后留在瓶内的少量水不必烘干,因为最后定容时也要加水。 要点四、配制误差分析 根据判断。其他正常时,凡是使m或n增大的因素,使c偏大;凡是使m或n减小的因素,使c偏小;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偏小;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偏大。 1.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所有砝码生锈,m偏大,结果偏高。 2.若没有洗涤烧杯内壁,使n偏小,结果偏低。, 3.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则对结果无影响。 4.仰视刻度线(图甲)。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从下向上看,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液面的实际刻度,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 5.俯视刻度线(图乙)。恰好与(4)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的实际刻度,使得加水量偏小,结果偏高。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 5 方法引导 定容误差的判断方法 定容的目标是容量瓶的容积,相关主要方法是以平视式、以容量瓶的刻度线为目标、观察液面与刻度的位置关系,标准是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齐平时,液体体积恰好等于容量瓶的容积。 (A)仰视观察,溶液体积偏大。如图(a) (B)俯视观察,溶液体积偏小。如图(b) 跟踪练习: 1.下列对实验操作分析错误的是( ) A.配制0.1 mol/L 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B.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0.5mol/L 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中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2.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有些固体溶解会放热,若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③⑤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3.用98%浓硫酸配制2mol/L的稀硫酸,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未冷却就转移、定容 B.容量瓶原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D.量筒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 B.移液时,不慎将液体流到瓶外 C.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5. 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密度为1.16g•cm﹣3)配制1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除了用到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 (2)计算已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经计算需要 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 。 A.5mL B.10mL C.25mL D.50mL (4)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5 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 颈的刻度标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 (5)在上述配制过程中,若定容时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多余的部分,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