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3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第13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纲要求 学法点拨 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本讲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密切结合,考查N2的稳定性、NH3的结构及水溶性、NH的检验、HNO3的性质和环境保护等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中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作为命题的热点内容,在以往高考中多次涉及。 考点一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Z 1.氮的固定 2.氮气 (1)物理性质:__无__色__无__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__不__溶于水。熔点、沸点很低。 (2)化学性质 ①与O2反应。 __N2+O22NO__。 ②工业合成氨。 __N2+3H22NH3__。 ③与Mg反应。 __3Mg+N2Mg3N2__。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2O、__NO__、N2O3、NO2(或__N2O4__)、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__N2O5__。 氮的氧化物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2)NO和NO2性质的比较。 性质 NO NO2 颜色状态气味 __无__色无味气体 __红棕色__、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与水反应 毒性 有毒 有毒 与水反应 不反应 __3NO2+H2O===2HNO3+NO__ 与氧气反应 2NO+O2===2NO2 不反应 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①与__血红蛋白__结合,使人中毒 ②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a.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b.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a.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b.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X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 提示:固氮是游离态的氮生成化合态的氮,所以氮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2)NO中的NO2杂质气体,可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除去( √ ) 提示:NO2溶于水生成NO,便可除去NO中的NO2。 (3)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稳定存在( × ) 提示:NO遇O2反应生成NO2。 (4)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NO2( × ) 提示: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NO。 (5)汽车尾气中有NOx,主要是汽油不充分燃烧引起的( × ) (6)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 ) (7)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 (8)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 ) (9)在实验室里,NO和NO2均可用排水法收集( × ) (10)NO能够与人体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 ) 2.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这说明雷雨中含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化合态的氮。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__N2+O22NO__; (2)__2NO+O2===2NO2__; (3)__3NO2+H2O===2HNO3+NO__。 3.写出能鉴别NO2与溴蒸气的三种试剂。 __(1)AgNO3溶液 (2)CCl4 (3)H2O__。 题组一 N2的性质与应用 1.(2015·北京)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解析] N2→NH3中氮元素被还原,A错误;工业合成氨是氮气转化为氨气,属于人工固氮,B正确;通过生物体,铵盐(含氮无机物)与蛋白质(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C正确;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有C、H、O的参与,D正确。 2.(2018·周口模拟)关于氮的变化关系图如图: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反应中只有③属于氮的固定 题组二 NO、NO2的性质与计算 3.(2018·山东滨州高三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B.制取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C.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D.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解析] 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但常温下,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平衡,所以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故A错误;不能用水吸收NO2尾气,因为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造成污染,故B错误;Br2和NO2都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故C错误;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为0.3 mol,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故D正确。 4.(2018·经典习题选萃)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D ) ①1.2 mL ②2.4 mL ③3 mL ④4 mL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由4NO+O2+2H2O===4HNO3可知, 若剩余的气体是O2,则V(NO2)=×(12 mL-2 mL)=8 mL, V(O2)=12 mL-8 mL=4 mL。 若剩余的气体是NO(2 mL)⇒6 mL NO2。 则V(O2)=×(12 mL-6 mL)=1.2 mL。 5.(2018·河北衡水检测)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 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 A.1?1 B.5?7 C.7?5 D.4?3 [解析] 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V(NO2)=V(NO),n(NO2)=n(NO),则生成的HNO3物质的量相等,溶液的体积也相同,故两个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6.(2018·福建福州四中月考)将容积为50 mL的量筒内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量筒将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 mL,若向量筒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量筒内水柱继续上升,直至量筒内完全被水充满,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是( A ) A.43?7 B.18?7 C.4?1 D.22?3 [解析] NO2、O2与水的反应属于循环反应,可简化为4NO2+O2+2H2O===4HNO3;根据“若向量筒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量筒内水柱继续上升,直至量筒内完全被水充满”可知,反应后剩余气体为NO,其体积为5 mL,结合反应3NO2+H2O===2HNO3+NO可知生成5 mL NO,需消耗NO2的体积为5 mL×3=15 mL,其余的35 mL混合气体按V(NO2) V(O2)=4?1恰好发生反应,则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35 mL×=7 mL,则二氧化氮的体积为50 mL-7 mL=43 mL,故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为43?7。 7.(2018·江西兴国第一次联考)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3>V1>V2 [解析] 设各种气体均为1 L。①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NO不溶于水,则最终剩余气体体积为1 L+ L= L;②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NO2反应完全,O2有剩余,最终剩余气体体积为1 L- L= L;③NH3全部溶于水,N2 不溶于水,则最终剩余气体体积为1 L。所以V1>V3>V2,故B项正确。 萃取精华: 氮的氧化物与O2、H2O反应的计算方法 1.关系式法 (1)N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由2NO+O2===2NO2和3NO2+H2O===2HNO3+NO得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得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 (3)NO、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先按3NO2+H2O===2HNO3+NO计算出生成NO的体积,再加上原来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再按(1)中关系计算。 2.电子守恒法 当NOx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NOx与O2混合,则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原子守恒法 4NO2+O2和4NO+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2N2O5的组成,都与N2O5+H2O===2HNO3等效。当NO、NO2、O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时利用混合气体中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N(N) N(O) 考点二 硝酸的性质和应用 Z 1.硝酸的物理性质 (1)纯硝酸为__无色__、有__刺激性__气味的液体。 (2)硝酸沸点较低,__易__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__白雾__。 (3)质量分数在69%以上的硝酸称为浓硝酸。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强酸性 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__变红__。 (2)不稳定性 __4HNO3(浓)2H2O+4NO2↑+O2↑__ (3)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__氧化__性,而且浓度越大__氧化__性越强。 ①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 __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__ 浓硝酸与铜反应 __Cu+4HNO3(浓)===Cu(NO3)2+2NO2↑+2H2O__ ②与非金属反应 __C+4HNO3(浓)CO2↑+4NO2↑+2H2O__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Na2SO3、FeSO4、KI、NaBr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3Fe2++4H++NO===3Fe3++NO↑+2H2O__ (4)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反应) +HNO3+H2O ②颜色反应 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时变__黄色__。 特别提醒: (1)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 (2)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该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3)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并非不反应。 X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将铁屑放入稀硝酸中证明Fe比H2活泼( × ) (2)向稀硝酸中滴加Na2SO3溶液:SO+2H+===SO2↑+H2O( × ) (3)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 ) (4)浓硝酸滴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 × ) (5)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 ) (6)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硝酸中溶液变蓝,所以Cu与稀硝酸发生置换反应( × ) (7)Fe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 ) (8)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 ) (9)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而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并且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 ) (10)硝酸与活泼金属Mg、Al等反应产生H2,而与Cu反应产生NO或者NO2( × ) (11)常温下,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放浓HNO3,说明Fe、Al与浓HNO3不反应( × ) (12)Cu在KNO3溶液和稀H2SO4中均不溶解,能溶解在其混合液中( √ ) 2.(1)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如何除去?怎样保存浓硝酸? __浓硝酸显黄色的是HNO3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生成的NO2溶于其中所致;消除的方法是通入O2(或空气),使其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__ (2)常温下,铝和铁在浓硝酸中“钝化”是化学变化吗? __是。“钝化”是在铁、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金属与硝酸的进一步反应。__ 题组一 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1.(2018·山东淄博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D )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② 浓硝酸久置或光照 变黄色 HNO3不稳定易分解 ③ Al箔插入稀硝酸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④ 用玻璃棒蘸取浓硝酸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 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 过量的铁粉中加入稀HNO3,生成Fe2+,加入KSCN溶液时,颜色不变,故①错;浓HNO3久置变黄是因为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其中,故②正确;Al箔遇浓HNO3钝化,稀HNO3会使Al箔溶解,故③错;浓硝酸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④正确。选D。 2.(2018·河北衡水检测)稀硝酸作为较强氧化剂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O+8H++6e-===2NO↑+4H2O,下列离子能让此反应过程发生的是( A ) ①Fe2+;②Mg2+;③SO;④S2-;⑤I-;⑥ClO-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⑥ [解析] ①Fe2+能作还原剂,故正确,②Mg2+中Mg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不能作还原剂故错误;③SO中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具有还原性,能作还原剂,故正确;④S2-中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能作还原剂,故正确;⑤I-中碘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能作还原剂,故正确。⑥ClO-只有氧化性,不能作还原剂,故错误。 萃取精华: NO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 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往往作为隐含条件出现在试题中,在解题中往往被忽视而形成易错点。常见的隐含形式有 (1)在离子共存问题中,NO在酸性条件下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 (2)SO的检验中不能用HNO3酸化、不能用Ba(NO3)2作沉淀剂,以防止SO被HNO3氧化成SO而造成干扰。 (3)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还原性气体SO2可得到BaSO4沉淀。 (4)向Fe(NO3)2溶液中加入非氧化性酸,如盐酸,Fe2+能被氧化为Fe3+。 (5)向过量铜与一定量硝酸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非氧化性酸,铜能继续溶解。 (6)向含还原性离子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硝酸盐,还原性离子可被氧化。 题组二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与判断 3.(2017·洛阳模拟)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 ,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 ) A.原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1 mo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H2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H2SO4浓度为2.5 mol·L-1 [解析] ―→―→ ―→ 铁粉既能与硝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题图中,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的是氢气,反应为为Fe+2H+===Fe2++H2↑,据此可知第二份溶液中NO应为×3÷3=0.1 mol,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此时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 g,即0.25 mol,故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2.5 mol·L-1,NO物质的量为0.2 mol。所以选A。 4.(2018·山东潍坊高三检测)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 )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解析] 由题意知:HNO3,则Cu失去的电子数与O2得到的电子数相等,即n(Cu)=2n(O2)=2×=0.15 mol。 据Cu2+与NaOH反应的数量关系可知:n(NaOH)=2n(Cu2+)=0.3 mol,V(NaOH)= =0.06 L=60 mL。 5.(2018·河南南阳期中)在100 mL 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6 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值为(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C ) A.0.225 mol/L B.0.30 mol/L C.0.36 mol/L D.0.45 mol/L [解析] 向混酸中加入铜粉发生反应:3Cu+8H++2NO===3Cu2++4H2O+2NO↑,当H+和NO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u2+的浓度最大,即n(H+) n(NO)=4?1时生成Cu2+的浓度最大,令H2SO4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00×10-3×0.6-x)mol,根据上述分析,有(100×10-3×0.6-x+2x) (100×10-3×0.6-x)=4?1,解得x=0.036 mol,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24 mol,生成Cu2+的物质的量为0.024× mol=0.036 mol,则有c(Cu2+)==0.36 mol/L,故答案为C。 6.(2018·河北衡水检测)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u+4HNO3(浓)===Cu(NO3)2+2NO2↑+2H2O__,实验现象是__铜片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蓝,有红棕色气体逸出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加入稀硫酸后,原溶液中的NO与H2SO4提供的H+构成强氧化性条件,又能与过量的Cu反应__。 (4)若将12.8 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耗完时,共产生气体(NO和NO2的混合物)5.6 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0.65 mol__,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41.2__。 (5)在标准状况下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则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__0.11 mol__。 (6)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5.6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则消耗铜的质量为__32 g__。 (7)与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 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 mol·L-1,含硝酸的浓度为1 mol·L-1,现向其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__224 mL__。 [解析] (2)随着反应进行,硝酸浓度不断减小,故反应结束阶段发生的是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4)n(NOx)==0.25 mol,故消耗n(HNO3)=2n(Cu)+n(NOx)=2×+0.25 mol=0.65 mol。 设产生NO2的物质的量为x,则NO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x)。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 x×1+(0.25 mol-x)×3=×2 解得:x=0.175 mol。 = =41.2 g·mol-1。 故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1.2。 (5)n(HNO3)被还原==0.05 mol, n[Cu(NO3)2]=0.03 mol,所以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2+0.05 mol=0.11 mol。 (6)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Cu)=2×=0.5 mol,即m(Cu)=32 g。 (7)n(Cu)=0.015 mol,n(NO)=0.02 mol,n(H+)=0.10 mol,依据3Cu+2NO+8H+===3Cu2++2NO↑+4H2O可知Cu不足,NO、H+过量,则n(NO)=n(Cu)=0.01 mol。标准状况下V(NO)=0.01 mol×22.4 L·mol-1=0.224 L=224 mL。 7.(2016·天津高考)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 L 2.2 mol·L-1 NaOH溶液和1 mol 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__NO:0.9 mol;NO2:1.3 mol__,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__2 mol__。 [解析] 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可能生成NO和NO2,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根据生成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NaNO3,得:n(Na)=n(N)=2.2 mol,即n(NO)+n(NO2)=2.2 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得3n(NO)+n(NO2)=4n(O2)=4 mol,求得n(NO)=0.9 mol,n(NO2)=1.3 mol;铜与硝酸、硫酸的混合酸反应中,铜共失去4 mol电子,所以参与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2 mol,因此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2 mol。 萃取精华: 1.解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1)思维模型 (2)计算中守恒思想的应用 ①原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性作用,以N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另一部分HNO3作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②得失电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③离子方程式计算法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的量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2.现象描述答题模板 (1)全面描述现象的程序——“海、陆、空” “海”——溶液有什么变化; “陆”——固体有什么变化; “空”——气体有什么变化。 (2)规范描述现象的答题模板 如①颜色:……由……(具体颜色)变为……(具体颜色); ②气体:溶液中产生……(颜色)气泡或在固体表面产生……(颜色)气泡; ③沉淀:在……(颜色)溶液中产生……(颜色)沉淀(或浑浊)。 考点三 氨和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Z 1.氨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__喷泉__实验证明。 (2)化学性质 (3)实验室制取 →__2NH4Cl+Ca(OH)2CaCl2+2NH3↑+2H2O__ → →用__碱石灰__干燥 →向下排空气法 → → (4)氨的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 2.铵盐 (1)物理性质:都是__无__色或__白__色晶体,都__易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 NH4Cl受热分解:__NH4ClHCl↑+NH3↑__。 NH4HCO3受热分解:__NH4HCO3NH3↑+CO2↑+H2O__。 ②与强碱反应(如NaOH) 稀溶液不加热:__NH+OH-NH3·H2O__。 浓溶液或加热:__NH+OH-NH3↑+H2O__。 (3)NH的检验 特别提醒: (1)制氨时,选用的铵盐及碱都有一定的要求。选铵盐时,不选(NH4)2CO3、NH4HCO3、NH4NO3等,因它们受热易分解,使产生的NH3中混有较多的杂质气体,另外NH4NO3易爆炸;选碱时,用Ca(OH)2而不用NaOH或KOH,因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且在高温下均能腐蚀玻璃。 (2)干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无水CaCl2(8NH3+CaCl2===CaCl2·8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X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充满纯净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水会迅速充满试管( √ ) (2)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 ) (3)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是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 ) (4)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 √ ) (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够实现N2NH3NH4Cl(aq)( √ ) (6)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 (7)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上述叙述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 × ) (8)因为NH4Cl为强酸弱碱盐,所以可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 ) (9)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 (10)检验NH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 ) 2.(1)将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吗?为什么? __没有,浓硫酸难挥发。__ (2)固态NH4Cl受热变成气体,气体遇冷又变为固态NH4Cl;固态碘受热变成蒸气,蒸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这两种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__不相同。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发生了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碘蒸气,是物理变化__。 3.液氨和氨水有哪些区别?请完成下列表格。 液氨 氨水 形成 __NH3易液化__ __NH3溶于水__ 物质分类 __纯净物__ 混合物 微粒种类 __NH3__ NH3、NH3·H2O、H+、H2O、NH、OH-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题组一 氨与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1.(2018·山东滨州检测)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2.(2016·浙江)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 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N2↑+2H2O [解析] 废气中CO2、SO2能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CO3、CaSO3,故A项正确;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O、CO和氮气,NO和NO2按1∶1的体积比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钠,所以X可以是空气,但不能过量,过量会使NO2的量增加,从而有NaNO3生成,故B项错误;气体2的成分为N2和CO,因此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故C项正确;含NH废水用NaNO2溶液处理后得到无污染的气体,因此会生成N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N2↑+2H2O,故D项正确。 萃取精华: NH的检验方法 题组二 喷泉实验 3.(2018·经典习题选萃)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B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 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氢气不溶于水,也不会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形成喷泉;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使锥形瓶中液体进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得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 4.(2018·山东淄博检测)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两种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如下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解析] 气体溶于水后,形成与气体体积相同的溶液,一般浓度都约为 mol/L(混合气体除外)。 5.(2018·山东聊城模拟)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解析] CO2在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不能形成喷泉;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发生电离生成OH-,遇酚酞使之显红色;H2S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S黑色沉淀;HCl极易溶于水,且和AgNO3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A不正确。 萃取精华: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1)喷泉实验的原理 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以形成喷泉。 (2)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 ①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 ②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从而使气压减小。 ③使待喷液面上的气压增大。 (3)喷泉实验的几种常见装置 说明:装置②中最好采用顶部有孔的烧瓶。装置③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或双手捂热烧瓶,松开后片刻即形成喷泉现象。 (4)形成喷泉的类型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 气体 HCl NH3 CO2、Cl2、SO2、H2S NO2 NO、O2(4?3) NO2、O2(4?1) 吸收剂 水、NaOH溶液 水 NaOH溶液 水 水 水 题组三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6.(2018·试题调研)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D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NH4Cl受热可产生NH3和HCl,但两者遇冷会重新凝结产生NH4Cl,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情况,③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故①③符合题意。 7.(2018·经典习题选萃)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A、C、G__。 (2)按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产生白烟__,原因是A瓶中HCl气体压强大,HCl进入B瓶__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小颗粒,氯化铵小颗粒形成白烟__,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进入B瓶,且溶液显红色__。 [解析] (1)氨气的实验室制取采用的是固固加热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所以选A、C、G。 (2)由于A中压强比B中大,所以当打开旋塞1,A中的HCl会进入B中与NH3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大量的白烟;再打开旋塞2,由于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了固体氯化铵,所以会导致烧瓶内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倒流进入B瓶,且溶液变红。 要点速记: 1.牢记一条转化主线: N2NH3NONO2HNO3NH4NO3。 2.注意一种特殊的颜色: NO2——红棕色气体。 3.掌握两种特殊的检验: (1)NO:无色气体红棕色 (2)NH: 4.熟悉氨气还原性的“四大体现” (1)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 (2)被CuO氧化:2NH3+3CuO3Cu+N2+3H2O (3)被氯气氧化:2NH3+3Cl2===N2+6HCl 或8NH3+3Cl2===N2+6NH4Cl (4)被氮氧化物氧化: 6NO+4NH3===5N2+6H2O 6NO2+8NH3===7N2+12H2O 5.注意铵盐与碱反应的两个应用 (1)实验室制NH3。 (2)检验铵盐或NH存在。 6.牢记硝酸的三个反应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4HNO3(浓)CO2↑+4NO2↑+2H2O。 7.注意与NH3相关的四点注意事项 (1)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确定NH3的存在。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是NH3与H+结合形成NH。氨几乎能与所有的可溶性酸反应生成盐。 (2)氨水的成分是三分子:NH3、NH3·H2O、H2O;三离子:NH、OH-、H+,氨水呈弱碱性。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视为NH3。 (3)吸收氨气(或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 (4)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是都产生NH3,如NH4NO3受热分解生成N2O和H2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