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班)化学试题
高二普通班化学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7分)
1.第四周期中,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种
A. 3 B. 6 C. 9 D. 1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构造原理及原子核外各个轨道处于全满、半满或全空时的稳定状态可知,在第四周期中,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Ca、Sc、Ti、V、Mn、Fe、Co、Ni、Zn,共9种元素,故合理选项是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 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 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分子间作用力,但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含共价键,正确;
B、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如甲酸为一元酸,错误;
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还可能是金属晶体,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不一定越强,如N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P,但氮气比P单质稳定,错误。
答案选A。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下列结构属于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示意图是( )
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只有③ D. 只有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或氯离子的配位数判断其结构图是否正确,钠离子或氯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
【详解】由于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同时吸引着最近的等距离的6个Cl-;同样每个Cl-周围同时吸引着最近的等距离的6个Na+,图①中符合条件,图④中选取其中一个离子,然后沿X、Y、Z三轴切割得到6个等距离的且最近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以其配位数也是6,故①和④符合NaCl的结构,所以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晶体的结构,明确氯化钠中离子的配位数为6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NO2 B. H2SO3 C. HClO3 D. HCl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含氧酸的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越多,则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详解】A. HNO2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1;
B. H2SO3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2;
C. HClO3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2;
D. HClO4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是3;
综上所述,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最多的是HClO4,所以HClO4的酸性最强,故选D.
5.下列给出的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NaCl
MgCl2
AlCl3
SiCl4
熔点/℃
801
714
190(5×101 kPa)
-70
沸点/℃
1413
1412
180
57.57
据表中所列数据判断下列叙述与表中相吻合的是( )
A. AlCl3在加热条件下能升华 B. SiCl4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C. AlCl3晶体是典型的离子晶体 D. NaCl的晶格能比MgCl2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AlCl3的沸点比熔点高,所以AlCl3加热能升华,A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SiCl4的熔沸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B错误;
C.氯化铝的熔沸点低,因此AlCl3晶体是典型的分子晶体,C错误;
D.由表格中数据可知,NaCl的沸点为1413℃,比MgCl2的沸点高,说明NaCl的晶格能比MgCl2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6.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kJ·mol−1
H+(aq)+OH−(aq)=H2O(l) ΔH=−57.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
B. H2SO4(aq)+Ba(OH)2(aq)=BaSO4(s)+H2O(l) ΔH=−57.3 kJ·mol−1
C. 3H2(g)+CO2(g)=CH3OH(l)+H2O(l) ΔH=+135.9 kJ·mol−1
D. 等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根据2H2(g)+O2(g)═2H2O(l) △H=−571.6kJ⋅mol−1可知1mol氢气燃烧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 kJ⋅mol−1,故A错误;
B. 反应中有BaSO4(s)生成,而生成BaSO4也是放热的,所以放出的热量比57.3 kJ多,即该反应的△H<−57.3 kJ⋅mol−1,故B错误;
C. ①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②2CH3OH(l)+3O2(g)═2CO2(g)+4H2O(l) △H=−1 452kJ⋅mol−1,按盖斯定律计算①×3−②得到:6H2(g)+2CO2(g)═2CH3OH(l)+2H2O(l)
△H=−262.8 kJ⋅mol−1,则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是:3H2(g)+CO2(g)=CH3OH(l)+H2O(l) △H=−131.4 kJ⋅mol−1,故C错误;
D. 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设质量为1g
2H2(g)+O2(g)═2H2O(l) △H=−571.6kJ⋅mol−1
4g 571.6kJ
1g 142.9kJ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 452kJ⋅mol−1
64g 1452kJ
1g 22.69kJ
所以H2(g)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
正确答案是D。
7.同体积的1mol/L的HCl、H2SO4、CH3COOH、HNO3分别加入过量的M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NO3、HCl、H2SO4中放出H2的速率相同
B. HCl、HNO3中放出H2的量相等
C. HCl、CH3COOH中放出H2的量相等
D. H2SO4中放出H2的量最多,其余的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体积的1mol/L的HCl、H2SO4、CH3COOH分别加入过量的Mg,反应实质为Mg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则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能产生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越多,产生的氢气越多,HNO3与Mg反应无氢气产生;
【详解】A. HNO3、HCl、H2SO4中,放出H2的速率H2SO4> HCl,硝酸不产生氢气,A错误;
B. HCl中放出H2,HNO3中不产生氢气,B错误;
C. HCl、CH3COOH中,含有的物质的量相等,放出H2的量相等,C正确;
D. H2SO4中放出H2的量最多,HCl、CH3COOH中放出H2的量相等,硝酸不产生氢气,D错误;
答案C。
【点睛】硝酸与Mg反应不产生氢气,容易被忽略,同时要注意硫酸为二元强酸,醋酸为一元弱酸。
8.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N2(g)+CO2(g);ΔH= -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升温、加压、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增大NO的转化率必须在不加入NO的基础上使平衡正向移动。
【详解】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升温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升温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加氮气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 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加压反应速率增大,无法确定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9.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PCl5气体,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 △H<0。仅改变某一条件,该平衡由状态I移动到状态II,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可能改变的条件是
A. 继续通入1mol PCl5气体 B. 继续通入1mol PCl3气体
C. 升高 D. 加入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像前后变化的连接点(如图)进行分析:(1)改变条件那一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上升,由此可知改变的是反应中生成物浓度;(2)再根据改变条件后v正
0
B. 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v逆
D. 若状态B、C、D的压强分别为p(B)、p(C)、p(D),则p(C)=p(D)>p(B)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c(NO)越大,即升高温度平衡逆移;
B.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判断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分析;
C.由图可知,T2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c(NO)高于平衡浓度,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D.达到平衡状态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例关系。
【详解】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平衡时c(NO)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A错误;
B.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升温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K1>K2,B错误;
C.T2时反应进行到状态D,c(NO)高于平衡浓度,则化学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则一定有v正>v逆,C正确;
D.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在同一温度下的气体压强相同,达到平衡状态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例关系,则p(C)>p(D)=p(B),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以化学平衡图象为载体,考查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及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注意曲线的各点都处于平衡状态,曲线上的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曲线下方的点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反应逆向进行。
11.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2KClO3(s)=2KCl(s)+ 3O2(g) △H<0,△S>0
B. CO(g)=C(s,石墨)+ O2(g) △H>0,△S<0
C. 4Fe(OH)2(s)+2H2O(l)+O2(g)=4Fe(OH)3(s) △H<0,△S<0
D. 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H>0,△S>0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则△G>0。
【详解】A. 2KClO3(s)=2KCl(s)+ 3O2(g),△H<0,△S>0,△G=△H-T△S<0,反应一定能自发,故A不符合;
B. CO(g)=C(s,石墨)+ O2(g),△H>0,△S<0,△G=△H-T△S>0反应一定不能自发,故B符合;
C. 4Fe(OH)2(s)+2H2O(l)+O2(g)=4Fe(OH)3(s),△H<0,△S<0,低温时△G=△H-T△S<0,反应能自发,故C不符合;
D. 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H>0,△S>0,高温时△G=△H-T△S<0,反应能自发,故D不符合;
答案选B。
12.在25℃时,用蒸馏水稀释1mol·L-1的氨水至0.01mol·L-1,随着溶液的稀释,下列各项比值中始终不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电离方程式NH3•H2O NH4++OH- 知:
A、Kb=,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选项A正确;
B、加水促进电离,c(NH4+)和c(OH-)都同等程度减小(不考虑水的电离),那么比值是不变的,选项B错误;
C、加水促进电离,则n(NH3•H2O)减少,n(NH4+)增大,减小,选项C错误;
D、加水促进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NH3•H2O)和c(OH-)都减小,但是由于在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 n(NH3•H2O)减小,而n(OH-)增大,故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3.下图是电解饱和 NaCl 溶液的实验装置,x、y 都是惰性电极,a 是饱和 NaCl 溶液,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下列有关该实验正确的说法是
A. x 电极为阳极,y 电极为阴极
B. x 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 若将两电极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X电极得到的气体与Y电极得到的气体之比之比略大于 1:1
D. 电解后,将溶液混匀,电解前后溶液的 pH 未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与原电池正极连接的是电解池的阳极,氯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氯气;与负极连接的是电解池的阴极,氢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氢气,同时有氢氧化钠生成,据此分析。
【详解】A.y与原电池正极相连接,所以是阳极,x与原电池负极相连接,所以是阴极,故A错误;
B.x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所以是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氢气,同时有氢氧化钠生成,所以X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但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故B错误;
C.x电极上析出氢气,y电极上析出氯气,因为氯气能溶于水,所以电解一段时间收集产生的气体,y电极得到气体体积稍小,所以将x、y两极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其体积比略大于1:1,故C正确;
D.电解后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溶液的碱性增强,故电解前后溶液的pH发生变化,故D错误;
答案为C。
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aX(g)+bY(g)nW(g)ΔH=Q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曲线图:其中ω(W)表示W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t表示反应时间。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可能正确的是( )
A. 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n<a+b
B. 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Q<0
C. 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a+b<n
D. 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2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图Ⅱ若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由图可知,先达到平衡的P1大于P2,增大压强,ω(W)不变,说明平衡不移动,则n=a+b,故A错误;
B项、图Ⅲ若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由图可知,先达到平衡的T1大于T2,升高温度,ω(W)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H>0,故B错误;
C项、图Ⅰ若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由图可知,先达到平衡的P2大于P1,增大压强,ω(W)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n,故C正确;
D项、图Ⅱ若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先达到平衡的1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依据先拐先平,可以确定温度(压强)的高低或是否使用催化剂,再根据物质的含量变化和勒夏特列原理推导平衡的移动方向是解答关键。
15.将1 L含有0.4 mol Cu(NO3)2和0.4 mol KCl的水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电极上析出19.2 g 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不考虑产生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
A. 6.72 L B. 13.44 L C. 3.36 L D. 5.6 L
【答案】D
【解析】
【详解】n(Cu)==0.3mol,阴极发生Cu2++2e-=Cu,由于Cu是+2价的金属,所以阴极得到0.6mol电子,阳极发生:2Cl--2e-=Cl2↑、4OH--4e-=O2↑+2H2O,则生成n(Cl2)=0.2mol,转移电子0.4mol,则生成O2转移电子0.2mol,生成氧气0.2mol÷4=0.05mol,所以阳极共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2mol+0.05mol=0.25mol,其在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22.4L/mol×0.25mol=5.6L,故合理选项是D。
16.LED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B. 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 锌片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D.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电池定义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A、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LED灯发亮,是电能转化成光能,故A说法正确;
B、锌比铜活泼,即锌为负极,铜为正极,原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即Cu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说法正确;
C、根据B选项分析,Zn为负极,发生Zn-2e-=Zn2+,锌的质量减小,故C说法正确;
D、锌与稀盐酸发生Zn+2HCl=ZnCl2+H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稀硫酸换成稀盐酸,能够构成原电池,导线上有电子通过,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选D。
17.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Δ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像相符的是
A. 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B. 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 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 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并且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少,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
B.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反应移动,则氮气的转化率降低,与图象中转化率增大不符,故B错误;
C.反应平衡后,增大氮气的量,则这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然后正反应速率在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直到新的平衡,与图象符合,故C正确;
D.因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则有催化剂时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少,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18.工业上合成CH3OH的原理为:2H2(g)+COCH3OH(g),一定温度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CO,反应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与反应物投料之比(n(H2)/n(CO))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反应前相同
B. a、b、c、d四点中,c点CO的转化率最大。
C. 若投料时n(CO)不变,a、b、c、d四点中d处CH3OH物质的量最大
D. 图像中 c点到d点,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容器为恒定,气体体积不变,组分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因此任何时刻气体密度都相等,即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与反应前相同,故A说法正确;
B、投料比增大,增大氢气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的转化率增大,即四个点中d点CO的转化率最大,故B说法错误;
C、根据B选项分析,增大H2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大,即四点中d处CH3OH的物质的量最大,故C说法正确;
D、c点到d点,增加了H2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B。
19.将 CO2 在一定条件下与 H2 反应转化为甲醇(CH3OH)是变废为宝的好办法,一定条件下,
每转化 44 kg CO2 放出的热量为 49000 kJ,CO2 转化为甲醇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此条件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0~3 min 内,用 CO2 和 H2 来表达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均为 0.5 mol/(L·min)
B.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H = - 49 kJ/mol
C. 此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753×1.25/(0.75×0.75)
D. 降低温度,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能为 0.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上有关数据计算CO2和H2反应速率:0~3min内,,,A项错误;
B.44kg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CO2完全转化放出热量=49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H = - 49 kJ/mol,B项正确;
C.由图像可知,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为c(CO2)=1.25mol/L,c(H2)=0.75mol/L,c(CH3OH)=0.75mol/L,根据化学计量数可知水蒸气平衡浓度c(H2O)=c(CH3OH)=0.75mol/L。将数据代入平衡常数计算式:,C项错误;
D.题设条件下CO2(g)+3H2(g)CH3OH(g)+H2O(g)反应的平衡常数>0.8,因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将增大,所以降低温度平衡常数不可能是0.8,D项错误;答案选B。
二、填空题(43分)
20.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HCl ②熔融NaCl ③稀硫酸 ④蔗糖 ⑤乙醇 ⑥氯水 ⑦Al2O3 ⑧NH3 ⑨氨水⑩Cu ⑪CaCO3 ⑫SO2 ⑬Al(OH)3 ⑭NaOH ⑮CH3COOH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2)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②⑦⑪⑬⑭⑮ (2). ④⑤⑧⑫ (3). ②③⑥⑨⑩
【解析】
【分析】
非电解质指: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否则为电解质;蔗糖、乙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①液态HCl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②熔融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含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③稀硫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④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⑤乙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⑥氯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⑦Al2O3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⑧NH3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⑨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⑩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⑪CaCO3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⑫SO2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⑬Al(OH)3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⑭NaOH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⑮CH3COOH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1)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⑦⑪⑬⑭⑮;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⑤⑧⑫;
(2)能导电的是②③⑥⑨⑩。
【点睛】本题考查了非电解质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抓住非电解质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1.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1)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分别放入足量的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5)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______.
(6)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
【答案】 (1). b>a>c (2). b>a=c (3). c>a>b(或c>a=2b) (4). c>a=b (5). a=b=c (6). a=b>c (7). c>a=b
【解析】
【详解】(1)氯化氢和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盐酸是一元酸,所以盐酸中c(H+)=c(HCl),硫酸是二元酸,硫酸溶液中c(H+)=2c(H2SO4),醋酸是一元弱酸,所以醋酸溶液中c(H+)<c(CH3COOH),则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三种酸n(HCl)=n(CH3COOH)=n(H2SO4),盐酸和醋酸是一元酸,硫酸是二元酸,盐酸和醋酸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硫酸需要的氢氧化钠是盐酸和醋酸的2倍,中和NaOH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3)氯化氢和硫酸是强电解质,盐酸是一元酸,硫酸是二元酸,醋酸是弱电解质且是一元酸,所以盐酸中氢离子浓度与酸浓度相等,硫酸中氢离子浓度是硫酸的浓度的2倍,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醋酸的浓度,所以当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
(4)当三者c(H+)相同、体积相同时,盐酸、硫酸完全电离,只有醋酸在继续电离,则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产生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
(5)与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与氢离子浓度成正比,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质量、密度相同的锌,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a=b=c;反应过程中,醋酸不断电离,氢离子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快。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a=b>c;
(6)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稀释相同倍数,盐酸、硫酸的变化相同,但醋酸为弱酸,促进电离,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
22.电化学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若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式为:2Cu+2H2SO4+O2= 2CuSO4+2H2O,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燃料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应用非常广泛。
①如图为甲烷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b极的电极名称为______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②铅蓄电池为生活中常用的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PbO2 + Pb+ 2H2SO4 === PbSO4 + 2H2O,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充电时,铅蓄电池的PbO2极应与外加直流电源的__极相连,PbO2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3)以铅蓄电池为电源精炼粗铜(含Fe、Pb、Ag、Au及其他不反应质)时,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粗铜做_____极;精炼一段时间后,当阴极增重128 g时,铅蓄电池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答案】 (1). 铜或Cu (2). O2+4H++4e-=2H2O (3). 正极 (4). CH4 +10 OH--8e-=CO32-+7 H2O (5). Pb + SO42− - 2e−=== PbSO4 (6). 正极 (7). PbO2 +4H++SO42− +2e−=== PbSO4 + 2H2O (8). 阳 (9). 4 mol
【解析】
(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要在组成原电池的四个基本要素(条件)的框架之内,从氧化还原反应里电子转移的方向入手分析判断,
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若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式为:2Cu+2H2SO4+O2= 2CuSO4+2H2O,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铜。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
(2)①根据图可知通入甲烷的一端为电池的负极,通入氧气的一端为电池的正极,
电池工作时,b极的电极名称为: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 +10 OH--8e-=CO32-+7 H2O ;
②铅蓄电池为生活中常用的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PbO2 + Pb+ 2H2SO4 === PbSO4 + 2H2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铅蓄电池负极为失电子端,所以电极反应式为:Pb + SO42− - 2e−=== PbSO4;充电时为电解池,铅蓄电池的PbO2极应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PbO2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 +4H++SO42− +2e−=== PbSO4 + 2H2O。故答案:正极PbO2 +4H++SO42− +2e−=== PbSO4 + 2H2O。
(3)以铅蓄电池为电源精炼粗铜(含Fe、Pb、Ag、Au及其他不反应质)时,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粗铜做阳极;精炼一段时间后,当阴极增重128 g时,说明有128g铜生成。转移的电子为4mol,根据PbO2 + Pb+ 2H2SO4 === PbSO4 + 2H2O,则铅蓄电池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4mol。所以答案:阳极,4mol。
23.某有机化合物A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中。
(1)经测定,A中仅含有C、H、O三种元素,67g 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可生成27g H2O和88 g CO2。则A的实验式或最简式为____________。若要确定A的分子式,还需要知道A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采用___________(填“质谱”或“红外光谱”)法。经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
(2)又知1 molA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02气体44.8 L,l molA与足量的Na反应可生成1.5 mol的H2,则A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
(3)若A分子中不存在甲基且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该A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以生成多种产物,请写出A发生消去反应后所得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4)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B,与A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均相同,且能催化氧化成醛,则B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将会出现__________组特征峰。
【答案】 (1). C4H6O5 (2). 质谱 (3). C4H6O5 (4). 羟基、羧基 (5). HOOC—CH(OH)—CH2COOH (6). HOOC—CH=CH—COOH (7). 4
【解析】
【详解】(1)根据67gA燃烧得到27g H2O,可计算出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燃烧产生
88 g CO2可知碳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将67g减去3mol氢原子质量3g再减去2mol碳原子质量24g,剩余为40g即2.5mol氧原子,所以可得出碳、氢、氧的最简整数比为4:6:5,从而得出实验式为:C4H6O5;质谱法可以测出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结合实验式和A的相对分子质量134,可以确定A的分子式为:C4H6O5;
(2)1 molA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C02气体44.8L,说明A中含有两个羧基,l molA与足量的Na反应可生成1.5 mol的H2,说明A中除了两个羧基之外还有一个羟基;
(3)根据A中的不存在甲基且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结合第(2)小题可以推出A的结构为:HOOC—CH(OH)—CH2COOH;A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HOOC—CH=CH—COOH。
(4)与A的官能团一样,且能被氧化成醛的有机物的机构为HOOC—CH(COOH)—CH2OH,两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上氢原子等效,次甲基上有一种氢,亚甲基上有一种氢,羟基上有一种氢,共四种不同的氢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