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煤、石油和芳香烃学案
课题 煤、石油和芳香烃 教学目的 1.掌握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理解苯同系物与苯的区别; 3.了解煤和石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1.苯的性质有哪些? 2.煤、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二、课前诊断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是环状结构,其性质跟环烷烃相似 B.表示苯分子的结构,其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苯的性质跟烯烃相同 C.苯的分子式为C6H6,分子中的碳原子远远没有饱和,因此能和溴水反应 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而苯的同系物却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2.下列产品在石油加工和煤的干馏产品中都能得到的是( ) A.甲烷 B.丁二烯 C.沥青 D.焦炭 3.石油分馏是石油炼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关于石油分馏的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石油中的水分 B.除去石油中的盐分 C.获得不同沸点的烃类产物 D.获得烃类纯净物 4.某同学根据苯和四氯化碳互溶,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的性质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液体积木”。在试管中注入CCl4,再加少量水,然后再小心加入少量苯,溶液可出现分三层的现象,再用漏斗向水层中加入少量胆矾溶液及少量碘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无色、蓝色、紫色 B.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紫色、蓝色、紫色 C.振荡再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水在下层 D.振荡再静置后溶液仍分为三层 课前回顾参考答案 1.取代反应,包括有溴代和硝化等;还有加成反应等。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芳香烃等; 课前诊断参考答案 1.D 2.AC 3.C 4.B 三、知识点讲解 (一)苯的结构与性质 1.苯的结构 (1)苯的结构 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间一种特殊键;六个碳原子等效,六个氢原子等效。 (2)苯的同系物 是含有一个苯环和烷烃基(最多6个)所形成的的化合物 (3)芳香烃和芳香族 芳香烃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而芳香族是分子中含有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芳香烃属于芳香族 。 2.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 难加成 可燃烧 (1)氧化反应: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烟(和乙炔相似),但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苯的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等) ① 卤代 ② 硝化 (2)苯的加成反应(H2也属还原反应) (催化剂中真正催化作用的是Fe3+) (二)苯的性质实验 1.苯的溴代 (1)反应 (2)装置 如右图所示 (3)注意点: ① 长导管作用:导气、冷凝、回流 ② 吸收HBr的导管不能伸入水中,防止倒吸 ③ 溴苯提纯:粗溴中含杂质需要提纯。 2.苯的硝化 (1)反应 (2)装置 如右图所示 (3)注意点: ① 加药顺序:浓HNO3←滴浓H2SO4←滴苯 ② 水浴加热(低于100℃的加热,且用温度计于水中控温度50-60℃,沸水浴例外) (三)苯的同系物的性质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由于苯基和烷基的相互影响,使苯的同系物比苯的性质更活泼。 1.氧化反应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苯的同系物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酸性KMnO4 R COOH 2.甲苯性质(易取代、难加成) 光照 + HBr CH3 ① + Br2 (液溴) CH2Br Fe + HBr CH3 ② + Br2 (液溴) Br CH3 Br CH3 或 ③ —NO2 + 3H2O CH3 浓硫酸 +3HO-NO2(浓) CH3 O2N— NO2 催 CH3 ④ + 3H2 CH3 (四) 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链烃来源——石油、天然气(裂化得汽油、裂解得三烯) (1)烷烃来源 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石油的制炼方法有分馏和裂化、裂解。前者是物理变化后两者是化学变化。裂解得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裂化为汽油(含烯烃轻质油、不可用于萃取溴和碘的溶剂)石油分馏依次得:石油气(又称液化石油气,主要含丙烷和丁烷,溶解了少量甲烷和乙烷)、汽油(C5~C11的液态烷烃)、煤油、柴油、重油、润滑油、沥青。 (2)烯主要来源于石油气裂解,工业乙炔主要来源于2CH4C2H2+3H2 裂化 裂解 相同点 在催化剂高温下分解烷烃,产物烯和烷的混合物 不同点 原料 分馏的石油气 分馏的重油 温度 700-800℃ 800-1000℃ 目的 燃料汽油 原料“三烯” 2.芳烃来源: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催化重整 煤干馏得三苯——煤主要是由复杂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煤的加工方法有干馏、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煤干馏(又称炼焦)的主要产品是焦炭、煤焦油(苯、甲苯、二甲苯、酚类)、焦炉气(H2 、CH4 、C2H4、CO)。 (五)有机物的燃烧规律 1.燃烧(完全燃烧、彻底氧化、氧气过量) 烃: 烃的衍生物 : 2.规律 (1)CXHY在高于100℃完全燃烧后气的体积(或物质的量)当Y>4(变大)Y=4(不变)Y<4(变小)。 (2)最简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有机物,只要质量一定,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和,燃烧生成的水和CO2的质量相同。 (3)烃部(分子中含碳氢原子数)相同的有机物,只要体积(或物质的量)一定,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和,生成的水和CO2的质量相同。 【典例1】在沥青中含稠环芳香烃,其中偶数个苯环的可视为同系物。如: 此顺推还有D、E、F……等,在该系列化合物中含碳的最大质量分数是( ) A.100% B.93.75% C.56% D.97. 3%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应先找出这一类化合物的规律,A的分子式为C10H8,B为C16H10,C为C22H12。故这一类化合物的通式为C6n+4H2n+6,从通式可知n值越大,含碳量越高,故最大含碳量=(72n+16´4)/( 72n+2n+6);当n→∞时最大含碳量=(72n+64/n)/(74+6/n)=(72/74)×100%=97.3%。 【典例2】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28 B.30 C.38 D.40 答案 BC 解析 采用极值法求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典例3】我国药物学家从中药麻黄中提取了具有平喘作用麻黄素。将10.0 g麻黄素完全燃烧可得26.67 g CO2和8.18gH2O。测得麻黄素中含氮8.48%,它的实验式为CxHyN2Ow。已知其实验式即为分子式,则麻黄素的分子式为 。 答案 C20H30N2O2 解析 根据实验式和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相对分子量;再根据燃烧10.0g麻黄素完全燃烧可得26.67gCO2和8.18gH2O求出碳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求得C、H、N、O原子的物质的量。 Mr = 28 ÷ 8.48% = 330 x = n(C) = 330 × 26.67 ÷ 44 ÷ 10 = 20 y = n(H) = 330 × 8.18 ÷ 18 ÷ 10 = 30 w = n(O) =(330-12×20-1×30-2×14)÷ 16 = 2 所以麻黄素的分子式为C20H30N2O2。 四、课堂练习 1.能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鉴别而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 ) A.甲烷和乙烯 B.乙烯和乙炔 C.苯和邻二甲苯 D.浓盐酸和浓硝酸 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C2H2 B.CS2 C.NH3 D.C6H6 3.侧链上含3个碳原子的甲苯的同系物共有( ) A.1种 B.3种 C.6种 D.8种 4.城市中许多家庭使用的罐装“煤气”,实际上是液化石油气,以下有关液化石油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丁烯 B.液化气用完后,瓶内往往会残留一些液体,其成分是水 C.液化气可用作燃料 D.液化气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 5.某人坐在空调车内跟在一辆卡车后面,观察到这辆卡车在起动、刹车时排出黑烟。由此可推断这辆卡车所用的燃料是( ) A.酒精 B.汽油 C.柴油 D.液化石油气 6.最近我国将新疆的天然气引至上海,对于改善上海能源状况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关于天然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改液化石油气为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 C.天然气燃烧的废气中,SO2等污染物的含量少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7.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结构简式如下图。关于苏丹红说法 错误的是( ) A.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和一个萘环 B.属于芳香烃 C.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D.能溶于苯 8.某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11H16,经测定数据表明,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再含其他环状结构,分子中还含有两个—CH3,两个—CH2—和一个,则该分子由碳键异构所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种,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9.(1)今有A、B、C 3种二甲苯,将它们分别进行一硝化反应,得到的产物分子式都是C8H9NO2,但A得到两种产物,B得到三种产物,C只得到一种产物。写出A、B、C的结构简式。 (2)请写出一个化合物的结构式。它的分子式也是C8H9NO2,分子中有苯环,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之一为羧基,但并非上述二甲苯的硝化产物。请任写一个。 10.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苯与溴反应的实验。 (1)由分液漏斗往烧瓶中滴加苯与溴的混合液时,反应很剧烈,可明显观察到烧瓶中充满了__________色气体。 (2)若装置中缺洗气瓶,则烧杯中产生的现象无法说明苯与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关闭K,由分液漏斗往烧瓶中加NaOH溶液,加NaOH溶液的目的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1.苯的结构与性质:(1)苯的结构 ;(2)苯的化学性质 2.苯的性质实验:(1)苯的溴代;(2)苯的硝化 3.苯的同系物的性质:(1)氧化反应;(2)甲苯性质 4.烃的来源及其应用:(1)链烃来源;(2)芳烃来源 5.有机物的燃烧规律 六、课后作业 1.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 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 ③ 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氢化生成环己烷; ④ 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 ⑤ 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硫酸和浓硝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过盛有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3.某烃的分子式为C10H14,它不能与溴水反应,但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烷基,符合条件的烃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4.将甲苯与液溴混合,加入铁粉,其反应所得的产物可能有( ) A.①②③ B.⑦ C.④⑤⑥⑦ D.全部 5.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 ) A.③④ B.②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⑤⑥ 6.有机物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3∶4,不能与溴水反应却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甲烷密度的7.5倍.在铁存在时与溴反应,能生成两种一溴代物.该有机物可能是( ) 7.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8.对三联苯是一种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工业上合成对三联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3 +2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对三联苯分子中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C.对三联苯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 D.0.2 mol对三联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5.1 mol O2 9.在苯和它的衍生物中,由于侧链与苯环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使它们在性质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下列反应中不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10.二甲苯的苯环上有一个氢原子被溴取代后的一溴代物有六种异构体,它们的熔点分别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二甲苯一溴代物的熔点(℃) 234 206 214 204 212 205 对应的二甲苯的熔点(℃) 13 -48 -25 -48 -25 -48 A.熔点为234℃的是一溴代间二甲苯 B.熔点为234℃的是一溴代邻二甲苯 C.熔点为-48℃的是间二甲苯 D.熔点为-25℃的是对二甲苯 11.下表是有机物A、B的有关信息。 A B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比例模型为: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醇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C,C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B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 无色无味液体 ② 有毒 ③ 不溶于水 ④ 密度比水大 ⑤ 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使之褪色、⑥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 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含有苯环的一系列化合物: (1)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D的分子式为________,上述一系列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 (2)C的一氯取代物有________种。 (3)上述物质中的某一种可用于制取TNT,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是制备高分子化合物P的中间产物,下列为工业上制取P的简单流程: ① 已知X蒸气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甲烷密度的6.5倍,则X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 上述流程中反应a、b、c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转化X→P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机化学反应因反应条件不同,可生成不同的有机产品.例如: I. II.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混合,若在光照条件下,侧链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若在催化剂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工业上利用上述信息,按如图所示路线合成结构简式为的物质,该物质是一种香料.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有机物写结构简式,并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香料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某些同分异构体有下列特征: ① 其水溶液遇FeCl3溶液呈紫色; ② 分子中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 请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可能的结构简式(只写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硝基甲苯是医药、染料等工业的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它常以浓硝酸为硝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甲苯的硝化反应制备。 一种新的制备对硝基甲苯的实验方法是:以发烟硝酸为硝化剂,固体NaHSO4为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在CCl4溶剂中,加入乙酸酐(有脱水作用),45℃反应1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分别用5% NaHCO3溶液、水洗至中性,再经分离提纯得到对硝基甲苯。 (1)上述实验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在分液漏斗中洗涤静置后,有机层处于________层(填“上”或“下”);放液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给出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甲苯硝化反应影响的实验结果。 催化剂 硝化产物中各种异构体质量分数(%) 总产率(%) 对硝基甲苯 邻硝基甲苯 间硝基甲苯 浓H2SO4 1. 0 35. 6 60. 2 4. 2 98. 0 1. 2 36. 5 59. 5 4. 0 99. 8 NaHSO4 0. 15 44. 6 55. 1 0. 3 98. 9 0. 25 46. 3 52. 8 0. 9 99. 9 0. 32 47. 9 51. 8 0. 3 99. 9 0. 36 45. 2 54. 2 0. 6 99. 9 ① NaHSO4催化制备对硝基甲苯时,催化剂与甲苯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② 由甲苯硝化得到的各种产物的含量可知,甲苯硝化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与浓硫酸催化甲苯硝化相比,NaHSO4催化甲苯硝化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1.C 2.C 3.D 4.B 5.C 6.D 7.B 8.4 9.(1)A:、 B:、 C:。 (2) 或 其位置异构体。 10.(1)红棕 (2)溴易挥发 (3)① 使液体分层 ② 除去未反应的溴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B 6.B 7.A 8.D 9.D 10.C 11.(1)nCH2=CH2 (2)4 (3)②③ 解析 A是CH2=CH2, B是 12.(1)乙苯 C12H18 CnH2n-6 (2)4 (3) (4) ① C8H8 ②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加聚反应 13. (2)加成 取代 消去 14.(1)回收NaHSO4 (2)下 分液漏斗上口塞子未打开 (3) ① 0.32 ② 甲苯硝化主要得到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 ③ 在硝化产物中对硝基甲苯比例提高 催化剂用量少且能循环使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