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电解质溶液-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7 电解质溶液-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专题 07 电解质溶液 易错点 1 混淆强、弱电解质的性质 1.下列用来判断 CH3COOH 是一种弱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向 pH=3 的 HCl 溶液中加入 CH3COONa 固体,溶液 pH 增大 ②pH 相同的 HCl 和 CH3COOH 溶液,取相同体积分别用标准 NaOH 溶液滴定测其浓度,CH3COOH 溶 液消耗的 NaOH 溶液的体积较大 ③0.1 mol·L−1 的 HCl 溶液与过量的 Mg 反应,当加入 CH3COONa 固体后,反应速率减慢,但生成氢气的 总量不变 ④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 CH3COOH 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的活泼金属反应,消耗金属的 量相同 ⑤CH3COOH 溶液中有两种分子存在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 D.全部 【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弱电解质常用的判断方法,容易出错。 【试题解析】加入 CH3COONa 固体,溶液 pH 增大,说明 CH3COONa 溶液呈碱性,故可知 CH3COOH 为 弱酸,①正确;pH 相同的 HCl 和 CH3COOH 溶液,CH3COOH 溶液消耗的 NaOH 溶液的体积较大,说明 CH3COOH 溶液的浓度大,则 CH3COOH 为弱酸,②正确;盐酸与 Mg 反应,加入 CH3COONa 固体,反应 速率减慢,说明溶液中 c(H+)减小,则可知 HCl 与 CH3COONa 反应生成了弱酸,故可知 CH3COOH 为弱酸, ③正确;同浓度、同体积的 CH3COOH 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的活泼金属反应,消耗金属的量相同,不能 说明 CH3COOH 是弱酸,④不正确;水溶液中有水分子存在,则可知另一种分子必为醋酸分子,故可知醋 酸不完全电离,则知 CH3COOH 是弱酸,⑤正确。 【参考答案】B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导电能力的强弱。如同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前者的导电能力强 于后者。 (2)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如将足量的锌粒投入同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 反应开始时前者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后者的大。 (3)浓度与 pH 的关系。如 0.1 mol·L-1 CH3COOH,其 pH>1,则证明 CH3COOH 是弱电解质。 (4)测定对应盐的酸碱性。如 CH3COONa 溶液呈碱性,则证明醋酸是弱酸。 (5)稀释前后 pH 的变化与稀释倍数的关系。如将 pH=2 的酸溶液稀释 1 000 倍,若 pH<5,则证明该酸为 弱酸;若 pH=5,则证明该酸为强酸。 (6)采用实验证明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如向醋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再加 CH3COONa,颜 色变浅。 (7)利用较强酸(碱)制备较弱酸(碱)判断电解质强弱。如将 CO2 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说明 酸性:H2CO3>苯酚。 1.醋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1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中 c(H+)=10-2mol·L-1 ②CH3COOH 以任意比与 H2O 互溶 ③在相同条件下,CH3COOH 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④10 mL 1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恰好与 10 mL 1 mol·L−1 的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⑤同浓度同体积的 CH3COOH 溶液和 HCl 溶液与 Fe 反应时,CH3COOH 溶液中放出 H2 的速率慢 ⑥CH3COOH 溶液中 CH3COOH、CH3COO-、H+同时存在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③⑤⑥ 易错点 2 电解质与溶液导电能力关系混淆 2.将 2 g NaOH 固体分别加入到 100 mL 下列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 B.0.5 mol·L‒1 盐酸 C.0.5 mol·L‒1CH3COOH 溶液 D.0.5 mol·L‒1KCl 溶液 【错因分析】易错选 D,因为 KCl 溶液与 NaOH 不反应,以为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 【试题解析】A 选项,向自来水中加入 NaOH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比较大。B 选项,2 g NaOH 固体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刚好与 100 mL 0.5 mol·L−1 盐酸中的溶质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由 HCl 变为 NaCl,离子种类变了,但浓度、所带电荷没变,因此溶液的导电能力基本不变。C 选项,弱电解质变成了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较大。D 选项,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 Na+和 OH‒,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参考答案】B 电解质与溶液导电能力关系的辨析 1.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吗? 【辨析】不一定。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温度相同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①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②离子所带电荷数。 因此,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2.下列两种说法是否正确?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CaCO3 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故 CaCO3 是弱电解质。 (2)饱和氨水的导电能力比饱和 Ca(OH)2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 Ca(OH)2 是弱电解质。 【辨析】不正确。(1)虽然 CaCO3 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 CaCO3 是强电解 质。(2)饱和氨水的导电能力虽然较强,但溶液中的 NH3·H2O 只有一部分发生了电离,Ca(OH)2 溶于水的 部分在水中完全电离,故 Ca(OH)2 是强电解质。即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合物的溶解度的大小、水溶液导电能 力的强弱无关,只与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有关。也就是说判断一种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还是弱电解质,唯一的标准是看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若能完全电离,则是强电解质; 若不能完全电离,则是弱电解质。 2.向 0.1 mol·L-1 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电流强度(I) 随加入氨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关系是下图中的 易错点 3 忽视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导致判断离子共存失误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 4MnO 、 2 4SO  ; ②pH=11 的溶液中: 2 3CO  、Na+、 2AlO 、 3NO ; ③加入 Al 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Cl-、 3HCO 、 2 4SO  、 + 4NH ; ④由水电离出的 c(OH−)=10-4 mol·L-1 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含有较多 Fe3+的溶液中:Na+、 + 4NH 、SCN−、 3HCO ;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 3NO 、I− A.①②④ B.③⑥ C.② D.⑤⑥ 【错因分析】不熟悉给定物质的性质,忽视题目给定的限制条件会错解。如③中,能与 Al 反应放出 H2 的 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又如④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10-4 mol·L-1>10-7 mol·L-1,说明该溶液应 该是促进水电离的强碱弱酸盐溶液,若忽视这一限制条件,将会出错,一些同学只片面根据题设条件认为 在碱性溶液中 Na+、Ba2+、Cl-、Br-能大量共存。 【试题解析】①中 4MnO 有颜色;②碱性环境中 2 3CO  、Na+、 2AlO 、 3NO 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③中 溶液为酸性或碱性, 3HCO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共存;④由水电离出的 c(OH−)=10-4 mol·L-1 的溶液应 该是强碱弱酸盐溶液,题目给定的 Na+、Ba2+、Cl-、Br−不一定能共存;⑤中 Fe3+能与 SCN−反应而不能大量 共存;⑥酸性溶液中 3NO 能氧化 Fe2+、I−而不能大量共存。 【参考答案】C 离子共存题设错方式总结 离子共存题的失分率很高,但所考查的知识并不是无边无际。现对这类试题的设错方式进行归类、分析、 总结如下 : 设错方式 1 不符合客观事实,错写反应产物 如:2Fe3++3S2−===Fe2S3,Fe3+有氧化性,S2−有还原性,Fe3+可将 S2−氧化为 S,即 2Fe3++S2−===2Fe2++S↓。 设错方式 2 混淆化学式和离子式的书写形式 如:NH3 通入醋酸溶液中:CH3COOH+NH3===CH3COONH4,错在未将强电解质拆分成 CH3COO−、 + 4NH 。 设错方式 3 漏写部分离子反应 如:Ba(OH)2 溶液与 H2SO4 溶液反应:Ba2++ 2 4SO  ===BaSO4↓,学生只注意了 Ba2+与 2 4SO  反应,而漏掉了 H+与 OH−的反应。 设错方式 4 错写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关系 如 : Ba(OH)2 溶 液 与 H2SO4 溶 液 反 应 : Ba2++OH−+H++ 2 4SO  ===BaSO4↓+H2O, 应 写 成 Ba2++2OH−+2H++ 2 4SO  ===BaSO4↓+2H2O。 设错方式 5 电荷不守恒或原子不守恒 如:Fe2++Cl2===Fe3++2Cl−,而应写成 2Fe2++Cl2===2Fe3++2Cl−。 设错方式 6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不守恒 如:2 4MnO +3H2O2+6H+===2Mn2++4O2↑+6H2O,而应写成 2 4MnO +5H2O2+6H+ ===2Mn2++ 5O2↑+8H2O。 设错方式 7 忽视了题设条件及要求 “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方程式或产物的影响。 如: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3−+Ca2++OH−===CaCO3↓+H2O,此反应中 Ca(OH)2 是二元碱,所 以方程式中 Ca2+和 OH−的物质的量 之比应为 1︰2。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石灰水反应:2 3HCO +Ca2++2OH−===CaCO3↓+2H2O+ 2 3CO  ,此反应中 3HCO 充足, 所以方程式中 Ca2+和 OH−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1︰1。(此类题最好用离子共存来做,因为石灰水过量即 Ca2+ 过量,所以生成物中一定无 2 3CO  ) 同学们掌握了以上设错方式,在做这类题时就很容易找到病因,此类题就迎刃而解。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 + 4NH 、Na+、 2 3CO  、 3NO B.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K+、 2 4SO  、S2−、 2 3SO  C.由水电离出的 c(OH−)=1×10−12 mol·L−1 的溶液:K+、 3HCO 、Na+、Cl− D.滴入 KSCN 溶液后显红色的溶液:Na+、Cu2+、Br−、 2 4SO  易错点 4 不能全面考虑守恒原理导致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出错 4.(双选)25 ℃时,有 c(CH3COOH)+ c(CH3COO‒)=0.1 mol·L‒1 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5.5 的溶液中:c(CH3COOH)> c(CH3COO‒)>c(H+)> c(OH‒) B.W 点所表示的溶液中: c(Na+)+ c(H+)=c(CH3COOH)+c(OH‒) C.pH=3.5 的溶液中: c(Na+)+ c(H+)‒ c(OH‒)+ c(CH3COOH)=0.1 mol·L‒1 D.向 W 点所表示的 1.0 L 溶液中通入 0.05 mol HCl 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c(H+)= c(CH3COOH)+ c(OH‒) 【错因分析】读图能力差,对溶液酸碱性认识不够,不能注意到 pH 越大,c(CH3COOH)越小,会错选 A; 不能找准题中的对应关系,认识不到 W 点所表示的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或者不能联系电荷 守恒,会漏选 B;不能灵活运用电荷守恒,会漏选 C;不能将溶液中各溶质的量分析清楚,会错选 D。 【试题解析】由图像可知 c(CH3COOH)浓度越大,溶液的 pH 越小,即虚线代表醋酸浓度,实线代表醋酸根 离子浓度,pH=4.75 时 c(CH3COOH)= c(CH3COO‒),当 pH=5.5 时,c(CH3COOH)< c(CH3COO‒),A 错;B 项,W 点时,c(CH3COOH)= c(CH3COO‒),根据电荷守恒有:c(Na+)+ c(H+)= c(CH3COO‒)+ c(OH‒),将 c(CH3COO‒)换成 c(CH3COOH),正确;C 项,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 c(CH3COO‒)+ c(OH‒),则 c(CH3COO‒)= c(Na+)+ c(H+)‒ c(OH‒),又 c(CH3COOH)+ c(CH3COO‒)=0.1 mol·L‒1,即 c(CH3COOH)+ c(Na+)+ c(H+)− c(OH‒)=0.1 mol·L‒1,正确;D 项,根据反应可得到 0.05 mol NaCl,0.1 mol c(CH3COOH),由电荷守 恒知:c(Na+)+ c(H+)=c(CH3COO‒)+ c(OH‒)+c(Cl‒),又 c(Na+)=c(Cl‒),则有 c(H+)= c(CH3COO‒)+ c(OH‒),通 入 HCl 气体后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D 错。 【参考答案】BC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思路 4.现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①0.01 mol·L-1 CH3COOH ②0.01 mol·L-1 HCl ③pH=12 的氨水 ④pH=12 的 NaOH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③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B.将四份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 pH:②>①,③>④ C.将②③混合,若 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D.将①、④混合,若有 c(CH3COO-)>c(H+),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 易错点 5 忽略溶液中 OH-、H+的来源或条件变化导致计算错误 5.25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H=12 的 NaOH 溶 液 中 , c(H + )=10 - 12 mol·L - 1 , 将 溶 液 稀 释 为 原 体 积 的 10 倍 后 c(H + )= -1210 10 mol·L−1=10−13 mol·L−1 B.pH=3 的 CH3COOH 溶液与 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因生成的 CH3COONa 水解,所以由 水电离出的 c(H+)>10-7 mol·L−1 C.pH=2 的盐酸、pH=2 的醋酸中由水电离出的 c(H+)均为 10-12 mol·L−1 D.pH=11 和 pH=13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 c(H+)= -11 -1310 +10 2 mol·L−1 【错因分析】对于 A、D 两项搞不清溶液中 H+、OH−的来源,或者不能根据溶液中浓度大的离子来进行计 算,则会导致错误判断。B 项中如果不注意过量的 CH3COOH 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则会错误判断。 【试题解析】NaOH 溶液中的 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当稀释时,由于 NaOH 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对 H2O 电离的抑制程度会改变,水的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因而将其当成不变的值进行计算是错误的,即 A 错;B 项中 CH3COOH 电离出的 H+即可将 NaOH 完全中和,而绝大多数的 CH3COOH 是没电离的,即 CH3COOH 远远过量,混合溶液呈酸性,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B 错;C 项中 pH=2 的盐酸、pH=2 的醋酸中 c(H+) 均为 10-2 mol·L-1,再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可求出 c(OH−)均为 10-12 mol·L-1,由水电离出的 c(H+)也均为 10-12 mol·L−1,C 正确。pH=11 的 NaOH 溶液中 c(OH−)=10-3 mol·L−1,pH=13 的 NaOH 溶液中 c(OH−)= 10-1 mol·L−1,等体积混合后 c(OH−)= -3 -110 +10 2 ≈5×10-2 mol·L−1,再结合离子积常数求得 c(H+)=2×10-13 mol·L−1,D 错。 【参考答案】C 水电离的 c(H+)或 c(OH-)的计算 以 25 ℃时的溶液进行计算: (1)中性溶液:c(H+)=c(OH-)=1.0×10-7mol·L-1。 (2)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 c(H+)=c(OH-)<10-7 mol·L-1,当溶液中的 c(H+)<10-7 mol·L-1 时就 是水电离出的 c(H+);当溶液中的 c(H+)>10-7 mol·L-1 时,就用 10-14 除以这个浓度即得到水电离的 c(H+)。 (3)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的 c(H+)或 c(OH-)均大于 10-7mol·L-1。若给出的 c(H+)>10-7 mol·L−1, 即为水电离的 c(H+);若给出的 c(H+)<10-7 mol·L-1,就用 10-14 除以这个浓度即得水电离的 c(OH−)。 5.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①pH=0 的盐酸 ②0.1 mol·L-1 的盐酸 ③0.01 mol·L-1 的 NaOH 溶液 ④pH=11 的 NaOH 溶液 A.1∶10∶100∶1 0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3 易错点 6 不能掌握 pH 测定的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有一学生甲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 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 pH 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 试样进行检测。学生乙对学生甲的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测定结果一定有误差。学生丙对学生甲的操 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但测定结果不一定有误差。 (1)你支持________(填“乙”或“丙”)同学的观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若 用 此 法 分 别 测 定 c(H + ) 相 等 的 盐 酸 和 醋 酸 溶 液 的 pH , 误 差 较 大 的 是 ________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物品,你_____(填“能”或“不能”)区分 0.1 mol·L-1 的硫酸和 0.01 mol·L−1 的硫酸。若能,简述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酚酞试液 ③甲基橙试液 ④蒸馏水 ⑤BaCl2 溶液 ⑥pH 试纸 【错因分析】如果不清楚 pH 测定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容易出错。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 pH 试纸的使用,pH 试纸使用不能用蒸馏水润湿,若润湿相当于对待测液稀释。对 于不同性质的溶液造成的影响不同:若溶液为中性,则测得结果无误差;若为酸性,测得结果偏大;若为 碱性,测得结果偏小。 【参考答案】(1)丙 当溶液呈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否则将产生误差 (2)盐酸 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 H+,使得溶液中 c(H+)较盐酸溶液中 c(H+)大,误差较小 (3)能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点在两张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pH,pH较大的为 0.01 mol·L−1 的硫酸 pH 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1.pH=7 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只有在常温下 pH=7 的溶液才呈中性;当在 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10-12,此时 pH=6 的溶液为中性溶液,pH>6 时为碱性溶液,pH<6 时为酸性溶液。 2.使用 pH 试纸测溶液 pH 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测量结果不一定偏小。若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将 待测液稀释了,若待测液为碱性溶液,则所测结果偏小;若待测液为酸性溶液,则所测结果偏大;若待测 液为中性溶液,则所测结果没有误差。 3.溶液中的 c(H+)和水电离出来的 c(H+)的区别 (1)室温下水电离出的 c(H+)=1×10-7 mol·L-1,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1×10-7 mol·L-1,则可判断该 溶液呈酸性或碱性;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1×10-7 mol·L-1,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存在能水解的盐, 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 (2)室温下,溶液中的 c(H+)>1×10-7 mol·L-1,说明该溶液是酸性溶液或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溶液中的 c(H+)<1×10-7 mol·L-1,说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或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 6.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 卡对照 C.将一小块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块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易错点 7 不能准确掌握溶液中常见离子的推断和检验方法 7.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 4NH 、Cl-、Mg2+、Fe3+、 2 3CO  、 2 4SO  , 现取三份各 100 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第一份中加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向第二份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气体 0.896 L (标准状况); ③向第三份中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得到沉淀 6.27 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剩余 2.33 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2 ) 可能 存在 的 离子 是______________ , 为确 定该 离 子是 否存 在 ,可 取少 许原 溶 液, 然后 ______________ (填实验操作)。 (3)试分别确定肯定存在的离子在原溶液中各自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解答本题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一是忽略电荷守恒,认为整个实验现象都与 K+、Cl- 无关,误认为 K+、Cl-都是可能存在的离子。二是计算离子浓度时忽视溶液体积。三是确定 Cl−时,受惯性 思维影响,直接向待测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忽视已有的 2 4SO  、 2 3CO  的干扰,应该先加入足量 稀 HNO3 和 Ba(NO3)2 溶液使 2 3CO  转化为气体, 2 4SO  转化为沉淀,然后过滤,根据滤液来判断 Cl−是否存在。 【试题解析】由①知溶液中可能含 Cl−、 2 3CO  、 2 4SO  ,由②知溶液中一定含 + 4NH ,且 n( + 4NH )=0.04 mol, 由 ③ 知 溶 液 中 一 定 含 2 3CO  、 2 4SO  , 则 一 定 不 含 Mg2 + 、 Fe3 + ( 二 者 与 2 3CO  不 能 大 量 共 存 ) , 且 n( 2 4SO  )= -1 2.33 g 233 g mol =0.01 mol,n( 2 3CO  )= 1 6.27 2.33 g 197 g ( ) ·mol- - =0.02 mol,所以得出结论:溶液中一定含 + 4NH 、 2 3CO  、 2 4SO  ,一定不含 Mg2+、Fe3+,由于 n( 2 4SO  )×2+n( 2 3CO  )×2=0.01×2+0.02×2=0.06>n( + 4NH )×1=0.04×1, 故必存在 K+。又因溶液中可能存在 Cl-,则 n(K+)≥0.02 mol。所以 c( 2 4SO  )=0.1 mol/L,c( 2 3CO  )=0.2 mol/L, c( + 4NH )=0.4 mol/L,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Cl−,则 c(K+)=0.2 mol/L,若存在 Cl-,则 c(K+)>0.2 mol/L,故 c(K+)≥ 0.2 mol/L。检验可能存在的 Cl−时要注意 2 4SO  、 2 3CO  的干扰。 【参考答案】(1) + 4NH 、 2 3CO  、 2 4SO  、K+ Mg2+、Fe3+ (2)Cl-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入 AgNO3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 证明有 Cl-存在,否则不存在 (3)c( 2 4SO  )=0.1 mol/L,c( 2 3CO  )=0.2 mol/L,c( + 4NH )=0.4 mol/L,c(K+)≥0.2 mol/L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检 验 方法 实质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注意 沉 淀 法 反应中有沉 淀生成或溶 解 Cl−、Br−、 I− AgNO3 和稀 HNO3 AgCl(白色)、AgBr(淡黄色)、 AgI(黄色) 2 4SO  盐酸和 BaCl2 溶液 白色沉淀 先用稀盐酸酸化 Fe2+ NaOH 溶液 沉淀颜色:白色→灰绿色→ 红褐色 Al3+ NaOH 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 逐滴加入至过量 气 体 法 反应中有气 体生成 4NH NaOH 溶液和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试纸变蓝 一定要加热 2 3SO  稀硫酸和品红溶液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2 3CO 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白色沉淀 2 3SO  有干扰 显 色 法 反应中颜色 有变化 I− 氯水(少量),CCl4 下层为紫色 Fe3+ KSCN 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Fe2+ KSCN 溶液和氯水 开始不变色,加氯水后变血 红色 焰色 反应 部分金属元 素的特殊焰 色 Na+、K+ 铂丝、稀盐酸 火焰呈黄色、紫色 K+要透过蓝色钴玻 璃片观察 7.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 2 3SO  、⑥ 2 4SO  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 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 pH 试纸检验 溶液的 pH 大于 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 CCl4 振荡,静置 CCl4 层呈橙色 (3) 向(2)所得的水溶液中加入 Ba(NO3)2 溶液和稀硝 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B.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C.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D.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易错点 8 不能灵活运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解决问题 8.氧化还原滴定同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现有 0.001 mol·L−1 酸性 KMnO4 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 NaHSO3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4MnO +5 3HSO +H+ 2Mn2++5 2 4SO  +3H2O。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滴定实验所需仪器是____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50 mL) B.碱式滴定管(50 mL) C.量筒(10 mL)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烧杯 H.白纸 I.胶头滴管 J.漏斗 ( 2 ) 实 验 中 不 用 ___________ ( 填 “ 酸 ” 或 “ 碱 ” ) 式 滴 定 管 盛 装 酸 性 KMnO4 溶 液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使用指示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前平视液面,刻度为 a mL,滴定后俯视刻度为 b mL,则(b−a) mL 比实际消耗 KMnO4 溶液的 体积__________(填“大”或“小”),根据(b−a) mL 计算得到的待测液浓度比实际浓度_____________ (填“高”或“低”)。 【错因分析】若不能掌握酸碱滴定的方法原理,不能正确的知识迁移,容易解题困难。若不能掌握酸碱中 和滴定中滴定管的选择根据,(1)(2)容易出错。指示剂是为了使滴定终点现象明显,所以滴定时根据实 际情况不一定需要指示剂,若不理解这一点,(3)容易出错。若不能正确的进行误差分析,(4)容易出错。 【试题解析】(1)氧化还原滴定同中和滴定类似,由中和滴定实验所需仪器的选用进行迁移可得出正确答案。 (2)由于酸性 KMnO4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管,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酸性 KMnO4 溶液。 (3) 4MnO 为紫色,Mn2+为无色,可用这一明显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4)滴定后俯视液面,所读 KMnO4 溶液体积偏小,故所测待测液浓度比实际浓度低。 【参考答案】(1)ADEFH (2)碱 酸性 KMnO4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 (3)不需要 4MnO →Mn2+时紫色褪去,现象明显 (4)小 低 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以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NaOH 和 Na2CO3 混合溶液 与盐酸的反应及沉淀反应。 1.氧化还原滴定法 (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 (2)实例 ①酸性 KMnO4 溶液滴定 H2C2O4 溶液 原理:2 4MnO +6H++5H2C2O4 10CO2↑+2Mn2++8H2O 指示剂:酸性 KMnO4 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一滴酸性 KMnO4 溶液后,溶液由 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②Na2S2O3 溶液滴定碘液 原理:2Na2S2O3+I2 Na2S4O6+2NaI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一滴 Na2S2O3 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 明到达滴定终点。 2.双指示剂滴定法(以盐酸滴定 NaOH 和 Na2CO3 的混合溶液为例) 酚酞作指示剂:NaOH+HCl NaCl+H2O Na2CO3+HCl NaCl+NaHCO3 甲基橙作指示剂:NaHCO3+HCl NaCl+CO2↑+H2O 3.沉淀滴定法(利用生成沉淀的反应) 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 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 Cl−、Br−或 I−的含量。 8.莫尔法是一种沉淀滴定法,以 K2CrO4 为指示剂,用标准硝酸银溶液滴定待测液,进而测定溶液中 Cl−的 浓度。已知: AgCl AgBr AgCN Ag2CrO4 AgSCN 颜色 白 浅黄 白 砖红 白 溶解度(mol/L) 1.34×10−6 7.1×10−7 1.1×10−8 6.5×10−5 1.0×10−6 (1)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 AgNO3 溶液滴定 NaSCN 溶液,可选为滴定指示剂的是_____________。 A.NaCl B.BaBr2 C.Na2CrO4 刚好达到滴定终点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 9 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应用理解不清导致错误 9.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的 pH,金属阳离子的 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Ksp[Fe(OH)3] 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若 Qc=Ksp,溶液饱和,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若 Qc< 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2.一个转化——沉淀的转化 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非氧化还原类离子反应都是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从溶 解角度说,一般是易溶物质转化成微溶物质,微溶物质转化为难溶物质。有些金属硫化物(如 CuS、HgS 等)溶度积特别小,在饱和溶液中这些金属硫化物不能溶于非氧化性强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c(S2-)减小, 可达到沉淀溶解的目的。 9.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Zn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1.5 mol·L−1 的 Na2S 溶液直至溶液中无沉 淀产生,然后过滤。已知:Ksp(ZnS)=2.0×10−22,Ksp(CuS)=1.3×10−3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生成 CuS 后生成 ZnS 沉淀,属于沉淀的转化 B.当 ZnS 沉淀完全时,溶液中 2 2 (Cu ) (Zn ) c c   =6.5×10−15 C.过滤得到的沉淀是 CuS 和 ZnS 的混合物 D.过滤后得到的溶液中仍有极少量的 Cu2+和 Zn2+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导电能力的强弱。如同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前者的导电能力强 于后者。 (2)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如将足量的锌粒投入同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 反应开始时前者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后者的大。 (3)浓度与 pH 的关系。如 0.1 mol·L-1 CH3COOH,其 pH>1,则证明 CH3COOH 是弱电解质。 (4)测定对应盐的酸碱性。如 CH3COONa 溶液呈碱性,则证明醋酸是弱酸。 (5)稀释前后 pH 的变化与稀释倍数的关系。如将 pH=2 的酸溶液稀释 1 000 倍,若 pH<5,则证明该酸为 弱酸;若 pH=5,则证明该酸为强酸。 (6)采用实验证明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如向醋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再加 CH3COONa,颜 色变浅。 (7)利用较强酸(碱)制备较弱酸(碱)判断电解质强弱。如将 CO2 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说明 酸性:H2CO3>苯酚。 2.电解质与溶液导电能力的关系 (1)强、弱电解质的主要区别是其在水溶液里能不能完全电离,是否存在电离平衡,而不是溶液的导电能 力强弱。 (2)含有强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 HF。 (3)有些化合物(如 BaSO4、AgCl)虽然溶解度小,但因溶解的部分能完全电离,属强电解质。 (4)熔融时是否导电,这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常用方法,而不是区别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标准。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等因素,因此不能将溶液导电性 强弱作为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标准。 (5)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6)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7)固态强碱和大多数盐中虽然有离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只有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 时才导电。 (8)一种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原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9)一种物质既可以不是电解质也可以不是非电解质,如氯气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因为氯气不 是化合物而是单质。 (10)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弱。 (1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稀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如冰醋酸是电解质,本身不导电,加水 稀释过程中,离子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导电能力先增大,后减小。 3.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 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四点: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1)一色 即溶液颜色,若限定为无色溶液,则 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 4MnO (紫色)等有色离子不 能存在。 (2)二性 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阴离子(如 2 3CO  、 2 3SO  、CH3COO-等)均不能大量存 在;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 + 4NH 、Al3+、Mg2+、Fe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弱酸的酸式酸根 离子(如 3HCO 、 3HSO 等)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3)三特殊 即三种特殊情况:① 2AlO 与 3HCO 不能大量共存: 2AlO + 3HCO +H2O Al(OH)3↓+ 2 3CO  ;②“ 3NO +H+” 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 2 3SO  、Fe2+、I-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这一种组合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③ + 4NH 与 CH3COO−、 2 3CO  ,Mg2+与 3HCO 等组合中,虽然两组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 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4)四反应 即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①生成沉淀、气体、弱电 解质的反应,如 Ba2+与 2 4SO  、 + 4NH 与 OH-、H+与 CH3COO-等;②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与 I-、 3NO (H+) 与 Fe2+、 4MnO (H+)与 Br−等;③双水解反应,如 Al3+与 3HCO 、Al3+与 2AlO 等;④络合反应,如 Fe3+与 SCN− 等。 4.离子的检验与推断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主要实验现象 Ba2+ 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 先加稀盐酸,不产生沉淀,然后加稀硫酸或可溶 性硫酸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Mg2+ NaOH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NaOH 过量时沉淀不溶解 Al3+ NaOH 溶液或氨水 加氨水或适量 NaOH 溶液,有絮状白色沉淀生 成,沉淀能溶于 NaOH 溶液,但不溶于氨水 Fe3+ (黄色) NaOH 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KSCN 溶液 溶液呈红色 Fe2+ (浅绿色) NaOH 溶液 加 NaOH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为 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KSCN 溶液,新制氯水 加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加新制氯水后溶液 呈红色 H+ 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色 甲基橙溶液 变红色 pH 试纸 变红色 锌粒 生成无色气体 Cu2+ (蓝色) NaOH 溶液 加 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若加热则沉淀 变黑 H2S(或 Na2S 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Ag+ 稀盐酸或氯化物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4NH NaOH 溶液 加 NaOH 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 验产生的气体,试纸变蓝 Na+ 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K+ 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阳离子检验注意事项: (1)根据题目要求,若是检验阳离子则选择最为灵敏的试剂和方法,若是离子检验和推断相结合的题目, 则可能会涉及多种检验方法。 (2)注意一些金属离子(Cu2+、Fe2+、Fe3+)在水溶液中的颜色。 (3)注意一些离子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排除干扰因素的方法,如 Fe2+的检验需首先加入 KSCN 溶液排除 Fe3+的干扰等。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或方法 实验现象 OH‒ ①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 石蕊溶液(或酚酞试液);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滴于红色石蕊 试纸上 ①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或酚酞试液变红); ②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l‒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 AgNO3 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Br‒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 AgNO3 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生成浅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I‒ ①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 AgNO3 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②滴入淀粉溶液后再滴入氯水 ①生成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②溶液显蓝色 2 3CO  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溶解,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3HCO 氯化钡溶液、稀盐酸 不生成沉淀,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2 3SO  氯化钡溶液、盐酸、品红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后白色沉淀溶解,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2 4SO 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 盐酸后,再加入 BaCl2 溶液 加入盐酸不产生沉淀,加入 BaCl2 溶液后生 成白色沉淀 3NO 加热浓缩溶液,加入浓硫酸和铜片 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溶液变蓝色 S2‒ ①稀硫酸或盐酸; ②Pb(NO3)2 溶液、稀硝酸 ①生成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②生成黑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阴离子检验注意事项: (1)许多阴离子的检验通常需要转化为沉淀、气体,所以要熟悉重要气体的颜色、气味,沉淀的颜色、溶 解性等。 (2)不同的阴离子与同一溶液反应可能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如 Ag+与 Cl‒、 2 4SO  ;Ba2+与 2 3CO  、 2 3SO  和 2 4SO  等,所以要注意结论的不唯一性。 5.酸碱中和滴定 (1)实验原理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以标准盐酸滴定 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NaOH)= (HCl) (HCl) (NaOH) c V V  。 (2)实验用品 蒸馏水、0.1000 mol/L 盐酸溶液、0.1000 mol/L NaOH 溶液、酚酞指示剂、甲基橙指示剂;pH 计、锥形 瓶、烧杯、酸式和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 ①滴定前的准备工作。滴定管:查漏→水洗→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记录初始读数;锥形瓶: 水洗→装液→滴加指示剂。②滴定。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 色的变化。酸碱中和滴定开始时和达到滴定终点之后,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可稍大些,如每加入5~10 mL 酸(或碱),测试和记录一次;滴定终点附近,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要小,每滴加一滴测一次。③数据 处理。 实验滴定 注意:①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②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④读数时,要平视滴定管中凹液面的最低点读取溶液的体积。 (5)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及待测碱液体积的平均值,根据 c(NaOH)=       · HClHCl NaOH c V V 计算。 (6)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曲线是以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出的一条溶 液pH随酸(或碱)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它描述了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其中酸 碱滴定终点附近的pH突变情况(如上滴定曲线图),对于酸碱滴定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具有重 要意义。 (7)误差分析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误差有: 步骤 操作 VA cB 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不变 无影响 取液 量取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 后气泡消失 变小 偏低 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 泡消失 变大 偏高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 酸式滴定管中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 后反加一滴 NaOH 溶液无变化 变大 偏高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 仰后俯”) 变小 偏低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 俯后仰”) 变大 偏高 两次滴定所消耗酸液的体积相差太大 无法判断 6.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原理:当 Qc>Ksp 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方法:①调节 pH 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中,再加入氨水调节 pH 至 7~8, 可使 Fe3+转化为 Fe(OH)3 沉淀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NH3·H2O Fe(OH)3↓+3 + 4NH 。 ②加沉淀剂法。如以 Na2S、H2S 等作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如 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 CuS、HgS 等,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S2− CuS↓,Cu2++H2S CuS↓+2H+; Hg2++S2− HgS↓,Hg2++H2S HgS↓+2H+。 (2)沉淀的溶解 原理:当 Qc<Ksp 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就会溶解。 化学方法溶解沉淀的原理是: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着溶解的方向移动。常用的方法有: ①碱溶解法。如用 NaOH 溶液溶解 Al(OH)3,化学方程式为 NaOH+Al(OH)3 NaAlO2+2H2O。 ②盐溶解法。除了酸、碱可以溶解难溶电解质,某些盐溶液也可用来溶解沉淀。如NH4Cl溶液可溶解Mg(OH)2。 ③配位溶解法。在难溶物中加入配位剂,因形成配合物而降低难溶物的某种离子浓度,使平衡右移,沉淀 溶解。 ④氧化还原溶解法。有些金属硫化物(CuS、HgS 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通过减小 c(S2−) 而达到沉淀溶解的目的。如 3CuS+8HNO3(稀) 3Cu(NO3)2+3S↓+2NO↑+4H2O。 (3)沉淀的转化 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条件:两种沉淀的溶度积不同,溶度积大的可以转化为溶度积小的。 应用:锅炉除垢、矿物转化等。 7.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建立两个“微弱”的观念 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考查内容通常既与盐类的水解平衡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而 这两个平衡的共同特征为反应程度是“微弱”的。 ①弱电解质只有微弱电离 如稀醋酸中,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CH3COOH)>c(H+)>c(CH3COO-)>c(OH-)。多元弱酸分步电 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H2S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2S)>c(H+)>c(HS−)>c(S2−)>c(OH−)。 ②弱酸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 如 NH4Cl 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Cl−)>c( + 4NH )>c(H+)>c(NH3·H2O)>c(OH−)。多元弱 酸阴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如 Na2S 溶液中,c(Na+)>c(S2-)>c(OH-)>c(HS-)>c(H+)。 (2)用好三个“守恒”原理 ①电荷守恒 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如在 Na2CO3 溶液中存在 Na+、 2 3CO  、H+、OH−、 3HCO ,它们存在如下关系:c(Na+)+c(H+)=2c( 2 3CO  )+c( 3HCO )+c(OH−)。 ②物料守恒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c(Na+)=2[c( 2 3CO  )+c( 3HCO )+c(H2CO3)] ③质子守恒 即 H2O 电离的 H+和 OH−浓度相等。如在 Na2CO3 溶液中水电离出 OH−和 H+,其中水电离出的 H+以 H+、 3HCO 、H2CO3 三种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则有 c(OH−)=c(H+)+c( 3HCO )+2c(H2CO3)(由上述电荷守恒式减 去物料守恒式也可求出质子守恒式)。 (3)突出“比较”方法的运用 常见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有“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不同溶液”三类,其方法和流程如下: 1.[2018 新课标 3 卷]用 0.100 mol·L-1 AgNO3 滴定 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 Ksp(AgCl)的数量级为 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Ag+)·c(Cl-)=K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400 mol·L-1 Cl-,反应终点 c 移到 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500 mol·L-1 Br-,反应终点 c 向 b 方向移动 2.[2018 北京卷]测定 0.1 mol·L-1 Na2SO3 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 pH,数据如下。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SO3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H2O +OH− B.④的 pH 与①不同,是由于 浓度减小造成的 C.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①与④的 Kw 值相等 3.[2018 天津卷]LiH2PO4 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 溶液的 pH 随 c 初始(H2PO4 –)的变化 如图 1 所示,H3PO4 溶液中 H2PO4 –的分布分数δ随 pH 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 下列有关 LiH2PO4 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存在 3 个平衡 B.含 P 元素的粒子有 H2PO4 –、HPO42–、PO43– C.随 c 初始(H2PO4 –)增大,溶液的 pH 明显变小 D.用浓度大于 1 mol·L-1的 H3PO4 溶液溶解 Li2CO3,当 pH 达到 4.66 时,H3PO4 几乎全部转化为 LiH2PO4 4.[2018 天津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一元弱酸 HA 的 Ka 越小,则 NaA 的 Kh(水解常数)越小 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 C.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 D.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 C2H5OH 和 CH3OCH3 5.[2018 江苏卷]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是 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应的ΔH<0 B.图乙是室温下 H2O2 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中 c(H2O2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随着反应的 进行 H2O2 分解速率逐渐减小 C.图丙是室温下用 0.1000 mol·L−1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0 mol·L−1 某一元酸 HX 的滴 定曲线,说明 HX 是一元强酸 D.图丁是室温下用 Na2SO4 除去溶液中 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 c(Ba2+ )与 c(SO42−)的关系 曲线,说明溶液中 c(SO42− )越大 c(Ba2+ )越小 6.[2018 江苏卷]H2C2O4 为二元弱酸,Ka1(H2C2O4)=5.4×10−2,Ka2(H2C2O4)=5.4×10−5,设 H2C2O4 溶液中 c(总)=c(H2C2O4)+c(HC2O4 −)+c(C2O42−)。室温下用 NaOH 溶液滴定 25.00 mL 0.1000 mol·L−1H2C2O4 溶液至终点。滴定过程得到的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0.1000 mol·L−1 H2C2O4 溶液:c(H+ ) =0.1000 mol·L−1+c(C2O42− )+c(OH−)−c(H2C2O4 ) B.c(Na+ ) =c(总)的溶液:c(Na+ ) >c(H2C2O4 ) >c(C2O42− ) >c(H+ ) C.pH = 7 的溶液:c(Na+ ) =0.1000 mol·L−1+ c(C2O42−) −c(H2C2O4) D.c(Na+ ) =2c(总)的溶液:c(OH−) −c(H+) = 2c(H2C2O4) +c(HC2O4 −) 7.已知 100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KW=1×10−12,对于该温度下 pH=11 的氨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加入同温同体积 pH=1 的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B.温度降低至 25℃,该氨水溶液中 H2O 电离出的 H+浓度小于 10−11 mol·L−1 C.该氨水溶液中加入 NH4Cl 溶液,NH3·H2O 的电离能力增强 D.滴加等浓度等体积的硫酸,得到的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NH4HSO4(aq) + 4NH (aq)+H+(aq)+ 2 4SO  (aq) 8.25℃时,有下列几种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L−1 NaHSO3 溶液的 pH=4,则水电离出的 c(H+)=10−4 mol·L−1 B .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均 为 0.1 mol·L−1 的 Na2CO3 和 NaHCO3 的 等 体 积 混 合 溶 液 中 : 2c(OH−)−2c(H+)=3c(H2CO3)+c( 3HCO )−c( 2 3CO  ) C.pH=a 的 NaClO 溶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后,溶液 pH0.2 mol·L−1 C.若图中 a 为 1.2,则 H2A 的电离平衡常数 K1 为 10−1.2 D.HA−的浓度对 A2−的浓度无影响 11.298 K 时,向 20 mL 0.1 mol·L1 HR 溶液中滴加 0.1 mol·L1 NaOH 溶液,混合溶液的 pH 与所加 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对应溶液中:c(Na)>c(R)>c(H)>c(OH) B.加少量蒸馏水稀释②对应的溶液,稀释后溶液 pH>7 C.③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OH)+c(HR) D.若②点坐标为(x,7),则 HR 的电离常数 Ka= 7(20 ) 10 x x  12.常温下,将 1 mL pH 均为 2 的 HX、HY、HZ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溶液的 pH 与稀释后溶液 体积(V/mL)的对数(lg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lgV=2 时,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HX>HY>HZ B.lgV=3 时,三种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HX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