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综合实验探究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综合实验探究学案

综合实验探究 ‎[题型简介] 分析近几年全国卷试题,非选择题涉及的综合实验题是每年考查能力的综合压轴题,其综合性强、难度大,是一道拉分的主要试题。可以说此题的得分高低决定了化学学科的高考成败。主要涉及的热点有物质制备,物质性质探究和定量实验测定等。‎ ‎(14分)(2018·全国卷Ⅰ)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 设问 知识落点 核心素养 ‎(1)‎ 水中溶解氧的除去方法——煮沸;分液漏斗名称 宏观辨识 ‎(2)‎ H2排除空气中O2,形成非O2环境;书写离子方程式 宏观辨识和证据推理 ‎(3)‎ 液体流动的原因——压强变化,分离提纯方案与原理 科学探究与宏观辨识 ‎(4)‎ 产品形成于敝口仪器中,易被氧化 宏观辨识和创新意识 ‎【解答指导】 (1)整体分析 ‎(2)醋酸亚铬制备流程 CrCl3Cr2+(CH3COO)2Cr[(CH3COO)2Cr·2H2O]‎ ‎(3)实验装置分析 b——随时排出c中产生的气体,同时防止外界O2进入c中 c——Zn与Cr3+反应的装置,为无O2环境 d——Cr2+与CH3COO-反应生成沉淀产物的装置,应为无O2环境,防止产物被O2氧化 ‎【解析】 (1)审题时抓住醋酸亚铬“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这暗示醋酸亚铬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故该实验中使用的蒸馏水必须去除溶解氧。(2)①依题意可知,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主要是由于锌与铬离子反应生成亚铬离子和锌离子,即Zn+2Cr3+===Zn2++2Cr2+。②c中产生的气体为氢气,该气体主要用于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O2氧化Cr2+‎ ‎。(3)c中有氢气产生,打开K3,关闭K1和K2后,c中压强大于外界压强,从而将c中溶液压入醋酸钠溶液中。析出并分离产品的操作是冷却、过滤、洗涤、干燥。(4)观察d装置,可发现其与空气相通,这会导致生成的醋酸亚铬被O2氧化。‎ ‎【答案与评分标准】 (1)去除水中溶解氧(2分,合理即可) 分液(或滴液)漏斗(2分,答“漏斗”“长颈漏斗”均不给分)‎ ‎(2)①Zn+2Cr3+===Zn2++2Cr2+(2分,不配平或写化学方程式均不给分)‎ ‎②排除c中空气(2分,排空也给分)‎ ‎(3)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2分,或c中压强大于d中压强,给1分) 冷却(1分,“冰浴”或“降温”也给分) 过滤(1分)‎ ‎(4)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2分,答“生成的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被氧化”或“d中的空气接触醋酸亚铬”也给分)‎ ‎[题后升华]‎ 物质制备实验的9大注意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4)防吸水(实验取用和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如NaOH固体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 ‎(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 ‎(9)有毒易燃气体尾气处理方法。‎ ‎(2018·试题调研)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和方案制备氯化亚铜。已知:Cu2++4Cl-+Cu2[CuCl2]-。‎ 实验步骤:‎ ‎①加热至‎50 ℃‎,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②通入O2并调节O2的量保持三颈烧瓶内压强不变,停止加热,反应继续进行,且越来越剧烈;‎ ‎③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待气囊变瘪,三颈烧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时关闭K;‎ ‎④将液体(含[CuCl2]-)转移至烧杯中用蒸馏水稀释,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氯化亚铜粗品;‎ ‎⑤氯化亚铜粗品经洗涤、烘干,得到氯化亚铜。‎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停止加热后,反应越来越剧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三颈烧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 ‎(4)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的离子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④所得滤液经浓缩后可返回至三颈烧瓶继续使用,此时需向三颈烧瓶内补充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⑤中用蒸馏水洗涤氯化亚铜粗品时,表面会产生浅黄色固体CuOH,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白色固体变黄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步骤①中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Cu2++2NO↑+4H2O。‎ ‎(2)步骤②中停止加热后,反应越来越剧烈的原因是Cu与稀硝酸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3)步骤③中三颈烧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的原因是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或3NO2+H2O===2HNO3+NO,2NO+O2===2NO2),NO2完全转化为硝酸。‎ ‎(4)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CuCl,则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Cl2]-===CuCl↓+Cl-。‎ ‎(5)步骤④所得滤液含氯化铜,结合初始物质可知,此时需向三颈烧瓶内补充的物质有铜丝和盐酸。‎ ‎(6)步骤⑤中用蒸馏水洗涤氯化亚铜粗品时,表面会产生浅黄色固体CuOH的原因是用水洗涤CuCl粗品时,固体表面吸附的c(HCl)减小,反应CuCl(s)+H2O(l)CuOH(s)+HCl(aq)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uCl转化为CuOH。‎ ‎【答案】 (1)3Cu+8H++2NO===3Cu2++2NO↑+4H2O (2)Cu与HNO3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3)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或3NO2+H2O===2HNO3+NO,2NO+O2===2NO2),NO2完全转化为硝酸 (4)[CuCl2]-===CuCl↓+Cl- (5)铜丝和盐酸 (6)用水洗涤CuCl粗品时,固体表面吸附的c(HCl)减小,CuCl(s)+H2O(l)CuOH(s)+HCl(aq)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uCl转化为CuOH ‎(14分)(2017·全国卷Ⅲ)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1和K2‎ d.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e.称量A f.冷却到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列式表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__(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品红 b.NaOH c.BaCl2 d.Ba(NO3)2 e.浓H2SO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 设问 知识落点 核心素养 ‎(1)‎ Fe2+被O2氧化为Fe3+、Fe3+与KSCN作用溶液变红 宏观辨识与证据推理 ‎(2)‎ 宏观辨识与科学探究 仪器名称、实验操作顺序、定量分析与评价 ‎(3)‎ 实验设计、现象描述、化学用语书写 宏观辨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解答指导】 (1)Fe3+遇KSCN溶液变红⇒FeSO4样品无Fe3+,Fe2+易被O2氧化为Fe3+。‎ ‎(2)②FeSO4易被O2氧化⇒绿矾加热时应先通N2排空,冷却时应在N2中冷却⇒操作顺序为dabfce。‎ ‎③FeSO4·xH2OFeSO4 + xH2O ‎         ‎⇒=⇒x=⇒接ad次序,最后称量质量偏大(即m3偏大)⇒x偏小 ‎(3)FeSO4强热分解生成红棕色粉末(Fe2O3)⇒生成的气体中可能有SO2、SO3的一种或两种⇒检验SO2用品红溶液,检验SO3用BaCl2溶液,不能用Ba(NO3)2溶液检验SO3。⇒FeSO4的分解反应。‎ ‎【解析】 (1)绿矾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没有Fe3+;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变红,说明有Fe3+生成,即Fe2+易被氧气氧化为Fe3+。‎ ‎(2)①由仪器的构造特征可知,B为干燥管。‎ ‎②实验时,为防止空气中的O2将Fe2+氧化,应先通入N2将装置中的O2排净,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为防止FeSO4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待玻璃管冷却,关闭K1和K2后再称重。故实验操作步骤应为d、a、b、f、c、e。‎ ‎③由题意知,绿矾的质量为(m2-m1) g,加热后FeSO4的质量为(m3-m1) g,结晶水的质量为(m2-m3) g。设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xH2O,则 FeSO4·xH2OFeSO4 + xH2O ‎ 152 18x ‎ (m3-m1) g (m2-m3) g =解得:x= 若实验中,按a、d次序操作,则会导致绿矾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加热后的固体质量m3增大,则测出结晶水的值x偏小。‎ ‎(3)残留固体为红色,说明有Fe2O3生成,即分解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Fe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一定有SO2生成,即FeSO4Fe2O3+SO2↑,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得2FeSO4Fe2O3+SO2↑,最后根据S元素守恒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2FeSO4Fe2O3+SO2↑+SO3↑。SO3溶于水生成H2SO4,H2SO4和Ba2+可生成白色沉淀BaSO4,由于Ba(NO3)2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O2,故应该先用BaCl2检验SO3,检验SO2可用品红溶液,故C、D的溶液依次为BaCl2溶液和品红。实验现象是C中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中品红溶液褪色或变浅。‎ ‎【答案及评分标准】 (1)样品中没有Fe3+ Fe2+易被氧化成Fe3+(或样品中没有+3价Fe,Fe2+易被氧化为Fe3+)(每空1分、共2分)‎ ‎(2)①干燥管(或球形干燥管)(1分)‎ ‎②dabfce(2分)(其他顺序不给分)‎ ‎③(2分) 偏小(1分)‎ ‎(3)①c、a(2分,顺序错不给分) 产生白色沉淀、褪色(每空1分)‎ ‎②2FeSO4Fe2O3+SO2↑+SO3↑[2分,不注“高温”扣1分,不配平不给分,不注气体符号(↑)扣1分]‎ (1)探究型综合实验思维流程 ‎①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原理。‎ ‎②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药品, 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③准确判断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运用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方法处理有关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解答探究型实验综合题的注意事项 ‎①“合理选择”是指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等。仪器的选择又包括发生装置(几种基本类型)、净化装置(除杂的试剂与顺序) ‎、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药品的选择包括药品的种类、浓度、状态等;连接方式的选择指仪器的先后顺序,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等。‎ ‎②“排除干扰”是指反应条件的控制、防止空气成分介入、尽量避免副反应、杂质的清除以及防止产物的挥发、水解等对实验的干扰。‎ ‎③“操作准确”则要求熟悉主要仪器的性能、用途和典型的实验操作步骤。‎ ‎1.(2018·成都一模)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取铁钉放入一定量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干燥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可能含有Fe3+和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KSCN溶液  b.铁氰化钾溶液  c.盐酸 ‎②乙同学取448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 g。可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探究二】据探究一所测SO2的体积分数,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可能还含有CO2和Q气体,因此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实验前已将装置中空气排尽)进一步探究。‎ ‎(3)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E   M ‎(4)为判断CO2是否存在,需将装置M添加在________(填字母)。‎ a.A之前      B.A、B之间 c.B、C之间 D.C、D之间 若存在CO2,则产生CO2气体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5)若C中固体变红,D中固体变蓝,则Q是________(填化学式),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某气体可能由CO2、SO2、H2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经测定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填字母)。‎ a.SO2 b.H2、SO2‎ c.H2、CO2 d.CO2、SO2‎ e.SO2、CO2、H2‎ ‎【解析】 (1)铁钉放入冷浓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①亚铁离子能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②SO2具有还原性,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SO;生成的硫酸遇到氯化钡会产生白色沉淀,则 SO2  ~ BaSO4‎ ‎1 mol    ‎‎233 g ‎ n     ‎‎2.33 g n=0.01 mol Y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448 L÷‎22.4 L·mol-1=0.02 mol,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100%=50%。‎ ‎(3)SO2会干扰CO2的检验,所以A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4)由于碱石灰能吸收CO2,所以在检验Q气体之前首先检验CO2,因此M应该放在A、B之间;在加热时,铁钉中不仅铁和浓硫酸反应,碳和浓硫酸也反应,碳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 O,其中氧化剂是浓硫酸,还原剂是碳,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5)若C中固体变红,说明有红色的铜单质生成;D中固体变蓝,说明有水生成,因此Q是氢气。这是由于浓硫酸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6)若某气体可能由CO2、SO2、H2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经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由于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0%,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50%,所以该气体的组成可能为SO2或H2、CO2或SO2、CO2、H2。‎ ‎【答案】 (1)铁在冷浓硫酸中钝化 (2)①b ②SO2+Br2+2H2O===4H++2Br-+SO 50%‎ ‎(3)溶液颜色变浅 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 ‎ ‎(4)b 2∶1 (5)H2 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6)ace ‎2.(2018·试题调研)某学习小组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 已知:FeCl3在‎37 ℃‎熔化,‎100 ℃‎挥发。‎ 实验一:点燃酒精灯,加热混合物。观察到的现象有①装置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②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③装置b中溶液变蓝。‎ 实验二:该小组继续研究现象②中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1)至此该小组大胆预测现象②中黄色气体含有________。‎ 实验三: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Cl2,该小组在保持原有装置的基础上稍加变动即证实了Cl2的存在。‎ ‎(2)该小组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FeCl3的熔点和挥发温度,加热单一的物质FeCl3·6H2O也产生黄色气体,则黄色气体含有挥发的FeCl3‎ ‎。(2)将装置b中的溶液换成NaBr溶液,若黄色气体中含有Cl2,则可以氧化Br-。‎ ‎【答案】 (1)FeCl3 (2)将装置b中的溶液换成NaBr溶液 ‎(15分)(2014·全国卷Ⅱ)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1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氨的测定装置(已省略加热和夹持装置)‎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且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__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 mol·L-1,c(CrO)为________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_。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 设问 知识落点 核心素养 ‎(1)‎ 导管的安全的原理——液面变化 宏观辨识与安全意识 ‎(2)‎ 滴定管的选择与指示剂选择 宏观辨识与证据推理 ‎(3)‎ 定量计算与数据处理 证据推理与科学精神 ‎(4)‎ 滴定误差分析 ‎(5)‎ 仪器选择与Ksp的计算 宏观辨识与证据推理 ‎(6)‎ 物质的量之比推算化合价,化学方程式书写和H2O2的受热分解 变化观念与证据推理,科学探究与科学精神 ‎【解答指导】 第一步:审读题干信息有什么 某小组用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合成橙黄色晶体X,第(6)问中确定X中钴、氨、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X的化学式为[Co(NH3)6]Cl3,故Co的化合价为+3;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制取X的反应物中有H2O2,而H2O2具有热不稳定性,故制取X的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 第二步:审读图示信息有什么 氨的测定装置中,装置A中有一长安全管,其导管末端伸入到液面以下,当A中圆底烧瓶中气压过大时,会把液体压到安全管中,从而使A中气体压力稳定,这就是第(1)问中安全管的作用。‎ 装置B三颈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NH3用C装置中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过量的盐酸再用c2 mol·L-1 NaOH溶液滴定,依据装置C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NH3+HCl===NH4Cl、NaOH+HCl===NaCl+H2O。‎ 第三步:审读设问信息有什么 第(3)问中盐酸的总物质的量为c1V1×10-3mol,参与NH3+HCl===NH4Cl反应后,剩余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c2V2×10-3mol,则样品X中n(NH3)=(c1V1-c2V2)×10-3mol。氨的质量分数为 ×100%。‎ 第(4)问中若装置漏气,造成氨的测定实验中氨气外逸损失,消耗的盐酸量减小,结果偏低。‎ 第(5)问中c(Ag+)=2.0×10-5mol·L-1,依据Ksp=c2(Ag+)·c(CrO)=1.12×10-12计算出c(CrO)=2.8×10-3mol·L-1。‎ ‎【解析】 (1)若没有A中的安全管,当A中产生气体时,会因装置压力过大发生危险,反之,有安全管存在,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的液面会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由题意知,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NaOH溶液应放入碱式滴定管中,可使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6)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可写出化学式为[Co(NH3)6]Cl3,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NH3整体为0价,氯为-1价,故Co为+3价;从而推出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由于温度过高时H2O2易分解,NH3易挥发,故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否则H2O2分解,NH3挥发。‎ ‎【答案及评分标准】 (1)当A装置烧瓶内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烧瓶中压力稳定(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2)碱(1分) 酚酞(1分,答“甲基橙”也给分,答“石蕊”不给分。)‎ ‎(3)×100%(2分,答“%”也给分,答“”也给分,“%”不给分)‎ ‎(4)偏低(1分)‎ ‎(5)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1分) 2.8×10-3(2分,答“0.002 ‎8”‎也给分)‎ ‎(6)+3(2分) 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2分,不配平不给分) 温度过高H2O2分解、NH3逸出(2分,不答“H2O2分解”或不答“NH3逸出”只给1分)‎ ‎(1)定量测定型实验的思维流程 ‎①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境(或题目所给的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依据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方案。‎ ‎②想过程,理清操作先后顺序,根据由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把握各实验步骤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③看准图,分析装置或流程作用,若题目中给出装置图,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各部分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实验中的作用。‎ ‎④细分析,巧计算,在定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量的关系,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筛选,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确定有关样品含量及化学式。‎ (2)定量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①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确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质量的精确度为‎0.1 g,若精确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 ‎②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 ‎③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 ‎④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 ‎⑤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1.(2018·试题调研)将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焙烧所得尾气中主要含N2、O2、气体X和少量的CO2、H2O。取标准状况下的V L尾气测定其中气体X含量的方案如下:‎ ‎【方案一】将尾气缓慢通入如图所示装置A中:‎ ‎(1)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先通入尾气,再通入一定量的氮气,通过装置B的增重计算气体X的体积分数,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方案合理,该空不必填写)。‎ ‎【方案二】将尾气缓慢通入装置D中,与足量试剂M充分反应后,再滴入过量试剂N,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沉淀的质量为m g。‎ ‎(3)进行沉淀洗涤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剂M、N分别是溴水、BaCl2溶液,写出气体X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5)若试剂M是________,不用再滴加试剂N,观察到装置D中生成的无色气体在瓶口处变为红棕色。写出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硫铁矿焙烧所得尾气中含有SO2,故X为SO2。(1)结合装置A的仪器特点及在实验中的作用可知其为洗气瓶。装置C中干燥管盛有碱石灰,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CO2,防止这些气体进入装置B干扰实验。(2)因为尾气中的CO2气体能被装置B中的碱石灰吸收,使所测SO2的体积分数偏大,故该实验方案不合理。(3)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在漏斗中的沉淀上滴加蒸馏水,直至恰好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再重复2~3次此操作。(4)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是SO2被Br2氧化为SO,SO与Ba2+反应生成沉淀BaSO4,则n(SO2)=n(BaSO4)= mol,标准状况下,V(SO2)=22.4× L,故尾气中SO2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是%。(5)无色气体在瓶口变成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为NO,则试剂M中含有NO;因产生BaSO4沉淀,故试剂M为Ba(NO3)2溶液。通入SO2‎ 气体时,SO2被硝酸氧化为SO,而NO被还原为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3Ba2++2NO+2H2O===3BaSO4↓+2NO+4H+。‎ ‎【答案】 (1)洗气瓶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进入装置B干扰实验 (2)不合理 因为尾气中的CO2也能被装置B中的碱石灰吸收,使所测SO2的体积分数偏大 (3)在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恰好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再重复2~3次此操作 (4)% (5)Ba(NO3)2溶液 3SO2+3Ba2++2NO+2H2O===3BaSO4↓+2NO+4H+‎ ‎2.(2018·试题调研)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有关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Ⅰ.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时主要生成乙烯,‎140 ℃‎时主要生成乙醚(CH3CH2OCH2CH3)。‎ Ⅱ.K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某些有机物的变化为C2H4CO2+H2O;C2OCO2+H2O;MnO―→Mn2+。‎ Ⅲ.乙醇和乙醚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颜色状态 密度/(g·cm-3)‎ 乙醇 ‎-114.1‎ ‎78.3‎ 与水、有机溶剂互溶 无色液体 ‎0.79‎ 乙醚 ‎-116.2‎ ‎34.5‎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无色液体 ‎0.713 5‎ 据此,他们设计如下实验,用来制取乙烯并测定乙醇转化成乙烯的转化率。‎ ‎(1)乙烯的制备:用30 mL浓硫酸与10 mL无水乙醇共热制备乙烯气体。‎ ‎①从A~E中选择必要的装置完成实验,并按气流方向连接装置的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②连接装置后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简述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反应需要控制温度,A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________(填序号)。‎ A.一半液面上一半液面下 B.反应液中,不触及瓶底 C.导气管出口 D.触及瓶底 ‎④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检验D中溶液含有CO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E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转化率。‎ 反应结束后,用移液管移取C中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先加入约2 mL稀硫酸酸化,再用0.100 0 mol·L-1的Na‎2C2O4溶液滴定未反应完的KMnO4。‎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用去Na‎2C2O4溶液20.00 mL,则乙醇转化成乙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以下情况使得测定乙烯的量偏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蒸馏水清洗碱式滴定管后,直接装Na‎2C2O4溶液 B.锥形瓶清洗干净后残有大量水珠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D.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解析】 (1)①选用装置要注意有用性,故B装置不用选,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根据实验目的确定。②表述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时用语要准确、规范、简约。③此温度计需要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所以应将其插入反应液中且不能触及烧瓶底。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致使产生的气体中存在SO2,其对乙烯量的测定有影响,故要除去。检查CO存在时,要排除SO的干扰。⑤制备乙烯时会有部分乙醚生成,同时还会挥发出来部分乙醇,它们的存在对后面的实验有影响,可利用它们的物理性质,用E装置除去。(2)①该滴定实验利用KMnO4溶液自身作指示剂,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滴定达到终点。②通过消耗的Na‎2C2O4溶液的量求出未反应完的KMnO4的量,再求出与乙烯反应的KMnO4的量,进而求出乙烯的量,由乙烯的量求出转化的乙醇的量,进而求得转化率。③A使测定乙烯的量偏低,B无影响,C、D使测定乙烯的量偏高。‎ ‎【答案】 (1)①a、h、i、f、g、d ②在a管口连接一导管,并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水中,给A装置中的烧瓶微热,插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 ③B ④除去乙烯中存在的SO2,防止对乙烯量的测定产生影响 取少许D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双氧水,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D溶液中含有C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⑤冷凝并收集乙醚、乙醇 ‎(2)①溶液由粉红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 ‎②2.91 ③C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