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卷Ⅰ为选择题,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不要超出答题区域否则不计分。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Ca—40 卷Ⅰ(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 B. 淀粉溶液 C. 盐酸 D. 油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胶体的基本性质,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详解】A. 葡萄糖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符合题意。 B. 淀粉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符合题意。 C. 盐酸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符合题意。 D. 油水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ClO2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ClO2属于(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二氧化氯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故选:D。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稀硫酸 B. 酒精 C. 熔融的氯化钠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硫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熔融的氯化钠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正确; D. 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该仪器是普通漏斗,可用于过滤操作。故A错误; B. 该仪器是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操作,故B错误; C.该仪器是容量瓶,主要用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故C错误; D. 该仪器是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择:B。 5.500 mL 2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1 mol B. 2 mol C. 3 mol D. 1000 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n(MgCl2)= 2mol/L×0.5L=1mol;n(Cl-)=2n(MgCl2)= 2mol,故B正确。 6.生活、生产离不开化学。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中,利用粒子大小差异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过滤豆浆 C. 精油萃取 D. 酿酒蒸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海水晒盐,与盐类物质与水的沸点差异有关,故A错误; B.过滤豆浆为过滤,与粒子大小差异有关,故B正确; C. 精油萃取为萃取,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有关,故C错误; D. 酿酒蒸馏为蒸馏,与液体混合物的沸点差异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100 mL量筒量取5.5 mL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11.50g NaCl固体 C.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移液时应洗涤烧杯2~3次 D.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固体物质可以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选用量筒时,应该满足量筒规格与量取的液体体积最接近原则,如量取5.5mL溶液,应该选用10mL的量筒,所以不能用100mL量筒量取5.5mL稀盐酸,故A错误; B. 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不能够用托盘天平称量11.50gNaCl固体,故B错误; C.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为了减小误差,移液时应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正确; D. 容量瓶不能够用于溶解和稀释溶质,所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固体物质需要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够在容量瓶中溶解,故D错误; 故选:C。 8.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B-与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 x+4 B. x-4 C. x+1 D. x-1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元素B的核电荷数是Y,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核电荷数为X,所以A3+的核外电子数等于X-3,同理B-的离子中带有(Y+1)个电子.因为B-和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X-3=Y+1,即Y=X-4. 故选:B。 9.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是溶液的蒸发,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B项是酸碱中和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C项是溶解过程,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D项是电解,一定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答案选D。 10.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左)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右)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Na2SO4固体不导电,所以Na2SO4固体是非电解质 B. Na2SO4溶液能导电,所以Na2SO4溶液是电解质 C. Na2SO4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Na2SO4=2Na++SO42- D. Na2SO4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2SO4固体在溶液水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 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而Na2SO4溶液属于混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 Na2SO4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故C正确; D. 水为极弱电解质,不可能电离出大量的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11.钇(Y)是稀土元素之一。下列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是89 B. 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50 C. 核外电子数是39 D. 和互为同位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所以钇原子质量数为89,故A正确; B.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89−39=50,电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39=11,故B错误; C.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核外有39个电子,故C正确; D. 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OH-的质量为17g B. 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 C. 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 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22.4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1molOH-的质量为17g,故A正确; B. 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故B错误; C. 铁原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故D错误; 答案:A 13.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 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 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 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变化.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可得KNO3晶体,故选C。 1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7:14。若甲气体是H2S,则乙气体不可能是( ) A. N2 B. HCl C. C2H4 D. CO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质量比是17:14,根据m=nM可知,甲与乙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7:14,据此计算乙的摩尔质量,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质量比是17:14,根据m=nM可知,甲与乙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7:14,若甲气体是H2S,则34 g/mol:M(乙)=17:14,故M(乙)=28g/mol,各选项中只有HCl不符合, 故选:B。 15.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sce 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 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N4与N2的摩尔质量相等 C. 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N4与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 等质量的N4与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4属于单质,故A错误; B. N4的摩尔质量为56g/mol,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并不相等,故B错误; C. 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N4与N2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2:1,故C错误; D. 等质量的N4与N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D正确; 答案:D 16.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氧化的是( ) A. 2Na+Cl2=2NaCl B. 2NaCl2Na+Cl2↑ C. NaOH+HCl=NaCl+H2O D.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所以氯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全部被还原,故A错误; B. 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Cl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全部被氧化,故B正确; C. 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 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1价,所以Cl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故D错误; 故选:B。 17.实验室一试剂瓶的标签上标有“CaCl2 0.1mol·L-1”的字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a2+ 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1mol·L-1 B. 配制1L该溶液,可将0.1mol的CaCl2溶于1L水 C. 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c(CaCl2)=0.05mol·L-1 D. 取少量该溶液加水至溶液体积为原来的二倍,所得溶液c(Cl−)=0.1mol·L-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标签上标有“CaCl20.1mol⋅L−1”的字样,即在1L的溶液中含1mol CaCl2。 【详解】A. 在CaCl2中,Ca2+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浓度之比也为1:2,故Ca2+的浓度为0.1mol/L,而Cl−的浓度应为0.2mol/L,故A错误; B. 将0.1mol CaCl2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浓度不是0.1mol·L-1,故B错误;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浓度与取出的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无关,故C错误; D. 溶液中Cl−的浓度为0.2mol/L;将溶液稀释一倍,则浓度减半,故稀释后Cl− 的浓度应为0.1mol/L,故D正确。 故选:D。 18.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氯气、次氯酸、盐酸等成分,具有酸性和漂白性,中间部分被次氯酸漂白,而四周没有和次氯酸反应,仍有指示剂的作用,pH试纸与酸显红色。故答案为B。 1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6.02×1023 B. 常温下,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 C. 32g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D. 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mol·L-1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6.02×1023mol-1,故A错误; B. 常温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故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不是22.4L,故B错误; C. 32g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N=m÷M×NA=32g÷16g/mol×NA =2NA,故C正确; D. 1molHCl气体中含NA个HCl分子, 而盐酸溶液中无HCl分子, 含有的溶质粒子为氢离子和氯离子, 故2L0.5mol/L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粒子的个数为2NA个,故D错误。 故选:C。 20.下列图示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些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故A错误; B.气溶胶包含在胶体中,故B错误; C.钾盐和钠盐可以是碳酸盐,碳酸盐也可以是钠盐钾盐,故C错误; D.混合物、单质、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四个不同概念,图中关系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21.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CuO→CuSO4 B. CO2→CO C. Fe→Fe3O4 D. KClO3→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CuO→CuSO4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A错误; B.CO2→CO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实现,故B错误; C.Fe→Fe3O4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正确; D.KClO3→O2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但直接加热KClO3即可分解生成O2,不需要加入还原剂也能实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2.符合如下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试剂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MgCl2 HNO3 K2SO4 B BaCl2 HNO3 K2SO4 C NaNO3 H2SO4 Ba(NO3)2 D BaCl2 HCl CaCl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加入硝酸,沉淀溶解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加入硫酸钾不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 B.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加入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溶液,加入硫酸钾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正确; C.碳酸钾与硝酸钠不反应,故C错误; D.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加入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溶液,加入氯化钙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3.某日的玉田县空气质量指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3属于非电解质 B. SO2和CO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C. 机动车限行可减少雾霾的产生,雾霾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 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 O3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 CO与碱不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 机动车限行可减少雾霾的产生,雾霾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 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即升高又降低,所以N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D。 24.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闻Cl2的气味 B. 生成棕黄色的烟 C. 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D. 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打开药品瓶塞,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图中闻气体其他的操作正确,故A正确; B.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故B正确; C.氯气反应后烧瓶内压强降低,气球膨胀鼓起,故C错误; D.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以免污染空气,故D正确; 故选:C。 卷Ⅱ(非选择题,共52分) 25.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碱式碳酸铜),“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物质的类别是___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的化学式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 【答案】(1). 盐(或铜盐、或碳酸盐) (2).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 CuO (4). ① (5). ②③ 【解析】 【详解】(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阳离子是铜离子,属于铜盐,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属于碳酸盐。故答案为盐(或铜盐、或碳酸盐)。 (2)铜绿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从转化关系中可以看出,A是铜盐,和可溶性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u(OH)2,Cu(OH)2再受热分解得到CuO,CuO再和氢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故B是CuO。 (4)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Cu2(OH)2CO3,是化合反应。铜绿和盐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得到的铜盐和可溶性碱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 ① ;②③。 2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其质量比为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有①44.8L CH4,②9.03×1023个NH3分子,③85g H2S三种气体,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3)若1g CO2中含有x个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________。 (4)4.9g H2SO4含________个H2SO4分子,能和________mol NaOH完全反应。 【答案】(1). 7:11 (2). ③①② (3). mol-1 (4). 0.05NA(或3.01×1022) (5). 0.1 【解析】 【分析】(1)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二者物质的量相等,结合m=nM计算二者质量比; (2)根据n=V÷Vm计算甲烷物质的量,根据n=N÷NA计算氨气物质的量,根据n=m÷M计算H2S的物质的量; (4)根据n=m÷M计算硫酸物质的量,根据N=nNA计算硫酸分子数目;由H2SO4+2NaOH=Na2SO4+2H2O,可知消耗NaOH物质的量为硫酸的2倍; 【详解】(1)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故二者质量之比为28g/mol:44g/mol=7:11,故答案为:7:11; (2)44.8L CH4的物质的量为44.8L÷22.4L/mol=2mol,9.03×1023个NH3分子物质的量为9.03×1023÷6.02×1023mol−1=1.5mol,85g H2S的物质的量为85g÷34g/mol=2.5mol,故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①②,故答案为:③①②; (3) 1 g CO 2 的物质的量为1g÷44g/mol = mol,1 mol CO 2 中含有 3 mol 原子,即 3 N A 个, mol CO 2 中含有 mol 原子,即 × N A = x , N A =mol- 1 ; 故答案为:mol-1; (4)4.9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4.9g÷98g/mol=0.05mol,含有H2SO4分子数目为0.05mol×6.02×1023mol−1=3.01×1022,由H2SO4+2NaOH=Na2SO4+2H2O,可知n(NaOH)=2n(H2SO4)=0.05mol×2=0.1mol,故答案为:0.05NA(或3.01×1022);0.1。 27.已知:X、Y、Z是三种常见元素,X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且X、Y、Z均能形成中学常见的双原子气体单质,并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Y2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X2分别在Y2、Z2中点燃时火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 (3)Z2与X2Y反应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4)Z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O2 (2). 淡蓝色 (3). 苍白色 (4). Cl2+H2OHCl+HClO (5). 2NaOH+Cl2=NaCl+NaClO+H2O 【解析】 【分析】X、Y、Z是三种常见元素,X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所以X是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说明只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即是O元素,且X、Y、Z均能形成中学常见的双原子气体单质,氢气在Z2燃烧,生成XZ,可知Z是氯元素,所以形成的单质分别是:氢气,氧气,氯气,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1)根据分析Y2的化学式O2,故答案为:O2 (2)氢气分别在氧气,氯气中燃烧的火焰的颜色是淡蓝色 , 苍白色;故答案为:淡蓝色 ;苍白色; (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故化学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4)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故化学方程式是: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为:2NaOH+Cl2=NaCl+NaClO+H2O。 2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1的NaOH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的质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浓度为0.5mol·L-1的稀硫酸500mL。 ①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_mL。 ②配制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量取浓H2SO4 b.反复颠倒摇匀 c.加水定容 d.稀释浓H2SO4,冷却 e.洗涤所用仪器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f.将稀释溶液转入容量瓶 ③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硫酸浓度的影响,选填“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的液体未冷却将使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使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 【答案】(1). 1000 mL (2). 80.0g (3). 13.6 (4). a-d-f-e-c-b (5). 偏高 (6). 偏低 【解析】 【分析】(1)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根据n=cV以及m=nM进行计算; (2)①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ρω÷M,再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②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实验步骤的排序; ③根据热溶液冷却后体积变小分析对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根据c=n÷V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 【详解】(1)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n(NaOH)=1L×2mol/L=2mol,m(NaOH)=2mol×40g/mol=80g,故答案为:1000ml;80g; (2)①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 1000ρω÷M=1000ml×1.84g/cm3×98%÷98g/mol=18.4 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18.4mol/L=500mL×0.5mol/L,解得:x≈13.6,所以应量取的浓硫酸体积是13.6mL,故答案为:13.6mL; ②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向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贮存.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a-d-f-e-c-b,故答案为:a-d-f-e-c-b; ③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该冷却到室温,否则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根据c=n÷V可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定容时若仰视,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根据c=n÷V可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高;偏低。 29.Cl2是中学化学重要气体之一,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制取氯气装置中至少存在_____________明显错误。 Ⅱ实验室也可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并收集和检验Cl2的性质。 已知:①KMnO4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可与浓盐酸发生反应制取Cl2。 ②无水CaCl2可吸收水蒸气。 (1)将反应原理补充完整:2KMnO4+16HCl(浓)=________+5Cl2↑+8H2O。 (2)选择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 ①若制取、收集干燥纯净的Cl2,按装置连接顺序可以选择其中的______(填序号)进行实验。 ②若按A-E-D-F-G-L顺序连接装置进行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③在上述实验①和②中,制取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装置E中的试剂是______。 【答案】(1).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 3 (3). 2KCl+2MnCl2 (4). A-E-D-I-L或A-E-D-L (5). Cl2无漂白性,HClO有漂白性或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 (6).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 饱和食盐水 【解析】 【分析】(1)根据反应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制取氯气的要求和装置分析错误;根据原子守恒补充完整; ①若制取、收集干燥纯净的Cl2,需要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 ②若按A-E-D-F-G-L顺序连接装置进行实验,检验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③在上述实验①和②中,制取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详解】Ⅰ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制取氯气时浓盐酸需要用分液漏斗盛放,而图中用的是长颈漏斗,错误;该反应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尾气处理,共有3处错误,故答案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3 Ⅱ(1)KMnO4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可与浓盐酸发生反应制取Cl2 ,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故补充完整是2KCl+2MnCl2,故答案为:2KCl+2MnCl2; (2)①若制取、收集干燥纯净的Cl2,需要发生装置A,除杂装置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即是装置E,用氯化钙(浓硫酸)吸收氯气中的水,即是装置D(E),因为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即是装置I,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需要装置L,故连接的顺序是A-E-D-I-L或A-E-D-L,故答案为:A-E-D-I-L或A-E-D-L; ②若按A-E-D-F-G-L顺序连接装置进行实验,即是生成的氯气通过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杂质,通过氯化钙除去水,得到干燥的氯气,遇到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得出的结论是Cl2无漂白性,HClO有漂白性或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故答案为:Cl2无漂白性,HClO有漂白性或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 ③在上述实验①和②中,制取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用的试剂是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30.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写出漂白粉变质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请标注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小组将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mL气体,则该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份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假设漂白粉中的其它成份不与硝酸反应)。 【答案】(1). Ca(ClO)2+H2O+CO2=CaCO3+2HclO; (2). 2.86 g 【解析】 分析】(1)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光照分解而变质; (2)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份是次氯酸钙,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生成二氧化碳,根据Ca(ClO)2~CO2计算; 【详解】(1)置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发生漂白粉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及次氯酸分解反应,反应分别为①Ca(ClO)2+CO2+H2O=CaCO3↓+2HClO、②, 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2)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份是次氯酸钙,完全变质后的漂白粉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生成二氧化碳, 根据Ca(ClO)2~CaCO3~CO2, 143g 22.4L M[Ca(ClO)2] 448mL×10-3L/mL 即:m[Ca(ClO)2]=143g/mol×(0.448L÷22.4L/mol)=2.86 g,故答案为:2.86 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