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 ‎1. 苯的泄漏会造成严重的危险,以下说法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 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B. 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 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 由于苯有毒,所有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时,都要做相关防护措施 ‎【答案】A ‎【解析】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有毒。‎ ‎2. 在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海水,依次插入(1)铁片;(2)导线相连的铜、铁片;(3)导线相连的锌、铁片、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 (1)(2)(3) B. (2)(3)(1)‎ C. (2)(1)(3) D. (3)(2)(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金属被腐蚀快慢顺序是:原电池负极>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1)中铁发生化学腐蚀,(2)(3)发生电化学腐蚀,(2)中铁易失电子作负极而加速被腐蚀,(3)中锌作负极、铁作正极,所以铁被保护,则铁被腐蚀快慢顺序是(2)、(1)、(3),答案选C。‎ 考点:考查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3. 室温下,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产生氢气速率最大的是 A. 0.1‎‎ mol/L的盐酸15mL B. 0.15 mol/L的硫酸溶液8mL C. 0.4 mol/L的硝酸12mL D. 18 mol/L的浓硫酸15mL ‎【答案】B ‎【解析】选项A与选项B对比,选项B中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选项C的稀硝酸与铝反应不产生氢气,选项D的浓硫酸与铝发生钝化而不能生成氢气,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判断能否产生氢气,若能产生氢气,则考虑与相同规格的铝发生反应时,温度越高,氢离子的浓度越大,以及原电池反应等,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4. 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锌片是正极、铜片是负极 B. 电流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H+在锌片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D. 该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Zn + H2SO4 = ZnSO4 + H2↑‎ ‎【答案】D ‎【解析】A项,活泼性:ZnCu,Zn为负极,Cu为正极,错误;B项,电流应由Cu片通过导线流向Zn片,错误;C项,H+在Cu片表面获得电子被还原产生气泡,错误;D项,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正确;答案选D。‎ ‎5. 2N2O5(g)=4NO2(g)+O2(g) △H=+56.8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 A. 是吸热反应; B. 是放热反应;‎ C. 是熵减少的反应; D. 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答案】D ‎【解析】由于是吸热反应,因此如果是自发进行的,则根据△G=△H-T·△S可知,反应一定是熵值增大的,答案选D。‎ ‎6. 在平衡体系Ca(OH)2(s)Ca2+ +2OH一中,能使c(Ca2+)减小,而使c(OH一)增大的是 A. 加入少量MgCl2固体 B. 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C. 加入少量KCl固体 D. 加入少量稀H2SO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加入少量MgCl2固体,,使Ca(OH)2(s)Ca2++2OH一平衡右移,c(Ca2+)增大,而使c(OH一)减小,故A错误;加入少量Na2CO3固体,,使Ca(OH)2(s)Ca2++2OH一平衡右移,c(Ca2+‎ ‎)减小,而使c(OH一)增大,故B正确;加入少量KCl固体,对平衡没影响,c(Ca2+)、c(OH一)不变,故C错误;加入少量稀H2SO4,,使Ca(OH)2(s)Ca2++2OH一平衡右移,c(Ca2+)增大,而使c(OH一)减小,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 ‎7.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向饱和NaCl溶液中1:1通入NH3和CO2制备NaHCO3‎ B. 500℃左右比通常状况下更有利于合成氨 C.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向饱和NaCl溶液中1:1通入NH3和CO2制备NaHCO3,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NaHCO3,属于沉淀溶解平衡,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500℃左右比常况下更有利于合成氨,是因为500℃左右催化剂的活性大,反应速率快,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Cl2溶于水发生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大,使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l2的溶解度减小,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使用过量的空气,O2浓度增大,使可逆反应:2SO2+O22SO3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SO2的转化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考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 ‎8. 乙烯的相关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聚乙烯是纯净物 B. X为C12‎ C. CH3 OCH3与甲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甲→乙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聚乙烯中的聚合度不同,所以聚乙烯不是纯净物,错误;B、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则X是HCl,错误;C、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则甲是乙醇,乙醇与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正确;D、乙醇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所以甲到乙的反应为氧化反应,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乙烯的化学性质应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9.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完全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蒸馏时温度计应该放在支管出口处,测量气体温度,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应该用碱式滴定管,B错误;C、应该用湿润的试纸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C错误;D、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烧瓶中注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烧瓶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D正确,答案选D。‎ ‎10. 已知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 kJ·g-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CH4(g)+2O2(g)CO2(g)+2H2O(l) ΔH =-890 kJ/mol B. CH4(g)+O2(g) CO2(g)+H2O(l) ΔH=-445 kJ/mol C. CO2(g)+H2O(l) CH4(g)+O2(g) ΔH=+445 kJ/mol D. CH4(g)+2O2(g)CO2(g)+2H2O(l) ΔH=-55.625 kJ/mol ‎【答案】D ‎【解析】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意义是:燃烧1 g的甲烷放出55.625 kJ的热量,应该换算成燃烧1 mol甲烷放出的热量为890 kJ。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其他系数与热量相对应的方程式均正确。答案选D。‎ ‎11. 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核磁共振氢谱测得分子中只有一个吸收峰,则该烃的分子式可能为 A. C6H14 B. C7H16 C. C8H18 D. C9H2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核磁共振氢谱测得分子中只有一个吸收峰,这说明分子中含有1类氢原子。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其次同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再就是具有对称性结构的(类似于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的关系)。己烷、庚烷、壬烷的结构中均不存在氢原子只有一种的同分异构体,辛烷分子中的(CH3)3C-C(CH3)3中氢原子只有一类,因此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吸收峰,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等效氢原子判断 ‎12. 常温时,将a1mL b1mol·L—1HCl加入到a2 mL b2mol·L—1NH3·H2O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如a1=a2、b1=b2,则混合溶液中:c(Cl—) = c(NH4+)‎ B. 如混合后溶液pH=7,则混合溶液中:c(Cl—)>c(NH4+)‎ C. 如混合液的pH<7,则:a1 b1=a2 b2‎ D. 如a1=a2且混合液的pH>7,则:b1<b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a1=a2,b1=b2,则a1b1=a2b2,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由于铵根离子的水解溶液显酸性,而氯离子不水解,所以c(Cl—)>c(NH4+),A错误;B、如果混合液的pH=7,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c(OH-)+c(Cl-)=c(H+)+c(NH4+)可知c(Cl—) = c(NH4+),B错误;C、如果a1b1=a2b2,盐酸与氨水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铵根水解,溶液显示酸性,pH<7;但如果在反应中盐酸过量,则溶液仍然显酸性,因此a1b1不一定等于a2b2,C错误;D、当a1=a2,如果恰好反应时铵根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如果混合液的pH>7,则氨水一定过量,即b1<b2,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离子浓度定性比较 ‎13. 将0.1mol•L﹣1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1盐酸10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粒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CH3COO﹣)>c(Cl﹣)>c(H+)>c(CH3COOH)‎ B. c(CH3COO﹣)>c(Cl﹣)>c(CH3COOH)>c(H+)‎ C. c(CH3COO﹣)=c(Cl﹣)>c(H+)>c(CH3COOH)‎ D. c(Na+)+c(H+)>c(CH3COO﹣)+c(Cl﹣)+c(OH﹣)‎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将0.1mol/L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mL混合后,反应后NaAc和HAc的物质的量相浓度等,溶液显酸性,说明HAc电离程度大于Ac﹣水解程度,结合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Cl﹣)+c(OH﹣)分析解答.‎ 解:将0.1mol/L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mL混合后,反应后CH3COONa和CH3COOH的物质的量相等,溶液显酸性,说明HCH3COOH电离程度大于CH3COO﹣水解程度,‎ A.反应后CH3COONa和CH3COOH的物质的量相等,溶液显酸性,说明CH3COOH电离程度大于CH3COO﹣水解程度,则(CH3COO﹣)>c (Cl﹣),醋酸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应有c(CH3COOH)>c(H+),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CH3COO﹣)>c(Cl﹣)>c(H+)>c(CH3COOH),故A错误;‎ B.根据A的分析可知,c(CH3COOH)>c(H+),离子浓度大小为:c(CH3COO﹣)>c(Cl﹣)>c(H+)>c(CH3COOH),故B正确;‎ C.混合液中c(CH3COO﹣)>c(Cl﹣),故C错误;‎ D.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Ac﹣)+c(Cl﹣)+c(OH﹣),故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2H2(g)+O2(g)=2H2O(g) △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B.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已知2C(s)+2O2(g)=2CO2(g) △H1; 2C(s)+O2(g)=2CO(g) △H2;,则△H1>△H2‎ D. 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方程式为NaOH(aq)+ HCl(aq)=NaCl(aq)+H2O(l) △H=一57.4kJ/mol ‎【答案】D ‎【解析】A项,H2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稳定氧化物为H2O(l),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kJ/mol,错误;B项,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石墨具有的总能量小于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错误;C项,两者都是C(s)的燃烧反应,ΔH10、ΔH20,前者为2molC(s)完全燃烧,后者为2molC(s)不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则ΔH1ΔH2,错误;D项,‎ n(H2O)=n(NaOH)==0.5mol,则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为=57.4kJ,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HCl(aq)=NaCl(aq)+H2O(l) △H=一57.4kJ/mol,正确;答案选D。‎ ‎15. 某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CO2和3mol 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 B. 再加入一定量CO2,则n(CH3OH)/n(CO2)减小 C. 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大 D. 当CO2和H2转化率相等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复合平判据ΔG=ΔH-TΔS,ΔH<0,ΔS<0,且ΔG<0时,反应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自发进行,A错误;B.再加入一定量CO2,平衡正向移动,n(CH3OH)增大,但是n(CO2)的增大幅度大于n(CH3OH),因此n(CH3OH)/n(CO2)减小,B正确;C.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逆向移动,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C错误;D.初始投料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反应过程中,CO2和H2转化量之比为1:3,因此不管是否平衡,两者的转化率始终相等,D错误。故答案B。‎ 考点:考查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16. 下列各组数据关系中,前者比后者大的是 A. 100mL 0.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10mL 0.1mol/L的CH3COOH溶液的H+数目 B. 常温下pH=4的KHSO4溶液和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 C. 纯水在100℃时的pH和25℃时的pH D. 100mL 0.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10mL 0.1mol/L的CH3COOH溶液的H+浓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醋酸是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则100mL 0.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10mL 0.1mol/L的CH3COOH溶液的H+数目相比前者大于后者,A正确;B.常温下pH=4的KHSO4溶液和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相等,均是10-10mol/L,B错误;C.加热促进水的电离,则纯水在100℃时的pH和25℃时的pH相比前者小,C错误;D.醋酸的浓度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则100mL 0.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10mL 0.1mol/L的CH3COOH溶液的H+‎ 浓度相比前者小,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7. 25℃,向50 mL 0.018 mol/L AgNO3 溶液中加入50 mL 0.02 mol/L 盐酸生成沉淀。已知:Ksp(AgCl)=1.8×10-10,则生成沉淀后的体系中c(Ag+)为 A. 1.8‎‎×10-7mol/L B. 1.8×10-8 mol/L C. 1.8×10-9mol/L D. 1.8×10-10mol/L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25℃,向50 mL 0.018 mol/L AgNO3 溶液中加入50 mL 0.02 mol/L 盐酸生成沉淀,根据反应:Ag++ Cl-==AgCl↓知,溶液中剩余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5L ×0.02mol/L-0.05L× 0.018mol/L,c(Cl-)=0.001mol/L;Ksp=c(Ag+)c(Cl-)=1.8×10-10,则:c(Ag+)=1.8×10-7mol/L,选A。‎ 考点:考查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 ‎18. 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 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 B. 40 mL水 C. 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 D. 100 mL 0.01 mol/L盐酸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碳酸钡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BaCO3(s)Ba2++(aq)+CO32-(aq),所以溶液中CO32-浓度越大,Ba2+的浓度就越小,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点评: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主要是依据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判断。‎ ‎19. 己知某苯的同系物C8H10,苯环上有两个侧链,其一氯取代物的种数是 A. 10 B. 9 C. 6 D. 5‎ ‎【答案】B ‎【解析】分子式为C8H10且苯环上有两个侧链的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其不饱和度==4,故侧链为烷基,有2个侧链,则为2个-CH3,有邻、间、对三种,邻二甲苯上有3种氢原子,所以一氯取代物有3种;间二甲苯 上有4种氢原子,所以一氯取代物有4种;对二甲苯上有2种氢原子,所以一氯取代物有2种;这些有机物的一氯取代物一共有9种,故选B。‎ ‎20. 相同质量的下列各烃,完全燃烧后生成CO2最多的是 A. 甲烷 B. 乙炔 C. 乙烯 D. 乙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甲烷为CH4,C碳原子与H原子数目之比为1:4;B.乙炔为C2H2,C碳原子与H原子数目之比为2:2=1:1;C.乙烯为C2H4,C碳原子与H原子数目之比为2:4=1:2;D.乙烷为C2H6,C碳原子与H原子数目之比为2:6=1:3;故乙炔的含碳量最大,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大。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21. 有人设想合成具有以下结构的四种烃分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1mol甲分子内含有10mol共价键 B. 乙分子的一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 C. 丙分子的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两种 D. 丁分子显然是不可能合成的 ‎【答案】C ‎【解析】A、甲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每个碳原子与另三个碳原子形成三个C—C单键,再与一个氢原子形成一个C—H键,所以1mol甲分子中含有10mol共价键,故A正确;B、乙分子为正三棱柱,六个顶点是等效的,所以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B正确;C、丙分子为正方体结构,其二氯取代物有三种,即棱的两端、面对角线两端和体对角线两端,所以C错误;D、丁分子结构中每个顶点上的碳原子形成五个共价键,这与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不符,故是不可能合成的,所以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一个碳原子最多能形成四个单键,这是碳原子在有机物分子中的成键特征之一,也是解答这类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问题的根本原则。 ‎ ‎22. 有甲、乙两醋酸稀溶液,测得甲的pH=a,乙的pH=a+1。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浓度c(甲)=10c(乙)‎ B. 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乙的相等 C. 中和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需甲、乙两酸的体积V(乙)>10V(甲)‎ D. 甲中的c(OH-)为乙中c(OH-)的10倍 ‎【答案】C ‎ ‎ ‎【考点定位】考查不同pH的醋酸的离子浓度、电解质浓度的比较的知识。‎ ‎【名师点晴】注意溶液中的c(H+)和水电离出来的c(H+)是不同的:①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1,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1,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了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1,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了可以水解的盐或活泼金属促进了水的电离。②常温下溶液中的c(H+)>1×10-7mol·L-1,说明该溶液是酸溶液或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c(H+)<1×10-7mol·L-1,说明是碱溶液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 ‎23. 在0.1mol·L-1的HCN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CNH++CN-,对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加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滴加少量0.1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 D. 加入少量NaCN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加NaOH固体,中和氢离子,HCNH++CN-,平衡正向移动,正确;B.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错误;C.滴加少量0.1‎ ‎ mol·L-1HCl溶液,c(H+)增大,错误;D.加入少量NaCN固体,c(CN-)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错误。‎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4. 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 · L-1CH3COOH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见下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十c(CH3COO―)‎ B. 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C. 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D. 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 ‎【答案】A ‎【解析】A.点③说明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根据物料守恒,c(Na+)=c(CH3COOH)+c(CH3COO―),故A正确;B.点①反应掉一半醋酸,反应后溶液是CH3COONa与CH3COOH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物,CH3COOH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故c(Na+)>c(CH3COOH),由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知:c(CH3COO-)+c(OH-)>c(CH3COOH)+c(H+),故B错误;C.点③体积相同,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醋酸钠水解溶液呈碱性,但水解程度较小,则c(Na+)>c(CH3COO-)>c(OH-)>c(H+),故C错误;D.当CH3COOH较多,滴入的碱较少时,则生成CH3COONa少量,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 (H+)>c(Na+)>c(OH-),故D错误;故选A。‎ ‎25. 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 pM=-lg c(M),pc(CO32-)= -lg cc(CO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gCO3、CaCO3、MnCO3 的Ksp依次增大 B. a 点可表示MnCO3 的饱和溶液,且c(Mn2+)= c(CO32-)‎ C. b 点可表示CaCO3 的饱和溶液,且c(Ca2+)c(CO3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pM相等时,图线中p(CO32-)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因此,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减小,故A错误;B、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pM=p(CO32-),所以c(Mn2+)=c(CO32-),故B正确;C、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pM<p(CO32-),所以c(Ca2+)>c(CO32-),故C错误;D、pM数值越大,实际浓度越小,则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pM>p(CO32-),所以c(Mg2+)<c(CO32-),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 ‎ ‎26. 某气态烃A,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B和D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D能跟碳酸氢钠反应,E有香味。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 ‎ ‎(1)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2)以A为原料自身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在Cu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的步骤是将红亮的铜丝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铜丝变为黑色时,迅速将其插入到装有B的试管中(如右图所示),重复操作2-3次,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丝由黑色变红色。 写出过程②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 ‎(4)B、D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实现反应③,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试管1中实现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时用酒精灯对试管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 ‎【答案】 (1). (2). 羧基 (3). nCH2 = CH2CH2-CH2 (4). 2CH3CH2OH+O22CH3CHO + 2H2O (5).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6). 防止由于温度过高使反应物来不及充分反应而被蒸出 ‎【解析】已知气态烃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则M(A)= 1.25g/L×22.4L/mol=28g/mol,D的分子式为C2H4O2,且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则D为乙酸,由此推知A为乙烯,B为乙醇,C为乙醛,E为乙酸乙酯。则 ‎(1)A为乙烯,其电子式为,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2)乙烯可通过自身加聚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化学方程式为nCH2 = CH2CH2-CH2 。‎ ‎(3)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可氧化为乙醛,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 + 2H2O(或者写成两个: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4)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由于乙酸、乙醇以及乙酸乙酯都是易挥发性物质,为了防止反应物大量蒸发,使其充分反应,提高转化率,实验开始时要小火加热试管。‎ 点睛:酯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特别注意使用可逆号,并注明条件是浓硫酸、加热,还有生成物中的水不能漏掉,这些似乎都很平常,可就是在考试时常常出错而失分。‎ ‎27. 某工厂废水中含游离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其浓度。‎ ‎①取水样1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ml的KI溶液(足量),发生的反应为:Cl2+2KI=2KCl+I2,滴入指示剂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后,马上注入0.01mol·L-1Na2S2O3溶液,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 2Na2S4O6 试回答下列问答: ‎ ‎(1)步骤①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步骤②应使用________式滴定管。 ‎ ‎(3)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0.1032mol/L 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____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 ‎ 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一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了 D.滴定时将标准液溅出锥形瓶外 ‎(5)碳酸H2CO3,K1=4.3×10-7,K2=5.6×10-11,草酸H2C2O4,K1=5.9×10-2,K2=6.4×10-50.1 mol/L Na2CO3溶液的pH____________0.1 mol/L Na2C2O4溶液的p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将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c(H+)>c(HC2O4-)>c[HCO3-)>c[CO32-) B.c(HCO3-)>c(HC2O4-)>c(C2O42-)>c(CO32-)‎ C.c(H+)>c(HC2O4-)>c(C2O42-)>c(CO32-) D.c(H2CO3) >c(HCO3-)>c(HC2O4-)>c(CO32-)‎ ‎(6)已知:①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CaF2)=1.5×10-10 ②25℃时,2.0×10-3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0×10-3 mol·L-1HF溶液与4.0×10-4, mol·L-1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淀粉溶液 (2).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3). 碱 (4). B (5). 大于 (6). AC (7). 10-3.45(或3.5×10-4);当c(F-)=c(HF)‎ 时,Ka=c(H+),查图中的交点处即为c(F-)=c(HF),故所对应的pH即为Ka的负对数 (8). 当pH=4.0时,溶液巾的c(F-)=1.6×10-3mol/L,溶液中c(Ca2+)=2.0×l0-4 mol/L,c( Ca2+)×c2(F-)= 5.l×10-10> Ksp( CaF2),有沉淀产生 ‎【解析】(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为Cl2+2KI=2KCl+I2,因此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2)由于Na2S2O3溶液呈碱性,所以应用碱式滴定管。‎ ‎(3)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 2Na2S4O6,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则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 ‎(4)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使盐酸稀释,导致需要的体积增大,使实验结果偏高;B、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所以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由于滴定后气泡消失,导致滴定管内液面下降,使体积读数增大,实验结果偏高;D、滴定时不小心将标准液溅出锥形瓶外,导致标准液体积增大,使实验结果偏高。所以正确答案为B。‎ ‎(5)已知草酸的电离常数K1大于碳酸的K1,草酸的电离常数K2也大于碳酸的K2,根据盐类“越弱越水解”的原理,同浓度的Na2CO3溶液水解程度大于Na2C2O4溶液的,因此Na2CO3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Na2C2O4溶液的pH,由于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结合两种酸K1、K2的关系,可确定A、C是正确,B的正确关系式为c(HC2O4-)> c(C2O42-)> c(HCO3-)> c(CO32-),D的正确关系式为c(H2CO3) >c(HC2O4-)>c(HCO3-)>c(CO32-)。‎ ‎28. 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i (s)+4CO(g)Ni(CO)4(g),△H<0.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 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H减小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降低 D.当4v正[Ni(CO)4]=v正(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2)CO与镍反应会造成含镍催化剂的中毒.为防止镍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SO2将CO氧化,二氧化硫转化为单质硫.‎ 已知:CO(g)+1/2O2(g)=CO2(g)△H=﹣Q1 kJ•mol﹣1‎ S(s)+O2(g)=SO2(g)△H=﹣Q2 kJ•mol﹣1‎ 则SO2(g)+2CO (g)=S(s)+2CO2(g)△H=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反应:2NO(g)+O2═2NO2(g),向某容器中充入10mol的NO和10mol的O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假设容器为1L,则在该条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简分数形式)‎ ‎(4)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2所示.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那么石墨II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燃料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20mol Y,则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L.‎ ‎【答案】 (1). C (2). ﹣(2Q1﹣Q2) kJ•mol﹣1 (3). p2>p1 (4). (5). ‎ O2+2N2O5+4e﹣=4NO3﹣ (6). 224.‎ ‎【解析】(1)A.Ni是固体,浓度为常数,改变用量对平衡无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 B.一定温度下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H不会随着平衡移动而改变,只与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故B错误;‎ C.因外界条件为恒温恒容、Ni是固体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相当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达平衡后又加压,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提高,平衡后其体积分数降低,故C正确;‎ D.速率关系未说明正、逆,不能判断是否已达平衡;因该反应气体质量增加而容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密度是一个变量,当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平衡,故D错误;‎ ‎(2)根据已知:①CO (g)+O2(g)=CO2(g)△H=﹣Q1kJ•mol﹣1‎ ‎②S(s)+O2(g)=SO2(g)△H=﹣Q2kJ•mol﹣1‎ 则运用盖斯定律,SO2(g)+2CO(g)═S(s)+2CO2(g)可由①×2﹣②得到,则△H=﹣(2Q1﹣Q2) kJ•mol﹣1,故答案为:﹣(2Q1﹣Q2) kJ•mol﹣1;‎ ‎(3)①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NO的转化率增大,根据图象知,相同温度下,p2的转化率大于p1,所以p2>p1,故答案为:p2>p1;‎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由图象知NO平衡转化率为20%,则反应消耗NO2mol,氧气为1mol,生成二氧化氮为2mol,平衡时NO为8mol,氧气为9mol,生成二氧化氮为2mol,则K==;‎ ‎(4)据题意,通O2一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N2O5+4e﹣=4NO3﹣;通NO2一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NO2+NO3﹣﹣e﹣=N2O5,根据电池总反应4NO2+O2=2N2O5,收集到20molN2O5需消耗O2为10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29. Hagemann酯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Hagemann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2)已知A→B、B→C均为加成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已知Hagemann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有下列结构特征:‎ ‎①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②除苯环外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只有1个;③存在甲氧基(-OCH3)。则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G为芳香族化合物 ‎ ‎②A能和HCl加成得到聚氯乙烯的单体 ‎ ‎③G与NaOH溶液共热,能得到甲醇 ‎④在Ni催化下,1molHagemann酯最多能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1). C10H14O3 (2). CH2=CH-C≡CH (3). CH3C≡CCOOH+CH3CH2OHCH3C≡CCOOCH2CH3+H2O (4). (5). ②④‎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Hagemann酯的分子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4O3;(2)已知A→B、B→C均为加成反应,则2个分子的乙炔发生加成反应,一个乙炔分子断裂C—H键;另一个乙炔分子断裂碳碳三键中较获得一个键变为碳碳双键,则反应产生的B的结构简式是CH2=CH-C≡CH;(3)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E是CH3C≡CCOOH,E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以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形成酯CH3C≡CCOOCH2CH3和水,则E→F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CCOOH+CH3CH2OHCH3C≡CCOOCH2CH3+H2O;(4)①Hagemann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是: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②除苯环外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只有1个;③存在甲氧基(-OCH3)。则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5)①G中无苯环,因此不是芳香族化合物,错误;②A含有碳碳三键,能和HCl加成得到氯乙烯,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正确;③G含有酯基,与NaOH溶液共热,酯基水解可以得到乙醇,不能得到甲醇,错误;④由于一个酯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所以在Ni催化下,1molHagemann酯最多能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正确。‎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