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鲁科版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专项突破三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分类突破
(三)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分类突破 (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 传统文化涉及的“物质”判断 1.(2015·全国Ⅰ卷)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导学号:95160026】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B [A.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对钢铁腐蚀比较差,对水泥腐蚀不大,氨水可以贮存于塑料、陶瓷等容器中,故A不正确。B.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铂和金除外)和材料,故B正确。C.醋具有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没有强氧化性,不能腐蚀“五金八石”,醋酸也可贮存于塑料瓶,故C不正确。D.卤水又称作卤碱,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离子,是制作食盐过程中渗滤出来的液体,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制作豆腐,大量吞服卤水可引起消化道腐蚀,镁离子被人体吸收后对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均有抑制作用,故D不正确。] 2.(2018·永州质检)《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 )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氧化物 D [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3.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言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 A.CuSO4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C [根据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项错误;FeSO4·7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项错误;经过信息提取及答案对比,C项正确。] 4.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 ) A.生石灰 B.草木灰 C.明矾 D.漂白粉 C [该物质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说明该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生石灰溶于水得到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呈碱性;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二者均为强碱弱酸盐,故草木灰、漂白粉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均呈碱性;明矾溶于水,由于Al3+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故该物质为明矾,C项正确。] 传统工艺涉及的“变化”判断 5.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淮南万毕术》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B 《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不涉及化学变化 C 《天工开物》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硝酸钾的氧化性 D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 B [选项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描述的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的活泼性强于铜,A项正确;选项B,“水滴石穿”是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的过程,反应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选项C,硝酸钾、硫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6.我国明代《天工开物》“锤炼第十”中记载了以红铜制备黄铜的两种方法:“从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升者不退火性受锤”“从倭铅升者出炉退火性,以受冷锤”。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种制备方法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B.第一种方法发生置换反应 C.红铜为纯铜,黄铜为合金 D.倭铅为铅的氧化物 C [第一个反应,ZnCO3受热分解是化学反应,A项错误;ZnCO3分解不是置换反应,B项错误;红铜是铜的单质,ZnCO3分解生成的Zn与红铜融合为铜锌合金,C项正确;由第一种制备方法可知黄铜为铜锌合金,倭铅是含Zn的物质,D项错误。] 7.(2018·昆明重点中学测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古诗词中的物质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A项,物质的燃烧涉及化学变化;B项,风雨及花落都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项,爆炸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D项,焚烧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8.(2017·湖北黄冈3月质检)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D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低,所以水和冰比较,水的能量高,A项错误;“玉不琢不成器”是物理变化,“百炼方能成钢”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它们均没有甜味,C项错误。] 传统工艺涉及的“分离”方法 9.(2017·全国Ⅰ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B [根据题中所述操作及现象可知,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10.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 【导学号:95160027】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 A [民间酿酒的工艺中涉及到液体的分离。加热分离应是蒸馏分离方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