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名校(南阳一中、信阳高中、漯河高中、平顶山一中四校)2020届高三3月线上联合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河南名校(四校)高三线上联合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回答第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Si~28 Ca~40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玻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溴化银的变色玻璃,变色原因与太阳光的强度和生成银的多少有关 B. 玻璃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C. 钢化玻璃、石英玻璃及有机玻璃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 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Na2O·CaO·6SiO2,说明玻璃为纯净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光照条件下,AgBr发生分解生成Ag和Br2,光的强度越大,分解的程度越大,生成Ag越多,玻璃的颜色越暗,当太阳光弱时,在CuO的催化作用下,Ag和Br2发生反应生成AgBr,玻璃颜色变亮,A正确; B.玻璃虽然化学性质稳定,但可被氢氟酸、NaOH侵蚀,B错误; C.有机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错误; D.Na2O·CaO·6SiO2只是普通玻璃的一种表示形式,它仍是Na2SiO3、CaSiO3、SiO2的混合物,D错误;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酸乙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使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与稀硫酸或NaOH溶液反应 - 20 -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不正确; B.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酯基,可以在稀硫酸或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 C.分子中含有-CH3,基团中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不正确; D.该有机物属于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D不正确; 故选B。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目的 实验 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将Cl2通入小苏打溶液中 B 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 加入苛性钠溶液洗涤、分液 C 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将与稀硫酸反应的粗锌改为纯锌 D 制备少量氨气 向新制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加入NaHCO3能与HCl反应,从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使次氯酸的浓度增大,A不合题意; B.苛性钠溶液能与溴反应,产物溶解在溶液中,液体分层,分液后可得下层的溴苯,从而达到除杂目的,B不合题意; C.粗锌与稀硫酸能发生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快,纯锌与稀硫酸不能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慢,C符合题意; D.浓氨水滴入新制生石灰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氨水分解同时降低氨气的溶解度,从而制得少量的氨气,D不合题意; - 20 - 故选C。 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1mol/LC1-的NH4Cl与氨水的中性混合溶液中,NH4+数为NA B. 60gSiO2和28gSi中各含有4NA个Si-O键和4NA个Si-Si键 C. 标准状况下,浓盐酸分别与MnO2、KClO3反应制备22.4LCl2,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A D. 10g46%甲酸(HCOOH)水溶液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5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没有提供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混合溶液中NH4+的数目,A不正确; B.60gSiO2和28gSi都为1mol,分别含有4NA个Si-O键和2NA个Si-Si键,B不正确; C.标准状况下22.4LCl2为1mol,若由浓盐酸分别与MnO2、KClO3反应制得,则转移的电子数分别为2NA、NA,C不正确; D.10g46%甲酸(HCOOH)水溶液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0.5NA,D正确; 故选D。 5.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40mL0.1mol·L-1H2S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O32-水解常数Kh的数量级为10-8 B. 若滴定到第一反应终点,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C. 图中Z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SO32-)>c(HSO3-)>c(OH-) D. 图中Y点对应的溶液中:3c(SO32-)=c(Na+)+c(H+)-c(OH-) - 20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40mL0.1mol·L-1H2SO3溶液,当NaOH体积为40mL时,达到第一滴定终点,在X点,pH=4.25;继续滴加NaOH溶液,在Y点,pH=7.19,此时c(SO32-)=c(HSO3-);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Z点时,达到第二终点,此时pH=9.86。 【详解】A.在Y点,SO32-水解常数Kh==c(OH-)==10-6.81,此时数量级为10-7,A不正确; B.若滴定到第一反应终点,pH=4.25,应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不正确; C.图中Z点为Na2SO3溶液,对应的溶液中:c(Na+)>c(SO32-)>c(OH-)>c(HSO3-),C不正确; D.图中Y点对应的溶液中,依据电荷守恒,可得c(Na+)+c(H+)=2c(SO32-)+ c(HSO3-)+c(OH-),此时c(SO32-)=c(HSO3-),所以3c(SO32-)=c(Na+)+c(H+)-c(OH-),D正确; 故选D。 6.用KOH为电解质的循环阳极锌空气二次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Zn+O2=2ZnO,工作时,用泵将锌粉与电解液形成的浆料输入电池内部发生反应,反应所生成的产物随浆料流出电池后,被送至电池外部的电解槽中,经还原处理后再送入电池;循环阳极锌-空气二次电池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 B. 放电时,电解质中会生成少量碳酸盐 C. 电池停止工作时,锌粉与电解质溶液不反应 D. 充电时,电解槽阴极反应为ZnO+2e-+H2O=Zn+2OH- 【答案】C 【解析】 - 20 - 【详解】A. 放电时,电池正极通入空气中的O2,在碱性溶液中得电子生成OH-,A正确; B. 放电时,正极通入空气中的CO2,会与KOH反应生成少量K2CO3,B正确; C. 电池停止工作时,锌粉仍会与KOH溶液发生缓慢反应,C错误; D. 充电时,电解槽阴极(放电时,Zn转化为ZnO)Zn表面的ZnO得电子,生成Zn和OH-,电极反应式为ZnO+2e-+H2O=Zn+2OH-,D正确; 故选C。 7.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常温下,元素W与X可形成两种液态物质;Y、Z两种元素可组成二聚气态分子(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W与Z具有相同的负化合价 B.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Z>Y>X>W C. Y2Z6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 工业上可电解X与Y形成的熔融化合物制取Y的单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由此可推出W为氢元素(H);由“元素W与X可形成两种液态物质”,可推出X为氧(O)元素;由“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可推出Y为第三周期元素铝(Al);由“Y、Z两种元素可组成二聚气态分子”结构,可确定Z与Al反应表现-1价,则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从而确定Z为氯(Cl)元素。 【详解】A.W(H)与Z(Cl)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中,都可表现出-1价,A正确; B.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Al3+>H+,B不正确; C.Al2Cl6分子中,由于有2个Cl原子分别提供1对孤对电子与2个Al原子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 D.工业上制取金属铝(Al)时,可电解熔融的Al2O3,D正确; 故选B。 - 20 - 8.有“退热冰”之称的乙酰苯胺具有退热镇痛作用,是较早使用的解热镇痛药,纯乙酰苯胺是一种白色有光泽片状结晶,不仅本身是重要的药物,而且是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防腐剂和染料中间体。实验室用苯胺与乙酸合成乙酰苯胺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CH3COOH+H2O 注:①苯胺与乙酸的反应速率较慢,且反应是可逆的。 ②苯胺易氧化,加入少量锌粉,防止苯胺在反应过程中氧化。 ③刺形分馏柱的作用相当于二次蒸馏,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混合物的分离。 可能用到的有关性质如下:(密度单位为g/cm3)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g/100g水 g/100g乙醇 苯胺 93.12 棕黄色油状液体 1.02 -6.3 184 微溶 ∞ 冰醋酸 60.052 无色透明液体 1.05 16.6 117.9 ∞ ∞ 乙酰苯胺 135.16 无色片状晶体 1.21 155~156 280~290 温度高,溶解度大 较水中大 合成步骤: - 20 -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新蒸馏过的苯胺和15mL冰乙酸(过量)及少许锌粉(约0.1g)。用刺形分馏柱组装好分馏装置,小火加热10min后再升高加热温度,使蒸气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浮动1小时。在搅拌下趁热快速将反应物以细流倒入100mL冷水中冷却。待乙酰苯胺晶体完全析出时,用布氏漏斗抽气过滤,洗涤,以除去残留酸液,抽干,即得粗乙酰苯胺。 分离提纯: 将粗乙酰苯胺溶于300mL热水中,加热至沸腾。放置数分钟后,加入约0.5g粉未状活性炭,用玻璃棒搅拌并煮沸10min,然后进行热过滤,结晶,抽滤,晾干,称量并计算产率。 (1)由于冰醋酸具有强烈刺激性,实验中要在__内取用,加入过量冰醋酸的目的是__。 (2)反应开始时要小火加热10min是为了__。 (3)实验中使用刺形分馏柱能较好地提高乙酰苯胺产率,试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 (4)反应中加热方式可采用__(填“水浴”“油浴”或"直接加热”),蒸气温度的最佳范围是__(填字母代号)。 a.100~105℃ b.117.9~184℃ c.280~290℃ (5)判断反应基本完全的现象是__,洗涤乙酰苯胺粗品最合适的试剂是__(填字母代号)。 a.用少量热水洗 b.用少量冷水洗 c.先用冷水洗,再用热水洗 d.用酒精洗 (6)分离提纯乙酰苯胺时,在加入活性炭脱色前需放置数分钟,使热溶液稍冷却,其目的是__,若加入过多的活性炭,使乙酰苯胺的产率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该实验最终得到纯品7.36g,则乙酰苯胺的产率是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 通风橱 (2). 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提高苯胺的转化率 (3). 让苯胺与乙酸反应成盐 (4). 使用刺形分馏柱可以很好地将沸点差别不太大的乙酸和水分开,只将生成的水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苯胺的方向移动,乙酸又可以回流到烧瓶内继续反应,从而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 (5). 油浴 (6). a (7). 冷凝管中不再有液滴流下 (8). b (9). 防止暴沸 (10). 偏小 (11). 49.7 【解析】 【分析】 (1)由于冰醋酸具有强烈刺激性,实验中要防止其扩散到室内空气中,过量加入反应物(冰醋酸)的目的,应从平衡移动考虑。 (2)反应开始时要小火加热10min,主要是让反应物充分反应。 - 20 - (3)实验中使用刺形分馏柱,可提高乙酰苯胺产率,则应从反应物的利用率和平衡移动两个方面分析原因。 (4)反应中加热温度超过100℃,不能采用水浴;蒸发时,应减少反应物的挥发损失。 (5)判断反应基本完全,则基本上看不到反应物产生的现象;乙酰苯胺易溶于酒精,在热水中的溶解度也比较大,由此可确定洗涤粗品最合适的试剂。 (6)热溶液中加入冷物体,会发生暴沸;活性炭有吸附能力,会吸附有机物。 (7)计算乙酰苯胺的产率时,应先算出理论产量。 【详解】(1)由于冰醋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易扩散到室内空气中,损害人的呼吸道,所以实验中要在通风橱内取用;苯胺与冰醋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冰醋酸的目的,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苯胺的转化率。答案为:通风橱;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提高苯胺的转化率; (2)可逆反应进行比较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且乙酸与苯胺反应是先生成盐,后发生脱水反应,所以反应开始时小火加热10min,是为了让苯胺与乙酸反应成盐。答案为:让苯胺与乙酸反应成盐; (3)反应可逆,且加热过程中反应物会转化为蒸气,随水蒸气一起蒸出,实验中使用刺形分馏柱,可将乙酸、苯胺的蒸气冷凝,让其重新流回反应装置内,同时将产物中的水蒸出,从而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使用刺形分馏柱可以很好地将沸点差别不太大的乙酸和水分开,只将生成的水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苯胺的方向移动,乙酸又可以回流到烧瓶内继续反应,从而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答案为:使用刺形分馏柱可以很好地将沸点差别不太大的乙酸和水分开,只将生成的水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苯胺的方向移动,乙酸又可以回流到烧瓶内继续反应,从而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 (4)反应中需要将生成的水蒸出,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水的沸点是100℃,而冰醋酸的沸点为117.9℃,温度过高会导致反应物的挥发,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且不易除去水,所以加热温度应介于水与乙酸的沸点之间,不能采用水浴反应,加热方式可采用油浴,最佳温度范围是a。答案为:油浴;a; (5)不断分离出生成的水,可以使反应正向进行,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反应基本完全时,冷凝管中不再有液滴流下;乙酰苯胺易溶于酒精和热水,所以洗涤粗品最合适的试剂是用少量的冷水洗,以减少溶解损失。答案为:冷凝管中不再有液滴流下;b; (6)分离提纯乙酰苯胺时,若趁热加入活性炭,溶液会因受热不均而暴沸,所以在加入活性炭脱色前需放置数分钟,使热溶液稍冷却,其目的是防止暴沸,若加入过多的活性炭,则会吸附一部分乙酰苯胺,使乙酰苯胺的产率偏小。答案为:防止暴沸;偏小; - 20 - (7)苯胺的物质的量为=0.11mol,理论上完全反应生成乙酰苯胺的质量为0.11mol×135.16g/mol=14.8g,该实验最终得到纯品7.36g,则乙酰苯胺的产率是=49.7%。答案为:49.7。 【点睛】乙酸与苯胺反应生成乙酰苯胺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想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率,压强和催化剂都是我们无须考虑的问题,温度是我们唯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因为反应物很容易转化为蒸气,若不控制温度,反应物蒸出,转化率则会降低,所以温度尽可能升高,但同时要保证其蒸气不随水蒸气一起蒸出,这样就需要我们使用刺形分馏柱,并严格控制温度范围。 9.铝酸钙(mCaO·nAl2O3)是一系列由氧化钙和氧化铝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的无机化合物,被应用于水泥和灭火材料中,工业上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CO3)和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Fe2O3、SiO2等)制备铝酸钙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__(填化学式);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洗涤过程应如何操作?__。 (2)向滤液中通入CO2和NH3的顺序为__,其理由是__。 (3)溶液D转化为Al(OH)3;离子方程式是__。 (4)常温下,用适量的NH4Cl溶液浸取煅粉后,若要保持滤液中c(Mg2+)小于5×10-6mol·L-1,则溶液的pH应大于__[已知:Mg(OH)2的K=5×10-12]。 (5)假设上述过程每一步均完全反应,最终得到的铝酸钙(3CaO·7Al2O3)的质量刚好等于原铝土矿的质量,该铝土矿中Al的质量分数为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Fe2O3 (2). 向漏斗中加水至浸没固体,待水自然流尽后,重复此操作2~3次 (3). 先通NH3,后通CO2 (4). NH3易溶于水且可提供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吸收CO2 - 20 - 参加反应(合理即可) (5). Al3++3NH3·H2O==Al(OH)3↓+3NH4+ (6). 11 (7). 42.9% 【解析】 【分析】 工业上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CO3)高温煅烧,生成煅粉的主要成分为CaO和MgO,加入NH4Cl溶液,MgO最后转化为Mg(OH)2沉淀,CaO转化为CaCl2,通入NH3、CO2后,生成CaCO3沉淀。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Fe2O3、SiO2等)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Al2O3、SiO2都发生反应,生成NaAlO2、Na2SiO3进入溶液A,Fe2O3不溶而成固体B;溶液A中加入盐酸,Na2SiO3转化为H2SiO3沉淀(固体C),NaAlO2转化为AlCl3(溶液D);溶液D中通入NH3或加入氨水,生成Al(OH)3沉淀和溶液E(NH4Cl);Al(OH)3沉淀受热分解生成Al2O3,Al2O3与CaCO3高温反应生成铝酸钙。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B主要成分是Fe2O3;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洗涤过程中,注意选择洗涤剂(难溶于水,用水洗)、加入量及操作方法,具体操作为:向漏斗中加水至浸没固体,待水自然流尽后,重复此操作2~3次。答案为:Fe2O3;向漏斗中加水至浸没固体,待水自然流尽后,重复此操作2~3次; (2)因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若先通CO2,即便NH3的溶解度大,但最终生成的CaCO3也不会太多,所以应向滤液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因为NH3易溶于水且可提供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吸收CO2参加反应(合理即可)。答案为:先通NH3,后通CO2;NH3易溶于水且可提供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吸收CO2参加反应(合理即可); (3)溶液D中通入NH3或加入氨水,生成Al(OH)3沉淀和NH4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Al(OH)3↓+3NH4+。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4) K=5×10-12= c(Mg2+)×c2(OH-),c(Mg2+)小于5×10-6mol·L-1,则c(OH-)>1×10-3mol·L-1,pH=-lgc(H+)>11。答案为:11; (5)假设铝酸钙(3CaO·7Al2O3)为1mol,则质量为3×56+7×102=882g,原铝土矿的质量为882g,该铝土矿中Al的质量分数为=42.9%。答案为:42.9%。 【点睛】SiO2在足量烧碱溶液中是否溶解,是解题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在利用流程图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根据后续操作及现象,把此疑问解决。在此题中,固体C只能为硅酸,所以SiO2在烧碱中溶解。 10.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二氧化碳设计出适合高效清洁的合成燃料分子结构,实现CO2+H2O→CxHy - 20 - 的分子转化,生产合成甲烷、醇醚燃料、烷烃柴油、航空燃油等可再生合成燃料。因此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1)一定条件下,在CO2与足量碳反应所得平衡体系中加入H2和适当催化剂,有下列反应发生: CO(g)+3H2(g)CH4(g)+H2O(g) △H1=-206.2kJ/mol CO(g)+H2O(g)CO2(g)+H2(g) ∆H2 若CO2氧化H2生成0.1molCH4(g)和一定量的H2O(g),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6.5kJ,则△H2=__。 (2)合成二甲醚的总反应为2CO2(g)+6H2(g)CH3OCH3(g)+3H2O(g) ∆H=-122.4kJ·mol-1。某温度下,将2.0molCO2(g)和6.0mol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p1__(填“>”“<"或“=”,下同)p2。若T3、p3,T4、p4时平衡常数分别为K3、K4则K3__K4,T1、p1时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6molH2,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下列反应能自发进行:CO2(g)+3H2(g)CH3OH(g)+H2O(g)。 ①该反应△H__(填“>”“<”或“=”)0。 ②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填字母代号)。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1molCO2生成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 c.CO2的转化率和H2的转化率相等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上述反应常用CuO和ZnO的混合物作催化剂。相同的温度和时间段内,催化剂中CuO的质量分数对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产率影响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20 - ω(CuO)%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H3OH的产率 25% 30% 35% 45% 50% 65% 55% 53% 50% CO2的转化率 10% 13% 15% 20% 35% 45% 40% 35% 30% 由表可知,CuO的质量分数为__催化效果最佳。 (4)CO2可用于工业制备草酸锌,其原理如图所示(电解液不参加反应),Zn电极是__极。已知在Pb电极区得到ZnC2O4,则P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 【答案】 (1). -41.2kJ/mol (2). > (3). < (4). 57.1% (5). < (6). ab (7). 60 (8). 阳 (9). 2CO2+2e-==C2O42- 【解析】 【分析】 (1)由“若CO2氧化H2生成0.1molCH4(g)和一定量的H2O(g),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6.5kJ”,我们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4H2(g)==CH4(g)+2H2O(g) △H=-165.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可求出△H2。 (2)正反应为放热的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平衡都正向移动,提取图中信息,便可得出p1与p2、K3与K4关系及T1、p1时H2的平衡转化率。 (3)①利用∆H-T∆S<0,可判断该反应的△H与0的关系。 ②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b.1molCO2生成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反应的方向相反,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c.对于该反应,CO2的转化率和H2的转化率始终相等; d.对于该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③由表中数据,可确定CuO的催化效果的最佳点。 (4)因为在Pb电极区得到ZnC2O4,则表明Pb电极上CO2 - 20 - 得电子,作阴极,由此可确定Zn电极作电解池的电极名称,并可写出P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详解】(1)由“若CO2氧化H2生成0.1molCH4(g)和一定量的H2O(g),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6.5kJ”,我们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4H2(g)==CH4(g)+2H2O(g) △H=-1650kJ/mol ① CO(g)+3H2(g)CH4(g)+H2O(g) △H1=-206.2kJ/mol ② 利用盖斯定律,将②-①,即得CO(g)+H2O(g)CO2(g)+H2(g) ∆H2=-41.2kJ/mol。答案为:-41.2kJ/mol; (2)合成二甲醚的总反应为2CO2(g)+6H2(g)CH3OCH3(g)+3H2O(g) ∆H=-122.4kJ·mol-1, 正反应为放热的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提取图中信息,p1、T4时,二甲醚的物质的量分数大,所以p1>p2,T3>T4,则K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