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化学 ‎1、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的方框内,超出答题框一律不给分。‎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Cu-64 Ce-1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微量的二氧化硫可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B. 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C.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D. 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98变为4.6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可以杀菌消毒,微量的SO2可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A正确;‎ B. 汽油不是可再生能源,故B不选;‎ C. 漂白粉与二氧化碳和水结合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分解,所以漂白粉变质不是被氧气氧化,故C不选;‎ D.CO2的饱和溶液pH为5.6,雨水pH小于5.6是因为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亚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亚硫酸能被空气氧化成硫酸,酸性增强,pH下降,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二氧化硫虽然有毒,但微量使用是可以的;能杀菌消毒的很多物质都有毒,只要用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是可以使用的。‎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19NA B. 1mol Cu与足量FeCl3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 1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O32-和HCO3-离子数之和为0.1NA D. 密闭容器中l.5mol H2与0.5mol N2充分反应,得到NH3的分子数为NA ‎【答案】B ‎【解析】‎ A.由于标准状况下,己烷不是气体,无法计算22.4L己烷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Cu能溶解于FeCl3溶液,生成Cu2+,则1mol Cu与足量FeCl3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B正确;C.1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H2CO3、CO32-和HCO3-微粒数之和为0.1NA,故C错误;D.合成氨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是通过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综合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己烷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④可逆反应限度对产物的量的影响等。‎ ‎3.常温下,将甲酸(HCOOH)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pH=7,则此溶液中 A. c(HCOO-) >c(Na+) B. c(HCOO-) <c( Na+)‎ C. c(HCOO-) =c(Na+) D. 无法确定c(HCOO-) 与c(Na+) 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HCOOH+NaOH=HCOONa+H2O,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HCOO-),所得溶液的pH=7,c(H+)=c(OH-),则c(HCOO-)=c(Na+),故选C。‎ ‎4.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 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5.现有以下6种说法:‎ ‎①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都是混合物;‎ ‎②明矾、冰醋酸、石膏都是电解质;‎ ‎③氯酸、烧碱、纯碱依次分别为酸、碱、盐;‎ ‎④H+、H+、H+互为同位素;‎ ‎⑤胶体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 ‎⑥生活中常见的石英玻璃、普通玻璃、钢化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其中不正确的是 A. ①⑤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氯水、氨水、水玻璃都是混合物,水银是汞单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②明矾是盐[KAl(SO4)2·12H2O]、冰醋酸是有机酸(CH3COOH)、石膏是盐(CaSO4·2H2O)都是电解质,正确;‎ ‎③氯酸是酸,烧碱氢氧化钠是碱,纯碱碳酸钠是盐,正确;‎ ‎④H、H、H互为同位素,同位素是原子不能是离子,错误;‎ ‎⑤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错误;‎ ‎⑥石英玻璃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产品,普通玻璃、钢化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错误;‎ 故选B。‎ ‎6.下列各组中微粒能大量共存,且当加入试剂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微粒组 加入试剂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Fe3+、I-、Cl-‎ NaOH溶液 Fe3++3OH-=Fe(OH)3↓‎ B Na+、Al3+、Cl-‎ 少量澄清石灰水 Al3++3OH-=Al(OH)3↓‎ C H+、Fe2+、SO42-‎ Ba(NO3)2溶液 SO42-+Ba2+=BaSO4↓‎ D K+、NH3·H2O、CO32-‎ 通入少量CO2‎ ‎2OH-+CO2=CO32-+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Fe3+有氧化性,I-有还原性,二者不能共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 Na+、Al3+、Cl-能大量共存,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OH-与Al3+生成沉淀,B正确;‎ C.加入的Ba(NO3)2溶液中有硝酸根离子,酸性条件下形成具有氧化性的硝酸,能氧化亚铁离子,所以除了生成BaSO4沉淀外,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书写离子反应时不能拆开写成OH-的形式,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注意隐性硝酸的存在,在含有氢离子的溶液中,如果再引入硝酸根离子,则溶液中就相当于存在了强氧化性的硝酸,可以氧化还原性的离子或分子。同样,如果溶液中含有硝酸根离子,如果再引入氢离子,溶液中同样存在了硝酸,如果此溶液中含有S2-、SO2、I-、Fe2+等微粒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有试剂:①Na ②H2/Ni ③Ag(NH3)2OH ④新制Cu(OH)2⑤NaOH ⑥酸性KMnO4溶液。能与该化合物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该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可知,该分子中含有醛基、酯基、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五种官能团。①Na能够与羟基和羧基反应;②H2/Ni可与醛基和碳碳双键反应;③Ag(NH3)2OH能够与醛基和羧基发生反应;④新制Cu(OH)2能够与醛基和羧基发生反应;⑤NaOH能够与酯基和羧基发生反应;⑥酸性KMnO4溶液能够与羟基、醛基和羟基发生反应。因此能与该化合物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为①②③④⑤⑥。故答案D。‎ ‎8.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g) ΔH>0,若在0~15s内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B. 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 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s D. 0~15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2mol·L-1·s-1‎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速率和温度有关,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A不选;‎ B.减小体积会增大HI(g)、H2(g)和I2(g)的浓度,会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B正确;‎ C. c(HI)下降0.03mol·L-1降用了15s,但反应速率和浓度有关,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也降低,所以c(HI)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大于10s,故C不选;‎ D. 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则c(I2)上升到0.015mol·L-1,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15 mol·L-1÷15s=0.001mol·L-1·s-1,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并不是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而是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只不过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所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平衡正向移动。不要把速率和平衡混为一谈,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9.有下列三个反应:①3Cl2+2FeI2=2FeCl3+2I2 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 B. 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强弱顺序:Cl2>Fe3+>Co2O3‎ C. 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 D. 在③反应中当1molCo2O3参加反应时,2 molHCl被氧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三个反应:①Cl2+FeI2=FeCl2+I2 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产物是I2、Fe3+、Cl2,它们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中,Cl2>I2,在反应②中,Br2>Fe3+,在反应③中,Co2O3>Cl2,则氧化性顺序是:Co2O3>Cl2>Br2>Fe3+‎ ‎,故B错误;‎ C项、根据氧化性顺序:Cl2>Br2>Fe3+,Cl2和FeBr2反应时,氯气首先氧化亚铁离子,然后在氧化溴离子,故C错误;‎ D项、在反应③中生成1molCl2时,有6mol的盐酸参加反应,其中2molHC1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先分析化合价变化,确定各物质的氧化还原情况,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比较各物质氧化性强弱,然后再逐项判断。‎ ‎10.常温下,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n(Cl-)=n(CH3COO-)=0.01mo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与NaOH完全中和时,醋酸所消耗的NaOH多 B. 分别与足量CaCO3反应时,放出的CO2一样多 C. 两种溶液的pH相等 D. 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时,n(Cl-)<n(CH3COO-)‎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醋酸是弱酸,电离不完全,若n(Cl-)=n(CH3COO-),醋酸的浓度大,所以消耗的氢氧化钠也多,故A不选;‎ B.同理可得,二者分别与足量CaCO3反应时,醋酸放出的CO2多,故B选;‎ C.根据电荷守恒,盐酸中:n(H+)=n(OH-)+n(Cl-),醋酸中:n(H+)=n(OH-)+n(CH3COO-)。由于n(Cl-)=n(CH3COO-),所以n(H+)相等,溶液的pH也相等,故C不选;‎ D.用水稀释后,醋酸可以继续电离,所以n(Cl-)<n(CH3COO-),故D不选;‎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分)‎ ‎11.下列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rCH2CHBrCH2Br的名称为三溴丙烷 B. 萘环上的一个H原子被-C4H9取代后的产物共有8种 C. 对甲基苯乙烯中最多有17个原子共面 D. 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它们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对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原子共面、水解产物等基础知识进行考察。A中要标出溴原子在碳链上的位置,再进行命名;B中萘环上核磁共振氢谱中氢原子种数为2,烃基-C4H9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4,然后进行组合判断共为8种;C中考察甲基、苯环、乙烯基中原子共面问题;D中考察多糖水解的规律。‎ 详解:BrCH2CHBrCH2Br为1,2,3-三溴丙烷,A错误;萘的结构对称性很高如图:环上只有2种氢,-C4H9取代基有4种结构,因此萘环上的一个H原子被-C4H9取代后的产物共有8种,B正确;甲基中最多有1个碳和1个氢能够与苯环共平面,乙烯基中的碳、氢均能共平面,苯环中所有的氢、碳均可以共平面,所以对甲基苯乙烯中最多有17个原子共面,C正确;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D正确;答案选A。‎ 点睛: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的问题,依据是乙烯的平面结构、乙炔的直线结构、甲烷的正面体结构、苯环的平面结构进行分析,比如有机物甲基苯乙烯能够共面的原子最多有17个,最少有8个。‎ ‎12.现有甲、乙两个化学小组利用两套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仅一个条件改变)。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编号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甲组实验Ⅰ ‎25℃‎ 三氧化二铁 ‎10mL 5%H2O2‎ 甲组实验Ⅱ ‎25℃‎ 二氧化锰 ‎10mL 5%H2O2‎ 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数据:‎ 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中,O2是氧化产物 B. 甲小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Fe2O3比MnO2催化效率更高 C. 甲小组实验也可以测定25℃时,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D. 乙组研究的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H2O2在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氧气是化合价升高的结果,所以是氧化产物,故A不选;‎ B 从图中可以看出,MnO2可以使反应速率更快,所以Fe2O3比MnO2催化效率低,故B错误,选B;‎ C. 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也可以判断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故C不选;‎ D.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H2O2在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故D不选;‎ 故选B。‎ ‎13.已知HF的Ka=6.6×10-4,CH3COOH的Ka=1.75×10-5,则在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等体积的NaF、CH3COONa溶液中离子总数 A. 前者多 B. 后者多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其相应的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所以氟离子的水解程度比醋酸根离子小。NaF、CH3COONa水解都使溶液显碱性,所以NaF溶液中的c(OH-)小于CH3COONa溶液中的c(OH-),也可以说NaF溶液中的c(H+)大于CH3COONa溶液中的c(H+),两溶液体积相同,所以NaF溶液中的n(H+)大于CH3COONa溶液中的n(H+‎ ‎);两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F-)和c(Na+)+c(H+)=c(OH-)+c(CH3COO-),两溶液体积相同,所以在两溶液中,阳离子总数等于阴离子总数,所以比较两溶液中的离子总数,可以只比较阳离子总数即可;两溶液中的Na+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而NaF溶液中的n(H+)大于CH3COONa溶液中的n(H+),所以NaF中离子总数较多,故选A。‎ ‎14.某化学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密闭容器中某一条件对A2(g)+3B2(g) 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T2a>c D. 若T2C >B>A B. B元素只能形成一种二元含氧酸,且B元素的含氧酸对应的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C. 1mol甲与足量乙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D. 1.0L 0.1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 ‎0.1mol·L-1丁溶液的pH为1,说明丁是强碱,且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所以丁为NaOH。由甲+乙=丁+己,甲+丙=戊+己,而己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故甲为过氧化钠、乙为水,己为氧气,丙为二氧化碳,戊为碳酸钠;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所以A为H、B为C、C为O、D为Na。‎ ‎【详解】A.原子半径Na>C>O>H,故A不选;‎ B. 碳元素可以形成碳酸,也可以形成己二酸,都是二元含氧酸,碳酸的酸酐是CO2,是氧化物,但己二酸的酸酐不是氧化物,故B不选;‎ C. Na2O2与足量乙发生歧化反应,1molNa2O2转移1mol电子,故C选;‎ D.碳酸根水解:CO32-+H2OHCO3-+OH-,阴离子数增多,所以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必然大于0.1mol,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过氧化钠不管是跟水反应还是跟二氧化碳反应,发生的都是歧化反应,转移电子发生在形成共价键的两个-1价的氧之间,所以1mol Na2O2‎ 转移1mol电子,即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和Na2O2的物质的量相等。‎ ‎19.下列各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足量的氨水处理硫酸工业的尾气:SO2+NH3·H2O=NH4++HSO3-‎ B. 向NaAlO2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变浑浊:HCO3-+AlO2-+H2O=CO32-+Al(OH)3↓‎ C.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O32-+2CH3COOH =2CH3COO-+CO2↑+H2O D. 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用足量的氨水处理硫酸工业的尾气会生成亚硫酸铵,而不是亚硫酸氢铵,故A不选;‎ B.碳酸氢根电离出的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B选;‎ C.大理石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拆开,故C不选;‎ D.在强碱溶液中,生成的氢离子会和氢氧根中和,不会有氢离子的形式存在,故D不选;‎ 故选B。‎ ‎20.下列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判定及解释都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判定、解释 A 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直接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正确,4.0g固体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定容到250mL的容量瓶,物质的量浓度恰好为0.4000mol·L-1‎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正确,FeCl3具有氧化性,能与具有还原性的维生素C发生反应,使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 C 制取并纯化 氢气 正确,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溶液,除去可能的酸性气体、水蒸气和还原性气体等杂质,得到纯净氢气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错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O2+NaHSO3=Na++H++SO42-+H2O 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不能用此反应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定容之前需要等待温度降到室温,否则会使溶液体积偏小,故A不选;‎ B. Fe3+是黄色的,如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把Fe3+还原为Fe2+,则溶液的颜色会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故B选;‎ C.应该先通过所有溶液,最后再通过浓硫酸,否则会带出水蒸气,故C不选;‎ D. NaHSO3溶液和H2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错误的,NaHSO3溶于水,应该拆成离子形式,故D不选;‎ 故选B ‎21.已知反应Cu(s)+2Ag+(aq)===Cu2+(aq)+2Ag(s)为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铜电极是正极,其电极反应为Cu-2e-=Cu2+‎ B. 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质量增加 C. 当铜电极质量减少0.64g时,电解质溶液中有0.02mol电子通过 D. 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活泼金属为负极,故A错误;银电极为正极,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g++e-= Ag,电极质量增加,故B正确;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故C错误;外电路中电子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 ‎22.向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0.3molZ和一定量的Y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Y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5mol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3Z(g) ΔH<0‎ C. 若t0 =0,t1=10s,则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3mol·L-1·s-1‎ D. 反应物X的转化率t6点比t3点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图甲可以看出,从t0到t1,X的物质的量(由于容器体积为1L,所以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从1.0mol减少到0.8mol,减少了0.2mol,Z的物质的量从0.3mol增加到0.6mol,增加了0.3mol。再根据图乙,四个阶段改变的条件不同,在t3时刻,平衡不移动,只是速率增大了,所以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在t4时刻,平衡仍然不移动,但速率都降低,应该是降低了压强,所以该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从t0到t1,X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2mol,Z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所以Y的物质的量应该减少0.1mol,平衡时Y为0.4mol,所以开始时Y为0.5mol,故A不选;‎ B. 从t0到t1‎ ‎,X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2mol,Z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Y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1mol,所以在化学方程式里,X、Y、Z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1,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而且t1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X(g)+Y(g)3Z(g)。根据图乙,在t2时刻,只有正反应速率或逆反应速率增大了,说明增大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在t5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了,说明升高了温度。升高温度,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的,ΔH>0,故B选;‎ C. 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3mol/L÷10s=0.03mol·L-1·s-1,故C不选;‎ D. t3到t5,平衡没有移动,t5时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所以X的转化率t6点比t3点高,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在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这四种因素中,催化剂一定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对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也不能使平衡移动,但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和改变温度一定会使平衡移动。所以在图乙中,t3和t4时刻,一定分别是使用了催化剂和降低了压强。‎ ‎23.常温下,分别向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 mol/L的MOH、ROH两种碱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c)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b(MOH)的数量级为10-5‎ B. a、b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 C. 等体积等浓度的ROH和MCl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OH-)>c(H+)‎ D. 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中和a、b两点溶液,消耗盐酸体积:Va>Vb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稀释前碱溶液的浓度和对应的pH判断碱的相对强弱,根据稀释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结合盐类水解、水的电离等解答 详解:A.没有稀释前M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10-11mol/L,则氢氧根是10-3mol/L,所以Kb(MOH)=,A正确;‎ B.a、b两点溶液中a点溶液碱性强,对水的抑制程度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a<b,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碱性是MOH>ROH,ROH的电离常数大于MCl的水解程度,因此溶液显碱性,即c(OH-)>c(H+),C正确;‎ D.两种碱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中和时消耗盐酸体积相等,即Va=Vb,D错误,答案选D。‎ 点睛: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首先要判断出二者的碱性相对强弱,进而判断ROH和MCl混合后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最后根据ROH电离常数和MCl的水解常数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题目难度较大。‎ ‎24.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装置,研究常温下,向30 mL 0.1 mol·L−1 H2A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NaOH溶液时pH变化情况,并绘制出溶液中含A元素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4.0时,溶液中n(HA−)约为2.73×10−4 mol B. 该实验应将左边的酸式滴定管换成右边碱式滴定管 C. 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与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3.0‎ D. 0.1 mol·L−1NaHA溶液中存在c(A2−)+c(HA−)+c(H2A)=0.1 mol·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pH=3时,溶液中不存在H2A,说明H2A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pH=3时A2-、HA-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所以二者的浓度相等,则Ka2==c(H+)=0.001mol/L,同一溶液中HA-和A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pH=4时该酸的第二步电离常数不变,则由n(A2-)=10n(HA-),且原溶液中n(HA-)+n(A2-)=0.003mol,据此计算n(HA-);本实验是碱滴定酸,酸式滴定管用来盛放酸,碱式滴定管用来盛放碱;由图可知,pH=3时,溶液中c(A2-)=c(HA-);该二元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所以NaHA溶液中不存在H2A。‎ ‎【详解】由图可知H2A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pH=3时A2-、HA-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所以二者的浓度相等,则Ka2==c(H+)=0.001mol/L,同一溶液中HA-和A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pH=4时该酸的第二步电离常数不变,则由n(A2-)=10n(HA-),且原溶液中n(HA-)+n(A2-)=0.003mol,解得溶液中n(HA−)约为2.73×10−4 mol,A正确;碱滴定酸,碱不能盛放在左边的酸式滴定管中,应该使用右边的碱式滴定管,B正确;由图可知,pH=3时,溶液中c(A2-)=c(HA-),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与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3.0,C正确;该二元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所以NaHA只能电离不能水解,则溶液中不存在H2A,根据物料守恒得c(A2-)+c(HA-)=0.1mol/L,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中和滴定和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计算能力,正确判断该二元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解本题关键,注意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溶质及其浓度无关。‎ ‎25.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Ksp[Fe(OH)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