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u-64 Cl-35.5 Ca-40 Fe-56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烧碱 汽油 乙醇 NH4NO3 危险警告标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烧碱是NaOH,属于腐蚀性药品,A标签合理; B.汽油属于易燃性液体药品,B标签合理; C.乙醇属于易燃性液体药品,C标签贴的不合理; D. NH4NO3属于爆炸性药品,D标签贴的合理; 故符合要求的选项为C。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是( ) A. 硫酸铁的化学式:FeSO4 B. K2CrO4中Cr元素的化合价:+6 C. 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Cu(NO3)2的电离方程式:Cu(NO3)2=Cu2++(NO3) 2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铁的化学式:Fe2(SO4)3,A错误;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由于K元素化合价为+1价,O元素化合价为-2价,可知K2CrO4中Cr元素的化合价:+6,B正确; C.11号Na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 Cu(NO3)2电离产生Cu2+、NO3-,其电离方程式:Cu(NO3)2=Cu2++2N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3.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C. 1mol OH—的质量是17g/mol D.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等于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 B.铁原子摩尔质量是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B错误; C.1mol OH—的质量是17g,C错误; D.1molH2O的质量是18g,其中含有H2O的分子数目为6.02×1023,所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等于g,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下图所示四种化学操作名称从左到右分别 ( ) A. 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或分液) B. 过滤、蒸馏、蒸发、萃取(或分液) C. 蒸发、蒸馏、过滤、萃取(或分液) D. 萃取(或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答案】A 【解析】根据仪器装置可判断四种操作分别是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或分液),答案选A。 5.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 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1 nm=10-9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 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所得的分散系中水是分散质 D. 将所得分散系过滤,在滤纸上能得到分散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 nm,介于1~100nm之间,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胶体可完全透过滤纸; 答案选B。 6. 对于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分子直径大小 B. 分子间距离大小 C. 分子间引力大小 D. 分子数目的多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影响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分子直径的大小、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分子数目的多少,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等,因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气体分子大小,则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目的多少,故选D。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0.1mol 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1NA B. 22g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11.2L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常温下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0.1 mol 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2NA,A错误; B.22 g C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正确; C.11.2 L CO2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因此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l,则所含有的分子数不一定为0.5NA,C错误; D.常温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因此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不是22.4 L,D错误; 答案选B。 8.配制25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 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 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和玻璃棒,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C选;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是正常的,再加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选; 故选C。 9.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 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 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 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和水是互溶的,不能做萃取剂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来萃取,故A错误;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B正确; C.分液漏斗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液,故C正确; D.打开塞子(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压强相等,保证液体顺利流出,故D正确; 答案选A。 10.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 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 向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 向某溶液中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Ba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溶液中没有加入硝酸酸化,不能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A项错误; B. 没有在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不能排除Ag+、CO32-等离子的干扰,B项错误; C. 能与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的只有Cu2+,C项正确; D. 向某溶液中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Ba2+,也有可能存在SiO32-,D项错误; 答案选C。 11.若20g密度为ρ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0.5gCa2+,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2.5ρmol•L﹣1 B. mol•L﹣1 C. 1.25ρmol•L﹣1 D. 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0.5g Ca2+的物质的量为=0.0125mol,溶液中n(NO3﹣)=2n( Ca2+)=0.0125mol×2=0.025mol,溶液体积为=L,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5ρmol/L, 答案选C。 12.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对应的方法如表所示。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加入适量FeCl3溶液,并过滤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H2 CO2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硝酸钾中混有氢氧化钾,加入氯化铁溶液,生成新的杂质氯化钾,①不可行;硫酸铜中,硫酸根不是杂质,铜离子是杂质,可以用铁粉除去,再过滤;二氧化碳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②可行;CO2通过盛有NaOH溶液(或KOH溶液)会发生反应,H2不反应,除去CO2,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把附带的水分吸收,得到干燥的H2,③可行;硝酸钠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加水,然后过滤,蒸发,结晶,④可行;只有②③④正确,故选C。 13.某金属氯化物MCl2 40.5g,含有0.6mol Cl—,则金属M的摩尔质量为( ) A. 135 B. 135 g·mol-1 C. 64 D. 64 g·mol-1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根据原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 【详解】因某金属氯化物MCl2中的Cl-的物质的量0.6mol,则MCl2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以MCl2的摩尔质量为,所以金属M的摩尔质量为 ,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选D。 14.现要配制0.01 mol/L的KMnO4溶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 A. 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 原容量瓶洗净后没有干燥 D.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A. 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说明物质重,砝码轻;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加入水量少; C. 原容量瓶洗净后没有干燥,不影响结果。 D.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加入溶剂过多,体积过大。 【详解】A. 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说明物质重,砝码轻,溶质的读数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项错误;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加入水量少,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项正确; C. 原容量瓶洗净后没有干燥,对溶液的浓度没有影响,C项错误; D.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加入溶剂过多,体积过大,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选B。 15.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 A. Na2CO3 NaCl NaOH B. NaCl NaOH Na2CO3 C. NaOH NaCl Na2CO3 D. NaCl Na2CO3 NaOH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加试剂,Mg2+、Ag+、Ba2+均能与Na2CO3反应,则最后加入;Mg2+、Ag+均能与NaOH反应,则第二个加入;Ag+能与NaCl反应,首先加入,则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6.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O2 ②铝 ③Na2O ④CO2 ⑤H2SO4 ⑥Ba(OH)2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 ⑧氨水 ⑨盐酸 ⑩CaCO3 (1)按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 _________ 氧化物 _________ _________ 电解质 属于该类的物质 ② _________ ⑧ ⑨ ⑦ 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备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制备⑦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金属单质 (2). 溶液 (3). 胶体 (4). ③④ (5). ③⑤⑥⑩ (6). 2KClO3 2KCl+3O2↑ 或2KMnO4 K2MnO4+MnO2+O2↑或2H2O2 2H2O +O2↑ (7). Ba(OH)2+2HCl=BaCl2+2H2O (8).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解析】 【分析】(1)根据Al的元素组成确定物质所属类别;氧化物是由O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氨水、盐酸中含有多种构成微粒;根据构成微粒的大小判断物质所属类别;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O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KClO3、KMnO4、H2O2分解方法制取氧气; (3)强酸与强碱反应产生可溶性盐和水; (4)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煮沸得到的红褐色液体物质。 【详解】(1)①Al是仅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Na2O、C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合理选项是③④;⑧是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⑨是盐酸,是HCl的水溶液,二者都是混合物,属于溶液;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属于胶体;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在题目已知的物质中, Na2O、H2SO4、Ba(OH)2、CaCO3都是电解质,故合理选项是③⑤⑥⑩; (2)O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KClO3、KMnO4、H2O2分解方法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2KClO3 2KCl+3O2↑ 或2KMnO4 K2MnO4+MnO2+O2↑或2H2O2 2H2O +O2↑; (3)离子反应H++OH-=H2O表示强酸与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在上述已知物质中,可以表示该反应的是:Ba(OH)2+2HCl=BaCl2+2H2O; (7)⑦是Fe(OH)3(胶体),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煮沸得到的红褐色液体物质。制备⑦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7.(1)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①0.5 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 ③4 ℃时9 mL水 ④0.2 mol磷酸钠(Na3PO4) (2)现有m g某气体,它是三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请用以上符号及相应数字填写下列空格。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④该气体完全溶于水形成V L溶液(不考虑反应),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答案】(1). ①④③② (2). (3). NA (4). (5). 【解析】 【详解】(1)所含原子数分别为:①0.5 mol×(1+3)=2 mol;②×1=1 mol;③×(2+1)=1.5 mol;④0.2 mol×(3+1+4)=1.6 mol。比较大小得答案为①④③②; (2)m 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所含分子数为NA,所含原子数为NA,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气体完全溶于水形成V L溶液,其浓度为mol·L-1。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I II (1)写出上述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利用装置I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 ;实验时仪器② 中冷却水的进口为 (选填“f”或“g”)。 (3)现需配制250 mL 0.2 mol·L-1 NaCl溶液,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 , 。 【答案】(1)蒸馏烧瓶 冷凝管 [每空1分] (2)温度计[2分] 蒸馏 g [每空1分] (3)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250 mL容量瓶 [每空2分] 【解析】试题分析:(1)此装置为蒸馏装置,所以①是蒸馏烧瓶②是冷凝管 (2)蒸馏是利用各物质沸点的不同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所以装置I中缺少温度计,此装置为蒸馏装置,冷凝水应符合下进上出,所以②中水从g进f出 (3)需配制250ml的溶液所以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同时未用玻璃棒引流 考点:考查蒸馏、溶液配制的有关实验知识 19.将117 g NaCl溶于水配制成1 L溶液。 (1)该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配制1 mol·L-1的NaCl溶液500 mL,需该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 (3)向该溶液中再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则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通入HCl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 【答案】(1). 2 mol·L-1 (2). 2 mol·L-1 (3). 0.25 L (4). 1 mol·L-1 (5). 22.4 L 【解析】 【分析】n(NaCl)===2mol,根据c=计算浓度,同时回答问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c===2mol/L;c(Cl-)= c(NaCl)= 2mol/L; (2)根据稀释定律有V浓===0.25L; (3)向该溶液中再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那么溶液中HCl的浓度为3mol/L-2mol/L=1mol/L,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溶液为1L,通入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L×1L=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mol×22.4L/mol=22.4L。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