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解析版 ‎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详解: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选项A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选项B合理。‎ 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选项C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选项D合理。‎ 点睛:萃取操作有很多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液液萃取,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萃取形式是固液萃取,即:用液体溶剂萃取固体物质中的某种成分,例如:用烈酒浸泡某些药材。本题的选项D就是一种固液萃取。‎ ‎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 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 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 氨可作制冷剂,所以W是氮;钠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所以Y是钠;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硫单质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X、Z分别是氧、硫。A.非金属性X强于W,所以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W的,A正确;B.Y、X的简单离子都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是10电子微粒,B正确;C.硫化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该溶液使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D.S、O属于ⅥA,S、Na属于第三周期,D正确。答案选C。‎ ‎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 ‎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 NA C. ‎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 NA D. 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 NA ‎【答案】B ‎【解析】‎ 分析:A、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 B、根据氩气的组成解答;‎ C、根据丙三醇的结构分析;‎ D、根据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分析。‎ 详解:A、‎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Ar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 NA,B正确;‎ C、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A,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 NA,D错误。答案选B。‎ 点睛:选项D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与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 ‎4.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 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 逐渐减小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 Zn(OH)42-‎ D. 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K+向阴极移动,A项错误;B.放电时总反应为2Zn+O2+4OH–+ 2H2O=2Zn(OH)42-,则充电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B项错误;C.放电时,锌在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Zn+4OH–-2e–=Zn(OH)42-,C项正确;D.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电路中转移4摩尔电子,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电化学中必考的一项内容,一般先写出还原剂(氧化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然后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完成缺项部分和配平反应方程式,作为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4OH–-2e–=Zn(OH)42-;充电是电解池,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阴离子在阳极上放电,即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对可充电池来说,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正极,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不能接反,否则发生危险或电极互换,电极反应式是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逆过程;涉及到气体体积,首先看一下有没有标准状况,如果有,进行计算,如果没有必然是错误选项。‎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5.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实验装置 A 稀硫酸 Na2S AgNO3与AgCl的溶液 Ksp(AgCl)>Ksp(Ag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 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稀硫酸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由于③中含有硝酸银,通入H2S一定生成硫化银沉淀,不能比较溶度积大小,A错误;B.浓硫酸将蔗糖炭化,进而氧化,生成CO2、SO2和H2O,SO2能使溴水褪色,B正确;C.二氧化硫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可生成沉淀,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则没有沉淀生成,C错误;D.强酸能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根据强酸制取弱酸判断酸性强弱,浓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和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性硅酸,但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CO2中含有硝酸,硝酸也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不能实现实验目的,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涉及酸性强弱判断、浓硫酸、硝酸、SO2的性质、气体的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选项D是易错点,注意硝酸的挥发性。‎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6.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测的氯化铵溶液pH<7,证明一水合氨的是弱碱:NH4++2H2O=NH3·H2O+H3O+‎ B.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2Al+2OH-+2H2O=2AlO2-+3H2↑‎ C. 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 +2HCO3-→+2H2O+2CO2↑‎ D. 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 ‎【答案】B ‎【解析】‎ A. 铵根水解溶液显酸性,方程式为:NH4++2H2ONH3·H2O+H3O+,A错误;B.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B正确;C. 酚羟基的酸性弱于碳酸,与碳酸氢钠不反应,C错误;D. 草酸是弱电解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掌握相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有机物分子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7.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 B. 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 C. 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 D. 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c(H+)‎ ‎【答案】C ‎【解析】‎ A.根据图像可知0.1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的起始pH值HA最小,酸性最强,HD的pH最大,酸性最弱,酸性越强,电离平衡常数越大,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A正确;B.滴定至P点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B和NaB,溶液显酸性,HB的电离为主,但电离程度较小,因此c(B-)>c(Na+)>c(HB)>c(H+)>c(OH-‎ ‎) ,B正确;C.pH=7时,三种溶液中阴离子的水解程度不同,加入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不同,三种离子浓度分别和钠离子浓度相等,但三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不等,C错误;D.此为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关系式,c(HA)+c(HB)+c(HD)=c(OH-)-c(H+),D正确;答案选C。‎ 点晴: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时,要重点从三个守恒关系出发分析思考。(1)两个理论依据:①弱电解质电离理论:电离微粒的浓度大于电离生成微粒的浓度。例如H2CO3溶液中:c(H2CO3)>c(HCO3-)≫c(CO32-)(多元弱酸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电离)。②水解理论:水解离子的浓度大于水解生成微粒的浓度。例如Na2CO3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以第一步为主)。(2)三个守恒关系:①电荷守恒:电荷守恒是指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电荷总浓度等于所有阴离子的电荷总浓度。②物料守恒:物料守恒也就是原子守恒,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③质子守恒:由水电离出的c(H+)等于由水电离出的c(OH-),在碱性盐溶液中OH-守恒,在酸性盐溶液中H+守恒。质子守恒的关系式也可以由电荷守恒式与物料守恒式推导得到。解答本题时,能够从图像的起始点得出三种酸的相对强弱是解题的关键。‎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8.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Ksp(BaSO4)=1.1×10−10,Ksp(BaS2O3)=4.1×10−5。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根杂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H2O2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 ‎②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⑤静置,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2)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①溶液配制:称取‎1.2000 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 mL的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 ‎②滴定:取0.0095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 ‎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 Cr2O72—+6I−+14H+=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I2+2S2O32—=S4O62—+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答案】 (1). ③加入过量稀盐酸 (2). ④出现乳黄色浑浊 (3). ⑤(吸)取上层清液,滴入BaCl2溶液 (4). ⑥产生白色沉淀 (5). 烧杯 (6). 容量瓶 (7). 刻度 (8). 蓝色褪去 (9). 95.0‎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一个是硫代硫酸钠的定量检测。‎ 详解:(1)检验样品中的硫酸根离子,应该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但是本题中,硫代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以及钡离子都反应,所以应该排除其干扰,具体过程应该为先将样品溶解,加入稀盐酸酸化(反应为S2O32- + 2H+ = SO2↑+S↓+H2O),静置,取上层清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证明存在硫酸根离子。所以答案为:③加入过量稀盐酸;④有乳黄色沉淀;⑤取上层清液,滴加氯化钡溶液;⑥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该先称量质量,在烧杯中溶解,在转移至容量瓶,最后定容即可。所以过程为:将固体再烧杯中加入溶解,全部转移至100mL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②淡黄绿色溶液中有单质碘,加入淀粉为指示剂,溶液显蓝色,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溶液中的单质碘,滴定终点时溶液的蓝色应该褪去。根据题目的两个方程式得到如下关系式:Cr2O72-~3I2~6S2O32-,则配制的100mL样品溶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浓度c=,含有的硫代硫酸钠为0.004597mol,所以样品纯度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基本,其中第一问中的硫代硫酸钠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2014年的天津、山东、四川高考题中都出现过,只要注意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就可以准确作答。‎ ‎9.以工业生产硼砂所得废渣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过程如图所示:‎ 硼镁泥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MgO SiO2‎ FeO、Fe2O3‎ CaO Al2O3‎ B2O3‎ ‎30%~40%‎ ‎20%~25%‎ ‎5%~15%‎ ‎2%~3%‎ ‎1%~2%‎ ‎1%~2%‎ 回答下列问题:‎ ‎(1)“酸解”时应该加入的酸是_______,“滤渣‎1”‎中主要含有_________(写化学式)。‎ ‎(2)“除杂”时加入次氯酸钙、氧化镁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除杂”基本完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4)分离滤渣3应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H2SO4 (2). SiO2 (3). 将Fe2+氧化为Fe3+ (4). 调节溶液pH,使Fe3+、Al3+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除去 (5). 取滤液将其酸化后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未变红,则说明除杂完全 (6). 防止MgSO4·7H2O结晶析出 ‎【解析】‎ ‎(1)流程制备的是MgSO4·7H2O,为了不引入杂质,因此所用的酸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根据硼镁泥的成分,SiO2不与硫酸反应,因此滤渣1为SiO2;(2)硼镁泥中含有FeO,与硫酸反应后生成FeSO4,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氧化镁的作用是调节pH,使Al3+和Fe3+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出来,除去Fe3+和Al3+;(3)除杂是除去的Fe3+和Al3+,因此验证Fe3+就行,方法是取滤液将其酸化后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未变红,则说明除杂完全;(4)防止MgSO4·7H2O结晶析出。‎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