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题2分,共42分。毎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 羟基电子式: B.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C. 乙酸的实验式:CH2O D. 2-丁烯的键线式:‎ ‎【答案】B ‎【解析】A.羟基中存在一个氢氧共用电子对,羟基的电子式为:,故A正确;B.聚丙烯为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C.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则其实验式为CH2O,故C正确;D.键线式中用短线表示碳碳键,端点、交点是C原子,C原子、H原子不需要标出,2-丁烯的键线式:,故D正确;故选B。‎ ‎2. 对有机物分子CH3CH2OH的下列推断结论错误的是 A. 其质谱图中质荷比的最大值为46‎ B. 其红外光谱图中有C—H、C—O和O—H键的吸收峰 C. 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3个吸收峰,其强度比为3∶2∶1‎ D. 其与金属钠作用,有H2放出,证明其显酸性 ‎【答案】D ‎【解析】A.CH3-CH2-OH的分子量为46,所以质谱图中质荷比的最大值为46,故A正确; B.CH3-CH2-OH中有C-H、C-O和O-H键,谱图上有C-H、C-O和O-H键的吸收峰,故B正确;C.CH3-CH2-OH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所以在谱图中出现3个吸收峰,其强度比为3:2:1,故C正确;D.乙醇呈中性,钠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与酸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D。‎ ‎3.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2-二甲基丙烷也称为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1,2-二溴乙烷属于取代反应 C. C4H9OH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天然气、可燃冰中均含有甲烷 ‎【答案】D ‎【解析】A.2,2-二甲基丙烷中主链有三个碳原子,2号碳上两个甲基,也可以称为新戊烷,故A错误;B.乙烯制1,2-二溴乙烷,C=C键生成C-C键,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丁基有4种,则C4H9OH有4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故D正确;故选D。‎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汽油、煤油属于烃,甘油不属于烃 B. 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熔解度大于溴乙烷 C. 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D. 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答案】C ‎【解析】A.甘油为丙三醇,是醇类,不是烃,汽油、煤油、柴油为碳原子数在不同范围内的烃类混合物,多为烷烃,故A正确;B.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溴乙烷不溶于水,所以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故B正确;C.乙烷性质稳定,室温下与酸、碱均不反应,故C错误;D.聚乙烯可以用作食品包装材料,而乙烯是生产聚乙烯的原料,故D正确;故选C。‎ ‎5.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和聚乙烯互为同系物 B. 丙烯和苯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C. 交警用酸性K2Cr2O7检查司机是否饮酒时,乙醇发生了氧化反应 D.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可加入Na2CO3溶液洗涤、分液除去 ‎【答案】C ‎【解析】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聚乙烯为乙烯的加聚产物,二者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B.丙烯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B错误C.重铬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乙醇溶于水,溶液不分层,无法用分液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由于甲烷是四面体结构,有机物分子中只要含有饱和碳原子(包括:-CH3、-CH2-、、)中的一种,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就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6. 化学与生活、技术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天然气是高效清洁的化石燃料 B.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C. 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属于“绿色食品” D. 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生铁 ‎【答案】D ‎【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是高效清洁的化石燃料,故A正确;B、煤通过干馏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故C正确;D.铜的性质不活泼,容易冶炼,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铜合金,故D错误;故选D。‎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己烷、己烯均能使酸性KMnO4熔液褪色 B. 煤粉碎后更易燃烧,是因为粉碎增强了煤的还原性 C. 硝基苯与水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D. 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饶,乙烯消耗的氧气多 ‎【答案】C ‎【解析】A.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烃、乙醇、含有醛基的有机物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环己烷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A错误;B.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所以煤粉碎后更易燃烧,煤的还原性不变,故B错误;C.硝基苯和水不互溶,出现分层,所以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正确; D.1mol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饶,消耗的氧气分别为3mol、3mol,消耗的氧气相等,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有机物燃烧规律的总结和应用,解题是要注意规律的使用条件,本题中乙醇的化学式可以改写为C2H4·H2O,消耗氧的是C2H4。‎ ‎8. 关于下列物质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酚类化合物有毒,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B. 乙二醇可用于配制汽车防冻液 C. 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 D. 福尔马林可用于动物标本的防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苯酚在医院里广泛使用,消毒药皂的味道也是苯酚产生的,故A错误;B.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故B正确;C.四氯化碳是卤代烃,可做灭火剂,故C正确;D.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医学和科研部门长用与标本的防腐保存,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烯和苯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不相同 B. 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C. 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B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氯甲烷为四面体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 甲苯的一氯代物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沸点各不相同 C. 邻二氯苯、间二氯苯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 C4H8Cl2存在8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D ‎.....................‎ ‎11. 下列有关下图中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9O4Br B. 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3molH2反应 C. 能发生酯化反应、水解反应、银镜反应和缩聚反应 D. 1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NaOH ‎【答案】B ‎【解析】A. 根据结构示意图,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9O4Br,故A正确;B. 1mol该有机物中含有1mol碳碳双键和1mol醛基,最多可以与2molH2反应,故B错误;C. 该有机物结构中含有11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含有溴原子,能发生水解反应、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羧基和羟基,能反应缩聚反应,故C正确;D. 1mol该有机物含有1mol羧基和1mol溴原子,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NaOH,故D正确;故选B。‎ ‎12.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B. 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物共7g,完全燃烧所生成的CO2的分子数一定为0.5NA C. 标准状况下,2.24LCHCl3分子中含有0.3NA个Cl D. 一定温度下,1L 1mol·L-1的CH3COONa溶液含NA个CH3COO-‎ ‎【答案】B ‎【解析】A.n(CH3CH2CH2OH)==1mol,每个丙醇分子中含有11个共价键,则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11mol,总数为11NA,故A错误;B、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7g混合物中含有0.5molCH2,故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0.5mol,即0.5NA个,故B正确;C. 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不是气体,无法计算2.24LCHCl3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醋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要水解,一定温度下,1L 1mol·L-1的CH3COONa溶液的CH3COO-少于NA个,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每个丙醇分子中含有11个共价键。‎ ‎13.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主要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苯(甲苯)‎ KMnO4(酸化),NaOH溶液 分液 B 乙烯(二氧化硫)‎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C 溴苯(溴)‎ KI溶液 分液 D 苯(苯酚)‎ 浓Br2水 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酸性KMnO4可以把甲苯氧化为苯甲酸,NaOH与苯甲酸反应然后分液,故A正确; B.乙烯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而除去,故B错误;C.Br2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的碘易溶于溴苯,应该加入NaOH反应后分液,故C错误;D.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分液来除杂,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除杂,除杂质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乙烯和二氧化硫均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14.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285.5 kJ/mol B. l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890kJ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O2(g)=CO2(g) H2O(l) △H= -445 kJ/mol C.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kJ/mol,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 ΔH=-38.6kJ/mol ‎【答案】B ‎【解析】A、氢气燃烧热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水电解过程是吸热反应,2mol水电解反应吸收热量为571.0kJ,故A错误;B、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g)时放出890kJ热量,0.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气态水放热445kJ,故B正确;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石墨具有的能量小于金刚石,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错误;D、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2mol氨气分解,吸收的热量大于38.6kJ,故D错误;故选B。‎ ‎15. 分子式为C9H18O2的有机物A有下列转化关系 其中B、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A的可能结构有 A. 16种 B. 10种 C. 8种 D. 6种 ‎【答案】C ‎【解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B和C两种有机物,则有机物A为酯,由于B与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酸比醇少一个C原子,说明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4个C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5个C原子,含有4个C原子的羧酸有2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含有5个C原子的醇的有8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H2OH,CH3CH2CH2CH(OH)CH3,CH3CH2CH(OH)CH2CH3;CH3CH2CH(CH3)CH2OH,CH3CH2C(OH)(CH3)CH3,CH3CH(OH)CH(CH3)CH3,CH2(OH)CH2CH(CH3)CH3;CH3C(CH3)2CH2OH,其中醇能能被氧化成羧酸,说明羟基所连碳上有2个氢原子,共有4种,所以有机物A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2×4=8;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清楚饱和一元醇与少一个C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以及醇氧化的条件是解题关键。‎ ‎16.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医用酒精中加入钠粒 出现气泡 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 B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混合,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生成气体为乙炔 C 向甲酸甲酯中加少量稀硫酸共热数分钟后,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甲酸甲酯不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D 向溴乙烷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加入钠粒,钠能够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不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故A错误;B、电石与饱和食盐水混合反应放出的乙炔气体中含有硫化氢等杂质,硫化氢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生成气体为乙炔,故B错误;C、向甲酸甲酯中加少量稀硫酸共热数分钟后,溶液显酸性,而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的反应需要在碱性溶液中才能进行,无砖红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甲酸甲酯是否发生了水解反应,故C错误;D、向溴乙烷加入NaOH溶液共热,水解生成乙醇和溴化钠,冷却后滴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 ‎17. 工业上常将铬镀在其他金属表面,同铁、镍组成各种性质的不锈钢,在下图装置中,观察到图1装置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而图2装置中铜电板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有色气体,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为原电池装置,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Cu电极的烧杯中 B. 由实验现象可知:金属活动性Cu>Cr C. 图2装置中Cu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 两个装置中,电子均由Cr电极流向Cu电极 ‎【答案】C ‎【解析】A.图1为原电池装置,Cr为负极,铜为正极,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Cr电极的烧杯中,故A错误;B.由图1根据原电池原理知金属铬的活动性比铜强,故B错误;C.图2装置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有色气体,说明铜为负极,铬电极为正极,负极发生Cu-2e-═Cu2+,故C正确;D.图1中,电子由Cr经导线流向Cu,图2中电子由Cu极经导线流向Cr,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知识,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答题时注意体会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不能根据图2装置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为正极,铜为负极判断,因为硝酸是强氧化性酸。‎ ‎18.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1的氨水中,c(NH4+)=c(OH-)=0.1 mol·L-1‎ B. NH4Cl溶液中,若溶液的pH=6,则c(Cl-)-c(NH4+)=9.9×10-7 mol·L-1‎ C. 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c(SO42-)>c(Na+)>c(OH-)=c(H+)‎ D. 0.1 mol·L-1的Na2SO3溶液中,c(Na+)=2 c(SO32-)+c(HCO3-)+c(H2SO3)‎ ‎【答案】B ‎【解析】A.氨水为弱碱,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结合电荷守恒c(NH4+)+c(H+)=c(OH-)可得:c(NH4+)<c(OH-)<0.1 mol•L-1,故A错误;B.NH4C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c(OH-)+ c(Cl-),溶液的pH=6,则c(H+)=10-60.1 mol•L-1,c(OH-)=10-80.1 mol•L-1,因此c(Cl-)-c(NH4+)= c(H+)-c(OH-)=9.9×10-7 mol·L-1,故B正确;C.Na2SO4溶液显中性,则c(OH-)=c(H+),结合电荷守恒可得:c(Na+)=2c(SO4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SO42-)>c(OH-)=c(H+),故C错误;D.根据亚硫酸钠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可得:c(Na+)=2c(SO32-)+2c(HSO3-)+2c(H2SO3),故D错误;故选B。‎ ‎19. 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1g4=0.6。该温度下,向20mL0.01 mol·L-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定过程中宜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a点溶液中c(H+)为1×10-4 mol·L-1‎ C. a、b、c、d、e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e点 D. d 点时溶质的水解常数为6.25×10-10‎ ‎【答案】D ‎【解析】A.滴定终点为醋酸钾溶液,显碱性,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故A错误;B.25℃时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a点为0.01mol•L-1CH3‎ COOH溶液,设氢离子浓度为x,则c(CH3COO-)≈c(H+)=x,c(CH3COOH)≈0.01mol•L-1,=1.6×10-5,解得:x=4.0×10-4mol/L,故B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a→e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在d点是恰好生成醋酸钾,醋酸根的水解程度最大,对水的电离的促进程度最大,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d点,故C错误;D. d 点为醋酸钾溶液,溶质的水解常数===6.25×10-10,故D正确;故选D。‎ ‎20. 己知:常温下,0 .01mol/LMOH溶液的pH为10,MOH(aq)与H2SO4(aq)反应生成lmol 正盐的ΔH=-24.2kJ·mol-1,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ΔH=-573 kJ·mol-1。则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为 A. -69.4 kJ·mol-1 B. -45.2 kJ·mol-1 C. +69.4 kJ·mol-1 D. +45.2 kJ·mol-1‎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知,MOH+H+=M++H2O △H=﹣12.1kJ/mol ,H++OH-=H2O △H=﹣57.3kJ/mol。由盖斯定律可得,MOH M++OH- △H=+45.2 kJ/mol,所以D正确。‎ ‎21. 如图所示装置中,a、b、c、d、e、f 均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均足量。接通电源后,d 极附近显红色。下外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B 端是正极 B. f 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 C. 欲用丁装置给铜镀银,N 应为Ag,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 D. a、c电极均有单质生成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B ‎【解析】a、b、c、d、e、f均为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均足量。接通电源后,d极附近显红色,有碱生成,该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发生还原反应,则d电极为阴极、c电极为阳极,故A为电源正极、B为电源负极,则甲中a为阳极、b为阴极,丙中e为阳极、f为阴极,丁中M为阳极、N为阴极。A.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电源负极,故A错误;B.f极附近变红,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向f极移动,由于f为阴极,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故B正确;C.丁装置给铜镀银,M应为Ag,N为Cu,电解液为 AgNO3溶液,故C错误;D.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生成氧气,c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生成氯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氧气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个小题,共58分)‎ ‎22. Ⅰ、根据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可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1)下列化合物中,常温下易被空气氧化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苯 b.甲苯 c.苯甲酸 d.苯酚 ‎(2)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苯甲醇 b. (CH3)3CCl c. (CH3)2CHOH d. ‎ ‎(3)苯乙烯是一种重要为有机化工原料。‎ ‎①苯乙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完全加成,加成产物的一溴取代物有__________种。‎ Ⅱ、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H3)2C(OH)CH(OH)CH2OH发生催化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二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水杨酸的结构简式为:,用它合成的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为:‎ ‎(1)将水杨酸与_________溶液作用,可以生成, 请写出将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司匹林与足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氯化铁溶液显色 ③核磁共振氢谱1∶2∶2∶1 ④能够水解 ‎(4)与阿司匹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二元羧酸共有___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 ‎【答案】 (1). d (2). bc (3). C8H8 (4). 6 (5). (CH3)2C(OH)CH(OH)CH2OH+O2(CH3)2C(OH)COCHO+2H2O (6). CH3-CHBr-CH2Br+2NaOHCH3-C≡CH↑+2NaBr+2H2O (7). +2Ag(NH3)2OH+2Ag↓+3NH3+H2O (8). NaOH或Na2CO3 (9). (10). (11). (12). 10‎ ‎【解析】Ⅰ、(1)a.苯的性质稳定,常温下不容易被空气氧化,错误;b.甲苯性质稳定,常温下不容易被空气氧化,错误;c.苯甲酸常温下不容易被空气氧化,错误;d.苯酚中的羟基受到苯环的影响,容易易被空气氧化,正确;故选d;‎ ‎(2)a.苯甲醇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b. (CH3)3CCl中的氯原子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正确;c. (CH3)2CHOH中的羟基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正确;d. 中的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故选bc;‎ ‎(3)①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C8H8,故答案为:C8H8;‎ ‎②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完全加成生成乙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中含有6种氢原子(),一溴取代物有6种,故答案为:6;‎ Ⅱ、(1)(CH3)2C(OH)CH(OH)CH2(OH)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2C(OH)CH(OH)CH2OH+O2(CH3)2C(OH)COCHO+2H2O,故答案为:(CH3)2C(OH)CH(OH)CH2OH+O2(CH3)2C(OH)COCHO+2H2O;‎ ‎(2)1,2-二溴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炔、溴化钠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Br-CH2Br+2NaOHCH3-C≡CH↑+2NaBr+2H2O,‎ 故答案为:CH3-CHBr-CH2Br+2NaOHCH3-C≡CH↑+2NaBr+2H2O;‎ ‎(3)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分析方程式为+2Ag(NH3)2OH+2Ag↓+3NH3+H2O,故答案为:+2Ag(NH3)2OH+2Ag↓+3NH3+H2O;‎ Ⅲ. (1)酚-OH、-COOH均反应生成,则将水杨酸与NaOH或碳酸钠溶液作用,可以生成;将转化为,只有-COOH反应,反应为+NaHCO3→+H2O+CO2↑,故答案为:NaOH或碳酸钠;+NaHCO3→+H2O+CO2↑;‎ ‎(2)中-COOH、-COOC-及水解生成的酚-OH均与NaOH反应,则反应为,故答案为:。‎ ‎(3)①能发生银镜反应,含-CHO;②能与氯化铁溶液显色,含酚-OH;③核磁共振氢谱1:2:2:1,含4种H;④能够水解,则含HCOO-结构,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故答案为:;‎ ‎(4)与阿司匹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二元羧酸有:苯环上含有1个甲基和2个羧基的有6种;苯环上含有1个羧基个1个—CH2COOH的有3种;苯环上只含有1个侧链的有1种,共10种,故答案为:10。‎ ‎23. 某校学生小红利用右下图装置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A ‎ 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仪器B,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冷凝水的流入方向是_______________(填“a”或“b”)。‎ ‎(2)在烧瓶中放入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添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冷却后补加 B.立即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后加入 ‎(3)反应中加入过量乙醇,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边滴加乙酸,边加热蒸馏。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他们分别将粗产品与一定量NaOH溶液混合后,蒸馏收集76℃~78℃的产品(已知:乙醇的沸点78℃,乙酸的沸点117.9℃,乙酸乙酯的沸点77℃)。实验结果:甲得到溶于水的液体X;乙得到难溶于水。但显酸性的液体Y;则:①X主要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Y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丙同学重新设计了提纯粗产品的方案,流程如下:‎ 由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剂a是: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和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离方法[Ⅰ]是____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___,分离方法[Ⅱ]是_____________。‎ ‎(7)用30g乙酸与46g乙醇反应,产率为67%,则制得的乙酸乙酯的质量为__________g(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球形冷凝管 (2). a (3). 防止暴沸 (4). A (5).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6). 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7).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 (8). 及时地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9). 乙醇 (10). 乙酸和乙酸乙酯 (11). 饱和磷酸钠溶液 (12). 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13). 分液 (14). 硫酸 (15). 蒸馏 (16). 29.5g ‎【解析】(1)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冷凝水应该下进上出,流入方向是a,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a;‎ ‎(2)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故答案为:防止暴沸;A;‎ ‎(3)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加入过量的乙醇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由于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因此实际用量多于此量;由于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所以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 ‎(4)合成乙酸乙酯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根据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可知,及时地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故答案为:及时地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5)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他们分别将粗产品与一定量NaOH溶液混合后,蒸馏收集76℃~78℃的产品(已知:乙醇的沸点78℃,乙酸的沸点117.9℃,乙酸乙酯的沸点77℃)。实验结果:甲得到溶于水的液体X,说明X中主要含有乙醇;乙得到难溶于水,但显酸性的液体Y,说明Y为乙酸和乙酸乙酯,故答案为: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6)①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加入试剂a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②实现酯与乙酸和乙醇的分离为操作I,则操作I为分液;乙酸钠与乙醇分离,为操作II,因二者沸点不同,采取蒸馏法;然后C中乙酸钠加试剂b为硫酸将乙酸钠转化成乙酸,再通过蒸馏将乙酸分离,即操作Ⅲ为蒸馏,故答案为:分液;硫酸;蒸馏;‎ ‎(7)30g乙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由此可知乙醇过量,‎ 则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     1mol                                              1mol ‎ ‎0.5mol×67%                                         n n=0.5mol×67%=0.335mol,m(CH3COOCH2CH3)=0.335mol×88g/mol=29.5g,故答案为:29.5。‎ 点睛:本题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的相关知识。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和实验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7)的计算,注意物质的过量问题的判断。‎ ‎24. 有机物X 是某种药物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合成该化合物的一种路线如下(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酯与含羟基的化合物可发生如下酯交换反应:(其中R、、均代表烃基)‎ ‎(1)反应①所需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E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反应④的产物除了X以外。另一种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__。‎ ‎(3)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Ⅰ.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Ⅱ.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Ⅲ.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 Ⅳ.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钠充分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H2‎ ‎(6)已知:‎ ‎①;‎ ‎②当苯环上已有一个“-CH3”或“-Cl”时,新引入的取代基一般在它的邻位或对位;当苯环上已有一个“-NO2”或“-COOH”时,新引入的取代基一般在它的间位。‎ 请写出以甲苯、乙醇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图(无机试剂任用)___________。‎ ‎【答案】 (1). 浓硫酸,(水浴)加热 (2). 还原反应 (3). 羟基、醚键 (4). “甲醇”、“木精”或者“木醇” (5). (6). (7). 或 (8). ‎ ‎【解析】A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溶液加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B,B中的硝基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D分子中含有羧基,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根据X的分子式可判断E与F发生的是酯基的交换反应生成X和甲醇,则X的结构简式为。‎ ‎(1)A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溶液加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B。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浓硫酸,(水浴)加热;还原反应;‎ ‎(2)E()中官能团有羟基、醚键;根据X的分子式可判断反应④中E与F发生的是酯基的交换反应生成X和甲醇,故答案为:羟基、醚键;甲醇;‎ ‎ (3)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③是D与甲醇发生的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OH+H2O,故答案为:+CH3OH+H2O;‎ ‎(5) D为,Ⅰ.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一种;Ⅱ.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Ⅲ.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含有醛基;Ⅳ.1mol 该物质与足量的钠充分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H2即1mol氢气,说明结构中含有2个羟基;满足条件的有或,故答案为:或;‎ ‎ (6) 以甲苯、乙醇为原料制备。要合成间-氨基苯甲酸乙酯,则首先要利用甲苯的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然后利用苯甲酸的取代反应引入硝基,再把硝基还原为氨基,最后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可,合成路线可设计为:,故答案为:。‎ ‎25. 研究CO2与CH4的反应使之转化为CO 和H2,对减缓燃料危机,减少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该转化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ΔH,则加快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应采用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两种)。‎ ‎(2)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 ΔH,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该反应的ΔH_____0 (填写“大于”或者“小于”),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生产时一般会选用P4和1250℃进行合成,请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压强为P4、1100℃的条件下,该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点X,则用CO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mol·L-1·min-1。‎ ‎④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数学表达式为K=_______,经计算K的数值为K=_____________(保 留3位有效数字),若要使K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3)CO和H2在工业上还可以通过反应C(s)+H2O(g) CO(g)+H2 (g)来制取。‎ ‎① 在恒温恒容下,如果从反应物出发建立平衡,可认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 A. H2、C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B.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C. 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 在某密闭容器中同时投入四种物质,2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有1mol H2O(g)、1mol CO(g)、2.2molH2(g)和一定量的C(s),如果此时对体系加压,平衡向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使用催化剂;升温;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 (2). 大于 (3). P4>P3>P2>P1 (4). 较大的压强和温度能加快合成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5). 0.032 (6). (7). 1.64 (8). 降温 (9). BCD (10). 逆 (11). 12g/mol ‎【解析】(1)加快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采用的有效措施有使用催化剂;升温;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等,故答案为:使用催化剂;升温;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 ‎(2)①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大于0;温度一定时,甲烷的转化率α(P1)>α(P2)>α(P3)>α(P4),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进行,甲烷的转化率降低,故压强P4>P3>P2>P1,故答案为:大于;P4>P3>P2>P1;‎ ‎②较大的压强和温度能加快合成速率,提高生产效率,工业生产时一般会选用P4和1250℃进行合成,故答案为:较大的压强和温度能加快合成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③由图1可知,压强为P4、1100℃的条件下,该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X点,是甲烷的转化率为80%,甲烷的浓度变化量为0.1mol/L×80%=0.08mol/L,故v(CH4)= =0.016mol/(L•min),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CO)=2v(CH4)=2×0.16mol/(L•min)=0.032mol/(L•min),故答案为:0.032;‎ ‎④               CH4(g)+CO2(g)=2CO(g)+2H2(g),‎ 开始(mol/L):0.1      0.1      0        0‎ 变化(mol/L):0.08     0.08     0.16     0.16  ‎ 平衡(mol/L):0.02     0.02     0.16     0.16‎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64,若要使K减小,需要平衡逆向移动,由于K只与温度应该,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降温,故答案为:;1.64;降温;‎ ‎(3)①A、H2、C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CO与H2的化学计量数为1:1,反应数值按物质的量比为1:1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A错误;B、正反应方向是个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故随着反应的进行,平衡之前,体系压强会增大,故一旦当体系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平衡,故B正确;C、反应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物的总的物质的量增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C正确;D、混合气体的密度ρ=,容器恒容,即V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质量m增大,故ρ增大,一旦当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平衡,故D正确;故选BCD;‎ ‎②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此反应的逆反应方向是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故增大压强,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在第2min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即平均摩尔质量===12g/mol,故答案为:逆;12g/mol。‎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