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Li-6.9 B-10.8 C-12 N-14 O-16 S-32 Cl-35.5 I-127‎ 第Ⅰ卷(5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文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等量的水和冰相比,冰的能量更高 ‎ B.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 ‎ C.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同时,也遵循能量守恒 ‎2.一定条件下,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 B.H2、I2、HI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 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收集Cl2‎ ‎ D.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颜色变浅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有几个 ‎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 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 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常温下 0.1 mol·L 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 C.加入等体积 0.2 mol·L的盐酸 ‎ D.提高溶液的温度 ‎5.对于反应COCl2(g)CO(g)+Cl2(g)。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①升温  ②恒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 • 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 • mol,假设1 mol 冰中有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 %的氢键 ‎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电离常数。若加水稀释,则CH3COOHCH3COO-+H+向右移动,增大, Ka不变 ‎ C.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 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 • mol-1‎ ‎ D.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 -38.6kJ/mol ‎7.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可逆反应:A(s)+2B(g)2C(g) ΔH<0,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v正(B)=v逆(C) ②n(B)∶n(C)=1∶1 ③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 ④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 D.全部 ‎8.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②为反应③提供了原料 ‎ B.反应②也是SO2资源利用的方法之一 ‎ C.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系统(I)‎ ‎ D.系统(I)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l)H2(g) +O2(g) ΔH = +286 kJ/mol ‎9.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SO+H2OHSO+OH-事实的是 ‎ 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后红色褪去 ‎ 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 ‎ 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NaOH溶液后红色加深 ‎ D.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10.在不同浓度(c)、不同温度(T)下,某物质发生分解的瞬时反应速率如下表所示:‎ c/mol·L-1‎ ‎ v/mol·L-1·s-1‎ T/K ‎1.00‎ ‎0.08‎ ‎0.06‎ ‎0.04‎ ‎273.15‎ ‎3.00‎ ‎2.40‎ ‎1.80‎ ‎1.20‎ ‎298.15‎ ‎6.00‎ ‎5.00‎ ‎4.00‎ ‎3.00‎ T3‎ ‎5.40‎ ‎5.04‎ ‎4.68‎ ‎4.32‎ ‎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3<273.15‎ B.同时改变起始浓度和温度,瞬时速率可能相等 C.该物质最适宜的分解条件是,温度为298.15 K,起始浓度为 1.0 mol·L-1‎ D.该分解反应一定是熵增、焓增反应 ‎11.已知:C(s)+H2O(g)=CO(g)+H2(g) △H=akJ·mol-1‎ ‎2C(s)+O2(g)=2CO(g) △H=-220kJ·mol-1‎ ‎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1、496kJ·mol-1和462kJ·mol-1,则a为 A.+130 B.-118 C.+350 D.-332‎ ‎12.已知N2O4(g)2NO2(g) ΔH=+57.20 kJ/mol,t℃时,将一定量的NO2、N2O4充入一个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c(X)/(mol/L)‎ ‎0.2‎ c ‎0.6‎ ‎0.6‎ ‎1.0‎ c1‎ c1‎ c(Y)/(mol/L)‎ ‎0.6‎ c ‎0.4‎ ‎0.4‎ ‎0.4‎ c2‎ c2‎ ‎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c(X)代表NO2的浓度 B.2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向容器中加入0.8molNO2‎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9‎ D.25min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64.4g·mol-1‎ ‎13.已知常温下,几种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合理的是 弱酸 甲酸(HCOOH)‎ H2SO3‎ H2CO3‎ HClO K25℃‎ K=1.77×10-4‎ K1=1.54×10-2‎ K2=1.02×10-7‎ K1=4.3×10-7‎ K2=5.6×10-11‎ K=2.98×10-8‎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1O-+H2O+CO2=HClO+HCO3-‎ B.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2ClO-+SO2+H2O=SO32-+2HClO C.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O2+H2O+CO32- =2HSO3- + CO2‎ D.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甲酸:2HCOOH+CO32-=2HCOO-+H2O+CO2↑‎ ‎1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①‎ ‎②‎ ‎③‎ ‎④‎ A.装置①用于测定生成氢气的速率 B.装置②依据单位时间内颜色变化来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装置③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D.装置④依据出现浑浊的快慢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5.在盛有足量A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B,发生反应:A(s)+2B(g)4C(g)+D(g)‎ ‎  ΔH<0。在一定温度、压强下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温度升高后,则图中θ>45° ‎ B.若再加入B,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 C.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 ‎ D.若再加入B,则平衡后反应体系气体密度减小 ‎16.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下图是在拉伸或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操作是拉伸注射器 B.c点与a点相比,c (NO2)增大,c(N2O4)减小 C.d点:注射器内压强正在逐渐减小 D.若注射器绝热(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压缩达新平衡后平衡常数K值减小 ‎17.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OH随lg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增大 ‎18.Bodensteins研究反应H2(g)+I2(g)2HI(g),温度为T时,在两个体积均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w (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物质 t/min ‎0‎ ‎20‎ ‎40‎ ‎60‎ ‎80‎ ‎100‎ I ‎0.5 mol I2、0.5 mol H2‎ w (HI)/%‎ ‎0‎ ‎50‎ ‎68‎ ‎76‎ ‎80‎ ‎80‎ II x mol HI w (HI)/%‎ ‎100‎ ‎91‎ ‎84‎ ‎81‎ ‎80‎ ‎80‎ 研究发现上述反应中:v正=ka·w(H2)·w(I2),v逆=kb·w2(HI),其中ka、kb为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T时,该反应 B.容器I中在前20 min的平均速率v(HI)=0.0125 mol·L-1·min-1‎ C.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加入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H2、I2、HI,反应逆向进行 D.若两容器中存在kaⅠ= kaⅡ且kbⅠ= kbⅡ,则x的值可以为任何值 第Ⅱ卷(46分)‎ 二、填空题(共4题)‎ ‎19.(9分)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在室温下进行反应。实验中所用的草酸为稀溶液,视为强酸。‎ ‎ (1)写出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氧化稀草酸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 ‎ (2)该小组进行了实验I,数据如下。‎ H2SO4溶液 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褪色时间(分:秒)‎ ‎1mL 2mol/L ‎2mL 0.01mol/L ‎1mL 0.1mol/L ‎2:03‎ ‎1mL 2mol/L ‎2mL 0.01mol/L ‎1mL 0.2mol/L ‎2:16‎ ‎ 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 (填“增大”或 ‎ “减小”)。但分析该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增大草酸浓度,反应 ‎ 速率减小。‎ ‎ (3)该小组欲探究出现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在实验I的基础上,只改变草酸溶液浓度进行了实验II,获得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如下。‎ ‎ 该小组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其中能够解释MO变化趋势的是 。‎ a KMnO4与H2C2O4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过程中生成Mn(VI)、Mn(III)、Mn(IV),最终变为无色的Mn(II)。(括号中罗马数字表示锰的化合价)‎ b 草酸根易与不同价态锰离子形成较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c 草酸稳定性较差,加热至185℃可分解。‎ ‎ (4)该小组为探究ON段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又进行了实验III,所得数据如下。‎ H2SO4溶液 Na2SO4固体 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褪色时间(分:秒)‎ ‎1mL 0.1mol/L ‎1.9×10-3mol ‎2mL 0.01mol/L ‎1mL 0.2mol/L ‎16:20‎ ‎1mL 0.5mol/L ‎1.5×10-3mol ‎2mL 0.01mol/L ‎1mL 0.2mol/L ‎8:25‎ ‎1mL 1.0mol/L ‎1.0×10-3mol ‎2mL 0.01mol/L ‎1mL 0.2mol/L ‎6:15‎ ‎1mL 2.0mol/L ‎0‎ ‎2mL 0.01mol/L ‎1mL 0.2mol/L ‎2:16‎ ‎ 该小组进行实验III的目的是 。‎ ‎ (5)综合实验I、II、III,推测造成曲线MN变化趋势的原因 。‎ ‎ a.当草酸浓度较小时,C2O42-起主要作用,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小 ‎ b.当草酸浓度较小时,H+起主要作用,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 c.当草酸浓度较大时,C2O42-起主要作用,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小 ‎ d.当草酸浓度较大时,H+起主要作用,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20.(12分)‎ ‎ (1)有封闭体系如下图所示,左室容积为右室的两倍,温度相同,现分别按照如图所示的量充入气体,同时加入少量固体催化剂使两室内气体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打开活塞,继续反应再次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 A.第一次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右室更多 ‎ B.通入气体未反应前,左室压强和右室一样大 ‎ C.第一次平衡时,左室内压强一定小于右室 ‎ D.第二次平衡时,SO2的总物质的量比第一次平衡时左室SO2的物质的量的2倍还要多 ‎ (2)有封闭体系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先用小钉固定隔板K在如图位置(0处),甲中充入1molN2和3molH2,乙中充入2molNH3和1molAr,此 时F处于如图6处。拔取固定K的小钉,在少量固体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可逆反应:N2(g)+ 3H2(g)2 NH3(g); 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① 达到平衡时,移动活塞F最终仍停留在0刻度右侧6处,则K板位置范围是________。‎ ‎② 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处,则甲中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此时,乙中可移动活塞F最终停留在右侧刻度____处(填下列序号:①>8; ②<8; ③=8)‎ ‎③ 若一开始就将K、F都固定,其它条件均不变,则达到平衡时测得甲中H2的转化率为b,则乙中NH3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假设乙、甲两容器中的压强比用d表示, 则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21.(12分)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利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制备二甲醚(CH3OCH3)。‎ ‎ 己知:CO2(g)+3H2(g)CH3OH(g)+H2O(g) △H1=-49.0kJ·mol-1‎ ‎ CO2(g)+H2(g)CO(g)+H2O(g) △H2=+41.1 kJ·mol-1‎ ‎ 2CH3OH(g)CH3OCH3(g)+H2O(g) △H3=-24.5 kJ·mol-1‎ ‎ (1)工业上用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直接制备二甲醚,主反应为: ‎ ‎ 2CO2(g)+6H2(g)CH3OCH3(g)+3H2O(g)‎ ‎①要使该反应速率和产率都增大,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若想减少副反应,大幅度提高二甲醚在产物中所占比率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上述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H2的转化率增大 c.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d.容器中的变小 ‎ ③在某压强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图(a)所示。T1温度下,将6molCO2和12molH2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 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0〜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CH3)=_____________;KA、 KB、 K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 ‎ ‎ (2)在适当条件下由CO和H2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 ‎ 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CO的转化率、二甲醚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b)所示,请解释290℃后升高温度, CH3OCH3产率逐渐走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我国自主研发的“蓝鲸一号”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完成可燃冰连续试采,并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致电祝贺。“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形像冰,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分解释放出甲烷,被称为未来新能源。‎ ‎ (1)“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条即可)。‎ ‎ (2)甲烷自热重整是一种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两个过程。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 焓变△H(kJ.mol-l)‎ 活化能E.(kJ.mol-1)‎ 甲烷氧化 CH4(g)+O2(g)CO(g)+2H2O(g)‎ ‎-802.6‎ ‎125.6‎ CH4(g)+O2(g)CO2(g)+2H2(g)‎ ‎-322.0‎ ‎172.5‎ 蒸气重整 CH4(g)+H2O(g)CO(g)+3H2(g)‎ ‎+206.2‎ ‎240.1‎ CH4(g)+2H2O(g)CO2(g)+4H2(g)‎ ‎+158. 6‎ ‎243.9‎ ‎ 回答下列问题:‎ ‎ ①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烷 氧化的反应速率。‎ ‎ ②反应CH4(g)+H2O(g)CO(g)+3H2(g)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关系[其中n(CH4): n(H2O)=1:1]如图所示。‎ ‎ 该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图中压强(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 ③从能量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___________。‎ ‎ (3)甲烷超干重整CO2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气体,其能源和环境上的双重意义重大,甲烷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转化原理如图所示。‎ ‎ ①过程II中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过程II的催化剂是 ,只有过程I投料比_______,催化剂组成才会保持不变。‎ 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 ‎1‎ ‎2‎ ‎3‎ ‎4‎ ‎5‎ ‎6‎ ‎7‎ ‎8‎ ‎9‎ D B D B B D C C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A D C C C D D A ‎19、(9分)(1)2MnO4- + 5C2O42-+ 16H+===2Mn2+ +10CO2↑+8H2O ··········(2分)‎ ‎(2)增大 ··········(1分)(3)ab ··········(2分)‎ ‎(4)探究其他离子浓度不变,溶液中H+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分)‎ ‎(5)ad ··········(2分)‎ ‎20、(12分)(1)BC ················(2分)‎ ‎(2)①0刻度左侧1-2处 ··············(2分) ‎ ‎②1 ·········(2分) ; ① ············(2分) ‎ ‎③1-b ·············(2分) ; 5/4<d< 3/2 ···············(2分)‎ ‎21、(12分)(1)①适当增大压强····(1分)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1分) ; ‎ ‎②b ····(2分) ③0.036 mol·L-1·min-1 ······(2分) ; KA=KC>KB ····(2分)‎ ‎(2)①2CO(g)+4H2(g)==CH3OCH3(g)+H2O(g) ΔH=-204.7 kJ·mol-1 ················(2分)‎ ‎②生成二甲醚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移,产率降低 ·············(2分)‎ ‎22、(13分)(1)能量密度高、清洁、污染小、储量大 ···············(1分)‎ ‎(2)①小于 ···············(1分)‎ ‎② (Mpa)2或0.1875( Mpa)2 ············(2分) p1>p2>p3>p4 ·············(1分)‎ ‎③甲烷氧化反应放出热量正好用于蒸汽重整反应所吸收自热量,达到能量平衡··(2分)‎ ‎(3)①3Fe+4CaCO3Fe3O4+4CaO+4CO↑ ···············(2分) ‎ ‎②Fe3O4、CaO ···············(2分) 1/3 ··········(2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