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侧边,并将个人考试号二维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23 O-16 Na-23 S-32‎ 选择题(69分)‎ 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代于谦的《石灰吟》中此句实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体现了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一种,生成物有2种,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为萃取,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2.小苏打是焙制糕点常用的发酵粉,小苏打属于 A. 碱 B. 氧化物 C. 盐 D. 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苏打是NaHCO3,其属于酸式盐,故选C。‎ ‎3. 可用于农作物诱变育种的放射性同位素,这里的“27”是指该原子的 A. 原子个数 B. 中子数 C. 质量数 D. 质子数 ‎【答案】D ‎【解析】‎ ‎【详解】 指的是质子数为27,中子数为60-27=33,质量数为60的钴元素的一种原子。故D正确;‎ 答案:D ‎【点睛】同位素表示方法,A代表质量数,Z代表质子数,N(中子数)=A-Z。‎ ‎4. 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鸡蛋清水溶液是(  )‎ A. 溶液 B. 胶体 C. 悬浊液 D. 乳浊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性,可以依此鉴别出胶体,故选B。‎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Ba(OH)2=Ba2++2OH- B. KNO3=K++NO3-‎ C. H2SO4=2H++SO42- D. KClO3=K++Cl-+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钡是强碱,能完全电离为1个钡离子和2个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A正确;‎ B、硝酸钾是盐,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NO3=K++NO3-,故B正确;‎ C、H2SO4是强酸,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C正确;‎ D、ClO3-是原子团,不能拆开,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故D错误;‎ 故选D。‎ ‎6.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电解质饮料,适合在婴幼儿感冒、发烧时快速补充体内流失的电解质成分。下列物质可用作该饮料中的电解质的是 A. Fe B. 葡萄糖 C. MgSO4 D. 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B、葡萄糖是非电解质,B错误;‎ C、硫酸镁是电解质,C正确;‎ D、CO2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C。‎ ‎7.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 Cl2与足量的铁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1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Cl-的数目为2NA D. 常温常压下,48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和铁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氯气反应后转移2NA个电子,故A错误;‎ B、标况下水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 D. 常温常压下,48g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8g÷16g·mol-1×NA=3NA,故D正确;‎ 故选D。‎ ‎8.小张最近去医院做了体检,得到的血液化验单中标有葡萄糖,正常值为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A. 溶解度 B. 物质的量浓度 C. 质量分数 D. 摩尔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溶解度单位为g,故A错误; ‎ B.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故选B;‎ C. 质量分数没有单位,故C错误;‎ D. 摩尔质量单位g/mol,故D错误;‎ 答案:B ‎9.为了除去KNO3固体中少量的KCl,有以下可供选择的8个操作:‎ ‎①过滤 ②萃取 ③固体溶于水 ④冷却结晶 ⑤蒸发浓缩 ⑥干燥 ⑦洗涤 ⑧分液 从中选出正确的操作且排序正确的是( )‎ A. ⑤④① B. ③②⑧ C. ③①⑦⑥ D. ③⑤④①⑦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除去KNO3固体中少量的KCl固体,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完成。‎ ‎【详解】除去KNO3固体中少量的KCl,可通过重结晶方法完成,操作顺序为:③固体溶于水、⑤蒸发浓缩、④冷却结晶、①过滤、⑦洗涤、⑥干燥,即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⑤④①⑦⑥;故选D。‎ ‎10.为检验溶液里的某种离子,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溶液一定含Cl-‎ B. 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含SO42-‎ C. 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溶液中一定NH4+‎ D. 加入稀HCl,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C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无法确定溶液中Cl-的来源,是原来溶液中的,还是后来加入的,故A错误;‎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或Ag+离子,故B错误;‎ C、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氨气,则溶液中含有NH4+,故C正确;‎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以向某溶液中加入稀HCl,放出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中不一定有碳酸根离子,可能是SO32- 、HCO3- 、HSO3-‎ 等,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 )‎ A. 转移溶液 B. 过滤 C. 萃取 D. 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转移液体时要为防止液体飞溅,需通过玻璃棒引流,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A正确;‎ B.过滤可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B正确;‎ C.萃取后通过分液漏斗分离,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C正确;‎ D.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此外冷凝水应“上进下出”,故D错误;‎ 故选D。‎ ‎1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饱和的食盐水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钠沉在水下 B. 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C. 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D. 溶液中出现浑浊 ‎【答案】A ‎【解析】‎ ‎【分析】‎ 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热量,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量减少,NaCl溶液成为过饱和溶液,溶液中析出部分NaCl。‎ ‎【详解】A. 钠的密度小于水,浮在水上,故A选;‎ B. 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且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故B不选;‎ C. 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且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所以能观察到,生成的气体推动小球游动,故C不选;‎ D. 因为有部分溶质析出而导致溶液成悬浊液,所以看到溶液变浑浊,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钠的性质,根据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钠和水反应现象,注意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量减少,NaCl溶液成为过饱和溶液,溶液中析出部分NaCl,D为易错点。‎ ‎13.下列试剂中,需要使用棕色试剂瓶存放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氯水 C. 稀硫酸 D. 氯化钾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氢氧化钠溶液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使用棕色试剂瓶存放,故A错误;‎ B.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容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需要使用棕色试剂瓶存放,故B正确; ‎ C. 稀硫酸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使用棕色试剂瓶存放,故C错误; ‎ D. 氯化钾溶液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使用棕色试剂瓶存放,故D错误;‎ 答案:B ‎【点睛】棕色试剂瓶的作用是:避光,一般见光容易分解、挥发、升华或发生反应的物质需储存在棕色试剂瓶。‎ ‎14.工业上通过2Al2O3+3C+6Cl24AlCl3+3CO2制取无水氯化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l2O3是还原剂 B. Cl2是氧化剂 C. 每生成1mol CO2,转移4个电子 D. C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2Al2O3+3C+6Cl2=4AlCl3+3CO2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电子转移解答。‎ ‎【详解】A.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Al2O3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 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氯气为氧化剂,故B正确;‎ C. 反应中C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则每生成1mol CO2,转移4mol电子,即4NA个电子,故C错误;‎ D. 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关于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性质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 B.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度:Na2CO3>NaHCO3‎ D. 配成溶液后分别测定pH,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呈酸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温下,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可知常温时水溶解性:Na2CO3>NaHCO3,故A正确;‎ B.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对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故B错误;‎ C.分别滴加HCl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HCO3-+H+=H2O+CO2↑,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剧烈,故C错误;‎ D.配成溶液后分别测定pH,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也呈碱性,两者均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后呈碱性,碳酸钠碱性更强,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注意把握Na2CO3和NaHCO3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随反应原理的学习,对两者性质的差别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 ‎16.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B. 向氯水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 C. 向氯水中加入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含有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故选A;‎ B.向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不选B;‎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 粉末,有气泡产生,气体是CO2 ,这说明氯水中含有H +,故不选C;‎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黄绿色消失,黄绿色为Cl2,说明氯水中含有Cl2,故不选D;‎ 答案:A ‎17.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海水中提取溴,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单质 B. 目前工业上直接由海水提取I2‎ C.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海水中提取溴,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实现,只发生物理变化不能实现,故A错误;‎ B. 虽然海水中碘的总藏量很大,但由于I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目前工业上并不直接由海水提取 I2,故B错误; ‎ C.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利用了水易挥发的性质进行分离,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误;‎ D 海水蒸发制得粗盐,经提纯后再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得到金属钠,2NaCl(熔融)2Na+Cl2↑,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物质分离的基本概念结合物质转化方式来分析解答,易错点A,知道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先将Br-氧化,富集,用SO2 吸收,再氧化。‎ ‎1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因为氯气有很强的氧化性,故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B. 因为钠比较活泼,故可以从某些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C. 因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产生氧气,故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D. 因为碳酸钠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故可以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成分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但是起杀菌消毒作用的是Cl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该物质同样具有强氧化性,故A错误;‎ B. 因为钠比较活泼,加入到某些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中,都会先与水反应,故B错误;‎ C. 因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产生氧气,可以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故C正确;‎ D. 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成分之一的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故D错误;‎ 故选C。‎ ‎19.将定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收集到CO2 a L,冷却后向残余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又收集到CO2 2a L (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1:4‎ ‎【答案】B ‎【解析】‎ ‎【详解】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和CO2以及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 H2O+CO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其中和盐酸反应的碳酸钠包含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碳酸钠,所以根据CO2的体积可知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选B。‎ ‎20.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一定是钠盐 B. 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 可以确定该物质中一定不含钾元素 D.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该物质中含有钠元素。‎ ‎【详解】A. 该物质不一定是钠盐,可以是氧化钠等,故A错误;‎ B. 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故B正确;‎ C. 该物质中可能含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如有紫色,才能确定有钾元素,故C错误;‎ D. 该物质可能是金属钠,也可能是含钠的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21.比较1.0mol N2和1.0mol CO的:①质量 ②分子总数 ③原子总数 ④体积,其中一定相同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氮气和一氧化碳气体的摩尔质量相等,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根据n==可知,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的质量、分子总数、原子总数相等;由于没有告诉在相同条件下,则无法比较二者体积大小.‎ ‎【详解】M(N2)=28g·mol-1,M(CO)=28g·mol-1,二者摩尔质量相同,则由m=nM可知质量相同,①正确;‎ 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则等物质的量时,分子总数、原子总数相同,则②③正确;‎ 由于气体存在的条件未知,则等物质的量时体积不一定相等,④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④气体存在的条件,为易错点。‎ ‎22.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1的Fe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L﹣1的NaCl B. 150 mL 3 mol•L﹣1的KCl C. 75 mL 2 mol•L﹣1的NH4Cl D. 75 mL 2 mol•L﹣1的CaCl2‎ ‎【答案】B ‎【解析】‎ ‎【分析】‎ ‎50mL1mol/L的Fe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根据溶质化学式计算各选项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比较可知。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详解】50mL1mol/L的Fe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mol/L。‎ A、150mL1mol/L的NaCl溶液中Cl-浓度为1mol/L,与50mL1mol/L的Fe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选项A不符合;‎ B、150mL3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为3mol/L,与50mL1mol/L的FeCl3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选项B符合;‎ C、75mL2mol/L的NH4Cl溶液中Cl-浓度为2mol/L,与50mL1mol/L的Fe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选项C不符合;‎ D、75mL2mol/L的CaCl2溶液中Cl-浓度为4mol/L,与50mL1mol/L的Fe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不相等,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23.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VL,将它分成两等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amolH2SO4、bmolAgNO3。则原混合溶液中的c(Na+)为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BaCl2和稀硫酸反应可计算Ba2+离子的物质的量,利用NaCl和AgNO3溶液反应计算出Cl-离子的物质的量,由混合液呈电中性可计算出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并注意均分成两份及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详解】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V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消耗xmolH2SO4,则溶液中c(Ba2+)=a/0.5Vmol/L,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ymolAgNO3,则c(Cl-)= b/0.5Vmol/L,由电荷守恒可得2c(Ba2+)+ c(Na+)= c(Cl-),则c(Na+)= b/0.5Vmol/L—2×a/0.5Vmol/L=(2b-4a)/Vmol/L,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与化学反应方程式有关的计算,明确离子之间的量的关系,利用溶液不显电性来计算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两等份的关系。‎ 非选择题 ‎24.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1)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所含分子数之比为____,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_____。‎ ‎(2)0.2mo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200mL的盐酸,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中和此稀盐酸,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 ‎(3)某气态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标准状况下0.8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答案】 (1). 5:4 (2). 5:4 (3). 5:4 (4). 1mol·L-1 (5). 8g (6). 44g·mol-1 (7). 12‎ ‎【解析】‎ ‎【分析】‎ 根据n===结合物质的构成解答该题.‎ ‎【详解】(1)已知M(SO2)=64g·mol-1,M(SO3)=80g·mol-1,设质量都为m g,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SO2):n(SO3)==5:4;物质的量之比为等于所含分子数之比为:5:4;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5:4;‎ ‎(2)0.2mo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200mL的盐酸,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mol·L-1,中和此稀盐酸,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0.2mol×40g·mol-1=8.0g;‎ ‎(3)8.8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物质的量为=0.02mol,故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44g·mol-1;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16×2=12。‎ ‎25.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实验室需要1mol·L-1NaOH溶液245mL,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配制此溶液应选择____mL的容量瓶,用天平称取____g NaOH。‎ ‎②溶解NaOH后的溶液需冷却到室温后方能转移入容量瓶中。若趁热转移会使溶液的浓度____(填“偏大”或“偏小”,下同);在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过程中,每次洗涤液均需注入容量瓶,洗涤液若不转移入容量瓶,会导致溶液的浓度____。‎ ‎③当溶质完全转移至容量瓶后,需要确定溶液的容积,我们称之为定容。定容时,先直接加水至刻度下1~2cm处,改用___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 B.升华 C.结晶 D.过滤 E.蒸馏 F.分液 ‎①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___;‎ ‎②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____;‎ ‎③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 ‎④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 ‎【答案】 (1). 250 (2). 10.0 (3). 偏大 (4). 偏小 (5). 胶头滴管 (6). D (7). A (8). F (9). E ‎【解析】‎ ‎【分析】‎ ‎(1)①依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合适容量瓶,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②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 ‎③定容要用胶头滴管进行;‎ ‎(2)①沙子不溶于水;‎ ‎②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水和汽油分层;‎ ‎④CCl4和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 ‎【详解】(1)①实验室需要1mol·L-1 NaOH溶液245mL,为了配制此溶液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用天平称取m=1mol·L-1×0.25L×40g·mol-1=10.0g NaOH;‎ ‎②溶解NaOH后的溶液需冷却到室温后方能转移入容量瓶中,若趁热转移会使溶液的浓度,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c=可知溶液浓度偏大;‎ 在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过程中,每次洗涤液均需注入容量瓶,洗涤液若不转移入容量瓶,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依据c=,导致溶液浓度偏小;‎ ‎③当溶质完全转移至容量瓶后,需要确定溶液的容积,我们称之为定容;定容时,先直接加水至刻度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①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沙子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故选D;‎ ‎②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可分离,故选A;‎ ‎③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水和汽油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故选F;‎ ‎④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CCl4和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选E。‎ ‎【点睛】本题(1)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和方法,明确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易错点,实验室需要1mol·L-1 NaOH溶液245mL,为了配制此溶液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本题(2)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难点,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应用。‎ ‎26.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化学式:A_____,E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Na (2). NaHCO3 (3). 2Na2O2+2H2O=4NaOH+O2↑ (4). 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 ‎【分析】‎ 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则A是Na,根据转化关系知,B是Na2O2、C是NaOH、D是Na2CO3、E是NaHCO3。‎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a,E是NaHCO3;‎ ‎(2)反应④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3)反应⑥为碳酸氢钠的分解,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明确焰色反应为黄色及A为单质为解答的突破口,熟悉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难点(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一半化合价升高,一半化合价降低。‎ ‎27.氯气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都需要用它。‎ ‎(1)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制氯气,请观察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通电后,b侧产生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 ‎(2)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氯气,并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漂白粉将在B装置的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 ‎(3)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 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 ‎②为避免另一个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___ 。‎ ‎③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物质是____。‎ A.食盐 B.食醋 C.烧碱 D.纯碱 ‎【答案】 (1). 2NaCl+2H2O2NaOH+H2↑+Cl2↑ (2). Cl2 (3).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5). 冷却B装置 (6). A和B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7). B ‎【解析】‎ ‎【分析】‎ ‎(1)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b是阳极,b侧产生的气体是氯气;‎ ‎(2)A中:发生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B中: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C中: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3)依据信息可知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应降低温度;‎ 挥发出的氯化氢能够与氢氧化钙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要避免此反应的发生应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酸性条件下,漂白粉的氧化性更强。‎ ‎【详解】(1)①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 ‎②通电后,b是阳极,b侧产生的气体是Cl2;‎ ‎(2)A中:发生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B中: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 ‎①漂白粉将在B装置的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②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3)①依据信息可知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应该冷却B装置;‎ ‎②挥发出的氯化氢能够与氢氧化钙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要避免此反应的发生应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可以在A与B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③酸性条件下,漂白粉的氧化性更强,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物质是食醋,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气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氯气的性质;(3)③酸性条件下,漂白粉的氧化性更强。‎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