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06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卷·2018届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友好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友好学校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有化学键破坏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可能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在2L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则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4mol/(L•s) B.0.3mol/(L•s) C.0.2mol/(L•s) D.0.1mol/(L•s) 3.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加反应物的量 B.增大压强 C.加热 D.减小压强 4.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 5.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个水蒸气分子反应吸热131.1kJ 6.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s)+3Y(g)⇌2Z(g)(△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7.以下能正确表示电离方程式的是( ) A.BaSO4(s)⇌Ba2+(aq)+SO42﹣ (aq) B.HClO═H++ClO﹣ C.NaHSO4⇌Na++H++SO42﹣ D.H2S⇌H++HS﹣、HS﹣⇌H++S2﹣ 8.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NH3•H2O B.Cu C.NaHCO3 D.NaCl溶液 9.已知常温下 0.1mol/LCH3COOH 溶液中 c(H+)=1.32×10﹣3 mol/L,则该CH3COOH 溶液中 水的离子积常数KW是( ) A.1×10﹣14 B.1×10﹣13 C.1.32×10﹣14 D.1.32×10﹣15 10.下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c(OH﹣)<c(H+) B.溶液中c(OH﹣)>c(H+) C.c(OH﹣)=c(H+) D.c(OH﹣)>1×10﹣7mol/L 11.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操作: 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测液; ⑥洗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⑥③①②⑤④ B.⑤①②⑥④③ C.⑤④③②①⑥ D.③①②④⑤⑥ 12.在盐类的水解过程中,下列各种情况必定发生的是( ) A.盐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B.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C.25℃,溶液的pH不是7 D.溶液温度升高 13.下列做法不利于金属防护的是( ) A.切菜刀切菜后不洗净就放回刀架 B.将钢铁制成不锈钢 C.在铁塔的表面喷漆 D.埋在地下的钢管与锌块连接 14.如图是原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逐渐溶解 B.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 C.锌片作为正极 D.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5.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及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C.粗铜提纯电解时精铜作阳极,选择CuSO4溶液作电解液 D.目前以水为原料获得廉价、丰富的氢能的技术仍有待突破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H=﹣269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 17.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Mol/L,B每分钟减小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m:n:p为( ) A.2:3:2 B.2:2:3 C.1:3:2 D.3:1:2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 ,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9.100mL 浓度为2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基本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20.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消耗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21.可逆反应aA(g)+bB(g)⇌c(g)+dD(g);△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律的是( ) A.a+b>c+d T1<T2△H<0 B.a+b>c+d T1<T2△H>0 C.a+b<c+d T1>T2△H<0 D.a+b>c+d T1>T2DH>0 22.在 pH=1 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共存的是( ) A.NH4+、NO3﹣、CO32﹣、Na+ B.Na+、Ba2+、NO3﹣、HCO3﹣ C.SO42﹣、Fe3+、K+、Cl﹣ D.NO3﹣、K+、SO32﹣、Mg2+ 23.25℃时,浓度均为 0.1mol•L﹣1 的 HA 溶液和 BOH 溶液,pH 分别是 1 和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OH 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是 BOH═B++OH﹣ B.在 0.1 mol•L﹣1 BA 溶液中,c(B+)>c(A﹣)>c(OH﹣)>c(H+) C.若一定量的上述两溶液混合后 pH=7,则 c(A﹣ )=c(B+ ) D.若将 0.1 mol•L﹣1 BOH 溶液稀释至 0.001 mol•L﹣1,则溶液的 pH=9 24.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式进行:Cd(OH)2+2Ni(OH)2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A.Cd(OH)2 B.Ni(OH)2 C.NiO(OH) D.Cd 25.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gCl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 +和Cl ﹣ C.升高温度,AgCl的溶解度不变 D.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不变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40分) 26.常温时Cu(NO3)2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7.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填“促进”、“抑制”) 其水解. 28.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填化学式). 29.有以下物质: ①石墨;②铝;③酒精;④氨水;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氢钠固体;⑦氢氧化钡溶液;⑧纯醋酸;⑨氯化氢气体. (1)其中能导电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2)写出物质⑥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 (3)写出物质⑥和⑧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 ;电解质溶液Y是 . (2)银电极为电池的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反应;写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3)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银电极的质量理论上增加 g. 31.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所用盐酸 溶液的体积为 mL. (4)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 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溶 液的体积/mL 0.1000mol•L+1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 (保留小数点后4位). 32.科学家认为,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1)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的方法是 .(选填字母) A.电解水 B.锌和稀硫酸反应 C.光解海水 D.分解天然气 (2)用水分解获得氢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表示使用催化剂是曲线 .该反应为 (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3)1g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释放出142.9kJ的热量,写出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4)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用氢氧燃料电池进行图2所示实验: ①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图2装置中,某一铜电极的质量减轻6.4g,则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2016-2017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友好学校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有化学键破坏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可能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分析】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原子的重新组合,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解答】解:A.有化学键破坏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氯化钠固体溶解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正确; C.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固体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气体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实质是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2.在2L密闭容器内,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则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4mol/(L•s) B.0.3mol/(L•s) C.0.2mol/(L•s) D.0.1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根据v=计算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解答】解:2s内该气体由8mol变为7.2mol, 所以2s内该气体的浓度变化△c==0.4mol/L, 所以2s内该气体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0.2mol/(L•s). 故选C. 3.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加反应物的量 B.增大压强 C.加热 D.减小压强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改变压强后反应速率才发生变化;若反应物为固体或纯液体,物质的量不影响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后反应速率一定加快,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若反应物为纯固体或纯液体,增加反应物的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若反应中没有气体参加,则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 C.加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一定加快,故C正确; D.减小压强,若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会导致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4.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反应X+Y=M+ N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X的能量与Y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故C错误; D.反应的放热、吸热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5.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个水蒸气分子反应吸热131.1kJ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A、相同物质的量的物质,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不同,在表述热化学方程式时,应表述出物质的状态; B、物质的聚集状态影响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C、相同物质的量的物质,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不同; D、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 【解答】解:A、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A错误; B、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B错误; C、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C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6.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s)+3Y(g)⇌2Z(g)(△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 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④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⑤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⑥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解答】解:反应X(s)+3Y(g) 2Z(g),△H<0,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放热反应,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①错误; 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②正确; 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③正确; ④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 ⑤加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⑤错误; ⑥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⑥正确; 故选C. 7.以下能正确表示电离方程式的是( ) A.BaSO4(s)⇌Ba2+(aq)+SO42﹣ (aq) B.HClO═H++ClO﹣ C.NaHSO4⇌Na++H++SO42﹣ D.H2S⇌H++HS﹣、HS﹣⇌H++S2﹣ 【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所带电荷数一般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离子团不能拆开.强电解质用等号,弱电解质用可逆号,据此分析. 【解答】解:A.BaSO4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用等号,电离方程式为:BaSO4=Ba2++SO42﹣,故A错误; B.HClO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用可逆号,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HClO⇌H++ClO﹣,故B错误; C.NaHSO4是强电解质,NaHSO4在水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故C错误; D.H2S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的电离分步进行,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NH3•H2O B.Cu C.NaHCO3 D.NaCl溶液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属于若电解质,电解质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一水合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出离子,溶液导电,所以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故A错误; B、铜能导电,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属于溶于水的盐,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C正确; D、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9.已知常温下 0.1mol/LCH3COOH 溶液中 c(H+)=1.32×10﹣3 mol/L,则该CH3COOH 溶液中 水的离子积常数KW是( ) A.1×10﹣14 B.1×10﹣13 C.1.32×10﹣14 D.1.32×10﹣15 【考点】离子积常数. 【分析】常温下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乘积为常数,为离子积常数,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 【解答】解:常温下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乘积为常数,离子积常数Kw=10﹣14,适用于稀酸、稀碱和盐溶液, 故选A. 10.下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c(OH﹣)<c(H+) B.溶液中c(OH﹣)>c(H+) C.c(OH﹣)=c(H+) D.c(OH﹣)>1×10﹣7mol/L 【考点】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分析】只要溶液中存在c(OH﹣)=c(H+),则该溶液一定呈中性,如果溶液中存在c(OH﹣)<c(H+),则该溶液呈酸性,如果溶液中c(OH﹣)>c(H+),则该溶液一定成碱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OH﹣)、c(H+)大小无关,与其相对大小有关,只要溶液中存在c(OH﹣)=c(H+),则该溶液一定呈中性,如果溶液中存在c(OH﹣)<c(H+),则该溶液呈酸性,如果溶液中c(OH﹣)>c(H+),则该溶液一定成碱性, 故选B. 11.下列有关中和滴定的操作: ①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滴加指示剂于待测液; ⑥洗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⑥③①②⑤④ B.⑤①②⑥④③ C.⑤④③②①⑥ D.③①②④⑤⑥ 【考点】中和滴定. 【分析】中和滴定有洗涤、检漏、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加指示剂、滴定等操作. 【解答】解:中和滴定有洗涤、检漏、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加指示剂、滴定等操作,则操作顺序为:⑥③①②⑤④, 故选:A. 12.在盐类的水解过程中,下列各种情况必定发生的是( ) A.盐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B.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C.25℃,溶液的pH不是7 D.溶液温度升高 【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 【分析】A、盐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B、盐类发生了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C、盐类水解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可能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 D、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解:A、盐的电离是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故A错误; B、弱酸根离子或者弱碱根离子结合了水电离的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导致水的电离平衡破坏,故B正确; C、弱酸弱碱盐溶液中,若是水解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溶液PH等于7,故C错误; D、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溶液温度会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13.下列做法不利于金属防护的是( ) A.切菜刀切菜后不洗净就放回刀架 B.将钢铁制成不锈钢 C.在铁塔的表面喷漆 D.埋在地下的钢管与锌块连接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分析】A、金属生锈的条件:金属和空气以及水接触; B、不锈钢的性能好于钢铁的; C、防止金属生锈的条件:防止和水以及空气接触; D、在原电池中,正极金属被保护,不易生锈. 【解答】解:A、金属上有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腐蚀,故A正确; B、将钢铁制成不锈钢后,不锈钢的性能好于钢铁,不易生锈,故C错误; C、在铁塔的表面喷上一层油漆,可以防止金属和水以及空气接触,故C错误; D、埋在地下的钢管与锌块相连后,形成原电池,金属铁做正极,该极金属被保护,不易生锈,故D错误. 故选A. 14.如图是原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逐渐溶解 B.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 C.锌片作为正极 D.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装置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解答】解:A.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导致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质量不变,故A错误; B.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故B错误; C.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故C错误; D.该装置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为原电池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故D正确; 故选D. 15.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及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C.粗铜提纯电解时精铜作阳极,选择CuSO4溶液作电解液 D.目前以水为原料获得廉价、丰富的氢能的技术仍有待突破 【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电解原理. 【分析】A.NaClO具有强氧化性;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固体颗粒物; C.粗铜精炼时,粗铜为阳极; D.海水资源丰富,可获得水,水分解生成氢气. 【解答】解:A.NaClO具有强氧化性,则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故A正确;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固体颗粒物,则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故B正确; C.粗铜精炼时,粗铜为阳极,纯铜为阴极,选择CuSO4溶液作电解液,故C错误; D.海水资源丰富,可获得水,水分解生成氢气,可研究高效催化剂以水为原料获得廉价、丰富的氢能,技术仍有待突破,故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 C.S(s)+O2(g)═SO2(g);△H=﹣269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注意事项可知,需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燃烧热抓住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中和热抓住生成1mol水,且利用燃烧与中和反应放热来解答. 【解答】解:A、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H2O的状态必须为液态,故A错; B、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故B错; C、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故C正确;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在反应时的状态,故D错; 故选C. 17.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Mol/L,B每分钟减小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m:n:p为( ) A.2:3:2 B.2:2:3 C.1:3:2 D.3:1:2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浓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为反应速率,根据同一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判断选项. 【解答】解:浓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为反应速率,所以A、B、C的反应速率分别是0.5a mol/Lmin、.1.5a mol/L.min、 amol/L.min,在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A、B、C的计量数之比=0.5a mol/Lmin :1.5a mol/L.min:amol/L.min.=1:3:2,故选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点】焓变和熵变. 【分析】A、某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依据△H﹣T△S<0分析判断; B、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 C、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分析;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解答】解:A、某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依据△H﹣T△S<0分析,△H>0,△S>0,常温下可以△H﹣T△S<0,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可以蒸发进行,故A错误; B、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故B正确; C、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分析,反应自发进行需要焓变、熵变和温度共同决定,故C错误;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使用催化剂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B. 19.100mL 浓度为2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基本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基本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则增大氢离子的浓度,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或利用原电池原理来加快反应速率即可. 【解答】解: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增大氢离子的浓度,也增大了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不选; B、因Zn过量,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置换出Cu,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且没有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故B选; C、加入适量蒸馏水,氢离子的浓度减小,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C不选;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变大,氢离子的浓度减小,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D不选; 故选B. 20.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消耗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消耗n molAB,都体现正向反应,故A错误; B、可逆反应只要反应发生,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故B错误; C、速率之比不等于计量数之比,故C错误;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说明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21.可逆反应aA(g)+bB(g)⇌c(g)+dD(g);△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规律的是( ) A.a+b>c+d T1<T2△H<0 B.a+b>c+d T1<T2△H>0 C.a+b<c+d T1>T2△H<0 D.a+b>c+d T1>T2DH>0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由左图可知T1<T2,升高温度生成物浓度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右图可知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由左图可知,T2时到达平衡的时间短,则速率快,所以T1<T2,升高温度生成物浓度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H<0; 由右图可知,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 故选A. 22.在 pH=1 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共存的是( ) A.NH4+、NO3﹣、CO32﹣、Na+ B.Na+、Ba2+、NO3﹣、HCO3﹣ C.SO42﹣、Fe3+、K+、Cl﹣ D.NO3﹣、K+、SO32﹣、Mg2+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pH=1 的溶液,含大量的氢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O32﹣,故A不选; B.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故B不选; C.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选; D.酸溶液中NO3﹣、H+、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D不选; 故选C. 23.25℃时,浓度均为 0.1mol•L﹣1 的 HA 溶液和 BOH 溶液,pH 分别是 1 和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OH 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是 BOH═B++OH﹣ B.在 0.1 mol•L﹣1 BA 溶液中,c(B+)>c(A﹣)>c(OH﹣)>c(H+) C.若一定量的上述两溶液混合后 pH=7,则 c(A﹣ )=c(B+ ) D.若将 0.1 mol•L﹣1 BOH 溶液稀释至 0.001 mol•L﹣1,则溶液的 pH=9 【考点】pH的简单计算. 【分析】25℃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HA溶液和BOH溶液,pH分别是1和11,HA中氢离子浓度等于酸浓度,所以是强酸,BOH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碱浓度,所以BOH是弱碱,根据酸碱的强弱及电离特点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25℃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HA溶液和BOH溶液,pH分别是1和11,HA中氢离子浓度等于酸浓度,所以是强酸,BOH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碱浓度,所以BOH是弱碱, A.BOH是弱碱,溶于水只有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其电离方程式是BOH⇌B++OH﹣,故A错误; B.BA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结合电荷守恒知,0.1 mol•L﹣1 BA溶液中,c(A﹣)>c(B+)>c(H+)>c(OH﹣),故B错误; C.若一定量的上述两溶液混合后pH=7,溶液中c(OH﹣)=c(H+),根据电荷守恒得c(A﹣)=c(B+),故C正确; D.BOH是弱碱,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将0.1mol•L﹣1 BOH溶液稀释至0.001mol•L﹣1,稀释过程中促进弱碱电离,所以溶液的pH>9,故D错误; 故选C. 24.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式进行:Cd(OH)2+2Ni(OH)2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A.Cd(OH)2 B.Ni(OH)2 C.NiO(OH) D.Cd 【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分析】根据总反应式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解:总反应式是 Cd(OH)2+2Ni(OH)2Cd+2NiO(OH)+2H2O,由方程式可知,Cd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则Cd为原电池的负极, 故选D 25.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gCl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 +和Cl ﹣ C.升高温度,AgCl的溶解度不变 D.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不变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分析】A.沉淀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 B.AgCl难溶于水,溶解度很小,但是不为零; C.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改变,溶解度会发生变化; D.依据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氯离子影响平衡的移动分析. 【解答】解:A.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是动态平衡,速率相等,故A正确; B.AgCl难溶于水,溶解度很小,但是不为零,所以溶液中含有少量的Ag+和Cl﹣,故B错误; C.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氯化银的溶解为吸热过程,则升高温度后AgCl沉淀的溶解度变大,故C错误; D.加入NaCl固体,氯离子浓度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进行,会析出AgCl固体,AgCl的溶解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40分) 26.常温时Cu(NO3)2的水溶液呈 酸 (填“酸”、“中”、“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u2++2H2O⇌Cu(OH)2+2H+ . 【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分析】Cu(NO3)2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Cu(NO3)2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离子方程式为Cu2++2H2O⇌Cu(OH)2+2H+,故答案为:酸;Cu2++2H2O⇌Cu(OH)2+2H+. 27.实验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时,常将AgNO3 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填“促进”、“抑制”) 抑制 其水解. 【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分析】AgNO3是强酸弱碱盐,银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常温下pH<7,为防止AgNO3水解,所以配制AgNO3溶液时将AgNO3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稀释,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gNO3是强酸弱碱盐,银离子水解方程式为Ag++H2O⇌AgOH+H+,水解后溶液中c(H+)>c(OH﹣),所以溶液呈酸性,为防止AgNO3水解,应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所以配制AgNO3溶液时将AgNO3先溶于较浓的硝酸中,然后稀释,抑制银离子水解, 故答案为:抑制. 28.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Al2O3 (填化学式). 【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分析】AlCl3溶液在加热时水解生成Al(OH)3,Al(OH)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Al2O3. 【解答】解:AlCl3溶液在加热时水解生成Al(OH)3,生成的HCl易挥发,最终生成Al(OH)3,在加强热时,Al(OH)3不稳定,分解生成Al2O3. 故答案为:Al2O3. 29.有以下物质: ①石墨;②铝;③酒精;④氨水;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氢钠固体;⑦氢氧化钡溶液;⑧纯醋酸;⑨氯化氢气体. (1)其中能导电的是 ①②④⑦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③⑤ ;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⑥⑨ ;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⑧ . (2)写出物质⑥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Na++HCO3﹣ . (3)写出物质⑥和⑧在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O3﹣+CH3COOH=CH3COO﹣+H2O+CO2↑ .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1)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金属能导电﹣﹣是由于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非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 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 (2)NaHCO3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3)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写出离子方程式. 【解答】解:(1)①石墨、②铝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能导电; ④氨水、⑦氢氧化钡溶液,有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能够导电的化合物,③酒精和⑤二氧化碳符合; 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⑥碳酸氢钠固体、⑨氯化氢气体都是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⑧纯醋酸是弱电解质; 故答案为:①②④⑦;③⑤;⑥⑨;⑧; (2)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故答案为:NaHCO3=Na++HCO3﹣; (3)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CO3﹣+CH3COOH=CH3COO﹣+H2O+CO2↑, 故答案为:HCO3﹣+CH3COOH=CH3COO﹣+H2O+CO2↑. 3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 Cu ;电解质溶液Y是 AgNO3溶液 . (2)银电极为电池的 正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还原 反应;写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Cu﹣2e﹣═Cu2+ . (3)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银电极的质量理论上增加 10.8 g.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铜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含有铜离子的可溶性盐为铜电极的电解质溶液,银作正极,含有银离子的可溶性银盐作银电极的电解质溶液,电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根据银电极的反应为Ag++e﹣═Ag计算. 【解答】解:根据电池反应式知,铜失电子作负极,结合图片可知,银作正极, (1)铜作负极,银作正极,所以X是铜,银电极所在的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银盐溶液,所以Y溶液是硝酸银溶液, 故答案为:Cu;AgNO3溶液; (2)银电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银作正极,负极X上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故答案为:正;还原;Cu﹣2e﹣═Cu2+; (3)电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银电极的反应为Ag++e﹣═Ag,所以质量理论上增加0.1mol×108g/mol=10.8g, 故答案为:10.8. 31.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D .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所用盐酸 溶液的体积为 26.10 mL. (4)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 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溶 液的体积/mL 0.1000mol•L+1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 0.1044mol/L (保留小数点后4位). 【考点】中和滴定. 【分析】(1)酸碱中和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2)根据c(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3)依据图示读取滴定前后刻度值; (4)根据盐酸和NaOH反应求出C(NaOH先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盐酸),接着根据盐酸和NaOH反应求出C(NaOH). 【解答】解:(1)酸碱中和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2)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测定c(NaOH)偏大,故A不符合;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可知,测定c(NaOH)无影响,故B不符合;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测定c(NaOH)偏大,故C不符合;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可知,测定c(NaOH)偏低,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3)起始读数为0.00mL,终点读数为26.10mL, 故答案为:26.10; (4)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盐酸)=26.10mL, HCl+NaOH=NaCl+H2O 0.02610L×0.1000mol/L 0.025L×C(NaOH) 则C(NaOH)==0.1044mol/L; 故答案为:0.1044mol/L. 32.科学家认为,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1)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的方法是 C .(选填字母) A.电解水 B.锌和稀硫酸反应 C.光解海水 D.分解天然气 (2)用水分解获得氢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表示使用催化剂是曲线 b .该反应为 吸热 (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3)1g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释放出142.9kJ的热量,写出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 (4)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用氢氧燃料电池进行图2所示实验: ①氢氧燃料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 . ②图2装置中,某一铜电极的质量减轻6.4g,则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L.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1)开发较经济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方法,消耗能源越少越好;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1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释放出142.9kJ的热量,则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571.6 kJ,据此书写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①氢氧燃料电池中,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 ②铜电极质量减轻6.4g,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0.2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消耗氧气体积; 【解答】解:(1)开发较经济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氢气方法,消耗能源越少越好, A.电解水浪费能源,所以该方法不好,故不选; B.锌、稀硫酸价格较高,不经济,所以该方法不好,故不选; C.光解海水能源消耗低,经济,该方法好,故选; D.分解天然气浪费能源,所以该方法不好,故不选; 故选C;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b曲线使用催化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b;吸热; (3)1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释放出142.9kJ的热量,则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571.6 kJ,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故答案为: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 (4)①氢氧燃料电池中,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故答案为:O2+4e﹣+2H2O=4OH﹣; ②铜电极质量减轻6.4g,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0.2mol,通入氧气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得, 设通入氧气体积为V, O2+4e﹣+2H2O=4OH﹣ 22.4L 4mol V 0.2mol =, 解得V=1.12L, 故答案为:1.12L. 2017年4月18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