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丰台区2020年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调研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丰台区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调研练习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属于 A. 有机化合物 B. 氧化物 C. 无机物 D. 单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属于有机化合物,A正确; B.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 C.乙酸为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属于无机物,C错误; D.乙酸为含碳的化合物,不属于单质,D错误; 答案为A。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 NaCl B. Fe C. H2SO4 D. Na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电解质须为纯净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均属于电解质。 【详解】A.NaCl是盐,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Fe为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B符合题意; C.H2SO4是二元强酸,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NaOH是一元强碱,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3.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NaOH溶液 B. NaCl溶液 C. K2SO4溶液 D. Fe(OH)3 - 19 - 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丁达尔效应为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A、B、C均为溶液,通过溶液时无此现象,光通过Fe(OH)3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为D。 4. 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是一种高效的优质能源原子常用于核裂变反应,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子数92 B. 电子数143 C. 核电荷数235 D.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5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详解】A、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35,质子数为92,其中子数为235-92=143,A错误; B、该原子的质子数为92,其电子数也是92,B错误; C、该原子的质子数为92,其核电荷数也是92,C错误; D、该原子的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3,则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43-92=51,D正确; 故选D。 5.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 19 - 配制固体物质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用到天平、滤纸、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A~D依次为集气瓶、锥形瓶、圆底烧瓶、容量瓶,答案为D。 6. 下列分子中,一定含碳碳双键的是 A. C2H4 B. C2H6 C. C2H5OH D. CH3CO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C2H4为乙烯,一定含有碳碳双键,A符合题意; B.C2H6为乙烷,一定不含碳碳双键,B与题意不符; C.C2H5OH为乙醇或甲醚,一定不含碳碳双键,C与题意不符; D.CH3COOH为乙酸,含有碳氧双键,不含碳碳双键,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A。 7.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 F B. Cl C. Br D. I 【答案】D 【解析】 【详解】F、Cl、Br、I位于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I的原子序数最大,则原子半径最大,答案选D。 8. 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 NaCl B. H2O C. CO2 D. CH4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Cl是离子化合物,Na+与Cl-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A符合题意; B.H2O是共价化合物,H原子与O原子之间通过H-O共价键结合,B不符合题意; C.CO2是共价化合物,C原子与O原子之间通过C=O共价键结合,C不符合题意; D.CH4是共价化合物,H原子与C原子之间通过C-H共价键结合,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9.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HNO3属于酸 B. Na2CO3属于碱 C. NaOH属于碱 D. NO属于氧化物 【答案】B - 19 - 【解析】 【详解】A.HNO3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属于酸,A说法正确; B.Na2CO3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B说法不正确; C.NaOH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属于碱,C说法正确; D.NO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10.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锌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断裂化学键释放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C. 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向环境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锌与盐酸的反应为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正确; B.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释放能量,B错误; C.化学反应从微观上分析存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故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C正确;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高出的能量,以光或热的形式向环境释放能量,D正确; 答案为B。 11. 常温下,下列溶液可用铁质容器盛装的是 A. 稀硝酸 B. 稀硫酸 C. 浓硝酸 D. 浓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用铁质容器盛装的物质不能溶解铁。 【详解】A. 稀硝酸可将铁溶解为硝酸盐溶液,因此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A项错误; B. 铁可以被稀硫酸溶解,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B项错误; C. 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化学反应只发生在铁表面,但不是将铁溶解,因此能用铁质容器盛装, - 19 - C项正确; D. 浓盐酸可以将铁溶解为氯化亚铁溶液,因此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时容易被忽略的是浓硝酸能使金属铁钝化,解答时要格外注意。 12. 自然界的硫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燃烧均会产生SO2 B. SO2形成酸雨的过程为:SO2+H2O==H2SO3 C. 可用石灰处理酸化了的水体 D. 自然界的硫循环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硫循环过程图可知,火山喷发、化石燃料燃烧均会产生SO2,A说法正确; B.硫的循环过程图中,SO2形成的酸雨中硫变为硫酸根离子,故其过程为2SO2+2H2O+ O2==2H2SO4,B说法错误; C.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为碱性氧化物,可中和酸,故可用石灰处理酸化了的水体,C说法正确; D.自然界的硫循环过程中硫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13. 下列关于二氧化氮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无色气体 B. 有刺激性气味 C. 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D. 能与水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O2为红棕色气体,A不正确; B. NO2有刺激性气味,B正确; - 19 - C. 相同条件下,NO2密度比空气的大,C正确; D. 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D正确。 选不正确的,故为A。 14.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当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B.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C. SO2和O2全部转化为SO3 D. SO2、O2、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详解】A、当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变化时,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所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大于零,故B错误; C、可逆反应,SO2和O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SO3,故C错误; D、平衡状态时 SO2、O2、SO3的浓度不变而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易错点B,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15. 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铁粉与足量稀盐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选项 A B C D t/℃ 20 20 35 35 c(HCl)/(mol·L−1) 1 2 1 2 A. A B. B C. C D. D - 19 -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铁粉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实质是Fe+2H+=Fe2++H2↑,温度越高,H+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详解】A.温度为20℃,c(HCl)=1mol/L,溶液中c(H+)=1mol/L; B.温度为20℃,c(HCl)=2mol/L,溶液中c(H+)=2mol/L; C.温度为35℃,c(HCl)=1mol/L,溶液中c(H+)=1mol/L; D.温度为35℃,c(HCl)=2mol/L,溶液中c(H+)=2mol/L; D中温度高,且氢离子浓度大,反应速率最大,答案为D。 16.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密度比水小 B. 具有氧化性 C. 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 可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故A正确; B选项,钠化合价升高,具有强还原性,故B错误; C选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正确; D选项,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因此保存在煤油中,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7.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官能团为—OH B. 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能与Na反应 D. 能与CH3COOH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为—OH,故A正确; B.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B错误; C.乙醇含有羟基,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故C正确; D.在浓硫酸做催化剂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故D正确; 故选B。 18. 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19 - A.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水 B. 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C. 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D. 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A与题意不符; B.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符合题意; C.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C与题意不符; 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B。 19.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变为氯离子,电子式为,A正确; B.氮气中氮原子之间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每个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氮原子还有自身一对孤电子对,电子式,B错误; C.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每个氢原子与氮原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C错误; D.二氧化碳中,每个氧原子与碳原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电子式为,D错误; 答案为A。 20.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该元素最高化合价为+2价 C.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 该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ⅡA族 - 19 -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2,为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 B.最外层电子数可知,最高正价+2价,B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电子,C错误; D.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ⅡA族,D正确; 答案选C。 21. 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 在集气瓶口上方扇闻气体 B. 点燃甲烷气体前,先进行验纯操作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D. 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时,在集气瓶口上方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以防中毒,A符合要求; B.甲烷与空气混合后,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气体前,先进行验纯操作,B符合要求; C.浓硫酸溶于水时释放大量的热,故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液体飞溅,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C与要求不符; D.钠易于氧气或水反应,故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D符合要求; 答案为C。 22.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 19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 【详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不属于过滤操作,故A错误; 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不属于过滤操作,故B错误; C、箅渣取液,是将液体与固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 D、灌装保存,是液体进行转移,不属于过滤操作,故D错误,答案选C。 2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32gO2的物质的量为1mol B. 常温常压下,1molNH3的体积为22.4L C. 1molCH4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 1L1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2mol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n==,则32gO2的物质的量是1mol,选项A正确;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mol氨气的体积大于22.4L,选项B不正确; C.1mol CH4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选项C正确; D.1L1mol·L-1Na2CO3溶液中含有21L1mol·L-1=2molNa+,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2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C.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 - 19 - D.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2====3Cu2++2NO↑+4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A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为可溶性的盐,离子方程式为H++OH-=H2O,B正确; C.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C正确; D.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D正确; 答案为A。 25. 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氨气能电离产生OH- B 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3+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能电离产生OH-使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气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选项A错误; B - 19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氯气无漂白性,选项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酸化,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SO42-或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选项C错误; D.铁离子遇KSCN溶液为血红色,则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原溶液中含有Fe3+,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第二部分 二、非选择题 26. 将物质与其用途连线 第一组 第二组 物质 用途 A.乙烯 a.作消毒剂 B.次氯酸钠 b.制乙醇 C.甲烷 c.作干燥剂 D.浓硫酸 d.作燃料 物质 用途 A.酒精 a.清除水垢 B.醋酸 b.作医用消毒剂 C.二氧化硫 c.作供氧剂 D.过氧化钠 d.制硫酸 第一组:_________;第二组:__________。 【答案】 (1). Ab,Ba,Cd,Dc (2). Ab,Ba,Cd,Dc 【解析】 【详解】第一组:A.乙烯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可用于制乙醇;对应连线b; B.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对应连线a; C.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燃料,对应连线d;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对应连线c; 第二组: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作医用消毒剂,对应连线b; B.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能用于清除水垢,对应连线a; C.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可用于制硫酸,对应连线d; - 19 -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可作供氧剂,对应连线c。 27. 选择完成下列实验的装置。 (1)自来水制备蒸馏水用_____(填序号,下同)。 (2)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NH3,用______。 (3)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固体,选用________。 【答案】 (1). ① (2). ③ (3). ② 【解析】 【详解】(1)用蒸馏的方法处制备蒸馏水,选用装置①; (2)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NH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用装置③; (3)用蒸发的方法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固体,选用装置②。 28. 已知KMnO4与浓盐酸反应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作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若反应中每生成5molCl2,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答案】 (1). HCl (2). 升高 (3). 2 (4). 10 【解析】 【详解】(1)KMnO4与浓盐酸反应中,HCl中的Cl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则HCl作还原剂; (2)KMnO4与浓盐酸反应中,HCl中Cl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生成5个氯气时转移10个电子,则每生成5molCl2,转移10mol电子,消耗2mol高锰酸钾。 29. 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请依据下图原电池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19 - (1)该装置将反应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能证明产生电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该装置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Zn为原电池的正极 B.电子从Cu经导线流向Zn C.Cu的作用是导电、提供H+得电子的场所 (3)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填字母)。 A.2H2+O22H2O B.Zn+Cu2+=Zn2++Cu C.Na2CO3+2HCl=2NaCl+H2O+CO2↑ 【答案】 (1). Zn + 2H+ = Zn2+ + H2↑ (2). 电流表指针偏转,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3). C (4). AB 【解析】 【详解】(1)图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连接电极后,将反应Zn + 2H+ = Zn2+ + H2↑释放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形成原电池;能证明产生电能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2)A.Zn易失电子作为原电池的负极,选项A错误; B.电子从负极Zn经导线流向正确Cu,选项B错误; C.Cu的作用是导电、提供H+得电子的场所,Cu极上产物氢气,选项C正确; 答案选C; (3)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2H2+O22H2O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 B.Zn+Cu2+=Zn2++Cu是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 C.Na2CO3+2HCl=2NaCl+H2O+C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答案选AB。 30. 制备二氧化硫并研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 19 - (1)A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浸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 (1). Cu + 2H2SO4(浓)CuSO4 + SO2↑+ 2H2O (2). B中品红溶液褪色 (3). 吸收多余SO2,防止污染空气 (4). SO2 + 2OH— ==== + H2O 【解析】 【分析】 装置A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装置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有毒,则在试管C口处用NaOH溶液除去。 【详解】(1)A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 2H2O; (2)装置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可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3)二氧化硫有毒,且能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棉花团中的NaOH能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2OH-==+H2O。 3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发可重复使用的口罩对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化工大学研制的可重复使用民用口罩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批量试制。此口罩用60摄氏度以上的水浸泡30分钟,悬挂晾干后就可以再次使用。如果按照一天佩戴8个小时来计算,新材料口罩可以使用3天。该新材料以聚丙烯为原材料,通过添加抗菌剂、降解剂、驻极剂以及防老化助剂,使其具有长期储存的稳定性及抗菌性能。该材料在熔喷布实验线上经过高温高速喷出超细纤维,再通过加电装置,使纤维充上电荷,带上静电,增加对病毒颗粒物的吸附性能。 - 19 - 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 (1)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________。 (2)新材料口罩具有长期储存的稳定性、抗菌性能________。 (3)新材料口罩可用60摄氏度以上的水浸泡30分钟,晾干后可重复使用_______。 (4)新材料口罩纤维充上电荷,带上静电,能杀灭病毒________。 【答案】 (1). 正确 (2). 正确 (3). 正确 (4). 错误 【解析】 【详解】(1)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为高分子,可选用缩聚反应、加聚反应得到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是由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得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答案正确; (2)新材料口罩的材料以聚丙烯为原材料,通过添加抗菌剂、降解剂、驻极剂以及防老化助剂,使其具有长期储存的稳定性及抗菌性能,答案正确; (3)新材料口罩可用60摄氏度以上的水浸泡30分钟,晾干后可重复使用,答案正确; (4)新材料口罩纤维在熔喷布实验线上经过高温高速喷出超细纤维,再通过加电装置,使纤维充上电荷,带上静电,增加对病毒颗粒物的吸附性能,答案错误。 32.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依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O S Cl Se (1)画出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 (3)非金属性Cl强于S,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得电子能力Cl大于S (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硒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价 ②热稳定性:H2Se>H2O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eO4 【答案】 (1). (2). 第3周期、ⅦA族 (3). 电子层数Cl与S - 19 - 相同,核电荷数Cl大于S,原子半径Cl小于S (4). ③ 【解析】 【分析】 根据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 【详解】(1)O为第二周期VIA族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ⅦA族; (3)S、Cl为同周期元素,且S的原子半径大于Cl,核电荷数小于Cl,则Cl原子核内质子对最外层电子的作用力大于S,故非金属性Cl强于S; (4)根据周期表中的信息,硒与硫为同主族元素,且硒的电子层数大于硫、氧。 ①硒元素与硫同主族,则硒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①错误; ②硒的原子半径大于O,则非金属性小于O,故热稳定性:H2Se<H2O,②错误; ③硒的非金属性小于S,而S的非金属性小于Cl,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eO4,③正确; 答案为③。 33. 电子工业中常用FeCl3溶液腐蚀镀铜板来制作印刷电路板,利用腐蚀后所得废液回收Cu并循环利用FeCl3溶液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 (1)FeCl3溶液与镀铜板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2)向废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试剂X是________。 (4)滤液中含有的物质Y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 (1). 2Fe3+ + Cu ==== 2 Fe2+ + Cu2+ (2). 尽可能将Cu2+完全转化为铜 (3). 盐酸 (4). 2Fe2+ + Cl2 ==== 2 Fe3+ + 2Cl- - 19 - 【解析】 【分析】 镀铜板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则废液中含有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加入过量的铁粉,则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粉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滤渣为铁、铜混合物;滤液为氯化亚铁;滤渣加入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则试剂X为盐酸;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详解】(1)FeCl3溶液与镀铜板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2)向废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可使溶液中的铜离子全部变为单质铜; (3)试剂X中的阴离子必须为原溶液中含有,且显酸性才能溶解铁粉,故试剂X为盐酸; (4)物质Y为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34. 某实验室设计实验比较碳酸氢钠片与铝碳酸镁片两种抗酸药的效果。 【资料1】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在盐酸作用下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起到消化食物的作用。当pH超过5.0时,胃蛋白酶完全失活,会导致消化不良。当盐酸过多,会产生大量的胃蛋白酶,分解胃壁蛋白,引起疼痛。抗酸药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对过多的胃酸进行适量中和,控制胃液pH值处于3~5之间缓解疼痛。 【资料2】pH越低,c(H+)越大,酸性越强 实验准备: ①在烧杯中放入100mLpH为1.5盐酸,模拟胃环境。 ②用自动注射器可向烧杯中以1mL/min的速度滴入盐酸,模拟人体胃酸的分泌过程。 实验操作: 按照抗酸药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将药片研磨成粉末,向烧杯中加入抗酸药粉末,打开自动注射器,向烧杯中滴入盐酸。同时通过传感器采集烧杯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9 - (1)碳酸氢钠片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铝碳酸镁片(有效成分为Al2Mg6(OH)16CO3·4H2O)能消耗盐酸的原因是其组成中含有_________。 (3)0~500秒内与盐酸反应的平均速率更快的是_______(填抗酸药名称),理由是_________。 (4)该实验表明铝碳酸镁片的抗酸效果比碳酸氢钠片更佳,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1). HCO + H+ = H2O + CO2↑ (2). OH-、 (3). 碳酸氢钠片 (4). 0~500秒内,碳酸氢钠片对应的pH的变化量大于铝碳酸镁片对应的pH变化量 (5). 碳酸氢钠片导致胃液的pH较长时间大于 5,易导致消化不良,且pH处于3-5之间的时间较短。而铝碳酸镁片可使胃液的pH迅速处于3-5之间,且较长时间保持在3-5之间 【解析】 【分析】 已知当盐酸过多,胃蛋白酶分解胃壁蛋白,引起疼痛,pH超过5.0时,胃蛋白酶完全失活,会导致消化不良。通过对比碳酸氢钠片与铝碳酸镁片与盐酸中和反应时pH的变化判断药的效果。 【详解】(1)碳酸氢钠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为弱酸的酸式盐,拆分为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CO+H+ =H2O+CO2↑; (2)根据铝碳酸镁片的化学式,含有的氢氧根离子及碳酸根离子均能与氢离子反应; (3)根据图像可知,0~500秒内与盐酸反应的平均速率更快的是碳酸氢钠片;碳酸氢钠片的pH变化明显大于铝碳酸镁片,碳酸氢钠片的平均速率更快; (4)对比碳酸氢钠片与铝碳酸镁片的pH变化,碳酸氢钠片的pH迅速大于5,且较长时间的保存pH>5,导致消化不良;而铝碳酸镁片能快速中和胃酸,且pH在3~5间,故铝碳酸镁片的抗酸效果比碳酸氢钠片更佳。 - 1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