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S-32 第Ⅰ卷 选择题 本部分共21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可燃冰作为能源 B.铁钉生锈 C.丁达尔效应 D.铁的冶炼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燃冰燃烧产生大量热,可作为能源,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A项错误; B.铁钉生锈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 C.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物理方法,C项正确; D.铁的冶炼涉及了多个化学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NaCl B. Fe C. O2 D. N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Cl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A项错误; B. Fe既能表示一个铁原子,也能表示铁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B项正确; C. O2表示氧气分子或者氧气,C项错误; D. N既能表示一个氮原子,也能表示氮元素,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D项错误; 答案选B。 3.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下列关于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硬度较小 B. 与冷水剧烈反应 C. 密度比水小 D.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钠是银白色金属,质地柔软,可用小刀切割,密度为0.97g/cm3,比水小,可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灰白色固体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本题选D。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OH H2SO4 BaCO3 SO2 CO2 B Ba(OH)2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Cl2 CO SO2 D KOH HClO CaCO3 CaO S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而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 B、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错误; C、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错误; D、各物质分类均正确,D正确; 故答案选D。 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铝+氧气→氧化铝 B.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C. 氢气+氧气→水 D. 碳酸→水+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详解】A.金属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A项错误; B.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B项正确; C.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C项错误; D.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 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 B. 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C. 盐酸滴加到石灰石固体上 D.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是离子反应。 【详解】A. 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反应中没有离子参与反应,A项错误; B. 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中没有离子参与反应,B项错误; C. 盐酸滴加到石灰石固体上,生成了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离子参与反应,属于离子反应,C项正确; D.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中没有离子参与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7. 下列能导电的是( ) A. 氯化钠固体 B. 酒精溶液 C. 无水硫酸 D. 石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固体中无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A错误; B、酒精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B错误; C、无水硫酸中无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C错误; D、石墨中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可以定向移动,故石墨能导电,D正确; 故选D。 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硫酸铜固体 B. 铜 C. 酒精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详解】A. 硫酸铜固体在水溶液状态或者在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且属于化合物,是电解质,A项正确; B. 铜虽然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但不是化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项错误; C. 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C项错误; D. 氢氧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D项错误; 答案选A。 9.用NaOH固体配制100mL 0.1mol/L 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选用100mL容量瓶 B. 用玻璃棒搅拌或引流 C. 容量瓶使用前须查验是否漏水 D. 需加入100mL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A.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 B.固体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 C.使用仪器之前要检查气密性或者检查是否漏水; D.定容时直接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详解】A.题目要求配置100mL溶液,就要选择100mL容量瓶,A项正确; B. 固体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B项正确; C. 容量瓶使用前须查验是否漏水,C项正确; D. 定容时直接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不定量加入水,D项错误; 答案选D。 10. 下列有关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肯定不同 B.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C. 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 D. 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且容易被压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分子数多少的影响,若未说明气体体积的条件,则无法知道它们所含有的分子数的多少,A错误; B、对气体来说,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强、分子数的多少,若气体的分子数是NA个,则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就是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气体的体积就相同,若是在标准状况下,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B正确; C、气体分子在较大的空间运动,通常情况下,分子之间的间隔是它直径的10倍,运动空间是它本身大小的1000倍,故可忽略分子本身的大小,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也就是分子数的多少和分子之间的间隔的大小,C正确; D、气态物质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可以压缩或扩大,因而没有固定的形状,且容易被压缩,D正确; 故选A。 11. 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A. 氧化物、化合物 B. 化合物、电解质 C. 溶液、胶体 D. 溶液、分散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2种元素形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所以化合物包含了氧化物,A错误; B、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所以化合物包含了电解质,B正确; C、溶液和胶体都属于分散系,二者属于“同级”的关系,C错误; D、溶液是一种分散系,即分散系包含了溶液,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盐酸和石灰石制CO2:CO32-+2H+=H2O+CO2↑ B.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Cu(OH)2+2H+=Cu2++2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Ag+=Cu2++Ag D.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CaCO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石灰石为固体,离子反应中不能拆成离子,正确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A项错误; B. 氢氧化铜为固体,离子反应中不能拆成离子,离子反应为:Cu(OH)2+2H+=Cu2++2H2O,B项正确; C. 反应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反应为:Cu +2Ag+=Cu2++2Ag,C错误; D. 澄清溶液作为反应物时,可以拆成离子,正确的离子反应:CO2+Ca2++2OH-=CaCO3↓+H2O,D项错误; 答案选B。 13.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B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C. 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 D. 一定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故A错误; B、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故B错误; C、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关于Cu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碱性氧化物 B. 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 具有氧化性 D. 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O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A正确; B、CuO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正确; C、H2还原CuO,体现CuO的氧化性,C正确; D、CuO不溶于水,也不会和水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15.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用排水法收集Cl2 B. Cl2能将Fe氧化成FeCl2 C. Cl2和Cl-都能和钠反应 D. 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但在与水的反应中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氯气能够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该是排饱和食盐水收集,A项错误; B. 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将变价金属氧化到最高价态,故Cl2能将Fe氧化成FeCl3,无论Cl2过量与否,B项错误; C. Cl2能和金属钠反应,而Cl-不能和钠反应,C项错误; D. 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自身发生歧化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该反应中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项正确; 答案选D。 16.能用OH-+H+ =H2O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有( ) A. 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离子反应为HCO3-+OH-=CO32-+H2O,A项错误; B. 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离子反应为:Fe(OH)3+6H+=2Fe3++6H2O,B项错误;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 O,C项错误;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硝酸反应,离子反应为:OH-+H+ =H2O,D项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先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且过滤后加稀硫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含Cl- B. 先加BaCl2溶液,再加HCl,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SO42-离子 C. 加入用HCl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SO42-离子 D. 加入过量HCl酸化,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42-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先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且过滤后加稀硫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含Cl-,也可能含有SO42-,A项错误; B. 先加BaCl2溶液,再加HCl,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SO42-或者Ag+,B项错误; C. 加入用HCl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存在SO42-或者Ag+,C项错误; D. 加入过量HCl酸化,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42-离子,D项正确; 答案选D。 18.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Na+、Ag+、NO3-、Cl- B. Na+、Cu2+ 、SO42-、NO3- C. Mg2+、Na+、SO42-、Cl- D. K+、Ba2+、CO32-、NO3- 【答案】C 【解析】 【分析】酸性溶液中存在H+,考虑哪些离子与H+不能共存。 【详解】A. Ag+与Cl-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含有Cu2+的溶液为蓝色,B项错误; C. Mg2+、Na+、SO42-、Cl-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C项正确; D. Ba2+和CO32-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答案选C。 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B. 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C. 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 H2O为液态,不能直接进行计算,A项错误; B. 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物质的量为0.01mol,Na+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离子数为0.02NA,B项正确; C. 条件不是标准状况,无法进行计算,C项错误; D. 题干中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进行计算,D项错误; 答案选B。 20.等物质的量的 SO2 和 SO3 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 1∶1 B. 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 2∶3 C.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1∶1 D. 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 3∶4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为1:1,A正确; B、氧原子的数目比为(1×2):(1×3)=2:3,B正确; C、质量比为(1mol×64g/mol):(1mol×80g/mol)=4:5,C错误; D、它们所含的原子数目比为(1×3):(1×4)=3:4,D正确; 故答案选C。 21.将30mL 0.5mol/L 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03mol/L B. 0.3mol/L C. 0.05mol/L D. 0.04mol/L 【答案】A 【解析】 【详解】将30 mL 0.5mol/L 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22.实验室需要配制NaOH溶液和硫酸溶液。 Ⅰ、配制100mL 1.0mol·L-1 NaOH溶液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E的名称为___,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仪器是___(填序号),还需增加的玻璃仪器有___(填仪器名称)。 (2)在配制NaOH溶液时 ①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g。 ②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是(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操作 浓度影响 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___ 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___ 定容时,仰视读数 ___ 容器E未干燥,残余少量水 ___ Ⅱ、配制100mL 0.5mol·L-1 硫酸溶液 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该溶液,该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 100mL容量瓶 (2). AC (3). 烧杯、玻璃棒 (4). 4.0 (5). 偏低 (6). 偏低 (7). 偏低 (8). 无影响 (9). 18.4 (10). 2.7 【解析】 【分析】Ⅰ、(1)由图可知E为容量瓶;配制溶液时需要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2)①利用m=cVM进行计算; ②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位置放颠倒了,称得的试剂质量偏小;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的质量减小;定容时,仰视读数,溶液的体积偏大;容量瓶中是否有水对实验无影响; Ⅱ、利用c=计算硫酸的浓度;利用稀释定律计算体积。 【详解】Ⅰ、(1)由图可知E为容量瓶;配制溶液时需要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不需要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还需要增加的是烧杯和玻璃棒; (2)①配制100mL 1.0mol·L-1 NaOH溶液,m=cVM=1.0mol/L×0.1L×40g/mol=4.0g; ②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称得的试剂质量偏小,浓度偏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的质量减小,浓度偏低;定容时,仰视读数,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容量瓶中是否有水对实验无影响; Ⅱ、c(H2SO4)===18.4mol/L;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18.4mol/L×V(浓溶液)= 0.5 mol/L×0.1L,则V(浓溶液)=0.0027L=2.7mL。 23.妈妈教小鲁蒸馒头:先用酵头发面,面团发酵至两倍大后,再加纯碱调节酸性,然后将面团揉切后上锅蒸即可。小鲁查阅资料得知,酵头可使面团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CO2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但同时也会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 (1)下列关于纯碱的认识正确的是___。 A.受热易分解 B.水溶液显碱性 C.属于碱 D.可与酸反应 (2)小鲁探究用Na2CO3调节面团酸度,而不用NaHCO3的原因。 ①Na2CO3与NaHCO3质量均为1g时,消耗H+的物质的量更多的是___。 ②以Na2CO3或NaHCO3为例,计算消耗H+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___ (3)小鲁实际操作时,发现面团发得不好,面团内的气孔少,略有酸味。妈妈指导小鲁将Na2CO3改用NaHCO3,继续揉面,上锅蒸后果然蒸出了松软的馒头。解释NaHCO3的作用___。 (4)某品牌复合膨松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 其中葡萄糖酸-δ-内酯和淀粉是助剂,其作用是防止膨松剂吸潮结块而失效。焦磷酸二氢二钠的作用是___。 【答案】(1). BD (2). Na2CO3 (3). Na2CO3:1/53(0.0189),NaHCO3:1/84(0.0119) (4). 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和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反应,减少酸味 (5). 提供H+与NaHCO3、CaCO3反应产生CO2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解析】 【分析】(1)纯碱为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①Na2CO3与NaHCO3消耗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4:53; ②Na2CO3与NaHCO3消耗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89mol、=0.0119mol; (3)NaHCO3和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反应,减少酸味;且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4)焦磷酸二氢二钠能提供H+与NaHCO3、CaCO3反应产生CO2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详解】(1)纯碱为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综上所述答案为BD; (2)①Na2CO3与NaHCO3质量均为1g时,消耗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4:53,碳酸钠消耗的氢离子多; ②Na2CO3与NaHCO3消耗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89mol、=0.0119mol; (3)NaHCO3和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反应,减少酸味;且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4)焦磷酸二氢二钠能提供H+与NaHCO3、CaCO3反应产生CO2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24.氯化钠(NaCl)是生活中常用的化学品,也是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 (1)某同学用含钠元素的不同类别物质制备NaCl。请再列举3种反应: ①2Na+Cl22NaCl ②___; ③___; ④___。 (2)粗盐中一般含有CaCl2、MgCl2、CaSO4和MgSO4杂质。从粗盐制得精盐的过程如下: ①写出MgCl2、CaSO4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②各操作分别是:操作a___、操作b___、操作c___。 ③试剂Ⅰ是___。 ④加入试剂Ⅱ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加入试剂Ⅲ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答案】(1). Na2O+2HCl=2NaCl+H2O (2). NaOH+HCl=NaCl+H2O (3). Na2CO3+2HCl=2NaCl+H2O+CO2↑ (4). MgCl2=Mg2++2Cl- (5). CaSO4=Ca2++SO42- (6). 过滤 (7). 过滤 (8). 蒸发结晶溶液 (9). BaCl2 (10). CO32-+Ba2+=BaCO3↓、CO32-+Ca2+=CaCO3↓ (11). CO32-+2H+=H2O+CO2↑、OH-+H+=H2O 【解析】 【分析】(1)②Na2O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 ③酸碱中和反应能够生成氯化钠; ④纯碱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 (2)粗盐中存在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CaCl2、MgCl2、CaSO4和MgSO4等杂质,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泥沙,加入BaCl2、NaOH、Na2CO3可将杂质一一除去,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1)②Na2O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反应为:Na2O+2HCl=2NaCl+H2O; ③酸碱中和反应能够生成氯化钠,反应为:NaOH+HCl=NaCl+H2O ④纯碱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钠,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粗盐中存在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CaCl2、MgCl2、CaSO4和MgSO4等杂质,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泥沙,即操作a为过滤;所得的溶液A中存在CaCl2、MgCl2、CaSO4和MgSO4等杂质,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SO4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所有的Mg2+ ,加入过量的Na2CO3可除去溶液中所有的Ba2+,将所有沉淀一次性过滤后得溶液B,那么操作b为过滤,试剂Ⅰ是BaCl2溶液,试剂Ⅱ是Na2CO3溶液,溶液B中存在NaCl和过量的Na2CO3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并加热,可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最终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则试剂Ⅲ为盐酸,操作c为蒸发结晶; ①MgCl2的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CaSO4的电离方程式为:CaSO4=Ca2++SO42-; ②由分析可知,操作a是过滤,操作b是过滤,操作c是蒸发结晶; ③由分析可知,试剂Ⅰ是BaCl2溶液; ④加入试剂Ⅱ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和CO32-+Ba2+=BaCO3↓;加入试剂Ⅲ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OH-+H+=H2O。 25.如图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1)填写二维图缺失的类别①___和化学式②___。 (2)某同学利用以下试剂研究FeCl3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 ①Cl2 ②Fe ③NaOH ④H2SO4 ⑤AgNO3 从物质类别上看,FeCl3属于___,可能与___发生反应(填序号); 从化合价角度看,Fe3+具有___性,可能与___发生反应(填序号)。 (3)某工厂用FeCl3溶液腐蚀镀有铜的绝缘板生产印刷电路,其化学原理为如下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 ①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___。 ②反应中FeCl3作___剂,理由是___。 ③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答案】(1). 单质 (2). Fe(OH)3 (3). 盐 (4). ③⑤ (5). 氧化 (6). ② (7). (8). 氧化 (9). 铁的化合价由正三价变为正二价 (10). Cu+2Fe3+=Cu2++2Fe2+ 【解析】 【分析】(1)将物质与名称对应,即可得到①和②; (2)FeCl3属于盐,铁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可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回答问题; (3)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为氧化还原反应,Cu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Fe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2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FeCl3作氧化剂,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1)Fe为金属单质,则①为单质;铁的氢氧化物有Fe(OH)2和Fe(OH)3两种,则②为Fe(OH)3; (2)从物质类别上看,FeCl3属于盐,可能与氢氧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从化合价角度看,Fe3+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具有氧化性,可发生还原反应,可能与铁发生反应; (3)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为氧化还原反应,Cu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Fe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2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FeCl3作氧化剂, ①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 ②反应中FeCl3中Fe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到+2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 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 26.已知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钠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 30% Na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钠和次氯酸钠的条件,指出二者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液漏斗 (2). B (3). 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 反应温度不同 (4). Cl2+2OH-=Cl-+ClO-+H2O (5). 红 (6).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将紫色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7). 黄绿 (8).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解析】 【分析】本题从温度和浓度两方面来探究制取氯酸钠、次氯酸钠生成过程; (1)首先涉及到制取氯气:一般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干燥氯气,凡是能和氯气反应的物质均不能用来除杂质; (2)在讨论氯气的性质时,重点考查了氯水的成份及其氧化性。 【详解】(1)①为Cl2的发生装置,则应通过分液漏斗滴加浓盐酸,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以吸收混合的HCl气体; (2)图中②③分别为制取氯酸钠和次氯酸钠的装置,二者的差异在反应温度和NaOH溶液的浓度; (3)制取次氯酸钠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4)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l2,溶液先变为红色,是因为Cl2和水反应产生的HCl使得石蕊变色;然后由于HClO的强氧化性,溶液褪色;当石蕊被氧化完全后,溶液呈无色,但是随着Cl2的量的增多,Cl2在溶液中积累起来,使得溶液最终呈黄绿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