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班)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班)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 钢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中,1角的为不锈钢即铁合金、5角的为钢芯镀铜合金、1元的为钢芯镀镍合金,A正确; B.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为青铜合金,B错误;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C正确; D.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但由于它在常温下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内层的金属起到了保护作用。所以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D正确; 答案选B。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将高温水蒸气通过炽热的铁粉,铁粉变红色 B. 向Fe(OH)3 胶体中滴加稀H2SO4,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 C. 用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会滴落下来 D. 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 【答案】B 【解析】A、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则将高温水蒸气通过炽热的铁粉,铁粉变黑色,故A错误;B、胶体中滴加稀H2SO4,发生胶体聚沉,则向Fe(OH)3胶体中滴加稀H2SO4 ,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C、用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也不会滴落下来,因为打磨之后,加热,铝表面又会迅速的生成高熔点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C错误;D、铝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铝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铝与空气的接触,故D错误。故选B。 3.下列各组反应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2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AlCl3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NaHCO3溶液中 ④过量CO2通入Na[Al(OH)4]溶液中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2溶液中,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FeCl2反应生成Fe(OH)2沉淀,Fe(OH)2与O2、H2O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错误; ②过量NaOH溶液和AlCl3溶液混合生成Na[Al(OH)4],没有沉淀,错误; ③少量Ca(OH)2投入NaHCO3溶液中,生成CaCO3白色沉淀,正确; ④过量CO2通入Na[Al(OH)4]溶液中,生成Al(OH)3沉淀,正确; 答案为A。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7 ~10-9m之间 B.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 把FeCl3饱和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以制取Fe(OH)3胶体 D. 除去Fe(OH)3胶体中的H+、Cl-,可用渗析的实验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7~10-9m之间,A正确; B、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B正确; C、把FeCl3饱和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取Fe(OH)3胶体,C错误; D、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除去Fe(OH)3胶体中的H+、Cl-,可用渗析的实验方法,D正确; 答案选C。 5.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表面变暗→“出汗”→白色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表面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 B. “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 最后的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D. 该过程中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钠很活泼,易被氧气氧化,所以金属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氧化钠,出现变暗现象,故A正确; B.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易潮解,即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可观察到“出汗” 故B正确; C.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最终风化变成白色粉末为碳酸钠,故C正确; D.整个过程中只有Na→Na2O的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余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6.Cl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是氧化产物 B. 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C. 1mol KClO3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 D. H2C2O4的氧化性强于ClO2的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草酸中的碳元素从+3价升高到二氧化碳中的+4价,草酸作还原剂,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故A正确; B、草酸作还原剂,被氧化,故B正确; C、氯酸钾中的氯从+5价降低到+4价,所以1mol氯酸钾参加反应转移1mol电子,故C正确; D、草酸作还原剂,二氧化氯为还原产物,草酸的还原剂大于二氧化氯,故D错误; 答案选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C. 32 g 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A错误; B、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18 g H2O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水的体积不是22.4L,故B错误; C、n= ==1mol,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则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故C正确; D、2.4g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镁反应后变为+2价,故0.1mol镁反应后失去0.2NA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Fe+CuSO4=FeSO4+Cu B. 3CO+Fe2O32Fe+3CO2 C. AgNO3+NaCl=AgCl↓+NaNO3 D. 2KMnO4K2MnO4+MnO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CuSO4=FeSO4+Cu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类型,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9.下面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 ) A. 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B. 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 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的质量Na2CO3>NaHCO3 D. 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于Na2CO3发生两步水解,所以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 ,Na2CO3 的水解程度大碱性强,故A正确; B. 常温下, 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B正确; C. 因为106g Na2CO3与盐酸反应放出1molCO2,84g NaHCO3与盐酸反应放出1mol CO2,等质量 Na2CO3和NaHCO3的固体,NaHCO3的物质的量大于Na2CO3,放出CO2的质量NaHCO3>NaCO3 故C错误; D.NaHCO3受热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所以稳定性Na2CO3大于NaHCO3,故D正确; 答案选C。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B. 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C.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2H++O2-=H2O 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2H+=CO2↑+H2O 【答案】B 【解析】A. 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CaCO3↓+ CO32﹣+2H2O,选项A错误;B. 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选项B正确;C.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uO═Cu2++H2O,选项C错误;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1.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HCl气体 B. 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NH3 C. 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 瓶中盛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HCl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错误; B、NH3 能与H2SO4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 C、CO2 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能从B口进气,必须从A口进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C错误; D、从B口进入H2,H2不溶于水并在水上方,产生的压强将瓶中的水压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氢气的体积,D正确; 答案为D。 12.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 把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C. 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出的溶液,不能再放入原试剂瓶,防止污染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A错误; B、因NaOH固体易潮解、具有强腐蚀性,应用烧杯盛放NaOH进行称量,故B错误; C、蒸发过程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把水蒸干,故C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需要冷却至室温状态下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否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大,故D正确; 答案选D。 13.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叙述不成立的是( ) A. Z2 与X-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 2NaW+Y2=2NaY+W2 C. 还原性:Y->Z->W- D. W2 通入到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W2优先氧化Y-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为氧化能力Z2>X2,所以Z2能置换出X2,则Z2与X-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成立; B.因为氧化性W2>Y2,所以Y2不能置换出W2,所以2NaW+Y2=2NaY+W2不能发生,故B不成立; C.因为氧化能力是W2>Z2>X2>Y2,所以还原性:Y->Z->W-,故C成立; D.因为氧化能力是W2>Z2>X2>Y2,所以还原性:Y->X->Z->W-,则W2通入到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W2优先氧化Y-,故D成立; 答案:B。 14.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A. 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B. 用CCl4提取碘水中碘,选③ C. 分离Na2CO3溶液和苯,选④ D. 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②③④⑤分别为过滤、蒸发、萃取(或分液)、蒸馏、洗气装置。 【详解】A.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选⑤长进短出可吸收,故A正确; B.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选③,故B正确; C.Na2CO3溶液和苯分层,则选择③,故C错误; D.粗盐提纯,需要溶解后过滤、蒸发得到NaCl,则选①和②,故D正确; 故选C。 15.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9∶1,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7∶3 B. 7∶5 C. 5∶7 D. 3∶7 【答案】B 【解析】 【详解】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9:1,设ClO-为9mol,ClO3-为1mol,被氧化的Cl共为10mol,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9mol×(1-0)+1mol×(5-0)=14mol,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Cl2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14mol,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14mol,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mol:10mol=7:5; 答案选B。 16.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① ② ③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将铁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 B. 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C. 实验①和③中的铁钉只作还原剂 D.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Fe3+===2Fe2+ 【答案】C 【解析】A、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Cu2+>Fe2+,A错误;B、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体现Fe2+ 的还原性,B错误;C、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钉只作还原剂,将铁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铁被氧化生成氯化亚铁,铁钉只作还原剂,C正确;D、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D错误;答案选C。 二、综合题(本卷共3小题,每小空2分,满分52分。) 17.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基础,如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 b.__ c.__。 (2)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__处。冷凝水由__(填f或g)口通入,__口流出。 (4)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50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__。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___。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__g。 ③配制时,正确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用一次)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④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A.配制NaOH溶液,需称量一定质量的溶质,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但物码放置颠倒__。 B.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__。 C.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__。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 E.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 【答案】(1). 蒸馏烧瓶 (2). 冷凝管 (3). 容量瓶 (4). c (5). 酒精灯 (6). 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 (7). g (8). f (9). 未用玻璃棒引流 (10). 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 (11). 2.0 (12). BCAFED (13). 偏小 (14). 偏大 (15). 偏小 (16). 偏小 (17). 无影响 【解析】 【详解】(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c为容量瓶;答案:蒸馏烧瓶;冷凝管;容量瓶。 (2)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e中,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c为容量瓶,d为烧杯,e为锥形瓶,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容量瓶,故答案:c。 (3)因为四氯化碳和酒精为互溶的混合物,需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所以还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由g口通入,f口流出;答案:酒精灯;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 g ;f。 (4)①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除了图中给出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答案:未用玻璃棒引流;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500mL,所需NaOH的质量为0.1mol/L 0.5L40g/mol=2.0g;答案:2.0g; ③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BCAFED ; ④A.配制NaOH溶液,需称量NaOH溶质,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但物码放置颠倒,导致称得质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答案:偏小; B.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所加溶剂的体积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答案:偏大; C.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答案:偏小;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答案:偏小; E.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答案:不影响; 答案:偏小;偏大;偏小;偏小;无影响。 18.A、B、C、D、E 五瓶透明溶液分别是Na2CO3溶液、BaCl2溶液、HCl溶液、NaHSO4溶液、AgN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①A 与D 反应有气体生成,②A 与E 反应有沉淀生成,③B 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④B 与C 反应有沉淀生成,⑤C 与D 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在②和③ 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与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一定量的Ba(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C 溶液,直至不再生成沉淀,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完全后,继续滴加C 溶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向C 溶液中加入Zn 粒,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a2++CO32-=-BaCO3↓ (2). Ba2++SO42-+H++HCO3-=BaSO4↓+H2O+CO2↑ (3). H++HCO3-= H2O+CO2↑ (4). Zn+2NaHSO4 =ZnSO4+Na2SO4+H2↑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检验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①A与D反应产生气体,因此A与D应是Na2CO3、NaHSO4与HCl中的一种;②A 与E 反应有沉淀生成,③B 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且在②和③ 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此沉淀只能是AgCl,因此推出E为AgNO3,A为HCl,B为BaCl2,D为Na2CO3,C为NaHSO4,(1)BaCl2与Na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2)向Ba(HCO3)2溶液中滴加NaHSO4,不再产生沉淀,即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42-+H++HCO3-=BaSO4↓+H2O+CO2↑,继续滴加NaHSO4溶液,发生HCO3-+H+=CO2↑+H2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加入Zn后,发生 Zn+2NaHSO4 =ZnSO4+Na2SO4+H2↑。 19.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2O3),要求全过程不引入其他金属元素。设计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A溶解后,在进行操作a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工厂废液中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引流 (2). 使废液中的氯化铜完全转化为氯化亚铁 (3). Na+、Fe2+ (4). ①② (5). FeCl2+2NaOH=Fe(OH)2↓+2NaCl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要求全过程不引入其他金属元素,因此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铁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过滤后,溶液甲是氯化钠和氯化亚铁的混合物,因此阳离子是钠离子和亚铁离子;固体甲是铜和过量的铁。 【详解】(1)操作a是过滤,在进行操作a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A是铁,工厂废液中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使废液中的氯化铜完全转化为氯化亚铁; (3)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是Na+、Fe2+; (4)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②; (5)步骤③中生成氢氧化亚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2+2NaOH=Fe(OH)2↓+2NaCl。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