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学考一轮复习考点精讲通用版考点24元素周期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浙江学考一轮复习考点精讲通用版考点24元素周期律学案

考点24 元素周期律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b b 一、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二、实质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三、具体表现形式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 相同 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离子半径 阳离子逐渐减小,阴离子逐渐减小 r(阴离子)>r(阳离子)‎ 逐渐增大 性质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1→+7(O、F除外),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除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 四、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根据周期表判断,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向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2.它的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反应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3.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碱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如碱性:NaOH>Mg(OH)2>Al(OH)3,则金属性:Na>Mg>Al。‎ 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根据周期表判断,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往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往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若该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如酸性:HClO4(最强酸)>H2SO4(强酸)>H3PO4(中强酸)>H4SiO4(弱酸),则非金属性:Cl>S>P>Si。‎ ‎3.它的单质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若容易生成气态氢化物,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4.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若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例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微粒半径:S2->Cl>S>F;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H2Te;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⑥非金属性:F>Cl>S>Se。‎ A.②④⑥ B.①③④ C.只有① D.⑥‎ ‎【解析】 因为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即r(Cl)<r(S),①错;非金属性:F>Cl>S>Te,所以稳定性HF>HCl>H2S>H2Te,②正确;单质氧化性:Cl2>Br2>I2,则离子的还原性:I->Br->Cl-,③错误;已知氧化性:Cl2>S,而S>Se>Te,④正确;HClO4酸性最强,⑤错误;非金属性F>Cl,S>Se,又知Cl>S,所以⑥正确。‎ ‎【答案】 A ‎【提炼】 本题的解题应当利用规律法。例如,②、③、④、⑤均与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 ‎【例2】 下列叙述中肯定A金属比B金属的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解析】 选项A,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没有指明它们的电子层数多少,A不正确;选项B中指出了A、B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多少,而没有指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B不正确;选项C,等物质的量的A、B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多的金属活泼性不一定强,如1 mol Al比1 mol Na与足量稀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多,但Al没有Na活泼,C不正确。选项D正确,因为只有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等)在常温下就可与水反应,而较不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 ‎【答案】 D ‎【提炼】 此题考查如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金属性的强弱取决于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而不是失电子的多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元素金属性越强。而失电子能力要综合考虑它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若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越容易失去电子。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反应越容易,说明它越容易失去电子,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例3】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具有如下关系: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X>Y>Z B.Y>X>Z C.Z>X>Y D.Z>Y>X ‎【解析】 根据题意,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则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Z和Y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则Z 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Y元素。由此得出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为Z>Y>X。‎ ‎【答案】 D ‎【提炼】 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中原子、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根据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律推测原子和离子半径大小,这是正向思维。而本题是已知原子和离子半径的大小,要判断原子序数大小的关系,需要逆向思维。已知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核电荷数大的则半径小,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递减。‎ ‎【例4】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D>A>B>C,且A、B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C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据此填空:‎ ‎(1)A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CH4________(填“强”或“弱”)。‎ ‎(2)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B的活泼性比钙的________(填“强”或“弱”)。‎ ‎【解析】 A中最内层电子数是2,确定元素A是硅,则B为第3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B是镁;水溶液呈碱性的气态氢化物是氨气,则C是氮,D是磷。‎ ‎【答案】 (1)硅 弱 (2)HNO3 H3PO4 (3)弱 ‎【提炼】 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根据A中最内层电子数是2,确定元素A;(2)根据A、B同周期及B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元素B;(3)水溶液呈碱性的气态氢化物是氨气。‎ ‎【例5】 ‎ 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D的名称为________。‎ ‎(2)已知: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应将尾气通入________溶液。‎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进行实验。但有的同学认为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对实验造成干扰,需要改进实验方法:‎ 先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除去HCl,再通入Na2SiO3溶液,观察装置C中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能够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Si)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若氧化性Cl2>I2,则可证明非金属性:Cl>I。已知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将产生的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中,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单质的氧化性强,氯气会将碘化钾中的I-氧化为I2,而I2遇淀粉会变蓝色,故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即可证明非金属性:Cl>I。A中盐酸和B中CaCO3反应产生CO2,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硅酸生成,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的原理,可得到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则可证明非金属性:C>Si。‎ ‎【答案】 (1)干燥管 (2)变蓝 NaOH ‎(3)饱和NaHCO3 白色浑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提炼】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①非金属单质与H2越易化合,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②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④非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若A能置换出B,则A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元素。‎ ‎⑤同一周期非金属元素越靠后,其非金属性越强;同一主族非金属元素越靠上,其非金属性越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