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化学试题
www.ks5u.com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H-1;He-4;C-12;N-14;O-16;Na-23;S-32;Cl-35.5;K-39;Ca-40;Mn-55;Fe-56;Cu-64;Zn-65;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雾、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B. 烧碱、纯碱均为碱 C. SiO2、CO2 均为酸性氧化物 D. 氨水、冰水混合物均为纯净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氯化铁溶液是溶液,故A错误; B选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故B错误; C选项,SiO2、CO2均为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选项,氨水是混合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是配制溶液的实验仪器,不能用于物质分离; B选项,是蒸发实验,用于物质分离, C选项,是分液实验,用于液液不相容的分离, D选项,是过滤实验,用于固液分离, 故A不是用于物质分离,BCD用于物质分离,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 生成一种新离子 B. 生成一种新分子 C. 生成一种新原子 D. 生成一种新单质 【答案】C 【解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通过化学反应不可能生成一种新原子,选项C是错误的,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H、H、H+和H2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 B. 18O2和16O3互为同位素 C. S2-的结构示意图为: D. U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差147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H是氕原子,H是氘原子,H+是氢离子H2是氢气,因此这些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故A正确; B选项,它们是单质,18O2和16O3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选项,S2-的结构示意图核外排布为2、8、8,故C错误; D选项,U中质子数为92,中子数239 – 92 = 147,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差55,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首先看是否为同种元素,再看是否为单质。 中子数 = 质量数 – 质子数 5.下列实验事实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关系正确的是 A. 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B. 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C. 氢原子光谱发现电子分层排布: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D. 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电子: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故A错误; B选项,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结构模型,故B正确; C选项,波尔通过氢原子光谱,为解释此现象,引入两字理论,提出定轨理论,即玻尔理论,故C错误; D选项,汤姆生发现电子,提出枣糕模型,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食品包装袋内常用铁粉作为脱氧剂以延长食品保存时间 B. FeCl3浓溶液与沸水反应生成Fe(OH)3胶体,可作净水剂 C. 漂白粉的有效化学成分是次氯酸钙,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食品包装袋内常用铁粉作为脱氧剂,主要是将包装袋中的氧气反应掉,避免食品因含氧而被氧化以达到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故A正确; B选项,FeCl3滴加到沸水中加热直到出现红褐色,停止加热,生成Fe(OH)3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净水效果,故B正确; C选项,漂白粉的有效化学成分是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C正确; D选项,活性炭具有除异味作用,但没有杀菌作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活性炭只具有吸附性,同样明矾净水也只有净水功效,没有消毒杀菌作用。 7.判断下列化学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溶液与胶体不同的本质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 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D.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是否导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溶液与胶体不同的本质原因: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的分散系叫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 —100nm的分散系叫胶体,故A错误; B选项,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故B错误; C选项,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有变化则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选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两者情况下都不导电则为非电解质,两者情况下任一一种导电则为电解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电解质本身可能不导电,要判断电解质,必须把化合物放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看是否本身电离而导电。 8.下列变化必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KMnO4→MnO2 B. Cl2→NaCl C. FeCl3→FeCl2 D. CO→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加还原剂才能实现,说明本身为氧化剂。 【详解】A选项,KMnO4→MnO2,锰虽然化合价降低,氧化剂,但高锰酸钾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还原剂就能实现,故A错误; B选项,Cl2→NaCl,氯化合价虽然降低,为氧化剂,但氯气自身和氢氧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还原剂就能实现,故B错误; C选项,FeCl3→FeCl2,铁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只能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C正确; D选项,CO→CO2,碳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很多物质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自身升高或降低,不需要外加其他物质,比如高锰酸钾分解,双氧水分解,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 9.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包含在1,2,4范围内的是 A. Cl2+2KI=I2 +2KCl B. NH4HCO3=NH3↑+CO2↑+H2O↓ C. 2FeCl2+Cl2=2FeCl3 D. 3NO2+H2O=2HNO3 +NO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Cl2+2KI=I2 +2KCl,氯化合价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置换反应,故不满足题意; B选项,NH4HCO3=NH3↑+CO2↑+H2O↓,没有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满足题意; C选项,2FeCl2+Cl2=2FeCl3,铁化合价升高,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化合反应,故不满足题意; D选项,3NO2+H2O=2HNO3 +NO,氮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故满足题意; 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杨华华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0.将足量 CO2气体通入下列物质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A. CaCl2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Ca(ClO)2溶液 D. CaCO3的悬浊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CaCl2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没有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选项,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先变浑浊,再继续通二氧化碳,浑浊又变澄清,故B不符合题意; C选项,Ca(ClO)2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再继续通二氧化碳,浑浊又变澄清,故C不符合题意; D选项,CaCO3的悬浊液,通二氧化碳,悬浊液变澄清,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CaCl2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如果反应就违背了强酸制弱酸原理。 11.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 A. 分子数目 B. 分子间距 C. 分子大小 D. 分子种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分子数目、气体分子的大小、气体分子间距,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分子间距远远大于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大小可忽略,温度、压强决定气体的分子间距,标准状况下,气体分子间距相等,气体体积取决于分子数目,故选A。 考点: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知识。 12.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隔板(其质量可忽略不计)。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B不正确。氦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氢气的2倍,所以等质量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是氦气的2倍,A正确,CD不正确。答案选A。 13.由N2和CH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9.2倍,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比为 A. 1∶1 B. 1∶4 C. 4∶1 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N2和CH4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9.2倍,利用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密度进行计算, 【详解】 M(混合) = 18.4g∙mol-1, 利用十字交叉法进行计算 也可假设氮气物质的量为x mol,甲烷物质的量为y mol, x:y = 1:4 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它们体积之比为1:4,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用等体积的0.1mol/L的BaCl2 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Fe2 (SO4 )3、 Na2SO4、 KAl(SO4)2 三种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3:2:3 B. 3:1:2 C. 2:6:3 D. 1:1:1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三种盐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体积相同时,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a、b、c,则根据反应式Ba2++SO42-=BaSO4↓可知,3a=b=2c,即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6:3,答案选C。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 B. 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3℃)和苯(沸点为80.1℃)的混合物 C. 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mL氯气、20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 D. 有毒药品的废液须倒入指定的容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不能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故A错误; B选项,乙醇(沸点为78.3℃)和苯(沸点为80.1℃)熔沸点相差不大,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一般熔沸点相差30ºC以上用蒸馏法分离,故B错误; C选项,1L水只能溶解2.6L的氯气,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80mL氯气,故C错误; D选项,有毒药品的废液须倒入指定的容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洗气 B.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C. 除去NaBr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过量Cl2,加热蒸干 D.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I2:加热升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洗气, 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A错误; B选项,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故B错误; C选项,除去NaBr溶液中混有的NaCl,加入过量Cl2,置换出了溴单质,故C错误; D选项,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I2,加热,单质碘易升华,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7.在0.2 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 则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5 mol·L-1 B. 1 mol·L-1 C. 1.5 mol·L-1 D. 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图分析,钠离子为1 mol·L-1,镁离为0.5 mol·L-1,氯离子3.0 mol·L-1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假设钙离子浓度为x mol·L-1,则有1.0+2x+0.5×2=3.0,解x=0.5 mol·L-1,故选A。 【点睛】在溶液中要遵循电荷守恒,即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离子数据可以用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只要数据一致就可以。 1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g3He含的中子数为2NA B. 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所含碳原子数为2NA C. 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 1L0.4mol/L盐酸与0.1molMnO2共热后,生成Cl2的分子数为0.1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3g3He即物质的量为1 mol,3He中子数为1,因此含中子物质的量为1mol,中子数为NA,故A错误; B选项,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通式为CnH2n,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碳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碳原子数为2NA,故B正确; C选项,Cl2与NaOH溶液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一个氯在升高,另一个氯在降低,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C错误; D选项,1L0.4mol/L盐酸与0.1molMnO2共热后,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盐酸是稀盐酸,因此根本不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19.在0℃、1.01×105Pa下,有关H2、O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B. 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 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D. 等体积、等密度的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同温同压等体积的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故A错误; B选项,同温同压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B正确; C选项,等质量的三种气体,根据,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反比,故C错误; D选项,等体积、等密度即等质量,根据,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反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同温同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同温同容,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0.已知在酸性条件下有以下反应关系:①KBrO3能将KI氧化成I2或KIO3,本身被还原为Br2;②Br2能将I-氧化为I2;③KIO3能将I-氧化为I2,也能将Br-氧化为Br2,本身被还原为I2。向KI的硫酸溶液中滴加少量KBrO3溶液后,所得产物除水外还有 A. Br2、Br-、I2 B. Br-、I2、IO3- C. Br-、IO3- D. Br-、I2 【答案】D 【解析】 【详解】⑴KBrO3能将I-氧化成I2或KIO3,本身被还原为Br2,氧化性:KBrO3 > KIO3或I2, 还原性:I- > Br2; ⑵Br2能将I-氧化为I2,氧化性:Br2>I2,还原性I- > Br-; ⑶KIO3能将I-氧化为I2,也能将Br-氧化为Br2,本身被还原为I2, 氧化性:KIO3 > Br2,还原性:Br- > I2; 氧化性:KBrO3 > KIO3 > Br2>I2 还原性:I- > Br-> I2 A选项,由于KI是过量,Br2会被I-还原成Br-,故A错误; B选项,IO3-与I-、Br-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C选项,IO3-与Br-反应,不能共存,故C错误; D选项,由于KBrO3是少量的,会被还原成Br-,I-被氧化成I2,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焰色反应前铂丝要先在硫酸中洗涤,再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 B. AgBr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可用于制作照相底片 C. 新制的氯水应保存在无色广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 D.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人每天要要适当补充含I2的食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做焰色反应前铂丝要先在盐酸中洗涤,故A错误; B选项,AgBr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可用于制作照相底片,故B正确; C选项,氯水中次氯酸在光照下发生分解,因此新制的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故C错误; D选项,碘是人体所需元素,所以人每天要要适当补充含KIO3的食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2.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在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无现象,再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 B.样品中加NaOH溶液加热,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证明检验样品中有NH4+的存在 C.将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在冰水中冷却,KNO3晶体先析出 D.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检验硫酸根离子,现加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正确; B选项,样品中加NaOH溶液加热,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检验样品中有NH4+的存在,故B错误; C选项,硝酸钾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大,因此将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在冰水中冷却,KNO3晶体先析出,故C正确; D选项,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3.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0.100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 B. MO2+ C. M3+ D. M2+ 【答案】D 【解析】 【详解】0.195g锌粉物质的量为, 20.0mL0.100mol·L-1物质的量为,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思想建立 0.003mol×2 = 0.002mol×(+5 - x) 解得 x = 2,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4.在标准状况下,将VL气体A(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g/cm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溶质质量, 溶剂0.1L水,即质量为100g,溶液质量为, 因此物质的量浓度为 , 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5.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Mg2+、Ba2+、Cl-、CO32-、SO42-,现取三份各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 Cl-可能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有0.02molCO32- C. Na+可能存在,要确定需要通过焰色反应 D. Mg2+、Ba2+一定不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Mg2+、Ba2+、Cl-、CO32-、SO42-,现取三份各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可能有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 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说明有铵根离子且物质的量为0.04 mol,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 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沉淀质量为2.33g,说明剩余沉淀是硫酸钡沉淀且物质的量为0.01mol,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钡沉淀且质量为6.27g-2.33g=3.94g即物质的量为0.02mol,从而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根据共存性,溶液中无钡离子、镁离子, 【详解】A选项,硫酸钡物质的量为0.01mol即硫酸根0.01mol,碳酸钡物质的量为0.02mol即碳酸根0.02 mol,铵根0.04 mol,根据电中性原则,肯定含有钠离子,可能含有氯离子,故A正确; B选项,根据题知得出100mL溶液中含有0.02molCO32-,故B正确; C选项,硫酸钡物质的量为0.01mol即硫酸根0.01mol,碳酸钡物质的量为0.02mol即碳酸根0.02 mol,铵根0.04 mol,根据电中性原则,肯定含有钠离子,故C错误; D选项,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根据共存性,溶液中肯定无钡离子、镁离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 26.(1)用化学用语表示9个质子,10个中子的核素: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足量的NaOH溶液与SO2反应___。 ②用氯气制备漂白粉的反应____。 (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填序号)。 ①NaCl溶液 ②干冰 ③液态氢化氢 ④铁 ⑤硫酸钡固体 ⑥蔗糖(C12H22O11) ⑦氨气 ⑧硫酸氢钠固体 写出⑧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 【答案】 (1). F (2). SO2+2NaOH=Na2SO3+H2O (3).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①④ (5). ③⑤⑧ (6). ②⑥⑦ (7). NaHSO4=Na++H++SO42- 【解析】 【分析】 同位素的书写,左上角质量数,左下角质子数;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能不导电化合物。 【详解】⑴用化学用语表示9个质子即为F,10个中子的核素:, 故答案为; ⑵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足量的NaOH溶液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其反应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 +H2O, 故答案为SO2+2NaOH=Na2SO3+H2O; ②用氯气制备漂白粉的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⑶①NaCl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溶液 ②干冰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虽然能导电,但不是本身电离导的电,是非电解质; ③液态氢化氢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自身电离而导电,是电解质; ④铁能导电,是单质; ⑤硫酸钡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自身电离而导电,是电解质; ⑥蔗糖(C12H22O11)不导电,在水溶液中不导电,是非电解质; ⑦氨气不导电,在水溶液中由于生成氨水而电离导电,是非电解质; ⑧硫酸氢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自身电离而导电,是电解质; 因此能导电的是①④,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⑤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⑥⑦, 故答案为①④;③⑤⑧;②⑥⑦; 写出⑧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42- 故答案为NaHSO4=Na++H++SO42-。 27.(1)标准状况下,与5.6L的CH4气体含相同H原子数的硫化氢的质量为___g。 (2)将2mol·L-1Al2(SO4)3和0.2mol·L-1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设混合溶液体积等于两溶液体积之和),计算混合液中c(SO42-)=__mol·L-1。若用容量瓶以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480mL浓度成0.2mol·L-1 稀硫酸,计算需要量取____mL的浓硫酸。 (3)配平以下方程式___ ___K2Cr2O7+___HCl=___KCl+___CrCl3+___Cl2↑+___H2O 上述反应中物质氧化性:___>__,每生成lmolCl2时有__个电子发生转移,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答案】 (1). 17g (2). 3.1mol/L (3). 5.4mL (4). 1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 (5). K2Cr2O7 (6). Cl2 (7). 1.204×1024或2NA (8). 1:6 【解析】 【分析】 ⑴先将甲烷物质的量算出来,再根据氢原子数算出硫化氢的物质的量, ⑵硫酸根浓度等于混合前各物质的硫酸根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总体积, 先求算硫酸的浓度,在根据稀释原理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⑶先根据化合价升降原理进行配平,再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 【详解】⑴标准状况下,5.6LCH4气体物质的量为,氢原子物质的量为0.25 mol×4 = 1 mol,含1 molH原子数的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质量为, 故答案为17; ⑵将2mol·L-1Al2(SO4)3和0.2mol·L-1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设混合溶液体积等于两溶液体积之和),设体积为V L,计算混合液中c(SO42-)为 , 若用容量瓶以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 物质的量浓度为 配制480mL浓度成0.2mol·L-1 稀硫酸,将溶液稀释成500 mL,根据 ↑ V(浓) = 0.0054L =5.4 mL 故答案为5.4mL; ⑶ _1_K2Cr2O7+_14_HCl=_2_KCl+_2_CrCl3+_3_Cl2 +_7_H2O 化合价降低的为氧化剂即K2Cr2O7,化合价升高得到的产物为氧化产物即Cl2,上述反应中物质氧化性:K2Cr2O7 > Cl2,根据反应每1 mol K2Cr2O7反应转移6 mol电子生成3 mol Cl2,每生成lmol Cl2时有2mol电子即2NA电子发生转移,还原剂是HCl,参与反应的有14 mol,但化合价升高的只有6 mol,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故答案为1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K2Cr2O7;Cl2;1.204×1024或2NA;1:6。 28.(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称取2.0gNaOH固体:先在托盘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加2g砝码,左盘加NaOH固体 B.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C.称取16.0gCuSO4 固体在5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定容,可配得0.20mol/L的CuSO4溶液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慢慢注入浓硫酸 E.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造成浓度偏高 F.溶液转移定容时,溶液未冷却至室温造成浓度偏低 (2)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每一步所加试剂均过量): 现有下列仪器,请按要求填写以下空白: Ⅰ.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 Ⅱ.如何检验步骤③操作后碘化钠滤液中的碘离子___,步骤⑤所需的操作名称是__。 Ⅲ.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答案】 (1). BE (2). 冷凝管、温度计 (3).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不溶于酸的黄色沉淀证明有I-或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氯水和CCl4充分振荡,若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证明有I-或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证明有I- (4). 萃取分液 (5). 2NaI+MnO2+2H2SO4=MnSO4+I2 +Na2SO4+2H2O 【解析】 【分析】 ⑴主要是配制溶液中的误差分析, 海带在坩埚中灼烧,变为海带灰,溶解过滤得到碘离子,碘离子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反应生成单质碘,单质碘和苯进行萃取分液,分液后再蒸馏得到纯单质碘。 【详解】⑴A选项,称取2.0gNaOH固体应该放在烧杯中称量,故A错误; B选项,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故B正确; C选项,称取16.0gCuSO4 固体不能直接放在在5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故C错误; D选项,配制硫酸溶液稀释时,浓硫酸缓缓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加变搅拌,故D错误; E选项,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造成浓度偏高,故E正确; F选项,溶液转移定容时,溶液未冷却就定容,待冷却至室温时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F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E; ⑵ Ⅰ.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主要是利用蒸馏的方法得到单质碘,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冷凝管、温度计, 故答案为冷凝管、温度计; Ⅱ.检验步骤③操作后碘化钠滤液中的碘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不溶于酸的黄色沉淀证明有I-或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氯水和CCl4充分振荡,若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证明有I-或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证明有I-,步骤⑤所需的操作名称是萃取分液, 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不溶于酸的黄色沉淀证明有I-或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氯水和CCl4充分振荡,若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证明有I-或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变为棕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变蓝证明有I-;萃取分液; Ⅲ.步骤④主要是二氧化锰和碘离子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2NaI+MnO2+2H2SO4= MnSO4 +I2 +Na2SO4+2H2O, 故答案为2NaI+MnO2+2H2SO4=MnSO4+I2 +Na2SO4+2H2O。 29.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较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其中E中盛有CCl4液体(用于除去ClO2中的未反应的Cl2)。 (1)仪器P的名称是___。 (2)实验室制备ClO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 (3)B装置中所盛的试剂是___。 (4)F为ClO2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填序号),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___(填接口字母)。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2NaClO2+Cl2═2ClO2+2NaCl (3). 饱和食盐水 (4). ② (5). d 【解析】 【分析】 A装置是实验室制氯气,B是除掉氯气中的HCl,C是干燥气体,D是ClO2和Cl2反应,E是除掉未反应的氯气,F装置来收集ClO2,G主要是防倒吸,后面再接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 ⑴仪器P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⑵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生成ClO2和氯化钠, D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2NaClO2+Cl2== 2ClO2+2NaCl, 故答案为2NaClO2+Cl2==2ClO2+2NaCl; ⑶B装置作用是除掉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因此用饱和食盐水,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 ⑷F为ClO2收集装置,因密度比空气大,应该伸入到集气瓶底部,因此应选用的装置是②,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d, 故答案为②;d。 30.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2g/cm3的NaOH溶液吸收,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1mol。 (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3)原混合气体中氯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答案】 (1). 6 (2). 0.5 (3). 3:2 【解析】 【分析】 先将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出来,再求出物质的量,在 根据钠元素守恒求出氯离子物质的量,在根据比例关系求氢气与氯气的比。 【详解】⑴ 故答案为6; ⑵NaOH最终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根据钠元素守恒 n(Cl-)=n(NaCl)=6 mol∙L-1×0.1L – 0.1 mol = 0.5 mol 故答案为0.5 ⑶根据2NaOH + Cl2 === NaClO +NaCl + H2O,生成0.1 mol NaClO,反应消耗0.1mol Cl2,也生成0.1 mol NaCl,因此HCl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0.4 molNaCl,即有0.4molHCl生成,则消耗氢气和氯气分别为0.2mol,总的消耗氯气为0.3 mol,故原混合气体中氯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故答案为3: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