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考前模拟试卷化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考前模拟试卷化学

2016 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考前模拟化学 一、选择题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观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 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 CaCl2 与空气中 的 CO2 反应生成 CaCO3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 K2CO3)不能与 NH4Cl 混合使用 K2CO3 与 NH4Cl 反应生成氮 气会降低肥效 D FeCl3 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 能从含 Cu2+的溶液中 置换出铜 A.A B.B C.C D.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涉及盐的水解、酸性强弱的比较、离子共存及离子反应等。 A.烧碱是 NaOH 而不是 Na2CO3,且 Na2CO3 为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油脂在碱 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并非 Na2CO3 直接与油脂 发生反应,错误;B.漂白粉发生变质,是因为其中的 Ca(ClO)2 与空气中的 CO2、H2O(g)反 应生成 CaCO3 和 HClO,HClO 继续分解为 HCl 和 O2,错误;C.草木灰与 NH4Cl 混合使用 时,CO3 2−与NH4 +发生双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 NH3,降低肥效,正确;D.FeCl3 溶液可用 于制造铜质印刷线路板,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Cu 2FeCl2+CuCl2,Fe3+将 Cu 氧化为 Cu2+,并非发生置换反应,错误。答案选 C。 答案:C 2.我国科学家研发成功了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共转化技术,利用分子筛催化剂高效制得乙 酸。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反应物和产物中都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B.消耗 22.4 L CO2 可制得乙酸 60g C.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过程符合绿色化学原理,原子利用率达 100%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键类型、反应类型的判断,绿色化学等。反应方程式为 CH4+CO2 CH3COOH。A.反应物中的 CH4 只含有极性键,无非极性键,错误;B.未注明标 准状况,不适合用气体摩尔体积,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各 不相同,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达 100%,符合绿色化学原理,正确。答案选 D。 答案:D 3.《梦溪笔谈》中记载有: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烹胆 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水能为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该记载中没有 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分析可知:硫酸铜从水溶液中结晶析出胆矾属于化 合反应,胆矾加热分解生成单质铜属于分解反应,在铁釜中熬胆矾时,铁把铜离子置换成 单质铜,属于置换反应,则没有涉及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答案选 D。 答案:D 4.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下列反应或转化中同位素示踪表示正确的是( ) A.2Na218O2 +2H2O 4Nal8OH+O2↑ B.NH4Cl+ 2H2O NH3·2H2O+HCl C.2KMnO4 +5H218O2 +3 H2SO4 K2SO4+2MnSO4 +518O2↑+8H2O D.K37ClO3+6HCl K37Cl+3Cl2↑+3H2O 解析:本题考查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涉及盐的水解、氧化还原反应等。A.过氧化钠与 水反应时 Na218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生成物氧气中的氧元素质量数为 18,错误; B.根据盐类的水解原理,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结合氢离子,则 NH3·2H2O 和 HCl 中都应有重氢原子,错误;C.KMnO4 将 H218O2 氧化得到氧气,所以氧气中所含的氧原 子质量数都是 18,正确;D.1 摩尔 K37ClO3 氧化 5 摩尔 HCl 得到 3 摩尔 Cl2,所以质量数为 37 的氯原子应该在氯分子中,错误。答案选 C。 答案:C 5.分子式为 C9H18O2 的有机物 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B 和 C,其中 C 不与 NaHCO3 溶液反应,1 mol C 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能生成 400g 沉 淀。则有机物 A 的可能结构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4 种 B.8 种 C.10 种 D.16 种 解析: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分子式为 C9H18O2 的有机物 A,它能在酸性条件 下水解生成 B 和 C,C 不与 NaHCO3 溶液反应,则 C 为醇,1 mol C 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与 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能生成 400g 沉淀,即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4mol,则 C 为含 4 个碳原 子的醇,B 为含 5 个碳原子的羧酸。因丁基有 4 种同分异构体,则含有 5 个 C 原子的羧酸 有 4 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OOH、(CH3)2CHCH2COOH、 CH3CH2CH(CH3)COOH、(CH3)3CCOOH;含有 4 个 C 原子的醇有 4 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OH、CH3CH2CH(OH)CH3、(CH3)2CH(OH)CH3、(CH3)3COH;则有机物 A 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4×4=16。答案选 D。 答案:D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 −+OH-+Ca2+ H2O+CaCO3↓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NH4 ++OH- H2O+NH3↑ C.向漂白粉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Ca2++3ClO-+SO2+H2O CaSO4↓+Cl- +2HClO D.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2++H2S↑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A.石灰水不足,即Ca(OH)2完全反应,OH-离子与 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2:1,则离子反应为2HCO3 −+Ca2++2OH- CaCO3↓+2H2O,错 误;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时才有氨气放出,稀溶液只生成NH3H2O,错 误;C.次氯酸有强氧化性,SO2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硫化亚铁溶于 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FeS+4H++3NO3 − Fe3++3NO↑+ H2O,错误。答案 选C。 答案:C 7.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 Fe(NO3)2 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转为黄色 说明盐酸具有氧化性 B 向一定浓度的 Na2SiO3 溶液中通入适量 CO2 气体, 有白色沉淀 说明 H2CO3 的酸性比 H2SiO3 的酸性强 C 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没有沉淀 说明该气体中肯定没有 CO2 D 室温下向 CuCl2 和少量 FeCl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铜屑,充分搅拌,过滤,得蓝绿色溶液 除去杂质 FeCl3 得纯净 CuCl2 溶液 A.A B.B C.C D.D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操作,酸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等。 A.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具有还原性的Fe2+和大量的,当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中相当于存在 了具有强氧化性的稀硝酸,将Fe2+氧化成Fe3+,而不是盐酸具有强氧化性,错误;B.向 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反应方程式为:CO2+H2O+Na2SiO3 H2SiO3↓+Na2CO3, 则H2CO3的酸性比H2SiO3 强,正确;C.若CO2中混有HCl,则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也不生 成沉淀,错误;D.根据2FeCl3+Cu CuCl2+ 2FeCl2,加入铜屑不能除去FeCl2杂质,错 误。答案选B。 答案:B 8.取一定质量含 Cu、Cu2O、CuO 的固体混合物,将其分成两等份并进行下列转化,则转化 过程中所加稀 HN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4.4mol·L -1 B.3.6mol·L -1 C.4.0mol·L -1 D.3.2mol·L -1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分析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 即是氧原子的质量,则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4mol;NO 的物质的量为 0.2mol。设其中一 份固体混合物中 Cu、Cu2O、Cu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z,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氧元素 守恒有:2x+2y=0.2×3=0.6,y+z=0.4,从而得出 x+2y+z=0.7,即反应后生成的 Cu(NO3)2 的 物质的量为 0.7mol,则 500mL 稀硝酸中,n(HNO3)=0.7mol×2+0.2mol=1.6mol, c(HNO3)=1.6mol/0.5L=3.2 mol·L-1.答案选 D。 答案:D 9.H2S 废气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是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反应原理为:2H2S(g) +O2(g ) S2 (s)+2H2O(l) △H=-632kJ·mol-1.右图为质子膜 H2S 燃料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电极 a 为电池的正极 B.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 +4e- 2H2O C.该装置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H+经质子膜进入 a 极区 解析:本题考查燃料电池、原电池原理的相关知识。A.该电池属于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的 为负极,通入空气或氧气的为正极,则电极 a 为电池的负极,错误;B.根据图示,O2 在电 极 b 上得电子生成 H2O,电极反应为:O2+4H++4e- 2H2O,正确;C.该装置是一种将化 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错误;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 H+离子经质子膜进入 b 极区,错误。答案选 B。 答案:B 10.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 羟基(—OH)中电子数为 9NA B.100 mL 2.0 mol·L -1 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数均为 0.2 NA C.将 10.6 g Na2CO3 固体溶于水,所得离子总数为 0.3 NA D.常温常压下,14g 由 N2 与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NA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等。A.一个 羟基中质子数为 8+1=9,正确;B.醋酸是弱酸,只有部分电离,错误;C.因CO3 2−离子可水 解生成HCO3 −离子和 OH-离子,则所得离子总数大于 0.3 NA,错误;D.N2 与 CO 的摩尔质 量都是 28g/mol,且都是双原子分子,则 14g 即 0.5mol N2 与 CO 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 目为 NA,正确。答案选 AD。 答案:AD 11.溶液的 pH、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与 NaOH 完全中和时,醋酸溶液所消耗的 NaOH 少 B.它们分别与足量 CaCO3 反应时,放出的 CO2 一样多 C.两种溶液的 n(Cl-)= n(CH3COO-)相同 D.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时,n(Cl-)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能区分 HCOOCH3 和 HCOOCH2CH3 C.用 Na2CO3 溶液不能区分 CH3COOH 和 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A.由于羟基是亲水基,在物质的分子中含有的羟基个 数越多,水溶性就越强,正确;B.HCOOCH3 有两种不同位置的 H 原子,而 HCOOCH2CH3 有三种不同位置的 H 原子,则用核磁共振氢谱能区分 HCOOCH3 和 HCOOCH2CH3,正 确;C.CH3COOH 能与 Na2CO3 溶液反应放出 CO2 气体,而 CH3COOCH2CH3 不能与 Na2CO3 溶液反应,且 CH3COOCH2CH3 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能够分层,则用 Na2CO3 溶液能区 分 CH3COOH 和 CH3COOCH2CH3,错误;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生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产物不相同,错误。答案选 AB。 答案:AB 14.某元素 X 核电荷数小于 18,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n,最外层电子数为 2n+1,原子核内 质子数是 2n2-1。下列有关 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 能形成化学式为 X(OH)3 的碱 B.X 不能形成化学式为 NaXO3 的含氧酸钠盐 C.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可能为偶数 D.X 能与某些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性质,元素的推断及性质。X 核电荷数小于 18,为短周期元 素,则 n≤3,n 等于 1 时不符合;n 等于 2 时是氮元素,符合;n 等于 3 时是氯元素,符 合。A.氮和氯都是非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碱,错误;B.氮元素可形成 NaNO3,氯元素可形成 NaClO3,错误;C.氮原子和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是奇数,正确;D.氮元素 和氯元素都能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形成化合物,正确。答案选 AB。 答案:AB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漂白粉、臭氧的净水原理相同 B.血液透析的原理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只能防止食物受潮 D.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可加重雾霾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涉及水的净化、胶体的性质、食品保护及雾霾等。A.明矾中 铝离子水解生成胶体,利用吸附性净水,而漂白粉、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 毒,净水原理不同,错误;B.血液为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透过, 则血液透析的原理利用了胶体的性质,正确;C.硅胶具有吸水性,铁粉具有还原性,所以 食品包装中常放入硅胶和铁粉的小袋,防止食物受潮和氧化变质,错误;D.煤炭燃烧、机 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均产生固体颗粒物,雾霾与空气中固体颗粒物有关,则煤炭燃烧、 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等可加重雾霾,正确。答案选 AC。 答案:AC 二、推断题 16.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我国也在大力推广新一代乙醇燃料,广西是我国甘蔗产量主产区 之一,乙醇可以从甘蔗中提炼加工出来,乙醇除用作燃料外,还可以用它合成其他有机 物。下面是以乙醇为起始原料的转化关系,请回答相关问题。 B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作食品包装袋,但往往会带来环境问题。 写出 A→B 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乙醇→A 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乙醇→C 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 E 的方程式: 。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有机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 C 为 CH3CHO,D 进一步被氧化生成 D 为 CH3COOH,乙醇与 D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E 为 CH3COOCH2CH3,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A 为 CH2=CH2,B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作食品 包装袋,则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B 为 。A→B 为乙烯的加聚反应,化学方 程式为:nCH2=CH2 ;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到 170°发生消去 反应生成乙烯,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2O;乙醇催化氧化生 成乙醛,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H2O;乙醇和乙酸发生酯 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CH3COOCH2CH3+2H2O。 答案: CH3CH2OH CH2=CH2↑+H2O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H3COOH+C2H5OH CH3COOCH2CH3+2H2O 17.某氯化铁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 行: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 、 。 (填 仪器名称) 解析:配制 250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50mL 容量 瓶和胶头滴管。 答案:250mL 容量瓶 胶头滴管 (2)请写出加入溴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解析:因 Br2 具有氧化性,可将 Fe2+氧化为 Fe3+,离子方程式:2Fe2+ +Br2 2Fe3+ +2Br -。 答案:2Fe2+ +Br2 2Fe3+ +2Br- (3)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为 b1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 质量为 b2g,若 b1-b2=0.3g,则接下来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蒸发皿质量是 W1 g,蒸发皿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 W2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为了减少误差,需再次加热冷却并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小于 0.1g;红棕色固体 为,Fe2O3,根据铁元素质量守恒,Fe2O3 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即为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则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 答案:再次加热冷却并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小于 0.1g ×100% (4)有同学提出,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测定: 溶解样品改用了硫酸,而不用盐酸,为什么 。 选择的还原剂是否能用铁 (填是或否),原因是: 。 若滴定用掉 c mol/ L KMnO4 溶液 bmL,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加入盐酸,溶液中的氯离子会被氧化,使消耗高锰酸钾的 量增大,产生实验误差,所以改用硫酸是为了防止过量的盐酸对后面KMnO4的滴定有干 扰;②还原剂不能用铁,如果用铁做还原剂,则Fe+2Fe3+ 3Fe2+,且Fe也会与过量的硫 酸反应生成Fe2+,干扰铁元素的测定;③依据反应5Fe2++MnO4 −+8H+ Mn2++5Fe3++4H2O,n(Fe2+)=5n(KMnO4),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 10 56 / 10 2.8100% 100%cbx molx g molx bcxxag a   。   ag gw 10w160 112 12    a ww 217  a ww )(7 21  答案:过量的盐酸对后面KMnO4的滴定有干扰 否 如果用铁做还原剂,Fe+2Fe3+ 3Fe2+,且Fe会与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Fe2+,干扰铁元素的测定 ×100% 18.已知 A、B、C、D、E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小于 36 的元素,且它们的核电荷数 依次增大。B 原子的 p 轨道半充满,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低 的。D 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 3p 轨道全充满。A+比 D 原子形成的离子少一个电子层。C 与 A 形成 A2C 型离子化合物。E 的原子序数为 26,E 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 而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E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解析:Fe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 64s2 或[Ar]3d64s2。 答案:1s22s22p63s23p63d 64s2 或[Ar]3d64s2 (2)A、B、C、D 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 P 元素的 3P 电子为半充满,较稳定, 其第一电离能大于 S 元素,则 A、B、C、D 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N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