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重庆市九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017-2018学年重庆市九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 B.熟石灰与水 C.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
2.氢气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CO(g)+H2O(g)CO2(g)+H2(g) △H<0,为了提高氢气在平衡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 C.更换催化剂 D.减小CO的浓度
3.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s)+3B(g)2C(g),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C.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4. 实验室用足量镁粉与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盐酸反应来制得氢气。由于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操作。为减慢反应速率,同时又不影响生成H2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的物质是
A.CH3 COONa固体 B. NaOH溶液 C.(NH4)2SO4 粉末 D.K2SO4 固体
5. 常温下向10mL0.1mol/L氨水中缓缓加蒸馏水稀释到1L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离程度增大,导电能力减弱 B.c(OH- )/c(NH3 ·H2O)增大
C.溶液中OH- 数目减小 D.Kb (NH3 ·H2O)不变
6. 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a表示的是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b表示反应物的键能总和高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C.图b 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D.图a不需要加热就一定能发生,图b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7.已知1molH2(g)与1molBr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Br(g)放出102kJ的能量,方程式为:
H2(g)
Br2(g)
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H2(g)+Br2(g)=2HBr(g);又知:
则表中a为
A. 200 B.260 C.404 D.230
8.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实验事实
热化学方程式
评价
A
已知
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将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H2SO4(aq)+Ba(OH)2(aq)
=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1
正确
B
已知25 ℃、101 kPa下,120 g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935.1kJ
C(s)+O2(g) =CO2(g)
ΔH=-393.51 kJ·mol-1
不正确;
同素异形体要注名称:C(石墨,s)
C
160 g SO3气体与适量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2SO4,放出热量260.6 kJ
SO3(g)+H2O(l) =H2SO4(aq)
ΔH=-130.3 kJ·mol-1
不正确;因为反应热为ΔH=-260.6 kJ·mol-1
D
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H3COOH(l)+NaOH(aq)
=CH3COONa(aq)+H2O(l)
ΔH=-57.3 kJ·mol-1
不正确;因为醋酸状态为“aq”,而不是“l”
9.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98%的硫酸
C.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Al片改成Al粉
D.KSCN与FeCl3两溶液反应时,加入适量NaCl固体
10.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H++Cl-+HClO
B.工业上合成氮反应N2(g)+ 3H2 (g)2NH3(g) △H<0 选择500 ℃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 I2(g)2HI(g)
D.SO2氧化成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2SO3(g)
11. 已知①碳酸钙的分解CaCO3(s)=CaO(s)+CO2(g) ΔH 1 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②
氯酸钾的分解 2KClO3 (s)=2KCl(s)+3O2(g) ΔH 2 , 在任何温度下都自发进行,下面有几组焓变数据,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ΔH 1 =+178.32 KJ.mol -1 ΔH 2 =-78.3 kJ·mol -1
B.ΔH 1 =-178.32 kJ.mol -1 ΔH 2 =+78.3 kJ·mol -1
C.ΔH 1 =-178.32 kJ.mol -1 ΔH 2 =-78.3 kJ·mol -1
D.ΔH 1 =+178.32 kJ.mol -1 ΔH 2 =+78.3 kJ·mol -1
12. 某温度下,对于反应N2(g)+3H2(g)2NH3 (g) △H=-92.4kJ/mol。N 2 的平衡转化
α(N2)
率α(N2)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0mol氮气、3.0mol氢气,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
出的热量为92.4kJ
B.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H2 的转化率提高
C.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 < K(B)
D.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13.对于可逆反应2AB3(g) A2(g) + 3B2(g) Δ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υ
υ逆
υ正
温度
A
AB3%
100℃
时间
500℃
B
AB3%
温度
1×106Pa
1×105Pa
C
A2%
压强
100℃
500℃
D
14. 相同体积的c(H+) =10-2mol·L -1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跟等质量的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刚开始时两种溶液中产生H2 的速率相同
B.若有一种溶液中锌有剩余,则有剩余的是盐酸溶液
C.若两种溶液中锌均无剩余,则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D.若两种溶液中锌均有剩余,则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15. 在一定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n(起始)/mol
2
l
0
n(平衡)/mol
l
0.5
1.5
A.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B. 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ΔH>0
C.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molW,达到平衡时,n(x)=2mol
16.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的碳发生化学反应:
C(s) + 2NO(g) CO2(g) + N2(g),平衡时c (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c(NO)mol·L-1
A.该反应的ΔH>0
B.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PB
D. 在T2时,若 反 应 体 系 处于 状 态D ,则 此 时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
17.(7分)碳是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ΔH=+88.6 kJ·mol-1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
(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238.6 kJ·mol-1,CH3OH(l)+1/2O2(g) =CO2(g)+2H2(g)
ΔH=-akJ·mol-1,则a 238.6(填“>”、“<”或“=”)。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
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
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
18.(17分)H2O2作为氧化剂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
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定性分析: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溶液改为Fe2(SO4)3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A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后松手,过一段时间后看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
(3)加入MnO2粉末于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D到A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_________。(填 “加快”或“减慢”),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 B.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比
C.改变了反应途径 D.改变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总数
(4)另一小组同学为了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设计方案,请帮助完成(所有空均需填满)。
实验编号
T/K
催化剂
浓度
实验1
298
3滴FeCl3溶液
10ml 2%H2O2
实验2
298
① 在实验2中依次填 、
② 可得到的结论是浓度越大,H2O2 分解速率__________。
19.(14分)CO是现代化工生产的基础原料,下列有关问题都和CO的使用有关。
(1) 利用CO生产乙醇: 2CO(g)+4H2(g)CH3CH2OH(g)+H2O(g)ΔH1
又已知:H2O(l)=H2O(g)ΔH2 CO(g)+H2O(g)CO2(g)+H2(g)ΔH3
工业上也可利用CO2(g)与H2(g)为原料合成乙醇:
2CO2(g)+6H2(g)CH3CH2OH(g)+3H2O(l) ΔH
则:ΔH与ΔH1、ΔH2、ΔH3之间的关系是: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条件下,H2、CO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4H2(g)+2CO(g) CH3OCH3(g)+H2O(g)
下列措施中能够同时满足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CO转化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 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CH3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采用CO与H2反应合成再生能源甲醇,反应如下:
CO(g)+ 2H2(g)CH3OH(g)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和20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
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 合成甲醇的反应为_______(填 “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
③ 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 L。
④ 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际生产时条件控制在250℃、1.3×104 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
p/104kPa
CO的转化率%
20.(14分)研究发现,含PM2.5的雾霾主要成分有SO2、NOx、CxHy及可吸入颗粒等.
(1)雾霾中能形成酸雨的物质是 。
(2)为消除NOx对环境的污染,可利用NH3在一定条件下与NO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
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905.48kJ·mol﹣1
N2(g)+O2(g)2NO(g)△ H=+180.50kJ•mol﹣1
① 下列表示NH3(g)与NO(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能量转化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b c
② 下图是4NH3(g)+6NO(g)5N2(g)+6H2O(g)反应过程中NH3的体积分数随X变化的示意图,X代表的物理量可能是 .理由是 。
NH3
的
体
积
分
数
X
(3)氮氧化物中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
2N2O5(g) 4NO2(g)+O2(g) ΔH>0
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t/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则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 ,在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 ;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则再次平衡时c(N2O5) 5.00mol·L-1
(填“>”、“<”或“=”)。
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1-5 CBCAC 6-10 DABCA 11-16 ABBDDD
17. (7分)
(1)M (1分)
(2)<(1分)
(3)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 kJ·mol-1(3分)
(4)98 KJ(2分)
18. (17分)(1)产生气泡的快慢 (2分) 将FeCl3溶液改为Fe2(SO4)3 后与CuSO4对比只有阳离子不同,从而排出Cl-可能带来的干扰(2分)
(2)分液漏斗(1分) 活塞能否复位(2分) 生成40ml气体所用的时间 (2分)
(3)减慢(2分) D(2分)
(4) ①3滴FeCl3 溶液(1分) 10ml 5%H2O2 (2分,浓度合理给分)
②越大(1分)
19.(14分)
(1)ΔH1 -2△H3-3△H2(2分)
(2)C (2分)
(3)① 放热(2分) ② KA=KB>KC (3分) ③ 2(3分)
④250℃、1.3×104 kPa下,CO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生产成本却增加。(2分)
20. (14分)(1)SO2 和 NOX;(2分)
(2)①a(2分)
②温度或压强;(2分,答一个得1分) 该反应是放热及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平衡均逆向移动,使NH3的体积分数增大;(2分,叙述不完整得1分)
(3)2.96×10-3mol·L-1·s-1 (2分) 125(mol·L-1)3 (2分,没写单位也得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