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两性金属与变价金属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两性金属与变价金属学案

第6课时 归纳拓展——高考考查新载体(两性金属与变价金属)‎ 高考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陌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虽然考试大纲中没有要求掌握,但在高考题中却经常涉及,如元素Mn、Cr、Co、Ni、Be等。命题者常以此类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命制考纲中要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反应理论、相关实验等方面的问题。虽然高考不要求,但平时多了解、认识、储备相关物质及其性质,更有利于考生读题、审题和解题。‎ 类型一 两性金属及其化合物 ‎1.二者均能溶于酸溶液也能溶于碱溶液 Be+2NaOH+2H2O===Na2[Be(OH)4]+H2↑‎ 或Be+2NaOH===Na2BeO2+H2↑‎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或2Al+2NaOH+2H2O===2NaAlO2+3H2↑‎ ‎2.两者的氢氧化物均为两性氢氧化物,易溶于强碱溶液 Be(OH)2+2NaOH===Na2[Be(OH)4]‎ 或Be(OH)2+2NaOH===Na2BeO2+2H2O Al(OH)3+NaOH===Na[Al(OH)4] ‎ 或Al(OH)3+NaOH===NaAlO2+2H2O ‎[典例1] 铝、铍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B.因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2是离子化合物 C.常温下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 D.常温下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是BeCl2‎ ‎[解析] 铝、铍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e(OH)2与Al(OH)3性质相似,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A正确;某些共价化合物水溶液的导电性也较强,B错误;Na2BeO2溶液蒸干灼烧后得到Na2BeO2,C错误;常温下BeCl2溶液的pH<7,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是BeO,D错误。‎ ‎[答案] A ‎1.锌与酸、碱的反应 ‎(1)Zn+2H+===Zn2++H2↑‎ ‎(2)Zn+2NaOH+2H2O===Na2[Zn(OH)4]+H2↑‎ 或Zn+2NaOH===Na2ZnO2+H2↑‎ ‎2.氧化锌——两性氧化物 ‎(1)ZnO+2H+===Zn2++H2O ‎(2)ZnO+2NaOH+H2O===Na2[Zn(OH)4]‎ 或ZnO+2NaOH===Na2ZnO2+H2O ‎3.氢氧化锌——两性氢氧化物 ‎(1)与酸、碱的反应 Zn(OH)2+2H+===Zn2++2H2O Zn(OH)2+2OH-===[Zn(OH)4]2-‎ 或Zn(OH)2+2OH-===ZnO+2H2O ‎(2)制法 Zn2++[Zn(OH)4]2-===2Zn(OH)2↓‎ 或Zn2++ZnO+2H2O===2Zn(OH)2↓‎ ‎4.锌盐 ‎(1)可溶性锌盐(如ZnSO4)‎ ‎①与强碱溶液反应:‎ 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Zn2++2OH-===Zn(OH)2↓‎ 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Zn2++4OH-===[Zn(OH)4]2-‎ 或Zn2++4OH-===ZnO+2H2O ‎②与Na2[Zn(OH)4](或Na2ZnO2)反应生成Zn(OH)2沉淀 ‎(2)Na2[Zn(OH)4](或Na2ZnO2)‎ 与盐酸反应 少量 Na2[Zn(OH)4]+2HCl===Zn(OH)2↓+2NaCl+2H2O或Na2ZnO2+2HCl===Zn(OH)2↓+2NaCl 足量 Na2[Zn(OH)4]+4HCl===ZnCl2+2NaCl+4H2O或Na2ZnO2+4HCl===ZnCl2+2NaCl+2H2O 与CO2反应 少量 Na2[Zn(OH)4]+CO2===Zn(OH)2↓+Na2CO3+H2O或Na2ZnO2+H2O+CO2===Zn(OH)2↓+Na2CO3‎ 足量 Na2[Zn(OH)4]+2CO2===Zn(OH)2↓+2NaHCO3或Na2ZnO2+2H2O+2CO2===Zn(OH)2↓+2NaHCO3‎ ‎[典例2]‎ ‎ 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但是Al(OH)3不溶于氨水,而Zn(OH)2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4]2+。‎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NaOH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锌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可以鉴别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l2(SO4)3和NaOH  ②Al2(SO4)3和氨水 ‎③ZnSO4和NaOH ④ZnSO4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解释实验室不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或NaAlO2。‎ ‎(2)锌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2OH-+2H2O===[Zn(OH)4]2-+H2↑‎ 或Zn+2OH-===ZnO+H2↑‎ ‎(3)①Al2(SO4)3与NaOH溶液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可鉴别;②Al2(SO4)3与氨水滴加顺序不同,现象相同,不可鉴别;③ZnSO4与NaOH溶液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可鉴别;④ZnSO4与氨水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可鉴别。‎ ‎(4)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因Zn(OH)2能溶于氨水,故在实验室里不能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取Zn(OH)2。‎ ‎[答案] (1)[Al(OH)4]-(或AlO)‎ ‎(2)Zn+2OH-+2H2O===[Zn(OH)4]2-+H2↑‎ ‎(或Zn+2OH-===ZnO+H2↑)‎ ‎(3)①③④‎ ‎(4)Al3++3NH3·H2O===Al(OH)3↓+3NH 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产生的Zn(OH)2可溶于过量氨水中,生成[Zn(NH3)4]2+,氨水的用量不易控制 类型二 变价金属及其化合物 铁、钴、镍同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Ⅷ 族,性质相近,故统称为铁系元素,其主要化合价为+2和+3价。‎ ‎1.铁、钴、镍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基本性质 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CoO Co2O3‎ NiO Ni2O3‎ 颜色 黑色 红棕色 黑色 灰绿色 黑色 暗绿色 黑色 氧化、还原性 ‎—‎ ‎—‎ ‎—‎ ‎—‎ 强氧化性 ‎—‎ 强氧化性 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 ‎—‎ 碱性氧化物 ‎—‎ 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 Co(OH)2‎ Co(OH)3‎ Ni(OH)2‎ Ni(OH)3‎ 颜色 白色 红褐色 ‎—‎ 粉红 棕褐色 绿色 黑色 氧化、还原性 还原性 ‎—‎ ‎—‎ 还原性 ‎★氧化性 弱还原性 ‎★强氧化性 酸、碱性 碱性 碱性 ‎—‎ 碱性 碱性 碱性 碱性 ‎[提醒] ★表示在碱性条件下不具有氧化性。‎ ‎2.含铁、钴、镍元素的物质性质比较 Fe(Ⅲ)、Co(Ⅲ)、Ni(Ⅲ)性质差异 Fe(Ⅱ)、Co(Ⅱ)、‎ Ni(Ⅱ)性质差异 氧化物 氧化钴与氧化镍在酸性溶液中显示出强氧化性:‎ Co2O3+6HCl===‎ ‎2CoCl2+Cl2↑+3H2O Ni2O3+6HCl===‎ ‎2NiCl2+Cl2↑+3H2O 但氧化铁与酸只发生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物还原性 还原性的变化规律:Fe(OH)2>Co(OH)2>Ni(OH)2‎ ‎①Fe(OH)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Fe(OH)3‎ ‎②Co(OH)2在空气中被O2氧化的速度较慢;可以被强氧化剂(H2O2)迅速氧化 ‎③Ni(OH)2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只有在更强的氧化剂条件下才会氧化生成Ni(OH)3‎ 氢氧化物 铁的氢氧化物只与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Fe(OH)3+3H+===Fe3++3H2O 镍、钴的氢氧化物与还原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Co(OH)3+6H++2Cl-===‎ ‎2Co2++Cl2↑+6H2O ‎2Ni(OH)3+6H++2Cl-===‎ ‎2Ni2++Cl2↑+6H2O 离子存在状态 Co(Ⅲ)、Ni(Ⅲ)仅能够存在于固态物质或配合物中,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镍同)‎ ‎4Co3++2H2O===4Co2++4H++O2↑‎ Fe3+在酸性溶液中可以稳定存在 与氨水反应 ‎①Fe(OH)2―→Fe(OH)3‎ ‎②Co(OH)2―→[Co(NH3)6]2+‎ ‎③Ni(OH)2―→[Ni(NH3)6]2+‎ 借此反应,可以使三种离子分离 结论与解释 ‎①由于Fe(OH)2的稳定性弱于Co(OH)2、Ni(OH)2,故三者的还原性存在规律:Fe(OH)2>Co(OH)2>Ni(OH)2,因此三者与氧化剂和氨水反应的条件与产物也不同 ‎②由于铁、钴、镍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故对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增强,所以正三价的氧化性呈现如下规律:‎ Fe(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