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N-14 O-16 Na-23‎ 第Ι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 水的密度 B. 水的沸点 ‎ C. 水的物质的量 D. 水的摩尔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的沸点、密度为水的物理性质,与水的量无关,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与水的量无关,由可知,水的量越多,物质的量越多,故答案为C。‎ ‎2. 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 A. Al(OH)3 → Al2O3 B. Al2O3 → Al(OH)3‎ C. Al → AlO2- D. Al3+ → Al(O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氢氧化铝受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水,可以一步完成,故A错误;‎ B项、Al2O3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Al(OH)3,应先将Al2O3变成Al3+或AlO2-后,然后加入弱碱或弱酸反应生成Al(OH)3,不可以一步完成,故B正确;‎ C项、铝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可以一步完成,故C错误;‎ D项、铝盐可以和碱反应可以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可以一步完成,故D错误;‎ 故选B。‎ ‎3.工业上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为2NaClO3 + SO2 + H2SO4=2ClO2+2Na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2在反应中被氧化 B. Na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C. H2SO4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D. 1mol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1mol电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6价,则SO2为还原剂,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故A正确;‎ B.因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则Na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故B错误;‎ C.因反应物H2SO4中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则H2SO4不作氧化剂,故C错误;‎ D.因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6价,SO2作还原剂,则1mol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为1mol×(6-4)=2mol,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l(OH)3在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类疾病时表现出弱碱性 B. 明矾溶于水后可得到少量的有强吸附性的Al(OH)3,故明矾可作净水剂 C. Al(OH)3可用于中和馒头制作过程(如发酵阶段)中产生的酸 D. Al2O3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而Al(OH)3不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Al(OH)3是弱碱,能与胃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项正确;‎ B.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Al3+水解可得到少量的有强吸附性的Al(OH)3,明矾可作净水剂,B项正确;‎ C. 因为Al(OH)3与酸反应生成水,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Al(OH)3不能用于中和馒头制作过程(如发酵阶段)中产生的酸,C项错误;‎ D.Al2O3的熔点很高,可制作耐火材料,Al(OH)3受热易分解,不能用于制作耐火材料,D项正确;‎ 答案选C。‎ ‎5.下列物质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 氯水 B. NaClO溶液 ‎ C. 漂白粉溶液 D. CaCl2溶液 ‎【答案】D ‎【解析】氯水中的HClO、NaClO溶液、漂白粉溶液都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CaCl2‎ 溶液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答案选D。‎ ‎6. 下列各组物质,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都能反应的一组是( )‎ A. Cu Al2O3NaHCO3 B. Mg Al(OH)3Na2CO3‎ C. Fe Al2O3Al(OH)3 D. Al NaHCO3Al2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H元素的后边,不能把酸中的H置换出来,也不能与强碱发生反应,A错误;‎ B.Mg不能与强碱发生反应,Na2CO3只能与某些碱发生反应,B错误;‎ C.Fe只能与酸发生反应,不能与强碱发生反应,C错误;‎ D.Al 、NaHCO3、Al2O3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都能反应,符合题意,D正确。‎ 故答案选D。‎ ‎7.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气体单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时,一定含有2 NA个原子 B. 标准状况下,‎1.12L H2和O2混合气体中含0.1NA个原子 C. 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D. 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 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任何气体单质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22.4L,都含有NA个分子,但是单质分子构成不同,不一定都是双原子分子,因此所含原子数不一定为2 NA,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1.12L H2和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H2和O2均为双原子分子,则气体中共含0.1NA个原子,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则‎11.2L甲烷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含有的氢原子数也不为2NA,故C错误;‎ D.0.3mol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6 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下列物质中,与0.3 mol H2O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物质是(  )‎ A. ‎‎18.9‎‎ g HNO3 B. 3.612×1023个HCl分子 C. 0.1 mol H3PO4 D. 0.2NA个CH4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N=nNA可知,H原子的数目相同,则H原子物质的量相同,0.3molH2O含氢原子物质的量为0.3mol×2=0.6mol,结合对应物质的构成计算。‎ ‎【详解】A项、18.9gHNO3的物质的量为0.3mol,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0.3mol,故A错误;‎ B项、3.612×1023个HCl的物质的量为0.6mol,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0.6mol,故B正确;C.0.1molH3PO4含有0.3NA氢原子,故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4.48LCH4 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有0.8 mol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9.现有盐酸、NaCl溶液、NaOH溶液和新制氯水,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 A AgNO3溶液 B. 酚酞溶液 C. 紫色石蕊溶液 D. 饱和食盐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水四种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盐酸、氯化钠、和氯水遇酚酞均为无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水四种溶液与紫色石蕊混合的现象分别为:显红色、显紫色、显蓝色,先变红后褪色,现象不同,能鉴别,故C正确;‎ D.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水四种溶液与饱和食盐水均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下列反应中,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②FeSO4‎ 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但很快转化为灰绿色,最终转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发生络合反应,溶液呈红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医用酒精中含有水,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溶液变蓝,故其产物的颜色按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③②①④,B项正确;‎ 答案选B。‎ ‎11.下列关于1.0 mol·L-1Na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中含有1 mol Na2SO4 ②‎1 L溶液中含有‎142 g Na2SO4‎ ‎③将1 molNa2SO4溶于1 mol水中所得的溶液 ④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水后再稀释成1 000 mL所得的溶液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无溶液体积,则无法判断Na2SO4的物质的量,①错误;‎ ‎②‎1 L溶液中含有Na2SO4的质量为‎1L×1.0 mol·L-1×‎142 g/mol=‎142g,②正确;‎ ‎③将1 molNa2SO4溶于1 mo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确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③错误;‎ ‎④‎322 g Na2SO4·10H2O的物质的量为,‎322g÷‎322g/mol=1mol,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水后再稀释成1 000 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1L=1mol/L,④正确;‎ 答案选B。‎ ‎12.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试剂 选项 甲组 ‎ 乙组 ‎ A 新制氯水、KSCN溶液 NaOH溶液 B 酸性KMnO4溶液 KSCN溶液 C KOH溶液 溴水 D 溴水 酸性KMn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组,在Fe3+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2+,要排除Fe3+干扰,所选试剂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能与Fe2+发生有明显现象的反应;二是与Fe3+不反应,选项中只有酸性KMnO4溶液符合条件:5Fe2++KMnO4-+8H+===5Fe3++Mn2++4H2O,实验现象是紫色变浅(或褪去);乙组,在Fe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3+,用KSCN溶液检验Fe3+,Fe2+无干扰,故答案选B。‎ ‎13.将下列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含Cl-浓度最大的是(  )‎ A. 10 mL 0.1 mol·L-1的氯化铝溶液 B. 20 mL 0.1 mol·L-1的氯化钙溶液 C. 30 mL 0.2 mol·L-1的氯化钾溶液 D. 40 mL 0.25 mol·L-1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电解质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电解质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数目,再根据n=cV计算氯离子物质的量,氯离子物质的量越大,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中Cl-浓度越大。‎ ‎【详解】A项.10 mL 0.1 mol•L-1氯化铝溶液中n(Cl-)=‎0.01L×0.1mol/L×3=0.003mo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中c(Cl—)=0.03 mol·L-1;‎ B项、20 mL 0.1 mol•L-1的氯化钙溶液中n(Cl-)=‎0.02L×0.1mol/L×2=0.004mo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中c(Cl—)=0.04 mol·L-1;‎ C项、30 mL 0.2 mol•L-1的氯化钾溶液中n(Cl-)=‎0.03L×0.2mol/L×1=0.006mo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中c(Cl—)=0.06 mol·L-1;‎ D项、40 mL 0.25 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中n(Cl-)=‎0.04L×0.25mol/L×1=0.01mo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中c(Cl—)=0.1 mol·L-1。‎ 故选D。‎ ‎14.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NaH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Ⅰ对,Ⅱ对,有 D Al(OH)3胶体有吸附性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Ⅰ对,Ⅱ对,有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HCO3具有弱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适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适用于胃溃疡病人,故A错误;‎ B.Na2O2具有强氧化性,将其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使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故B错误;‎ C.钠是活泼金属,有强还原性,但钠的焰色为黄色,透雾性强,高压钠灯发出透雾能力强的黄光,与Na的还原性无关,即Ⅰ对,Ⅱ对,二者无因果关系,故C错误;‎ D.明矾溶于水生成的Al(OH)3胶体有吸附性,明矾可作净水剂,即Ⅰ对,Ⅱ对,二者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B. Al(OH)3溶于NaOH溶液中:Al(OH)3+OH-===AlO2-+2H2O C. 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D. Al2O3粉末溶于NaOH溶液中:Al2O3+2OH-===2AlO2-+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铝与强碱的水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故A错误;‎ B.Al(OH)3溶于NaOH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故B正确;‎ C.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故C正确;‎ D.Al2O3粉末溶于NaOH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16.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 g/mL)配制1 mol·L-1的稀H2SO4 100mL,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下列仪器:‎ ‎①100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按使用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⑥③⑦⑤ B. ④③⑤⑦⑥ ‎ C. ①③⑦⑤⑥ D. ②⑤⑦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c=可知,浓硫酸的浓度==18.4mol/L,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量不变可知,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 g·mL-1)配制1 mol·L-1的稀H2SO4100 mL,则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所以需要10mL量筒,量取时还需要胶头滴管;稀释在烧杯中进行,还需要玻璃棒搅拌,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时还需要胶头滴管定容,答案选A。‎ ‎17.在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入氨水的量()与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氯化铝中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不能溶解在过量氨水中,发生的反应为Al3++3OH-═Al(OH)3‎ ‎↓,沉淀达到最大值后不能溶解在过量氨水中,沉淀量不再改变,则选项D图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某同学用Na2CO3配制0.10 mol·L-1Na2CO3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有( )‎ A. ①⑤⑥ B. ②④⑦‎ C. ①⑥ D. 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据图示配制操作可知,步骤①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碳酸钠质量时,砝码与药品的位置颠倒了;步骤⑥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该操作是错误的,正确应该平视刻度线。‎ ‎【详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等;‎ 操作①中称量碳酸钠质量,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正确方法应该为“左物右码”,故①错误;‎ 操作②、③为溶解碳酸钠,冷却溶液过程,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程,操作正确,故②③正确;‎ 步骤④为转移冷却后的碳酸钠溶液,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放到容量瓶刻度线以下,过程正确,故④正确;‎ 步骤⑤为转移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然后直接加水定容,当加水到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停止,需要改用胶头滴管,该操作正确,故⑤正确;‎ 操作⑥为使用胶头滴管定容,定容时眼睛应该与容量瓶刻度线平视,不能仰视刻度线,故⑥错误;‎ 操作⑦为摇匀操作,摇匀时应该上下颠倒充分摇匀,故⑦正确;‎ 则以上错误操作有①⑥,故答案为C。‎ ‎19.“百炼成钢”是指反复将炽热的生铁在空气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质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过程。下列关于物质的除杂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FeCl3溶液 FeCl2‎ 通入适量Cl2‎ B FeCl2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铁粉 铝粉 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过滤 D ‎ Fe(OH)3‎ Fe(OH)2‎ 在空气中灼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可氧化亚铁离子,则通入适量Cl2可除杂,故A正确;‎ B.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 A.NaOH溶液可溶解Al生成可溶于水的NaAlO2,而Fe不反应,则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过滤可除去Fe中混有的Al,故C正确;‎ D.在空气中灼烧氢氧化铁可分解,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D错误;‎ 故答案D。‎ ‎20.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A是( )‎ A. Cu B. Fe C. Al D. Fe2O3‎ ‎【答案】B ‎【解析】‎ ‎【分析】氯气和氢气反应后生成HCl,HCl溶于水得到盐酸,所以D是盐酸,氯气和A反应生成C,则C是氯化物;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B,B能和氯气反应生成C,则B具有还原性,且A、B、C是中学化学常见三种物质,则A是Fe、B是FeCl2、C是FeCl3‎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氯气和氢气反应后生成HCl,HCl溶于水得到盐酸,所以D是盐酸,氯气和A反应生成C,则C是氯化物;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B,B能和氯气反应生成C,则B具有还原性,B、C中金属为变价金属元素,且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则A是Fe、B是FeCl2、C是FeCl3,Cu和稀盐酸不反应,Al不是变价金属,氯气和氧化铁不反应,故答案为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液态HCl ③CaCO3固体 ④熔融KCl ⑤蔗糖 ⑥铜 ⑦CO2 ⑧H2SO4 ⑨KOH固体 a. 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以上物质中,溶于水且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___________效应。‎ ‎(3)下列3个反应,按要求填写相关量。‎ ‎①2Na2O2+2H2O=4NaOH+ O2↑反应中,每消耗1 mol Na2O2生成_____ g O2。‎ ‎②在NaHCO3的热分解反应中,每消耗‎168 g NaHCO3,标准状况下生成_____L CO2。‎ ‎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标准状况下每消耗22.4LCl2,转移_____mol电子。 ‎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以下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50‎ ‎1‎ ‎3‎ ‎12‎ 反应后质量(g)‎ x ‎26‎ ‎3‎ ‎30‎ ‎①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②物质Q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_____。‎ ‎【答案】(1). ④⑥ (2). ①②③④⑧⑨ (3). ⑤⑦ (4). ①②④⑦⑧⑨ (5). 分散质粒径大小不同 (6). 丁达尔 (7). 16 (8). 22.4 (9). 1 (10). 分解 (11). 催化剂 ‎【解析】‎ ‎【分析】(1)a. 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阴阳离子的物质就能导电;‎ b.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c. 以上物质中,溶于水且能导电的物质,说明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2)分散系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不同,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 ‎(3)①消耗1mol过氧化钠可以生成0.5mol氧气,然后根据m=nM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②根据n=计算出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及V=nVm计算出生成标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 ‎③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消耗1mol氯气转移了1mol电子;‎ ‎(4)该反应中Q的质量不变,则Q为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然后根据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从而得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 ‎【详解】(1)a. ④熔融KCl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⑥铜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④⑥都能导电;‎ b. 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⑧H2SO4、⑨KOH固体是电解质;⑤蔗糖、⑦CO2是非电解质;‎ c. 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或金属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都可以导电,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④熔融KCl、⑦CO2、⑧H2SO4、⑨KOH固体,溶于水溶液都能导电;⑥铜存在自由移动电子能导电;‎ ‎(2)分散系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不同,则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散质粒径大小不同;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则鉴别胶体和溶液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是否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3)①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消耗1mol Na2O2生成会生成0.5mol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mol×0.5mol=‎16g;‎ ‎②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中,168gNaHCO3的物质的量为:=2mol,根据反应可知,消耗2mol碳酸氢钠会生成1mol二氧化碳,标况下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mol×1mol=‎22.4L;‎ ‎③Cl2+H2O═HCl+HClO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标况下‎22.4L Cl2物质的量为:=1mol,消耗1mol氯气转移了1mol电子;‎ ‎(4)①根据质量守恒可知:X+26+3+30=50+1+3+12,解得:X=7,反应中M的质量减小,Q、P的质量增加,则该反应为M分解生成Q和P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Q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则Q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22.A、B、C、D、E五种化合物 ,均含有某种常见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澄清溶液,C为难溶的白色固体,E则易溶于水,若取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B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五种化合物中难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Al(OH)3 (2). AlCl3 (3). Al(OH)3、Al2O3 (4). AlO2- + CO2 +2H2O=Al(OH)3↓+ HCO3- (5). Al(OH)3 +OH-=AlO2- + 2H2O (6). Al2O3 +2OH-=2AlO2- + H2O ‎【解析】‎ ‎【分析】B、C都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应为两性化合物,因B加热分解可生成C,则可知B为Al(OH)3,C为A12O3,则D为AlCl3,E为NaAlO2,若取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说明A中含有K元素,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Al(OH)3,则A应为KAlO2,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B、C都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应为两性化合物,因B加热分解可生成C,则可知B为Al(OH)3,C为A12O3,则D为AlCl3,E为NaAlO2,若取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说明A中含有K元素,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Al(OH)3,则A应为KAlO2;‎ ‎(1)通过以上分析知,B为Al(OH)3,D为AlCl3;‎ ‎(2)在KAlO2、Al(OH)3、A12O3、AlCl3、NaAlO2中不溶于水的有Al(OH)3和A12O3;‎ ‎(3)A→B的反应为AlO2-和Al(OH)3的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B→D为Al(OH)3溶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 +OH-=AlO2- + 2H2O;C→E 为A12O3溶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2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 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 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是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a打开,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打开b处活塞,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图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 ‎【答案】(1). 铁屑 (2). Fe+2H+===Fe2++H2↑ (3).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4). 首先打开a,让分液漏斗中酸液流下,使A中产生的H2通入B中,一段时间后关闭a,烧瓶中压强增大,A中液体沿导管流入B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 (5). 4Fe(OH)2+O2‎ ‎+2H2O===4Fe(OH)3 (6). 能 ‎【解析】‎ ‎【分析】为了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应该先用氢气排出装置中氧气,即先打开d,然后关闭d,利用生成氢气产生的压强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B中生成氢氧化亚铁,据此解答。‎ ‎【详解】(1)A中应预先盛放固态反应物铁屑,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H+=Fe2++H2↑;‎ ‎(2)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活塞a,使生成的氢气进入整套实验装置中而排出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 ‎(3)A中反应发生后,为保证硫酸亚铁进入B中和氢氧化钠混合,要借助氢气产生的压强,因此实验操作为首先打开a,让分液漏斗中酸液流下,使A中产生的H2通入B中,一段时间后关闭a,烧瓶中压强增大,A中液体沿导管流入B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 ‎(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所以实验完毕,打开b处活塞,放入一部分空气,白色沉淀先转化为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反应的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