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化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 一、选择题: ‎ ‎1.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 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0%‎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淀粉遇碘水显蓝色,纤维素遇碘水不显蓝色,木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错误;‎ B项、食用花生油成分是油脂,鸡蛋清成分是蛋白质,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B正确;‎ C项、聚氯乙烯还含有氯元素,不属于烃,C错误;‎ D项、乙醇浓度过大,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层膜阻止进一步渗入,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 故本题选B。‎ ‎2.下列表述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烯的键线式: B. -OH与都表示羟基 C. 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OH D. 苯的最简式:(CH)6‎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此键线式应为2-丁烯,A错误;‎ B. –OH中的短线,表示一个成单电子,与都表示羟基,B正确;‎ C. 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C错误;‎ D. 苯的最简式为CH,D错误。‎ 故选B。‎ ‎【点睛】将有机物的结构式简化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乙醇,可简写为CH3CH2OH ‎,也可简写为C2H5OH,乙醛的结构简式只能表示为CH3CHO,若写成CH3COH,让人感觉与-OH相连的C只形成两个共价键;乙烯只能简化为CH2=CH2,若写成CH2CH2,则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OOH与OHCCH2OH属于同系物 B. 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故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 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醛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D. 1 mol苯甲醛分子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4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HCOOH中含有-COOH官能团,属于羧酸类,OHCCH2OH含有-CHO和-OH官能团,二者类别不同,不属于同系物,A错误;‎ B. 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但二者的n值不同,故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 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醛HCHO气体为0.1mol,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C正确;‎ D. 苯环中不含双键,只有醛基中含有1个碳氧双键,所以1 mol苯甲醛分子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NA,D错误。‎ 故选C ‎【点睛】判断同系物时,不能只看某个官能团,以及分子组成上是否相差若干个CH2,而首先应看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是否相同,同种官能团的数目是否相同,然后再看分子组成上是否相差CH2。‎ ‎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 mol·L-1的CaCl2溶液:Na+、K+、Cl-、CO32-‎ B. 1.0 mol·L-1的HNO3溶液:K+、[Ag(NH3)2]+、Cl-、SO42-‎ C. 1.0 mol·L-1的KI溶液:Na+、Fe3+、Cl-、SO42-‎ D. 澄清透明的溶液:Cu2+、SO42-、Mg2+、C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因Ca2+与CO32-能结合生成CaCO3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因为[Ag(NH3)2]+只存在于碱性条件下,遇氢离子产生铵根离子和银离子,所以1.0 mol•L-1的HNO3‎ 溶液中[Ag(NH3)2]+产生铵根离子和银离子,银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以及氯离子都能形成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1.0 mol•L-1的KI溶液中,碘化钾电离出碘离子和钾离子,碘离子与三价铁离子发生反应2Fe3++2I-=2Fe2++I2,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虽铜离子为蓝绿色,但澄清透明不代表无色,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一定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了离子共存的相关知识。‎ ‎5.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错误的是 A. 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B. 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 C. 溴苯(溴):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D. 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饱和碳酸钠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析出,然后分液,故能得到纯净乙酸乙酯,A正确;‎ B、生石灰能够吸收水,然后利用乙醇沸点较低,采用蒸馏的方法,提纯乙醇,B正确;‎ C、溴单质和NaOH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而溴苯和氢氧化钠很难反应,且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提纯溴苯,C正确;‎ D、乙酸电离出H+大于乙醇,金属Na先与乙酸反应,把乙酸消耗了,方法不可取,D错误;‎ 故选D。‎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Mg(OH)2(s) MgCl2(aq) Mg(s)‎ B. FeCl2(aq) FeCl3(aq) Fe(OH)3(胶体)‎ C. AgNO3(aq) [Ag(NH3)2]+(aq) Ag(s)‎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 MgCl2(aq)通电,将生成Mg(OH)2、Cl2、H2,不能得到Mg(s),A错误;‎ B. FeCl2(aq) FeCl3(aq) Fe(OH)3(胶体),两步转化都能实现,B正确;‎ C. AgNO3(aq) [Ag(NH3)2]+(aq) Ag(s),后一步转化不能实现,因为蔗糖没有还原性,不能将银氨离子还原为银,C错误;‎ D. ,前一步转化不能实现,因为HCO3-与不能发生反应,D错误。‎ 故选B。‎ ‎7.分子式为C3H8O的醇与C4H8O2的羧酸浓H2SO4存在时共热生成的酯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式为C3H8O的醇有两种,即1-丙醇和2-丙醇;C4H8O2的羧酸可以是丁酸,也可以是2-甲基丙酸,共计是2种,所以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共热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4种不同的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酯化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不易得分。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醇和酸含有的同分异构体的个数,然后依据酯化反应的原理,借助于数学上的组合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8.下列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1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B. 用图2装置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 C. 图3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D. 图4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图1装置中,出气导管口位于液面下,易发生倒吸,A错误;‎ B. 图2装置中,Na2CO3固体的量比较大,CH3COOH滴入后,先生成NaHCO3,很难有多余的CH3COOH再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所以应将Na2CO3换成NaHCO3,B错误;‎ C. 图3是一个蒸馏装置,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C正确;‎ D. 图4用于吸收HCl气体时,会产生倒吸,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一定,每组中的物质以任意比例相混合,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不变的是 A 甲烷、甲醇和甲醛 B. 甲醇、甲醛和甲酸 C. 乙醇、乙烯和丙烯酸 D. 甲酸、乙二酸和乙二醇 ‎【答案】C ‎【解析】‎ ‎【详解】A、CH4 的(x+)=1+1=2,甲醇的(x+-)=1+1-0.5=1.5,甲醛的(x+ -)=1+0.5-0.5=1,三者(x+ - )不相等,选项A错误;‎ B、甲醇的(x+ - )=1+1-0.5=1.5,甲醛的(x+ -)=1+0.5-0.5=1,甲酸的(x+-)=1+0.5-1=0.5,三者(x+ -)值不相等,选项B错误;‎ C、乙醇的(x+ - )=2+1.5-0.5=3,乙烯的(x+ )=2+1=3,丙烯酸的(x+-)‎ ‎=3+1-1=3,三者(x+ -)值相等,选项C正确;‎ D、甲酸的(x+- )=1+0.5-1=0.5,乙二酸的(x+- )=2+0.5-2=0.5,乙二醇的(x+- )=2+1.5-1=2.5,三者(x+- )值不相等,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0.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 ‎①银氨溶液; 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氯化铁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A. ②与③ B. ③与④ C. ①与④ D. ①与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丁香酚和肉桂酸被鉴别出来,又因为酚羟基使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丁香酚被鉴别出来,所以要鉴别乙酰水杨酸、丁香酚和肉桂酸所选的试剂为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氯化铁溶液,故A项正确。答案:A。‎ ‎【点睛】考查官能团的性质。根据结构简式中所包含的官能团的性质进行鉴别。碳碳双键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得溴水褪色,酚羟基使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以此来进行解答。‎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到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B. 1,2-二氯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炔 C. 由CH2=CHCOOCH3合成的聚合物为 D. 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C2H402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石蜡都是石油分馏的产品,所以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正确;B、1,2-二氯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错误;C、由CH2=CHCOOCH3‎ 合成的聚合物中链节的主链应为-CH2-CH-,错误;D、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羧酸,还可 能是甲酸甲酯,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成分、官能团的性质、加聚物的判断 ‎12.NM—3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小分子抗癌药物,分子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12H10O6‎ B. 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和3molNaOH反应 C. 该有机物容易发生加成、取代、消去等反应 D. 该有机物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 ‎【答案】AD ‎【解析】‎ ‎【详解】A.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2个C原子、6个O原子、H原子可数可算,若想通过计算的方法求解,则与同数碳原子的烷烃相比,即H原子数为2×12+2-16=10,从而得出化学式为C12H10O6,A正确;‎ B. 1mol该有机物中含有2个酚羟基、1个酯基、1个羧基,最多可以和4molNaOH反应,B错误;‎ C. 该有机物容易发生加成、取代,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 该有机物分子中有羧基、酯基、羟基3种含氧官能团,D正确。‎ 故选AD。‎ ‎【点睛】官能团分为不含氧官能团和含氧官能团两类,不含氧官能团包括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和氨基;含氧官能团包括羟基、醛基、羧基、酯基、醚键、硝基、肽键(酰胺键)等。在书写官能团名称时,我们应特别注意醚键的写法,常有些同学会写成醚基。‎ ‎13.由环己烷可制得1,2—环己二醇,反应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的反应条件是光照 B. 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C. ③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D. ④的反应条件是NaOH、H2O加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环己烷合成1,2—环己二醇的路线知:反应①为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得到,反应②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得到A为,反应③为的加成反应,则B为 ,反应④为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得到。‎ ‎【详解】A项、根据分析得反应①为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A正确;‎ B项、根据分析得反应②为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B正确;‎ C项、根据分析得反应③为的加成反应,C错误;‎ D项、根据分析得反应④为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 故本题选C。‎ ‎14.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 a、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a中不含苯环,则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只有b属于,故A错误;‎ B.a、c中含甲基、亚甲基、次甲基均为四面体构型,则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a含碳碳双键、b中苯环上连有甲基、c含-CHO,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正确;‎ D.只有-CHO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则只有c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故D错误;‎ 答案选C。‎ ‎15.乙酰紫草素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酰紫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B. 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2mol NaOH反应 C. 1mol 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2mol Br2反应 D.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A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A.该分子中只有连接酯基中-COO-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所以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B.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有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所以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C.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的有碳碳双键,苯环上酚羟基邻位氢原子能被溴取代,所以1mol 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4molBr2反应;D.含有酚羟基,能发生显色反应。‎ 详解:A.该分子中只有连接酯基中-COO-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所以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A正确;‎ B.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有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所以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B错误;‎ C.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的有碳碳双键,苯环上酚羟基邻位氢原子能被溴取代,所以1mol 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4molBr2反应,C错误;‎ D.含有酚羟基,能发生显色反应, D正确。‎ 答案选AD。‎ 点晴:该类试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然后联系相应代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分析解答即可。本题侧重于考查酚、酯的性质,注意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能和NaOH反应,是答题的易错点。‎ 三、非选择题 ‎16.甲酸具有下列性质:①挥发性、②酸性、③比碳酸的酸性强、④还原性、⑤能发生酯化反应。‎ ‎(1)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甲酸,有气体产生,说明甲酸具有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 ‎(2)在甲酸钠中加入浓磷酸,加热后放出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甲酸具有___;‎ ‎(3)与乙醇、浓硫酸混合后共热,能闻到一种香味,说明甲酸具有__________;‎ ‎(4)在甲酸中加入氢氧化铜,能看到溶液变蓝色,说明甲酸具有__________;‎ ‎(5)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入甲酸,加热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甲酸具有________。‎ ‎【答案】 (1). ②③ 或 ③ (2). ①② (3). ⑤ (4). ② (5). ④‎ ‎【解析】‎ ‎【分析】‎ ‎(1)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甲酸,有气体产生,说明甲酸能制得碳酸;‎ ‎(2)在甲酸钠中加入浓磷酸,加热后放出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甲酸在加热时以蒸气形式存在,且具有酸性;‎ ‎(3)与乙醇、浓硫酸混合后共热,能闻到一种香味,说明甲酸反应生成了酯;‎ ‎(4)甲酸中加入氢氧化铜,能看到溶液变蓝色,说明甲酸能与碱反应,具有酸性;‎ ‎(5)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入甲酸,加热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甲酸反应生成了铜,即表现出还原性。‎ ‎【详解】(1)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甲酸,有气体产生,说明甲酸能制得碳酸,满足强酸制弱酸原理;答案为:②③或③;‎ ‎(2)在甲酸钠中加入浓磷酸,加热后放出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甲酸在加热时以蒸气形式存在,且具有酸性;答案为:①②;‎ ‎(3)与乙醇、浓硫酸混合后共热,能闻到一种香味,说明甲酸反应生成了酯,即酸与醇发生了酯化反应;答案为:⑤;‎ ‎(4)在甲酸中加入氢氧化铜,能看到溶液变蓝色,说明甲酸能与碱反应,具有酸性;答案为:②;‎ ‎(5)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入甲酸,加热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甲酸反应生成了氧化亚铜,即表现出还原性,将氢氧化铜还原为氧化亚铜。答案为:④。‎ ‎17.含有C、H、O的化合物,其C、H、O的质量比为12∶1∶16,其蒸气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58,它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CO2,也能使溴水褪色,0.58g这种物质能与50mL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试回答:‎ ‎(1)该有机物中各原子个数比N(C)∶N(H)∶N(O)= ______________‎ ‎(2)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写出分子式_____________‎ ‎(3)该有机物的可能结构简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1:1 (2). 116g/mol (3). C4H4O4 (4). HOOC-CH=CH-COOH 、CH2=C(COOH)2‎ ‎【解析】‎ ‎【分析】‎ ‎(1)含有C、H、O的化合物,其C、H、O的质量比为12∶1∶16,则该有机物中各原子个数比N(C)∶N(H)∶N(O)=;‎ ‎(2)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O,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58×2g/mol,设分子式(CHO)n,则29n=58×2,n=4,分子式为C4H4O4;‎ ‎(3)它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CO2,说明分子中含有-COOH;也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分子内含有碳碳不饱和键;0.58g这种物质能与50mL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含有2mol-COOH;与同数碳原子的烷烃相比,分子中除含2个羧基外,还应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由此可确定该有机物的可能结构简式。‎ ‎【详解】(1)含有C、H、O的化合物,其C、H、O的质量比为12∶1∶16,则该有机物中各原子个数比N(C)∶N(H)∶N(O)==1:1:1;答案为:1:1:1;‎ ‎(2)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O,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58×2g/mol,设分子式为(CHO)n,则29n=58×2,n=4,分子式为C4H4O4;答案为:116g/mol;C4H4O4;‎ ‎(3)它能与小苏打反应放出CO2‎ ‎,说明分子中含有-COOH;也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分子内含有碳碳不饱和键;0.58g这种物质能与50mL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含有2mol-COOH;与同数碳原子的烷烃相比,分子中除含2个羧基外,还应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由此可确定该有机物的可能结构简式中,两个羧基可能连在两个不同的双键碳原子上,也可能连在同一个双键碳原子上。答案为:HOOC-CH=CH-COOH 、CH2=C(COOH)2。‎ ‎18.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实验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__,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______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5)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3CH2OHCH2=CH2↑+H2O (2). CH2=CH2 + Br2 → BrCH2CH2Br (3). d (4). c (5). b (6). 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7). 避免溴的大量挥发 (8). 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解析】‎ ‎【分析】‎ ‎(1)在此实验中,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CH2=CH2 + Br2 → BrCH2CH2Br。‎ ‎(2)因为温度经过140℃会生成乙醚,所以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 ‎(3)在装置C中应加入碱性物质,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但同时又不产生气体;‎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碱溶液洗涤除去; ‎ ‎(5)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溶液中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6)因为溴易挥发,所以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所以又不能过度冷却。‎ ‎【详解】(1)在此实验中,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CH2=CH2 + Br2 → BrCH2CH2Br;答案为:CH3CH2OHCH2=CH2↑+H2O;CH2=CH2 + Br2 → BrCH2CH2Br;‎ ‎(2)因为温度经过140℃会生成乙醚,所以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答案为:d;‎ ‎(3)在装置C中应加入NaOH溶液,完全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同时又不产生其它气体;答案为:c;‎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碱溶液洗涤除去;答案为:b; ‎ ‎(5)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溶液中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答案为: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6)因为溴易挥发,所以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所以又不能过度冷却。答案为: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19.已知: 。‎ 醇酸树脂是一种成膜性良好的树脂,下面是一种醇酸树脂的合成线路:‎ ‎(1)B中含碳官能团的结构式为________,C的名称是_________。‎ ‎(2)反应①的有机反应类型是 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1 mol E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 mol Ag b.F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c.检验CH3CH2CH2Br中的溴原子时,所加试剂的顺序依次是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4)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_____种。‎ a.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5)写出E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6)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1,2,3-三溴丙烷 (3). 消去反应 (4). b (5). 6 (6). (7). ‎ ‎【解析】‎ 分析】‎ 反应①中,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所以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由题给信息,可确定B为BrCH2CH=CH2;C为BrCH2CH(Br)CH2Br,D为HOCH2CH(OH)CH2OH;E为,F为。‎ ‎(1)B的结构简式为BrCH2CH=CH2,则含碳官能团为碳碳双键,C为BrCH2CH(Br)CH2Br。‎ ‎(2)反应①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所以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 ‎(3)a.1 mol 含2mol-CHO,能与4mol银氨离子反应;‎ b. 含有-COOH,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c.检验CH3CH2CH2Br中的溴原子时,先加试剂为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若不加入稀硝酸,而是直接加硝酸银溶液,则氢氧化钠也会与硝酸银反应,从而干扰溴离子的检验。‎ ‎(4)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a.能发生消去反应,说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有氢原子;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酚羟基,以此确定符合的的芳香族化合物种数。‎ ‎(5)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1)B的结构简式为BrCH2CH=CH2,则含碳官能团为碳碳双键,C为BrCH2CH(Br)CH2Br;答案为: ;1,2,3-三溴丙烷;‎ ‎(2)反应①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所以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答案为:消去反应;‎ ‎(3)a.1 mol 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4 mol Ag,a错误;‎ b.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b正确;‎ c.检验CH3CH2CH2Br中的溴原子时,所加试剂的顺序依次是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c错误。‎ 故b正确;答案为:b;‎ ‎(4)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a.能发生消去反应,说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有氢原子;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酚羟基,则符合的的芳香族化合物有:‎ ‎(邻、间、对3种)、(邻、间、对3种)。答案为:6;‎ ‎(5)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为:;‎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为:。‎ ‎20.有机物G是合成新农药的重要中间体。以化合物A为原料合成化合物G的工艺流程如下:‎ ‎(1)化合物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反应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化合物B的分子式为C7H6Cl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的峰值比为3∶2∶2∶1。‎ ‎(5)请以化合物F和CH2(COOC2H5)2为原料制备,写出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酚)羟基、羰基 (2). 取代反应 (3). (4). (5). ‎ ‎【解析】‎ ‎【分析】‎ ‎(1)观察题中G的结构简式,可以得出G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酚羟基、羰基;‎ ‎(2)由D和E的结构简式可看出,反应D→E是Cl原子取代了羧基上的羟基;‎ ‎(3)通过分析A和C的结构简式及B的分子式为C7H6Cl2,可知B的结构简式;‎ ‎(4)G的结构简式为:,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要求含有醛基,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的峰值比为3∶2∶2∶1,要求分子中含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原子个数比为:3∶2∶2∶1,写出满足此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由化合物F和CH2(COOC2H5)2为原料制备,首先F和氢气加成得到醇,然后醇反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合化合物,再和HCl发生加成反应,由题中B生成C的反应原理,通过取代反应得到,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即得。‎ ‎【详解】(1)观察题中G的结构简式,可以得出G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酚羟基、羰基;‎ 本题答案为:酚羟基、羰基。‎ ‎(2)由D和E的结构简式可看出,反应D→E是Cl原子取代了羧基上的羟基;‎ 本题答案为:取代反应。‎ ‎(3)通过分析A和C的结构简式及B的分子式为C7H6Cl2,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 本题答案为:。‎ ‎(4)G的结构简式为:,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要求含有醛基,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的峰值比为3∶2∶2∶1,要求分子中含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原子个数比为:3∶2∶2∶1,满足此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本题答案为:。‎ ‎(5)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由化合物F和CH2(COOC2H5)2为原料制备,首先F和氢气加成得到醇,然后醇反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合化合物,再和HCl发生加成反应,由题中B生成C的反应原理,通过取代反应得到,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即得,其合成路线图为:;‎ 本题答案为:。‎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