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阳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阳春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二 化学(选择考)试题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75分钟。‎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1 S:32 Cl:35.5 Fe: 56 Cu:64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 B. 二氧化硫可用来漂白食品 C. 氧化铁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D. 硅酸钠溶液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氧化铝熔点高,硬度大,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故A正确;‎ B项、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来漂白食品,故B错误;‎ C项、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物质,可以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C正确;‎ D项、硅酸钠溶液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则硅酸钠溶液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物质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6gCO与N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2NA B. 22.4LCO2气体的原子数约为3NA C. 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 标准状况下,1mol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一氧化碳和氮气的摩尔质量相同,56gCO与N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则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2NA,故A正确;‎ B选项,没有标准状况条件,无法算22.4LCO2气体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选项,标准状况下,H2O为液体,无法计算,故C错误;‎ D选项,标准状况下,氖气是单原子分子,1 mol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记住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有哪些?‎ 谈体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是要标准状况,二是,必须为气体。‎ ‎3.下列反应中,符合如图所示能量变化是 A. C和CO2在高温下反应 B. H2在Cl2中燃烧 C. NaOH与H2SO4反应 D. Na和H2O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此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解】A.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选;‎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故B不选;‎ C.酸碱中和都放热反应,故C不选;‎ D.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反应、铝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置换反应以及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但是要注意碳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虽是化合反应,但却是吸热反应,是特例。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以及碳和CO2的反应。‎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 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C. 另一种化合物为NaCl D.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碳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的构成元素为碳,属于非金属单质,B项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原子守恒,CCl4和金属钠反应得到金刚石(碳单质),另一种化合物包括Na和Cl元素,为NaCl,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可知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5.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向3份同体积0.2 mol ·L-1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ΔH1>ΔH2>ΔH3 B. ΔH2>ΔH3>ΔH1‎ C. ΔH2>ΔH1>ΔH3 D. ΔH1>ΔH3>ΔH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稀醋酸电离要吸热,浓硫酸溶于水要放热。稀醋酸、浓硫酸和稀硝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等量水时浓硫酸放热最多,醋酸放热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概念。‎ ‎6.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1mol化学键时所吸收的能量或生成1mol化学键时所释放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H-O O=O 键能/kJ·mol-1‎ ‎463.4‎ ‎498‎ 已知:2H2(g) + O2(g) =2H2O(g),1mol H2完全燃烧放出热量241.8 kJ,则H-H的键能为( )‎ A. 436 kJ·mol-1 B. 557 kJ·mol-1 C. 413 kJ·mol-1 D. 221.6 kJ·mol-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结合已知条件计算出表中H-H键能。‎ ‎【详解】1mol H2完全燃烧放出热量241.8 kJ,则2H2(g) + O2(g) =2H2O(g)△H=-483.6 kJ/mol,设H-H的键能为x kJ·mol-1,根据方程式和键能数据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2x+498-2×2×463.4)kJ/mol=-483.6 kJ/mol,解得x=-436,A项正确;‎ 答案选A。‎ ‎【点睛】计算时需要注意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个数。‎ ‎7.在25℃、101kPa下,0.1mol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72.5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H3OH(l)+3/2O2(g)=CO2(g)+2H2O(l) △H=+725.8kJ/mol B. 2CH3OH(l)+3O2(g)=2CO2(g)+4H2O(g) △H=-1451.6kJ/mol C. CH3OH(l)+3/2O2(g)=CO2(g)+2H2O(l) △H=-725.8kJ/mol D. 2CH3OH(l)+3O2(g)=2CO2(g)+4H2O(g) △H=+1451.6kJ/mol ‎【答案】C ‎【解析】‎ 由题干可知,0.1mol甲醇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72.58kJ,则2mol甲醇燃烧生成液态水时应该放热1451.6kJ,反应吸热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A、D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状态应该为液态,B项错误;C项正确。‎ ‎8.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 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 A.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mol·L-1·s-1‎ B. 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1∶2‎ C. 在这2min内的反应速率,用产物C来表示是0.4mol·L-1·min-1‎ D. 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不同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A为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选项,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故B错误;‎ C选项,在这2min内的反应速率,C增加量与B减少量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即C浓度增加量0.4mol·L-1,因此用产物C来表示是0.2mol·L-1·min-1,故C错误;‎ D选项,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速率值不同,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用来描述速率。‎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①‎ KCl溶液 I2‎ 酒精,萃取 ‎②‎ 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③‎ Cu CuO 盐酸,过滤 ‎④‎ CaCO3‎ CaCl2‎ H2O,过滤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组中,不能用酒精做萃取剂,因为酒精与水任意比互溶,故①错误;‎ ‎②组中,硝酸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钾溶液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故②正确;‎ ‎③组中,盐酸加入,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再过滤,故③正确;‎ ‎④组中,加入水,氯化钙溶于水,再过滤得到碳酸钙,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③H2(g)+1/2O2(g)===H2O(l)  ΔH3=-285.8 kJ·mol-1‎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ΔH(单位为kJ·mol-1)为:‎ A. -488.3 B. -191 C. -476.8 D. -1 549.6‎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盖斯定律,将②×2+③×2-①可得热化学方程式2C(s)+2H2(g)+O2(g)═CH3COOH(l),以此计算反应热可得答案。‎ ‎【详解】将②×2+③×2-①可得2C(s)+2H2(g)+O2(g)═CH3COOH(l),‎ 则△H=2×(-393.5kJ/mol)+2×(-285.8kJ/mol)-(-870.3kJ/mol)=-488.3kJ/mol 正确答案选A。‎ ‎11.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使反应速度变快的是①体积不变,增加Fe的量; ②体积不变,增加H2O的量;③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④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其中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压强、提高温度、加入催化剂都可以使反应速率提高。‎ ‎【详解】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①当体积不变,增加Fe的量时,不影响反应速率; ②当体积不变,增加H2O的量,提高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③当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④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对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选D。‎ ‎12.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甲 乙 ‎ ‎ 丙 ‎ 丁 ‎ 戊 A. 原子半径:丙<丁<戊 B. 金属性:乙>甲 C. 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丙>丁>戊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丙、丁、戊位于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即原子半径:丙>丁>戊,故A错误;‎ B、甲和乙属于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即金属性:甲>乙,故B错误;‎ C、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同周期从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即最外层电子数:乙>甲,故C错误;‎ D、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丙>丁>戊,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丙>丁>戊,故D正确;‎ 答案选D。‎ ‎13. 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HS==Na++H++S2- B. H2SO32H++SO32-‎ C. HClO==H++ClO- D. Fe(OH)3Fe3++3O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NaHS==Na++HS-,故A错误;H2SO3H++HSO3-,故B错误;HClO 是弱电解质,HClOH++ClO-,故C错误;Fe(OH)3Fe3++3OH-,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 ‎14.图中的曲线是表示一定条件时,2NO+O22NO2 ΔH<0;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曲线上,当温度一定时,NO的转化率也一定,故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而曲线外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a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A项错误;‎ B、b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B项错误;‎ C、c点在曲线下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c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则v(正)>v(逆),C项正确;‎ D、d点在曲线上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d点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O的转化率要减小,平衡向左移动,则v(正)<v(逆),D项错误;‎ 答案选C。‎ ‎15.下列反应过程中,△H>0且△S>0的是(  )‎ A. CaCO3(s)═CaO(s)+CO2(g) B. NH3(g)+HCl(g)═NH4Cl(s)‎ C. 4Al(s)+3O2(g)═2Al2O3(s) D.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ΔH>0表明反应是吸热反应,ΔS>0表明该反应是体系混乱程度增大的反应。A.CaCO3(s)= CaO(s)+CO2(g)是体系混乱程度增大的吸热反应,正确;B.NH3(g)+HCl(g)=NH4Cl(s) 是体系混乱程度减小的放热反应,错误;C.4Al(s)+3O2(g)=2Al2O3(s) 是体系混乱程度减小的放热反应,错误;D.H2SO4(aq)+Ba(OH)2(aq)=BaSO4‎ ‎(s)+2H2O(l)是体系混乱程度减小的放热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反应过程中焓变、熵变关系的判断的知识。‎ ‎16.下列各项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①‎ CaCO3‎ HF SO2‎ ‎②‎ NaCl NH3‎ BaSO4‎ ‎③‎ Fe HCl 蔗糖 ‎④‎ HNO3‎ Fe(OH)3‎ MgO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中碳酸钙是强电解质,HF是弱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①正确;‎ ‎②中,氨气是非电解质,故②错误;‎ ‎③中铁是单质,故③错误;‎ ‎④中氧化镁是强电解质,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点睛】常见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17.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离子组是( )‎ A. K+、Mg2+、Cl-、MnO4- B. Ba2+、NO3-、NH4+、Cl-‎ C. K+、Na+、SO32-、Cl- D. Na+、Cu2+、CO32-、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该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MnO4-在水中为紫色,A项错误; B. 该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发生反应,且离子在水中为无色,能大量共存,B项正确;‎ C. 酸性条件下,H+与SO32-结合生成亚硫酸氢根或者亚硫酸,C项错误;‎ D. Cu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Cu2+在水中为蓝色,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实质的理解能力,题型不难,需要注意的是,溶液题设中的限定条件。如无色透明,则常见的有颜色的离子如Cu2+、Fe3+、Fe2+、MnO4-、Cr2O72-、CrO42-等不符合题意;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如:常温下与Al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时,该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做题时只要多加留意,细心严谨,便可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18.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2O与Na2O2均可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B. Na2O与Na2O2分别与CO2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 C. Na2O与H2O的反应为化合反应,而Na2O2与H2O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D. 在呼吸面具中,Na2O2常做供氧剂,而Na2O不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A项错误;‎ B. Na2O与CO2发生化合生成Na2CO3, Na2O2与CO2发生化合生成Na2CO3和氧气,B项错误;‎ C. 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为化合反应, Na2O2与H2O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C项错误;‎ D. 在呼吸面具中,Na2O2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氧气,可作供氧剂,而Na2O与CO2发生化合只生成Na2CO3,D项正确;‎ 答案选D。‎ ‎19.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则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 B. 加入少量NaOH固体,与CH3COOH电离生成的H+结合,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酸性减弱,故B正确;‎ C. 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氢离子浓度为0.1mol⋅L−1,c(H+)不变,故C错误;‎ D.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电离平衡可知,c(CH3COO−)增大,则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B。‎ ‎20.已知某反应aA(g)+bB(g)cC(g) △H=Q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T1<T2,P1<P2,a+b>c,Q>0‎ B. T1>T2,P1<P2,a+b<c,Q>0‎ C. T1<T2,P1>P2,a+b<c,Q>0‎ D. T1>T2,P1>P2,a+b>c,Q<0‎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先拐先平衡,数值大”得出P1<P2,T1>T2,所以ACD错误,从P1到P2,压强增大,B的质量分数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即体积减小的方向,所以a+b<c,从T1到T2,温度降低,B的质量分数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即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向为吸热反应,Q>0,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先拐先平衡,数值大”解题思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I.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min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c(A)=c(B)=c(C)‎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A)=v正(B)‎ D.C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4)由图求得A的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 Ⅱ.(5)已知:断开1mol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释放的能量数据如表:‎ 共价键 H—H N—H N≡N 能量变化/kJ·mol-1‎ a b c 则合成氨反应:N2(g) + 3H2 (g)= 2NH3(g) △H=___kJ·mol-1。‎ ‎【答案】 (1). 2A(g)+B(g)2C(g) (2). 0.25mol·L-1·min-1 (3). BD (4). 0.4(或40%) (5). c+3a-6b ‎【解析】‎ ‎【详解】I.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min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减少为反应物,改变量为2 mol,B减少为反应物,改变量为1 mol,C增加为生成物,改变量为2 mol,即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即反应方程式为2A(g)+B(g)2C(g),‎ 故答案为:2A(g)+B(g)2C(g);‎ ‎⑵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0.25mol·L-1·min-1;‎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选项,只能说浓度不变,不能说浓度相等,故A错误;‎ B选项,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即容器内压强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则达到平衡,故B正确;‎ C选项,v逆(A)=v正(B),一个正向,一个逆向,但速率比不等于计量系数之比,故C错误;‎ D选项,C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⑷由图求得A的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故答案为40%;‎ Ⅱ.(5)已知:断开1mol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释放的能量数据如表:‎ 共价键 H—H N—H N≡N 能量变化/kJ·mol-1‎ a b c 则合成氨反应:N2(g) + 3H2 (g)= 2NH3(g) △H=___kJ·mol-1。‎ ‎△H= 断键吸收的热量 – 成键放出的热量 = 3×a kJ·mol-1 + c kJ·mol-1 - 6×b kJ·mol-1 = (c+3a-6b) kJ·mol-1‎ 故答案为:c+3a-6b。‎ ‎22.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 ‎(1)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0.2molCO与0.4mol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可判断△H____0,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关系是KA____KB(填“>、<、=”)。‎ ‎(2)某温度下,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02mol/L,则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 ‎(3)我国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该电池工作时,c口通入的物质为___(填化学式);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答案】 (1). < (2). = (3). 2500 (4). O2 (5). CH3OH+H2O-6e-=CO2+6H+‎ ‎【解析】‎ ‎【详解】⑴分析图1,从左到右,温度升高,CO转化率减小,即逆向移动,升温向吸热反应移动即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即△H < 0,A、B两点对应的温度相同,因此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故答案为:<;=;‎ ‎⑵某温度下,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02mol/L,则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故答案为:2500;‎ ‎⑶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氢离子往右移动,根据原电池“同性相吸”原理,右边为正极,左边为负极,燃料甲醇作负极,氧化剂作正极,因此c口通入物质为氧气;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故答案为:O2;CH3OH+H2O-6e-=CO2+6H+。‎ ‎23.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T、R为两种常见用途很广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C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且在潮湿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固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D:____,R:____。‎ ‎(2)按要求写下列反应方程式:‎ 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和R反应生成N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Na2O2 (2). Fe3O4 (3). Al (4). 4Fe(OH)2+O2+2H2O=4Fe(OH)3 (5). 2Al+2OH-+2H2O=2AlO2-+3H2↑‎ ‎【解析】‎ ‎【分析】‎ 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与水要反应,说明是过氧化钠,T、R为两种常见的用途很广的金属单质, H是白色沉淀,且在潮湿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固体,说明H为氢氧化铁,说明E含有亚铁离子,B为氢氧化钠,从而说明T为金属铁,C为水,水与铁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进一步证明推断正确,与氢氧化钠要反应的金属R,说明是金属铝。‎ ‎【详解】⑴根据分析A为过氧化钠,D为四氧化三铁,R为金属铝,‎ 故答案为:Na2O2;Fe3O4;Al;‎ ‎⑵要求写下列反应方程式:‎ 氢氧化亚铁在潮湿空气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其变化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其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4.阅读下面科普信息,回答问题:‎ 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 g,这2g铁在人体中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1)以下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 A.Fe B.Fe2+ C.Fe3+‎ ‎(2)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NaNO2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而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下列不能实现上述转化的物质是____。‎ A.Cl2 B.O2‎ C.FeCl3 D.KMnO4(H+)‎ ‎(3)工业盐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来缓解中毒状况,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性。‎ ‎(4)在Fe+4HNO3(稀)=Fe(NO3)3+NO↑+2H2O的反应中,HNO3表现了___的性质,则56gFe参加反应时,被还原的HNO3为___g。‎ ‎【答案】 (1). B (2). C (3). 还原 (4). 酸性和氧化性 (5). 63‎ ‎【解析】‎ ‎【详解】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说明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即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B;‎ ‎⑵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NaNO2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NaNO2把人体内的Fe2+转化为Fe3+而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Fe2+升高到Fe3+,表现出还原性,则说明亚硝酸钠表现氧化性,Cl2、O2、FeCl3、KMnO4(H+)都变现氧化性,但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相邻价态不反应,因此C不能,‎ 故答案为:C ‎⑶工业盐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来缓解中毒状况,说明将铁离子又变为了亚铁离子,即变现氧化性,维生素C变现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性;‎ ‎⑷在Fe+4HNO3(稀)=Fe(NO3)3+NO↑+2H2O的反应中,HNO3化合价降低,变现氧化性,又有化合价未变,变现酸性,则56gFe即1 mol参加反应时,分析反应,4 mol硝酸中有1 mol硝酸化合价降低即被还原,因此1mol铁反应有1 mol硝酸被还原,即63g硝酸被还原,‎ 故答案为:氧化性,酸性;6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