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信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数学(理科) 第Ⅰ卷(共6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求解二次不等式可得:, 求解对数不等式可得:, 结合交集的定义有:. 本题选择A选项. 2.复数的共轭复数记作,已知复数对应复平面上的点,复数:满足.则等于( ) A. B. C. D. - 24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的几何意义得出复数,进而得出,由得出可计算出,由此可计算出. 【详解】由于复数对应复平面上的点,,则, ,,因此,.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模的计算,考查了复数的坐标表示、共轭复数以及复数的除法,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正项等差数列的前和为,已知,则=( ) A. 35 B. 36 C. 45 D. 5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得,求出,再利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能求出. 【详解】正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 , 解得或(舍),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属于中档题. 解等差数列问题要注意应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前 项和的关系. - 24 - 4.如图所示,三国时代数学家赵爽在《周髀算经》中利用弦图,给出了勾股定理的绝妙证明.图中包含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及一个小正方形(阴影),设直角三角形有一内角为,若向弦图内随机抛掷500颗米粒(米粒大小忽略不计,取),则落在小正方形(阴影)内的米粒数大约为( ) A. 134 B. 67 C. 182 D. 10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求出对应面积之比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小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为, 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小正方形的面积, 则落在小正方形(阴影)内的米粒数大约为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概型的概率的应用,求出对应的面积之比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在中,为上异于,的任一点,为的中点,若,则等于( ) - 24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表示出与,求出的值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设,则 , 又, ,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关键是要找到一组合适的基底表示向量,是基础题. 6.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该程序输出的结果是,则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是( ) - 24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判断循环结构类型,得到判断框内的语句性质,然后对循环体进行分析,找出循环规律,判断输出结果与循环次数以及的关系,最终得出选项. 【详解】经判断此循环为“直到型”结构,判断框为跳出循环的语句, 第一次循环:; 第二次循环:; 第三次循环:, 此时退出循环,根据判断框内为跳出循环的语句,,故选D. 【点睛】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的循环结构流程图,属于中档题. 解决程序框图问题时一定注意以下几点:(1) 不要混淆处理框和输入框;(2) 注意区分程序框图是条件分支结构还是循环结构;(3) 注意区分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4) 处理循环结构的问题时一定要正确控制循环次数;(5) 要注意各个框的顺序,(6)在给出程序框图求解输出结果的试题中只要按照程序框图规定的运算方法逐次计算,直到达到输出条件即可. 7.将函数的图象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的图象,则“”是“是偶函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 24 -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求出函数解析式,由函数为偶函数得出的表达式,然后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将函数的图象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对应函数的解析式为, 若函数为偶函数,则,解得, 当时,. 因此,“”是“是偶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同时也考查了利用图象变换求三角函数解析式以及利用三角函数的奇偶性求参数,考查运算求解能力与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 8.已知是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的解集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由是偶函数,得到关于直线对称;进而得出单调性,再分别讨论和,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是偶函数,所以关于直线对称; 因此,由得; - 24 - 又在上单调递减,则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即时,由得,所以, 解得; 当即时,由得,所以, 解得; 因此,的解集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函数的性质解对应不等式,熟记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单调性等性质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9.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表达式,把分母设为新函数,首先计算函数定义域,然后求导,根据导函数的正负判断函数单调性,对应函数图像得到答案. 【详解】设,,则的定义域为.,当,,单增,当, - 24 - ,单减,则.则在上单增,上单减,.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像的判断,用到了换元的思想,简化了运算,同学们还可以用特殊值法等方法进行判断. 10.从5名学生中选出4名分别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竞赛,其中甲不能参加生物竞赛,则不同的参赛方案种数为 A. 48 B. 72 C. 90 D. 96 【答案】D 【解析】 因甲不参加生物竞赛,则安排甲参加另外3场比赛或甲学生不参加任何比赛 ①当甲参加另外3场比赛时,共有•=72种选择方案;②当甲学生不参加任何比赛时,共有=24种选择方案.综上所述,所有参赛方案有72+24=96种 故答案为96 点睛:本题以选择学生参加比赛为载体,考查了分类计数原理、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11.已知、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点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另一条渐近线于点,若点在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外,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为y=x, 不妨设过点F2与双曲线的一条渐过线平行的直线方程为y=(x﹣c), 与y=﹣x联立,可得交点M(,﹣), ∵点M在以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外, - 24 - ∴|OM|>|OF2|,即有+>c2, ∴>3,即b2>3a2, ∴c2﹣a2>3a2,即c>2a. 则e=>2. ∴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2,+∞). 故选A. 点睛:解决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值及范围问题其关键就是确立一个关于a,b,c的方程或不等式,再根据a,b,c的关系消掉b得到a,c的关系式,建立关于a,b,c的方程或不等式,要充分利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点的坐标的范围等. 12.已知函数的图像上有且仅有四个不同的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的图像上,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可将问题转化,求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再分别讨论两函数的增减性,结合函数图像,分析临界点,进一步确定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可求得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为, 当时,,,当时,,则当时,,单减,当时,,单增; 当时,,,当,,当时,单减,当时,单增; - 24 - 根据题意画出函数大致图像,如图: 当与()相切时,得,解得; 当与()相切时,满足, 解得,结合图像可知,即,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求解函数交点问题,导数研究函数增减性,找准临界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第Ⅱ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在的二项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该二项展开式中的常数项等于_____. 【答案】112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再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得二项展开式常数项的值. 【详解】的二项展开式的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通项公式为,令,求得, 可得二项展开式常数项等于, 故答案为112. - 24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4.设数列为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已知,,若对任意都有成立,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已知条件得出关于首项和公差的方程组,解出这两个量,计算出,利用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求出的最大值及其对应的值,即可得解. 【详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解得, . 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 对任意都有成立,则为数列的最大值,因此,.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前项和最值的计算,一般利用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求解,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5.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过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为坐标原点,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求得抛物线的焦点,设出直线的方程,以及的坐标,联立抛物线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和夹角公式,计算可得所求值. 【详解】解:抛物线的焦点为, - 24 - 设,联立, 可得, 设, 则, 则, , 则,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考查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联立,运用韦达定理,以及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考查化简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6.若函数f(x)=﹣x﹣cos2x+m(sinx﹣cosx)在(﹣∞,+∞)上单调递减,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求导得f′(x)=﹣+sin2x+m(sinx+cosx),令sinx+cosx=t,()则sin2x=t2﹣1那么y=+ m t -1,h(t)=+ m t -1≤0在t∈[,]恒成立.可得,解不等式得解. 【详解】函数f(x)=﹣x﹣cos2x+m(sinx﹣cosx),则f′(x)=﹣+sin2x+m - 24 - (sinx+cosx),令sinx+cosx=t,()则sin2x=t2﹣1那么y=+ m t -1,因为f(x)在(﹣∞,+∞)上单调递减,则h(t)=+ m t -1≤0在t∈[,]恒成立.可得,即解得:,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导函数研究单调性,求解参数范围问题.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在中,已知点D在边BC上,且,,,. 求BD长; 求 【答案】(1);(2).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利用诱导公式可求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即可计算BD的长. 由可求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求,由正弦定理可求的值,根据诱导公式可求的值. 【详解】(1)由题意,因为, ,,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24 - 即,得 由,得,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18.设数列,其前项和,又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 , .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 ,求数列的前n项和,并求证:. 【答案】(1),;(2)详见解析. 【解析】 【详解】(1)当时,,当时,, 当时,也满足,∴,∵等比数列,∴, ∴,又∵, ∴或(舍去), ∴; - 24 - (2)由(1)可得:, ∴ ,显然数列是递增数列, ∴,即.) 19.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且椭圆过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与交于、两点,点在椭圆上,是坐标原点,若,判定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该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2)是定值,其定值为. 【解析】 【分析】 (1)设椭圆的焦距为,根据题意得出关于、、的方程组,求出和的值,即可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对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进行分类讨论,当直线轴时,可得出直线的方程为,可求出四边形的面积;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设点、,将直线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求出点的坐标,将点的坐标代入椭圆的方程得出,计算出以及原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化简计算可得出四边形的面积为,进而得证. 【详解】(1)设椭圆的焦距为,由题意可得,解得,, - 24 - 因此,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为或. 若直线的方程为,联立,可得, 此时,,四边形的面积为, 同理,当直线的方程为时,可求得四边形的面积也为; 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是, 代人到,得, ,,, , , 点到直线的距离, 由,得,, 点在椭圆上,所以有,整理得, 由题意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故四边形的面积是定值,其定值为. - 24 -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解,同时也考查了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考查定值问题,一般利用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法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 20.在某市高中某学科竞赛中,某一个区名考生的参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 (1)求这名考生的竞赛平均成绩(同一组中数据用该组区间中点作代表); (2)由直方图可认为考生竞赛成绩服正态分布,其中,分别取考生的平均成绩和考生成绩的方差,那么该区名考生成绩超过分(含分)的人数估计有多少人? (3)如果用该区参赛考生成绩情况来估计全市的参赛考生的成绩情况,现从全市参赛考生中随机抽取名考生,记成绩不超过分的考生人数为,求.(精确到) 附:①,;②,则,;③. 【答案】(1)分;(2)634人;(3)0.499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均数公式计算; (2)根据正态分布的对称性计算P(z≥84.81),再估计人数; (3)根据二项分布的概率公式计算P(ξ≤3). 【详解】(1)由题意知: 中间值 概率 - 24 - ∴ , ∴名考生的竞赛平均成绩为分. (2)依题意服从正态分布,其中,,,∴服从正态分布,而,∴.∴竞赛成绩超过分的人数估计为人人. (3)全市竞赛考生成绩不超过分的概率.而,∴ . 【点睛】关于正态曲线在某个区间内取值的概率求法 ①熟记P(μ-σ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