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省上饶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江西省上饶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2017 年江西省上饶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R 为实数集,集合 A={x|x>0},B={x|x2-x-2>0},则 A∩(CRB)=( ) A.(0,2] B.(-1,2) C.[-1,2] D.[0,4] 解析:化简集合 B,根据补集与交集的定义写出运算结果即可. R 为实数集,集合 A={x|x>0}, B={x|x2-x-2>0}={x|x<-1 或 x>2}, ∴CRB ={x|-1≤x≤2}, ∴A∩(CRB)={x|0<x≤2}=(0,2]. 答案:A. 2.设复数 3 11z i ,则 z 的共轭复数是( ) A.1 B.1+i C.-1+i D.1-i 解析: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解得 z=1-i,由此能求出 z 的共轭复数. 34 11 1 1iziii      , ∴z 的共轭复数是 1-i, 答案:D 3. 17sin cos12 12             已知 ,则 的值等于 ( ) A. 1 3 B. 22 3 C. 1 3 D. 22 3 解析:观察发现 17 3 12 12 2   , 那么 17 3cos cos sin12 2 12 1 32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R,若 x+y≠0,则 x≠1 且 y≠-1 B.a∈R,“ 1 a <1”是“a>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命题“ x∈R,使得 x2+2x+3<0”的否定是“ x∈R,都有 x2+2x+3>0” D.设随机变量 X~N(1,52),若 P(X<0)=P(X>a-2),则实数 a 的值为 2 解析:若 x+y≠0,则 x≠1 且 y≠-1 的逆否命题为“若 x=1,或 y=-1,则 x+y=0”为假命题, 故原命题为假命题,故 A 错误; “ <1”  “a<0,或 a>1”,故“ <1”是“a>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 B 正确; 命题“ x∈R,使得 x2+2x+3<0”的否定是“ x∈R,都有 x2+2x+3≥0”,故 C 错误; 设随机变量 X~N(1,52),若 P(X≤0)=P(X>a-2),则 a-2=2,则实数 a 的值为 4,故 D 错误. 答案:B. 5.《九章算术》教会了人们用等差数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张丘建算经》卷上第 22 题为: “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注:从第 2 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一天织 6 尺布,现一月(按 30 天计)共织 540 尺布”,则从第 2 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 )尺布. A. 1 2 B. 24 29 C.16 31 D. 16 29 解析:设此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 则 30×6+ 30 29 2  d=540, 解得 d= . 答案:B. 6.已知双曲线方程为 22 2214 xy mb ,若其过焦点的最短弦长为 2,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 取值范围是( ) A.(1, 6 2 ] B.[ 6 2 ,+∞) C.(1, 6 2 ) D.( 6 2 ,+∞) 解析:由题意,通径为 22 2b a  ,a≥2,可得ba , ∴ 2 2 11 21 6be aa     , ∵e>1, ∴1<e≤ . 答案:A. 7.函数 2 xy xa  的图象不可能是( ) A. B. C. D. 解析:通过 a 的取值,判断函数的图象,推出结果即可. 当 a=0 时,函数化为 1y x ,函数的图象为:A; 当 a=1 时,x=0 时,y=0,x≠0 时,函数化为 1 1y x x   ,函数的图象为:B; 当 a=-1 时,函数化为 2 1 xy x  ,当 x∈(0,1)时,   22 22 12 0 1 xxy x   < ,函数是减函数, f(0)=0,可知函数的图象为:D. 答案:C.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5 B.16 3 C.7 D.17 3 解析:由已知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底面边长为 1 的直角三角形, 高为 2 的三棱锥和切去一个底面为边长为 1 和 2 的直角三角形,高为 2 的三棱柱.从而可得 该几何体的体积. ∴三棱锥的体积 1 1 1 32 1 312V      三棱锥 , 三棱柱的体积 1 2 2 21 2V     三棱柱 . 正方体的体积 V 正方体=2×2×2=8. 故得:该几何体的体积 178 12 33V V V V      正方体 三棱柱 三棱锥 . 答案:D. 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出 T=6,那么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k<32 B.k<33 C.k<64 D.k<65 解析:模拟执行程序框图,可得程序框图的功能是计算并输出 S=log24×log46×…×logk(k+2) 的值. ∵输出的值为 6,又         24 2 log 4 log 6 log 2 lg 2 lg 2lg 4 lg 6 log 2 6lg 2 lg 4 lg lg 2 kSk kk kk            ∴跳出循环的 k 值为 64, ∴判断框的条件为 k<64. 答案:C. 10.大数据时代出现了滴滴打车服务,二胎政策的放开使得家庭中有两个小孩的现象普遍存 在,某城市关系要好的 A,B,C,D 四个家庭各有两个小孩共 8 人,准备使用滴滴打车软件, 分乘甲、乙两辆汽车出去游玩,每车限坐 4 名(乘同一辆车的 4 名小孩不考虑位置),其中 A 户家庭的孪生姐妹需乘同一辆车,则乘坐甲车的 4 名小孩恰有 2 名来自于同一个家庭的乘坐 方式共有( ) A.18 种 B.24 种 C.36 种 D.48 种 解析:根据题意,分 2 种情况讨论: ①、A 户家庭的孪生姐妹在甲车上,甲车上剩下两个要来自不同的家庭, 可以在剩下的三个家庭中任选 2 个,再从每个家庭的 2 个小孩中任选一个,来乘坐甲车, 有 2 1 1 3 2 2 12C C C   种乘坐方式; ②、A 户家庭的孪生姐妹不在甲车上, 需要在剩下的三个家庭中任选 1 个,让其 2 个小孩都在甲车上, 对于剩余的 2 个家庭,从每个家庭的 2 个小孩中任选一个,来乘坐甲车, 有 1 1 1 3 2 2 12C C C   种乘坐方式; 则共有 12+12=24 种乘坐方式. 答案:B. 11.已知 x,y 满足约束条件 20 5 3 12 0 3 xy xy y          当目标函数 z=ax+by(a>0,b>0)在该约束条 件下取得最小值 1 时,则 12 3ab 的最小值为( ) A.4+2 2 B.4 2 C.3+2 2 D.3+ 2 解析:由约束条件 作出可行域如图, 联立 20 5 3 12 0 xy xy        ,解得 A(3,1), 化目标函数 z=ax+by 为 azyxbb   , 由图可知,当直线 azyxbb   过 A 时,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最小,z 有最小值为 3a+b=1, 则  1 2 1 2 63 3 3 2 23 3 3 baaba b a b a b          . 当且仅当 1 3 2a   , 2 2b  时取“=”. 答案:C. 12.已知 f(x)是定义域为(0,+∞)的单调函数,若对任意的 x∈(0,+∞),都有 f[f(x)+ 1 3 log x ]=4,且方程|f(x)-3|=x3-6x2+9x-4+a 在区间(0,3]上有两解,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是( ) A.0<a≤5 B.a<5 C.0<a<5 D.a≥5 解析:∵定义域为(0,+∞)的单调函数 f(x)满足 f[f(x)+ ]=4, ∴必存在唯一的正实数 a, 满足 f(x)+ =a,f(a)=4,① ∴f(a)+ 1 3 log a =a,② 由①②得:4+ =a, =a-4, a=( 1 3 )a-4,左增,右减,有唯一解 a=3, 故 f(x)+ 1 3 log x =a=3, f(x)=3- , 由方程|f(x)-3|=x3-6x2+9x-4+a 在区间(0,3]上有两解, 即有| |=x3-6x2+9x-4+a, 由 g(x)=x3-6x2+9x-4+a,g′(x)=3x2-12x+9=3(x-1)(x-3), 当 1<x<3 时,g′(x)<0,g(x)递减;当 0<x<1 时,g′(x)>0,g(x)递增. g(x)在 x=1 处取得最大值 a,g(0)=a-4,g(3)=a-4, 分别作出 y=| |,和 y=x3-6x2+9x-4 的图象,可得 两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将 y=x3-6x2+9x-4 的图象向上平移, 至经过点(3,1),有两个交点, 由 g(3)=1 即 a-4=1,解得 a=5, 当 0<a≤5 时,两图象有两个交点, 即方程|f(x)-3|=x3-6x2+9x-4+a 在区间(0,3]上有两解. 答案:A. 二、填空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已知△ABC 外接圆半径是 2,BC=2 3 ,则△ABC 的面积最大值为 . 解析: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求 sinA 的值,结合 A 的范围可求 A,分类讨论,利用余弦定理 可求 AB·AC 的最大值,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计算得解. ∵△ABC 外接圆半径是 2,BC=2 , ∴由正弦定理 2sin BC RA  ,可得: 232 2sin A ,解得:sin 3 2A  , ∵A∈(0,π), ∴A= 3  ,或 2 3  , ∴当 A= 时,由余弦定理可得: 12=AB2+AC2-2AB·AC·cosA=AB2+AC2-AB·AC≥AB·AC, 此时 sin1 1 3 32 2 212 3ABCS AB AC A    V gg . 当 A= 2 3  时,由余弦定理可得:12=AB2+AC2-2AB·AC·cosA=AB2+AC2+AB·AC≥3AB·AC, 解得:4≥AB·AC,此时 s1 1 3 32 in 224ABCS AB AC A    V gg . ∴△ABC 的面积最大值为 3 3 . 答案:3 . 14.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 中, 2AE EB uuur uur ,BC 的中点为 F, 2EF FG uuur uuur ,则 EG BD uuur uuur g .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 则 B(1,0),D(0,1),E( 1 3 ,0),F(1, 1 2 ), 设 G(a,b),由 ,得( 2 3 , )=2(a-1,b- ), 解得 G( 4 3 , 3 4 ). ∴ EG uuur =(1, EG uuur ), BD uuur =(-1,1). 则 31 441EG BD      uuur uuur g . 答案: 1 4 . 15.已知 a>0, 6a x x   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15,则  21 sin 2a a x x dx    . 解析:根据二项式定理计算 a,再根据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和性质计算即可. ∵ 6a x x   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15,∴ 4 22 6 15aCx x  , ∴a4=1,又 a>0,∴a=1. ∵ 21yx表示半径为 1 的上半圆,y=sin2x 是奇函数, ∴ 1 2 1 1 2x dx    , 1 1 sin 2 0xdx  , ∴  21 sin 2 022 a a x x dx        . 答案: 2  . 16.已知函数 f(x)=4sin(2x+ 6  )(0≤x≤ 91 6  ),若函数 F(x)=f(x)-3 的所有零点依次记为 x1,x2,x3,…,xn,且 x1<x2<x3<…<xn,则 x1+2x2+2x3+…+2xn-1+xn= . 解析:求出 f(x)的对称轴,根据 f(x)的对称性得出任意两相邻两零点的和,从而得出答案. 令 2 62xk    得 62 kx  ,k∈Z,即 f(x)的对称轴方程为 ,k∈Z.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T=π,0≤x≤ , ∴f(x)在(0, )上有 30 条对称轴, ∴x1+x2=2× 6  ,x2+x3=2× 2 3  ,x3+x4=2× 7 6  ,…,xn-1+xn=2× 44 3  ,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x1+2x2+2x3+…+2xn-1+xn 44 2 7 44 632 2 30 4456 3 6 3 2                . 答案:445π.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公比不为 1 的等比数列{an}的前 5 项积为 243,且 2a3 为 3a2 和 a4 的等差中项.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 解析:(1)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 a3=3,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q,运用等差数列中项的性 质,结合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解得 q=3,即可得到所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答案:(1)由前 5 项积为 243,即为 a1a2a3a4a5=243, 即有 a1a5=a2a4=a3 2,即 a3 5=243, 得:a3=3,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q, 由 2a3 为 3a2 和 a4 的等差中项得:4a3=3a2+a4, 即 3· 3 q +3q=4×3, 由公比不为 1,解得:q=3, 所以 an=a3qn-3, 即 an=3n-2. (2)若数列{bn}满足 bn=bn-1·log3an+2(n≥2 且 n∈N*),且 b1=1,求数列{   1 1! n n b   }的前 n 项和 Sn. 解析:(2)求得 bn=bn-1 ·log3an+2=bn-1 ·n,运用数列恒等式 2 1 11 !n n n bbb b nbb   g ,求出        1 1 ! 1 ! 1 1 1 1 ! 1 1n nn b n n n n n         ,运用裂项相消求和即可得到所求和. 答案:(2)由 bn=bn-1·log3an+2=bn-1·n, 得  12 1 1 2 1 1 2 1 !nn n nn b b bb b n n nb b b        g g g g g g , 数列        1 1 ! 1 ! 1 1 1 1 ! 1 1n nn b n n n n n       , 所以它的前 n 项和 1 1 1 22 1 1 11 1 1 13 1n nS n n n n           . 18.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由于价格比较便宜在很多不缺水的城市居民经常无节制的使用 水资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某市政府为了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计 划调整居民生活用水收费方案,拟确定一个合理的月用水量标准 x(吨),一位居民的月用水 量不超过 x 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 x 的部分按议价收费.为了了解居民用水情况,通过抽 样,获得了某年 100 位居民每人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将数据按照[0,0.5),[0.5,1), [1,1.5),…,[4,4.5)分成 9 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若全市居民中月均用水量不低于 3 吨的人数为 3.6 万,试估计全市有多少居民?并说明 理由. 解析:(1)由图,不低于 3 吨人数所占百分比为 0.5×(0.12+0.08+0.04)=12%,解出即可得 出. 答案:(1)由图,不低于 3 吨人数所占百分比为 0.5×(0.12+0.08+0.04)=12%, 所以假设全市的人数为 x(万人),则有 0.12x=3.6,解得 x=30, 所以估计全市人数为 30 万. (2)若该市政府拟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用水量吨数为[1,1.5)和[1.5,2)之间选取 7 户居 民作为议价水费价格听证会的代表,并决定会后从这7户家庭中按抽签方式选出4户颁发“低 碳环保家庭”奖,设 X 为用水量吨数在[1,1.5)中的获奖的家庭数,Y 为用水量吨数在[1.5, 2)中的获奖家庭数,记随机变量 Z=|X-Y|,求 Z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析:(2)由概率统计相关知识,各组频率之和的值为 1, 频率频率 组距组距 ,可得 0.5 ×(0.08+0.16+0.4+0.52+0.12+0.08+0.04+2a)=1,得 a.据题意可知随机变量 Z 的取值为 0, 2,4.利用相互独立、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出. 答案:(2)由概率统计相关知识,各组频率之和的值为 1, 因为 , 所以 0.5×(0.08+0.16+0.4+0.52+0.12+0.08+0.04+2a)=1,得 a=0.3, 用水量在[1,1.5]之间的户数为 100×0.3×0.5=15 户, 而用水量在[1.5,2]吨之间的户数为 100×0.4×0.5=20 户, 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总共需要抽取 7 户居民, 所以用水量在[1,1.5]之间应抽取的户数为 15× 7 35 =3 户, 而用水量在[1.5,2]吨之间的户数为 20× 7 35 =4 户. 据题意可知随机变量 Z 的取值为 0,2,4. P(X=0)=P(X=2,Y=2) 22 34 3 7 18 35 CC C, P(X=2)=P(X=1,Y=3)+P(X=3,Y=1) 1 3 3 1 3 4 3 4 3 7 16 35 C C C C C , P(Z=4)=P(X=0,Y=4) 04 34 3 7 1 35 CC C, 其分布列为: 期望为:E(Z) 18 16 1 360 2 435 35 35 35      . 19.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已知侧面 ABB1A1 是菱形,侧面 BCC1B1 是正方形,点 A1 在底面 ABC 的投影为 AB 的中点 D. (1)证明:平面 AA1B1B⊥平面 BB1C1C. 解析:(1)由点 A1 在底面 ABC 的投影为 AB 的中点 D,可得 A1D⊥平面 ABC,则 A1D⊥BC,再由 已知可得 B1B⊥BC,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 BC⊥平面 ABB1A1,从而得到平面 AA1B1B⊥平面 BB1C1C. 答案:(1)证明:∵点 A1 在底面 ABC 的投影为 AB 的中点 D, ∴A1D⊥平面 ABC,则 A1D⊥BC, 又∵侧面 BCC1B1 是正方形,∴B1B⊥BC, ∵B1B 与 A1D 在平面 ABB1A1 上不平行, ∴BC⊥平面 ABB1A1, ∴平面 AA1B1B⊥平面 BB1C1C. (2)设 P 为 B1C1 上一点,且 1 1 1 1 3B P B C uuur uuuur ,求二面角 A1-AB-P 的正弦值. 解析:(2)以点 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菱形边长为 2,得到对应点的坐标, 求出平面 ABP 与平面 ABB1A1 的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求得二面角 A1-AB-P 的正 弦值. 答案:(2)如图所示,以点 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菱形边长为 2,得 D(0,0,0),A(0,-1,0),B(0,1,0), ∵D 为 AB 的中点,且有 A1D⊥AB,∴AA1=A1B, 又∵平面 ABB1A1 为菱形,∴△A1AB 为等边三角形, 从而∠A1AD= 3  ,从而 A1D=2sin 3  = 3 , ∴点 A1 的坐标为(0,0, ), ∵ 11AB uuur = AB uuur =(0,2,0),∴B1(0,2, ), 又∵ 1BP uuur = 11 1 3 BC uuuur = 1 3 BC uuur =( 2 3 ,0,0),∴P( 2 3 ,2, ), 设平面 ABP 的法向量为 1n ur =(x,y,z), 由 BP uur =( ,1, ), =(0,2,0), 得 1 1 0 0 n AP n AB    ur uuur g ur uuur g ,即 0 2 2 33 0 x y z y       , 令 x= ,则 z= 2 3 ,y=0,∴ =( ,0, ), 同理求得平面 ABB1A1 的法向量 2n ur =(1,0,0), ∴cos< , > 12 12 3 3 93 3131 9 nn nn    ur gu ur ur g r , ∴sin< , > 2 31 31 , 从而二面角 A1-AB-P 的正弦值为 2 31 31 . 20.已知椭圆 C: 22 221xy aba>b>0),圆 Q:x2+y2-4x-2y+3=0 的圆心 Q 在椭圆 C 上,点 P(0, 1)到椭圆 C 的右焦点的距离为 2. (1)求椭圆 C 的方程. 解析:(1)由点 P(0,1)到椭圆 C 的右焦点的距离为 2PF|=2,可得 c,由 Q(2,1)在椭圆 C 上,得 22 411ab,及 a2-b2=3,得 a2,b2. 答案:(1)因为椭圆 C 的右焦点 F(c,0),|PF|=2,所以 c= 3 , 因为 Q(2,1)在椭圆 C 上,所以 , 由 a2-b2=3,得 a2=6,b2=3,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22 163 xy. (2)过点 P 作直线 l 交椭圆 C 于 A,B 两点,若 S△AQB=tan∠AQB,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析:(2)由 S△AQB=tan∠AQB 得: 1 2 QA·QBsin∠AQB=tan∠AQB,即 QA·QBcos∠AQB=2,可 得 2QA QB  uur uuur g ,再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由韦达定理可求解. 答案:(2)由 S△AQB=tan∠AQB 得: QA·QBsin∠AQB=tan∠AQB, 即 QA·QBcos∠AQB=2,可得 , ① l 垂直 x 轴时,QA QB uur uuur g =(-2, 31 )·(-2, 31)=4+1-3=2, 此时满足题意,所以此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x=0; ②当 l 不垂直 x 轴时,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1, 由 22 163 1 xy y kx     消去 y 得(1+2k2)x2+4kx-4=0, 设 A(x1,y1),B(x2,y2),所以 x1+x2= 2 4 12 k k   ,x1x2= 2 4 12k   , 代入 =2 可得:(x1-2,y1-1)·(x2-2,y2-1)=2, 代入 y1=kx1+1,y2=kx2+1,得(x1-2)(x2-2)+k2x1x2=2, 代入化简得:  2 22 418 201 2 1 2 k k kk     ,解得 1 4k  , 经检验满足题意,则直线 l 的方程为 x-4y+4=0, 综上所述直线 l 的方程为 x=0 或 x-4y+4=0. 21.已知函数 f(x)=lnx+mx(m 为常数). (1)讨论函数 f(x)的单调区间. 解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通过讨论 m 的范围,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即可. 答案:(1)f′(x)= 1 x +m=1 mx x  ,x>0, 当 m<0 时,由 1+mx>0,解得 x< 1 m , 即当 0<x< 1 m 时,f'(x)>0,f(x)单调递增; 由 1+mx<0 解得 x> 1 m ,即当 x> 1 m 时,f'(x)<0,f(x)单调递减; 当 m=0 时,f′(x)= 1 x >0,即 f(x)在(0,+∞)上单调递增; 当 m>0 时,1+mx>0,故 f'(x)>0,即 f(x)在(0,+∞)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 m<0 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单调递减区间为( ,+∞); 当 m≥0 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2)当 m≤ 32 2 时,设 g(x)=f(x)+ 1 2 x2 的两个极值点 x1,x2(x1<x2)恰为 h(x)=2lnx-ax-x2 的零点,求   12 12 2 xxy x x h      的最小值. 解析:(2)求出函数的导数,得到 x1+x2=-m,x1x2=1,求出 的解析式,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其最小值即可. 答案:(2)由 g(x)=lnx+mx+ x2 得 g′(x)= +m+x= 2 1x mx x , 由已知 x2+mx+1=0 有两个互异实根 x1,x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1+x2=-m,x1x2=1, 因为 x1,x2(x1<x2)是 h(x)的两个零点, 故 h(x1)=2lnx1-x1 2-ax1=0①,h(x2)=2lnx2-x2 2-ax2=0② 由②-①得:    222 2 1 2 1 1 20xln x x a x xx    g , 解得   2 1 21 21 2 xln xa x xxx   , 因为   2 2h x x ax    ,得 1 2 1 2 12 4 222 x x x xhaxx      g , 将   2 1 21 21 2 xln xa x xxx   代入得:   2 1 2 1 2 1 21 1 2 2 1 24 222 xlnx x x x xh x xx x x x            g   2 2121 2 1 1 2 2 1 1 1 2 2 242 xln xxxx ln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2 2 1 22 1 1 1 12 2 1 x x xln xx x x x            , 所以   2 1 2 2 1 12 21 1 1 222 1 x x x x xy x x h ln xx x          , 设 2 1 1xt x > ,因为(x1+x2)2=x1 2+x2 2+2x1x2=m2≥ 9 2 , 所以 x1 2+x2 2≥ 5 2 ,所以 22 1 2 1 2 1 2 2 1 5 2 x x x x x x x x  , 所以 15 2t t ,所以 t≥2. 构造   12 1 tF t lnt t  ,得         2 22 114 0 11 tFt t t t t      > , 则 在[2,+∞)上是增函数, 所以 F(x)min=F(2)=ln2- 2 3 ,即   12 12 2 xxy x x h      的最小值为 2ln2- 4 3 .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已知曲线 C1: 12cos 4sin x y      (参数θ∈R),以坐标原点 O 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为 3 cos 3     ,点 Q 的极坐标为(4 2 , 4  ). (1)将曲线 C2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并求出点 Q 的直角坐标. 解析:(1)利用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的方法,可得结论. 答案:(1) 3 cos 3     ,得 13 22cos sin 3   , 故曲线 C2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603xy   , 点 Q 的直角坐标为(4,4). (2)设 P 为曲线 C1 上的点,求 PQ 中点 M 到曲线 C2 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解析:(2)利用参数方程,结合三角函数知识,求 PQ 中点 M 到曲线 C2 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 值. 答案:(2)设 P(12cosθ,4sinθ),故 PQ 中点 M(2+6cosθ,2+2sinθ),C2 的直线方程为 603xy   , 点 M 到 C2 的距离 3( )2 6cos 2 2sin 6 3cos sin 22 33d            2 cos 2 23 2336 332          , PQ 中点 M 到曲线 C2 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2 3 .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函数 f(x)=|4x-a|+|4x+3|,g(x)=|x-1|-|2x|. (1)解不等式 g(x)>-3. 解析:(1)通过讨论 x 的范围求出各个区间上的不等式的解集,取并集即可. 答案:(1)由题意可得   10 1 3 0 1 11 xx g x x x xx      , ,< < , , 因为 g(x)>-3, 由函数图象可得不等式的解为-4<x<2,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4<x<2}. (2)若存在 x1∈R,也存在 x2∈R,使得 f(x1)=g(x2)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2)因为存在 x1∈R,存在 x2∈R,使得 f(x1)=g(x2)成立,所以{y|y=f(x),x∈R}∩ {y|y=g(x),x∈R}≠∅,分别求出 f(x),g(x)的范围,即可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2)因为存在 x1∈R,存在 x2∈R,使得 f(x1)=g(x2)成立, 所以{y|y=f(x),x∈R}∩{y|y=g(x),x∈R}≠∅, 又 f(x)=|4x-a|+|4x+3|≥|(4x-a)+(4x+3)|=|a+3|, 由(1)可知 g(x)max=1,所以|a+3|≤1,解得-4≤a≤-2,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4,-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