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30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二模数学文
2018 年山东省枣庄市高考二模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U=R,A={x|x2-x-2≥0},则 CUA=( ) A.[-1,2] B.(-1,2) C.(-2,1) D.[-2,1) 解析:求出 A 中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出 A,根据全集 U=R,求出 A 的补集即可. 由 A 中不等式变形得:(x-2)(x+1)≥0, 解得:x≤-1 或 x≥2,即 A=(-∞,-1]∪[2,+∞), ∵U=R, ∴CUA=(-1,2). 答案:B 2.已知复数 1 iz i ,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z|=( ) A. 1 2 B. 2 2 C. 2 D.2 解析:直接由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复数 z,再利用复数求模公式计算得答案. 1 1 1 1 1 22 11 2 iiiiz i i i i , 则 22 1 1 2 2 2 2 z . 答案:B 3.已知 a= 1 23 ,b=log3 1 2 ,c=log23,则 a,b,c 的大小关系是( ) A.a>c>b B.c>a>b C.a>b>c D.c>b>a 解析:直接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即可. ∵0<a= 1 23 <30=1,b=log3 1 2 <log31=0,c=log23>log22=1, ∴c>a>b. 答案:B 4.如图给出的是计算 1 1 1 1 2 4 6 2018 的值的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是 ( ) A.i≤2015? B.i≤2017? C.i≤2018? D.i≤2016? 解析:∵程序的功能是求 S= 的值, 且在循环体中,S=S+1 i 表示,每次累加的是1 i 的值, 故当 i≤2018 应满足条件进入循环, i>2018 时就不满足条件, 分析四个答案可得条件为:i≤2018? 答案:C 5.已知 f(x)=ax-log2(4x+1)是偶函数,则 a=( ) A.1 B.-1 C.2 D.-2 解 析 : 根 据 题 意 , 求 出 f(-x) 的 表 达 式 , 由 偶 函 数 的 性 质 可 得 ax-log2(4x+1)=a(-x)-log2(4-x+1),变形可得 2ax=log2(4x+1)-log2(4-x+1)=2x,分析可得答案. 根据题意,f(x)=ax-log2(4x+1),则 f(-x)=a(-x)-log2(4-x+1), 若函数 f(x)为偶函数,则 f(x)=f(-x), 即 ax-log2(4x+1)=a(-x)-log2(4-x+1), 即 2ax=log2(4x+1)-log2(4-x+1)=2x, 则 a=1. 答案:A 6.已知△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a+b)(sinA-sinB)=(c-b)sinC,则 A=( ) A. 6 B. 3 C. 5 6 D. 2 3 解析:已知等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整理得到关系式,再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 cosA,把得 出关系式代入求出 cosA 的值,即可确定出角 A 的大小. ∵(a+b)(sinA-sinB)=(c-b)sinC, ∴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a+b)(a-b)=c(c-b),即 b2+c2-a2=bc, ∴cosA 2 2 2 1 2 2 b c a bc , ∴A= 3 . 答案:B 7.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它是由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全 等的小三角形、一块中三角形和两块全等的大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组成 的.如图是一个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在此正方形中任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 率是( ) A. 3 16 B. 3 8 C. 1 4 D. 1 8 解析: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根据几何概型的定义求出满足条件的概率即可. 设正方形的面积是 1, 结合图象,阴影部分是和大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从而阴影部分占正方形的 1 4 , 故满足条件的概率 p 1 14 1 4 . 答案:C 8.已知sin 1 4 3 ,则 sin2α =( ) A. 7 9 B. 7 9 C. 4 2 9 D. 4 9 2 解析:根据二倍角公式可知: 2 7sin 2 cos 2 1 2 sin 2 4 9 . 答案:B 9.函数 f(x)=ln(|x|-1)+x 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解析:化简 f(x),利用导数判断 f(x)的单调性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f(x)的定义域为{x|x<-1 或 x>1}. ln 1 1 ln 1 1 , > , < x x x fx x x x , ∴ 1 11 1 1 11 1 , > , < x xfx x x , ∴当 x>1 时,f′(x)>0,当 x<-2 时,f′(x)>0,当-2<x<-1 时,f′(x)<0, ∴f(x)在(-∞,-2)上单调递增,在(-2,-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 答案:A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是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32 B. 64 3 C.16 3 D. 32 3 解析: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可知原几何体是四棱锥 A-BCDE,其中底面 BCDE 为边长是 4 的正方形,侧面 ABE 为等腰三角形,且平面 ABE⊥平面 BCDE,四棱锥的高 AG=2,代入棱锥 体积公式求解. 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 该几何体是四棱锥 A-BCDE, 其中底面 BCDE 为边长是 4 的正方形,侧面 ABE 为等腰三角形,且平面 ABE⊥平面 BCDE, 由三视图可知,四棱锥的高 AG=2, ∴ 324421 33 A BCDEV . 答案:D 11.设 F1、F2 是椭圆 C: 22 1 2 xy m 的两个焦点,若 C 上存在点 M 满足∠F1MF2=120°,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A.(0, 1 2 ]∪[8,+∞) B.(0,1]∪[8,+∞) C.(0, 1 2 ]∪[4,+∞) D.(0,1]∪[4,+∞) 解析:假设椭圆 C: 22 1 2 xy m 的焦点在 x 轴上,则 2<m, 假设 M 位于短轴的端点时,∠F1MF2 取最大值,要使椭圆 C 上存在点 M 满足∠F1MF2=120°, ∠F1MF2≥120°,∠F1MO≥60°, 1 2tan tan 60 3 2 cmF MO b , 解得:m≥8, 当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时,0<m<3, 假设 M 位于短轴的端点时,∠F1MF2 取最大值,要使椭圆 C 上存在点 M 满足∠F1MF2=120°, ∠F1MF2≥120°,∠F1MO≥60°, 1 2tan tan 60 3 mF MO m ,解得:0<m≤ 1 2 , ∴m 的取值范围是(0, 1 2 ]∪[8,+∞). 答案:A 12.已知函数 f(x)=(1+2x)(x2+ax+b)(a,b∈R)的图象关于点(1,0)对称,则 f(x)在[-1,1] 上的最大值为( ) A. 3 B. 3 2 C.2 D. 33 2 解析:根据函数的对称性得到关于 a,b 的方程组,求出 a,b,求出函数 f(x)的解析式,求 出函数的导数,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出 f(x)的最大值即可. 由 f(x)的图象关于点(1,0)对称, 得 f(1)=3(a+b+1)=0,① 而 5 25 560 2 4 2 1 2 f f a b ,②, 联立①②,解得:a= 7 2 ,b= 5 2 , 故 2 7512 22 f x x x x , f′(x)=6x2-12x+ 3 2 , 令 f′(x)>0,解得:x< 2 2 3 ,或 x> 2 2 3 (舍), 令 f′(x)<0,解得:x> , 故 f(x)在[-1, )递增,在( ,1]递减, 故 2 33 22 3 f x max f . 答案: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已知实数 x,y 满足 0 0 10 x y xy ,则 2 21xy的最大值为 . 解析:画出约束条件的可行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解即可. 实数 x,y 满足 的可行域如图: 则 的几何意义是可行域内的点 与 P(-1,0)的距离, 由可行域可知 A(1,0)到 P(-1,0)距离最大, 显然最大值为:2. 答案:2 14.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1,AD=2,则 uuur uuur gAC BD = . 解析:利用向量的和以及差表示数量积的两个向量,然后求解即可.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1,AD=2, uuur uuur AD BC , 则 22222 1 3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uuur u ur ru ggBC AB BC AB BC ABD BAC . 答案:3 15.已知圆 M 与直线 x-y=0 及 x-y+4=0 都相切,圆心在直线 y=-x+2 上,则圆 M 的标准方程 为 . 解析:根据圆心在直线y=-x+2上,设出圆心坐标为(a,2-a),利用圆C与直线x-y=0及x-y+4=0 都相切,求得圆心坐标,再求圆的半径,可得圆的方程. 圆心在 y=-x+2 上,设圆心为(a,2-a), ∵圆 C 与直线 x-y=0 及 x-y+4=0 都相切, ∴圆心到直线 x-y=0 的距离等于圆心到直线 x-y+4=0 的距离, 即: 2 2 22 2 2 aa,解得 a=0, ∴圆心坐标为(0,2) 2 2 2 2 r a , 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x2+(y-2)2=2. 答案:x2+(y-2)2=2 16.已知 f(x)=sinω x-cosω x(ω > 2 3 ),若函数 f(x)图象的任何一条对称轴与 x 轴交点的 横坐标都不属于区间(π ,2π ),则ω 的取值范围是 .(结果用区间表示) 解析:f(x)=sinω x-cosω x= 2 sin(ω x- 4 )(ω > ,x∈R), 若 f(x)的任何一条对称轴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都不属于区间(π ,2π ), 则 2 2 T ,ω ≤1,即 <ω ≤1,① ∵令 42 xk,k∈Z,可得数 f(x)图象的对称轴为: 3 4 k x ,k∈Z, ∴ 3 4 k ,或 3 4 2 k ,k∈Z, ∴解得:ω ≥k+ 3 4 ,k∈Z,②或 2 3 8 k ,k∈Z,③ ∴当 k=0 时,ω ≥ ,或ω ≤ 3 8 , 当 k=1 时,ω ≥ 7 4 (舍去),或ω ≤ 7 8 , 综上,可得ω 的取值范围是:[ , 7 8 ]. 答案:[ 3 4 , 7 8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小题 12 分,第 22、23 题为选考题,有 10 分. 17.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235 2 n nnS . (Ⅰ)求{an}的通项公式. 解析:(Ⅰ)求出 a1=S1=4.通过当 n≥2 时,an=Sn-Sn-1,转化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 答案:(Ⅰ)a1=S1=4. 当 n≥2 时, 22 1 3 1 5 135 31 22 n n n nnnna S S n . 又 a1=4 符合 n≥2 时 an 的形式,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 an=3n+1. (Ⅱ)设 1 3 n nn b aa ,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解析:(Ⅱ)化简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裂项相消法求解数列的和即可. 答案:(Ⅱ)由(Ⅰ)知 3 1 1 3 1 3 4 3 1 3 4 nb n n n n . 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b1+b2+ … +bn 1 1 1 1 1 1 1 1 4 10 3 2 3 1 3 1 11 77 3 4 4 3 4 n n n n n . 18.在四棱锥 S-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平面 SAB⊥平面 ABCD,平面 SAD⊥平面 ABCD, 且 SA=2AD=3AB. (Ⅰ)证明:SA⊥平面 ABCD. 解析:(Ⅰ)证明 BC⊥AB,BC⊥SA,CD⊥SA,即可证明 SA⊥平面 ABCD. 答案:(Ⅰ)证明:由底面 ABCD 为矩形,得 BC⊥AB. 又平面 SAB⊥平面 ABCD,平面 SAB∩平面 ABCD=AB,BC 平面 ABCD, 所以 BC⊥平面 SAB.所以 BC⊥SA. 同理可得 CD⊥SA. 又 BC∩CD=C,BC 平面 ABCD,CD 平面 ABCD, 所以 SA⊥平面 ABCD. (Ⅱ)若 E 为 SC 的中点,三棱锥 E-BCD 的体积为 8 9 ,求四棱锥 S-A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 解析:(Ⅱ)设 SA=6a,则 AB=2a,AD=3a.通过几何体的体积求解 a,设半径为 R.然后求解 R, 然后求解球的表面积. 答案:(Ⅱ)设 SA=6a,则 AB=2a,AD=3a. 31 1 1 1 1 1 3 3 2 2 2 3 3 32 3 VE BCD BCDV S h BC CD SA a a a a . 又 VE-BCD= 8 9 ,所以 3a3= 8 9 .解得 a= 2 3 . 四棱锥 S-ABCD 的外接球是以 AB、AD、AS 为棱的长方体的外接球,设半径为 R. 则 2 2 2 1427 3 R AB AD AS a ,即 R= 7 3 . 所以,四棱锥 S-A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4π R2=196 9 . 19.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活动的持续开展,我市高中生掀起了参与数学兴趣小组的热潮.为调查 我市高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喜好程度,从甲、乙两所高中各随机抽取了 40 名学生,记录他们 在一周内平均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并将其分成了 6 个区间:(0,10]、(10,20]、(20,30]、 (30,40]、(40,50]、(50,60],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 根据一周内平均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 t,将学生对于数学的喜好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Ⅰ)试估计甲高中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的中位数 m 甲(精确到 0.01). 解析:(Ⅰ)由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求出甲高中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的中 位数. 答案:(Ⅰ)由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甲高中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的中位数: m 甲=20+ 0.5 0.1 0.2 0.3 ×10≈26.67. (Ⅱ)判断从甲、乙两所高中各自随机抽取的 40 名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的平 均值 甲X 与 乙X 及方差 S 甲 2 与 S 乙 2 的大小关系(只需写出结论),并计算其中的 甲X 、S 甲 2(同 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解析:(Ⅱ)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能判断从甲、乙两所高中各自随机抽取的 40 名学生一周内 平均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的平均值 甲X 与 乙X 及方差 S 甲 2 与 S 乙 2 的大小关系,并能计算其中 的 甲X 、S 甲 2. 答案:(Ⅱ) 甲 乙<XX,S 甲 2>S 乙 2, =5×0.1+15×0.2+25×0.3+35×0.2+45×0.15+55×0.05=27.5, S 甲 2= 1 40 × [(5-27.5)2 × (40 × 0.1)+(15-27.5)2 × (40 × 0.2)+(25-27.5)2 × (40 × 0.3)+(35-27.5)2 × (40 × 0.2)+(45-27.5)2 × (40 × 0.15)+(55-27.5)2 × (40 × 0.05)]=178.75. (Ⅲ)从甲高中与乙高中随机抽取的 80 名同学中数学喜好程度为“痴迷”的学生中随机抽取 2 人,求选出的 2 人中甲高中与乙高中各有 1 人的概率. 解析:(Ⅲ)甲高中随机选取的 40 名学生中“痴迷”的学生有 40×(0.005×10)=2 人,记为 A1,A2,乙高中随机选取的 40 名学生中“痴迷”的学生有 40×(0.015×10)=6 人,记为 B1, B2,B3,B4,B5,B6.利用列举法能求出从甲、乙两所高中数学喜好程度为“痴迷”的同学中 随机选出 2 人,选出的 2 人中甲、乙两所高中各有 1 人的概率. 答案:(Ⅲ)甲高中随机选取的 40 名学生中“痴迷”的学生有 40×(0.005×10)=2 人,记为 A1,A2, 乙高中随机选取的 40 名学生中“痴迷”的学生有 40×(0.015×10)=6 人,记为 B1,B2,B3, B4,B5,B6. 随机选出 2 人有以下 28 种可能: (A1,A2),(A1,B1),(A1,B2),(A1,B3),(A1,B4),(A1,B5),(A1,B6), (A2,B1),(A2,B2),(A2,B3),(A2,B4),(A2,B5),(A2,B6),(B1,B2), (B1,B3),(B1,B4),(B1,B5),(B1,B6),(B2,B3),(B2,B4),(B2,B5), (B2,B6),(B3,B4),(B3,B5),(B3,B6),(B4,B5),(B4,B6),(B5,B6), 甲、乙两所高中各有 1 人,有以下 12 种可能: (A1,B1),(A1,B2),(A1,B3),(A1,B4),(A1,B5),(A1,B6), (A2,B1),(A2,B2),(A2,B3),(A2,B4),(A2,B5),(A2,B6). 所以,从甲、乙两所高中数学喜好程度为“痴迷”的同学中随机选出 2 人, 选出的 2 人中甲、乙两所高中各有 1 人的概率为 12 3 28 7 p . 20.已知抛物线 C:y2=2px(0<p<1)上的点 P(m,1)到其焦点 F 的距离为 5 4 . (Ⅰ)求 C 的方程. 解析:(Ⅰ)通过点在抛物线上,以及抛物线的定义,列出方程求解可得 C 的方程. 答案:(Ⅰ)由题意,得 2pm=1,即 m= 1 2 p . 由抛物线的定义,得 1 2 2 2 ppPF m p . 由题意, 5 2 4 1 2 p p ,解得 p= 1 2 ,或 p=2(舍去). 所以 C 的方程为 y2=x. (Ⅱ)已知直线 l 不过点 P 且与 C 相交于 A,B 两点,且直线 PA 与直线 PB 的斜率之积为 1, 证明:l 过定点. 解析:(Ⅱ)证法一:设直线 PA 的斜率为 k(显然 k≠0),则直线 PA 的方程为 y-1=k(x-1), 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设 A(x1,y1),由韦达定理,求出 A 的坐标,直线 PB 的斜率为 1 k . 得到 B 的坐标,通过直线的向量是否垂直,求出直线 l 的方程,然后求解定点坐标. 证法二:由(1),得 P(1,1).若 l 的斜率不存在,则 l 与 x 轴垂直.设 A(x1,y1),则 B(x1, -y1),y1 2=x1.推出 l 的斜率必存在.设 l 的斜率为 k,显然 k≠0,设 l:y=kx+t,利用直线方 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设 A(x1,y1),B(x2,y2),利用韦达定理,转化求解直线 l:y=kx-1. 即可说明 l 过定点(0,-1). 证法三:由(1),得 P(1,1).设 l:x=ny+t,由直线 l 不过点 P(1,1),所以 n+t≠1.由 2 yx x ny t 消去 x 并整理得 y2-ny-t=0.判别式△=n2+4t>0.设 A(x1,y1),B(x2,y2),则 y1+y2=n①,y1y2=-t ②,转化求解 l:x=n(y+1).说明 l 过定点(0,-1). 答案:(Ⅱ)证法一:设直线 PA 的斜率为 k(显然 k≠0),则直线 PA 的方程为 y-1=k(x-1), 则 y=kx+1-k. 由 2 1 y kx k yx 消去 y 并整理得 k2x2+[2k(1-k)-1]x+(1-k)2=0. 设 A(x1 , y1) ,由韦达定理,得 2 1 2 1 1 k x k ,即 22 1 1 122 1111 1 1 gg kk x y kx k k k k k k ,所以 A( 2 2 1 k k , 11 k ). 由题意,直线 PB 的斜率为 1 k . 同理可得 B( 2 2 11 1 k k , 11 1 k ),即 B((k2-1)2,k-1). 若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则 2 2 2 1 1 k k k .解得 k=1,或 k=-1. 当 k=1 时,直线 PA 与直线 PB 的斜率均为 1,A,B 两点重合,与题意不符; 当 k=-1 时,直线 PA 与直线 PB 的斜率均为-1,A,B 两点重合,与题意不符. 所以,直线 l 的斜率必存在. 直线 l 的方程为 2 211 1 ky k x k k ,即 2 1 1 kyx k . 所以直线 l 过定点(0,-1). 证法二:由(1),得 P(1,1). 若 l 的斜率不存在,则 l 与 x 轴垂直. 设 A(x1,y1),则 B(x1,-y1),y1 2=x1. 则 2 1 1 1 1 22 1 1 111 1 1 1 1 1 1 1 111 gPA PB y y y xkk x x xxx . (x1-1≠0,否则,x1=1,则 A(1,1),或 B(1,1),直线 l 过点 P,与题设条件矛盾) 由题意, 1 1 1 1 x ,所以 x1=0.这时 A,B 两点重合,与题意不符. 所以 l 的斜率必存在. 设 l 的斜率为 k,显然 k≠0,设 l:y=kx+t, 由直线 l 不过点 P(1,1),所以 k+t≠1. 由 2 yx y kx t 消去 y 并整理得 k2x2+(2kt-1)x+t2=0. 由判别式△=1-4kt>0,得 kt< 1 4 . 设 A(x1,y1),B(x2,y2),则 12 2 12 ktxx k ①, 2 12 2 txx k ②, 则 22 1 2 1 2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11 1 1 1 1 1 1 1 1 ggPA PB k x x k t x x ty y kx t kx tkk x x x x x x x x . 由题意, 22 1 2 1 2 1 2 1 2 11 1 1 k x x k t x x t x x x x . 故(k2-1)x1x2+(kt-k+1)(x1+x2)+t2-2t=0③, 将①②代入③式并化简整理得 2 2 1 0 t kt k k ,即 1-t2-kt-k=0. 即(1+t)(1-t)-k(t+1)=0,即(1+t)(1-t-k)=0. 又 k+t≠1,即 1-t-k≠0,所以 1+t=0,即 t=-1. 所以 l:y=kx-1.显然 l 过定点(0,-1). 证法三:由(1),得 P(1,1). 设 l:x=ny+t,由直线 l 不过点 P(1,1),所以 n+t≠1. 由 2 yx x ny t 消去 x 并整理得 y2-ny-t=0. 由题意,判别式△=n2+4t>0. 设 A(x1,y1),B(x2,y2),则 y1+y2=n①,y1y2=-t② 则 1 2 1 2 22 1 2 1 2 1 2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ggPA PB y y y ykk x x y y y y y y . 由题意,y1y2+(y1+y2)+1=1,即 y1y2+(y1+y2)=0③ 将①②代入③式得-t+n=0,即 t=n. 所以 l:x=n(y+1).显然 l 过定点(0,-1). 21.已知曲线 y=f(x)=x2-1-alnx(a∈R)与 x 轴有唯一公共点 A. (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Ⅰ)求出函数的导数,通过讨论 a 的范围,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结合单调性求出 f(x)的最小值,从而确定 a 的范围. 答案:(Ⅰ)函数 f(x)的定义域为(0,+∞),f(1)=0,即 A(1,0). 由题意,函数 f(x)有唯一零点 1.f′(x)=2x- a x . (1)若 a≤0,则-a≥0. 显然 f′(x)>0 恒成立,所以 f(x)在(0,+∞)上是增函数. 又 f(1)=0,所以 a≤0 符合题意. (2)若 a>0,f′(x)= 22 xa x , f′(x)>0 x> 2 a ; f′(x)<0 0<x< . 所以 f(x)在(0, )上是减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 所以 min 1 ln 2 2 2 2 a a a af x f . 由题意,必有 2 af ≤0(若 2 af >0,则 f(x)>0 恒成立,f(x)无零点,不符合题意) ①若 2 af <0,则 1 ln 2 2 2 a a a <0. 令 g(a)= 1 ln 2 2 2 a a a (a>0),则 g′(a) 1ln ln 2 1 1 1 1 2 2 2 222 2 a a a a . g′(a)>0 0<a<2;g′(a)<0 a>2. 所以函数 g(a)在(0,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 所以 g(a)max=g(2)=0.所以 g(a)≤0,当且仅当 a=2 时取等号. 所以, 2 af <0 a>0,且 a≠2. 取正数 b<min{ 2 a , 1 ae },则 f(b)=b2-1-alnb>-1-alnb>-1-a×( 1 a )=0; 取正数 c>a+1,显然 2 2 > > aca .而 f(c)=c2-1-alnx, 令 h(x)=lnx-x,则 h′(x)= 1 x -1.当 x>1 时,显然 h′(x)= -1<0. 所以 h(x)在[1,+∞)上是减函数. 所以,当 x>1 时,h(x)=lnx-x<h(1)=-1<0,所以 lnx<x. 因为 c>1,所以 f(c)=c2-1-alnc>c2-1-ac=c(c-a)-1>c×1-1>0. 又 f(x)在(0, )上是减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 则由零点存在性定理,f(x)在(0, )、( ,+∞)上各有一个零点. 可见,0<a<2,或 a>2 不符合题意. 注:a>0 时,若利用 lim x fx ,f( )<0, 说明 f(x)在(0, )、( ,+∞)上各有一个零点. ②若 f( )=0,显然 =1,即 a=2.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a|a≤0,或 a=2}. (Ⅱ)曲线 y=f(x)在点 A 处的切线斜率为 a2-a-7.若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 x1 ,x2 满足 |f(x1)|=|f(x2)|,求证:x1x2<1. 解析:(Ⅱ)求出 a 的值,不妨设 x1<x2,则 0<x1<1<x2,得到-(x1 2-1+3lnx1)=x2 2-1+3lnx2, 令 p(t)=2t+3lnt-2,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即可. 答案:(Ⅱ)由题意,f′(1)=2-a=a2-a-7.所以 a2=9,即 a=±3. 由(Ⅰ)的结论,得 a=-3.f(x)=x2-1+3lnx,f(x)在(0,+∞)上是增函数. f(x)<0 0<x<1;f(x)>0 x>1. 由|f(x1)|=|f(x2)|,不妨设 x1<x2,则 0<x1<1<x2. 从而有-f(x1)=f(x2),即-(x1 2-1+3lnx1)=x2 2-1+3lnx2. 所以 x1 2+x2 2+3lnx1x2-2=0>2x1x2+3lnx1x2-2. 令 p(t)=2t+3lnt-2,显然 p(t)在(0,+∞)上是增函数,且 p(1)=0. 所以 p(t)<0 0<t<1. 从而由 2x1x2+3lnx1x2-2<0,得 x1x2<1. 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3 cos 2 sin x y (θ 为参数),直线 l 的参数方 程为 1 21 xt y t a (t 为参数). (Ⅰ)若 a=1,求直线 l 被曲线 C 截得的线段的长度. 解析:(Ⅰ)曲线 C 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求出曲线 C 的普通方程,当 a=1 时,直线 l 的普通方 程为 y=2x.由 22 2 1 94 yx xy ,能求出直线 l 被曲线 C 截得的线段的长度. 答案:(Ⅰ)曲线 C 的普通方程为 22 1 94 xy . 当 a=1 时,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y=2x. 由 ,解得 3 10 1 6 0 y x 或 6 3 10 10 x y , 直线 l 被曲线 C 截得的线段的长度为 22 623322 10 10 . (Ⅱ)若 a=11,在曲线 C 上求一点 M,使得点 M 到直线 l 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最小距离. 解析:(Ⅱ)法一:a=11 时,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2x-y-1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 椭圆 上 的 点 M(3cos θ , 2sin θ ) 到 直 线 l : 2x-y-10=0 的 距 离 为 2 10 cos 0 10 5 ,由此能求出点 M 到 l 的距离的最小值. 法二:当 a=11 时,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2x-y-10=0.设与 l 平行,且与椭圆 22 1 94 xy 相 切的直线 m 的方程为 2x-y+t=0.由 22 20 1 94 x y t xy ,得 40x2+36tx+9t2-36=0,要使两平行直 线 l 与 m 间的距离最小,直线 m 的方程为 2x-y-2 10 =0.l 与 m 间的距离 222 5 d . 点 M 的坐标为方程组 的解 10 10 9 10 5 y x .由此能求出点 M 到直线 l 的距离取 最小值. 答案:(Ⅱ)解法一:a=11 时,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2x-y-10=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椭圆 3 cos 2 sin x y 上的点 M(3cosθ ,2sinθ )到直线 l:2x-y-10=0 的距离为: 0 312 10 cos sin 10 2 10 cos 106 cos 2 sin 10 10 10 5 5 5 d , 其中θ 0 满足 0os 1 c 3 0 , 0in 1 s 1 0 . 由三角函数性质知,当θ +θ 0=0 时,d 取最小值 2 5 2 2 . 此时,3cosθ =3cos(-θ 0)= 9 10 10 ,2sinθ =2sin(-θ 0)= 10 5 . 因此,当点 M 位于( , )时,点 M 到 l 的距离取最小值 . 解法二:当 a=11 时,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2x-y-10=0. 设与 l 平行,且与椭圆 相切的直线 m 的方程为 2x-y+t=0. 由 22 20 1 94 x y t xy 消去 y 并整理得 40x2+36tx+9t2-36=0. 由判别式△=(36t)2-4×40×(9t2-36)=0,解得 t=±2 10 . 所以,直线 m 的方程为 2x-y+2 10 =0,或 2x-y-2 10 =0. 要使两平行直线 l 与 m 间的距离最小,则直线 m 的方程为 2x-y-2 10 =0. 这时,l 与 m 间的距离 10 2 10 2 522 5 d . 此时点 M 的坐标为方程组 22 2 2 10 0 1 94 xy xy 的解 9 10 10 10 5 x y . 因此,当点 M 位于( 9 10 10 , 10 5 )时,点 M 到直线 l 的距离取最小值 2 522 .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函数 f(x)=|3x-a|. (Ⅰ)当 a=4 时,求不等式 f(x)<3 的解集. 解析:(Ⅰ)当 a=4 时,不等式化简为:|3x-4|<3,然后求解即可. 答案:(Ⅰ)当 a=4 时,f(x)=|3x-4|. 由|3x-4|<3,解得 1 3 7 3 < <x . 所以,不等式 f(x)<3 的解集为{x| 1 3 7 3 < <x }. (Ⅱ)设函数 g(x)=|x+1|.当 x∈R 时,f(x)+g(x)>1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Ⅱ)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出 f(x)+g(x)有最小值| 3 a +1|.然后化简求解即可. 答案:( Ⅱ ) 3 1 3 1 2 1 1 3 3 3 3 a a a af x g x x a x x x x x x x x (当且仅当 x= 3 a 时取等号) ≥|(x- 3 a )-(x+1)|(当且仅当(x- 3 a )(x+1)≤0 时取等号)=| 3 a +1|. 综上,当 x= 时,f(x)+g(x)有最小值| +1|. 故由题意得| +1|>1,解得 a<-6,或 a>0.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6)∪(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