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试题——数学理(山东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高考试题——数学理(山东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理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将本试卷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 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 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 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填空题请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 P(A+B)=P(A)+P(B);如果事件 A,B 独立,那么 P(AB)=P(A)·P(B). 第Ⅰ卷(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 z 满足 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 z=( ) (A)1+2i (B)1 2i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设 ,则 ,故 ,则 ,选 B. 考点:1.复数的运算;2.复数的概念. 2 3 2i,z z    1 2i  1 2i  biaz  ibiazz 2332  2,1  ba iz 21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及复数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复数题目往往 不难,有时运算与概念、复数的几何意义综合考查,也是考生必定得分的题目之一. (2)设集合 则 =( ) (A) (B) (C) (D) 【答案】C 考点:1.指数函数的性质;2.解不等式;3.及集合的运算.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补集,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集合的基本运算,是 必考考点,也是考生必定得分的题目之一.本题与求函数值域、解不等式等相结合,增大了考查的覆盖面. (3)某高校调查了 200 名学生每周的自习时间(单位:小时),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 自习时间的范围是[17 .5,30],样本数据分组为[17.5,20), [20,22.5), [22.5,25),[25,27.5),[27.5, 30).根据直方图,这 200 名学生中每周的自习时间不少于 22.5 小时的人数是( ) (A)56 (B)60 (C)120 (D)140 【答案】D[来源:]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频 率分布直方图知,自习时间不少于 22.5 小时为后三组,有 2{ | 2 , }, { | 1 0},xA y y x B x x     R A B ( 1,1) (0,1) ( 1, )  (0, ) (人),选 D. 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图表题已是屡见不鲜, 作为一道应用题,考查考生的视图、用图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4)若变量 x,y 满足 则 的最大值是( ) (A)4 (B)9 (C)10 (D)1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是以 A(0,-3),B(0,2),C(3,-1)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表示点(x,y)到原 点距离的平方,最大值必在顶点处取到,经验证最大值为 ,故选 C.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是不等式中的基本问题,往往围绕目标函数最值的确定,涉及直线的斜率、两点间距离等,考查考生的绘 图、用图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200 (0.16 0.08 0.04) 2.5 140     2 2 3 9 0 x y x y x        2 2x y+ 2 2x y 2 10OC  (A) (B) (C) (D) 【答案】C 考点:1.三视图;2.几何体的体积.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及几何体的体积计算,本题涉及正四棱锥及球的体积计算,综合性较强, 较全面的考查考生的视图用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基本计算能力等. (6)已知直线 a,b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 α,β 内.则“直线 a 和直线 b 相交”是“平面 α 和平面 β 相交”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直线 和直线 相交” “平面 和平面 相交”,但“平面 和平面 相交” “直线 和直线 相交”,所以“直线 和直线 相交”是“平面 和平面 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 A. 考点:1.充要条件;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名师点睛】充要条件的判定问题,是高考常考题目之一,其综合性较强,易于和任何知识点结合.本题涉 及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突出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基础性,能较好的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等. (7)函数 f(x)=( sin x+cos x)( cos x –sin x)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B)π (C) (D)2π 【答案】B 【解析】 1 2 3 3 π 1 2 3 3 π 1 2 3 6 π 21 6 π a b       a b a b   3 3 2 π 2 3π 试题分析: ,故最小正周期 ,故选 B. 考点:1.和差倍半的三角函数;2.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和差倍半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此类题目是三角函数问题中的典 型题目,可谓相当经典.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三角公式化简函数、进一步讨论函数的性质,本题较易, 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基本运算求解能力及复杂式子的变形能力等. (8)已知非零向量 m,n 满足 4│m│=3│n│,cos= .若 n⊥(tm+n),则实数 t 的值为( ) (A)4 (B)–4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 ,可设 ,又 ,所以 所以 ,故选 B. 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从 出发,转化成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转化与化归思想、基本运算能力等. (9)已知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R.当 x<0 时, ;当 时, ;当 时, .则 f(6)= ( ) (A)−2 (B)−1 (C)0 (D)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当 时, ,所以当 时,函数 是周期为 的周期函数,所以 ,又函数 是奇函数,所以 ,故选 D. 考点:1.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2.分段函数.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是高考常考知识内容.本题具备一定 难度.解答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利用分段函数的概念,发现周期函数特征,进行函数值的转化.本题能较好的   2sin 2cos 2sin 26 6 3f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T    1 3 9 4 9 4 4 3m n  3 , 4 ( 0)m k n k k    ( )n tm n    2 2 2 21( ) cos , 3 4 (4 ) 4 16 03n tm n n tm n n t m n m n n t k k k t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t   ( )n tm n    3( ) 1f x x  1 1x   ( ) ( )f x f x   1 2x  1 1( ) ( )2 2f x f x   1 2x  1 1( ) ( )2 2f x f x   1 2x  ( )f x 1 (6) (1)f f ( )f x  3(1) ( 1) 1 1 2f f           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计算能力等. (10)若函数 的图象上存在两点,使得函数的图象在这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称 具有 T 性质.下列函数中具有 T 性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考点:1.导数的计算;2.导数的几何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计算、导数的几何意义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本题给出常见的三角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突出了高考命题注重基础的原则.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将直线的位置关系与 直线的斜率、切点处的导数值相联系,使问题加以转化,利用特殊化思想解题,降低难度.本题能较好的考 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计算能力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等. 第Ⅱ卷(共 10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1)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a,b 的值分别为 0 和 9,则输出的 i 的值为________. ( )y f x ( )y f x siny x lny x exy  3y x 【答案】3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循环: ;第二次循环: ;第三次循环: ;满足条件, 结束循环,此时, . 考点: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 【名师点睛】自新课标学习算法以来,程序框图成为常见考点,一般说来难度不大,易于得分.题目以程序 运行结果为填空内容,考查考生对各种分支及算法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应用知识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12)若(ax2+ )5 的展开式中 x5 的系数是—80,则实数 a=_______. 【答案】-2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 ,所以由 ,因此 考点:二项式定理 【名师点睛】本题是二项式定理问题中的常见题型,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往往是考试的重点.本题难度 不大,易于得分.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等. (13)已知双曲线 E: (a>0,b>0),若矩形 ABCD 的四个顶 点在 E 上,AB,CD 的中点为 E 的两个焦点,且 2|AB|=3|BC|,则 E 的离心率是_______. 【答案】2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点 A 在第一象限,点 B 在第二象限,则 , ,所以 , , 由 , 得离心率 或 (舍去),所以 E 的离心率为 2. 考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本题解答,利用特殊化思想,通过对特殊情况的讨论,转化 a 1,b 8  a 3,b 6  a 6,b 3  i 3 1 x 5102 5 5 2 1 5 5 1( ) ( ) rr r r r r rT C ax C a x x      510 5 22 r r    2 5 2 5 80 2.C a a      2 2 2 2 1x y a b  2bA(c, )a 2bB(c, )a 22b| AB| a | BC | 2c 2 AB 3 BC 2 2 2c a b  e 2 1e 2  得到一般结论,降低了解题的难度.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与特殊思想及基本运算能 力等. (14)在 上随机地取一个数 k,则事件“直线 y=kx 与圆 相交”发生的概率为 . 【答案】 考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几何概型. 【名师点睛】本题是高考常考知识内容.本题综合性较强,具有“无图考图”的显著特点,几何概型概率的 计算问题,涉及圆心距的计算,与弦长相关的问题,往往要关注“圆的特征直角三角形”,本题能较好 的考 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计算能力等. (15)已知函数 其中 ,若存在实数 b,使得关于 x 的方程 f(x)=b 有三 个不同的根,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画出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 [ 1,1]- 2 2( 5) 9x y- + = 3 4 2 | |,( ) 2 4 , x x mf x x mx m x m      0m   3, 由图所示,要 有三个不同的根,需要红色部分图像在深蓝色图像的下方,即 ,解得 考点:1.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函数与方程;3.分段函数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与方程、分段函数的概念.解答本题,关键在 于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转化得到代数不等式.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数形结合思 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基本运算求解能力等. 三、解答题:本答题共 6 小题,共 75 分. (16)(本小题满分 12 分) 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来源:学§科§网] (Ⅰ)证明:a+b=2c; (Ⅱ)求 cosC 的最小值. 【答案】(Ⅰ)见解析;(Ⅱ) 【解析】 试题分析:(Ⅰ)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正切公式、正弦定理即可证明; (Ⅱ)根据余弦定理公式表示出 cosC,由基本不等式求 cosC 的最小值. 试题解析: 由题意知 , 化简得 , 即 . 因为 , 所以 . 从而 . 由正弦定理得 . 由 知 ,  f x b 2 22 4 , 3 0m m m m m m m      3m  tan tan2(tan tan ) .cos cos A BA B B A   1 2   sin sin sin sin2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   2 sin cos sin cos sin sinA B B A A B    2sin sin sinA B A B   A B C       sin sin sinA B C C    sin sin =2sinA B C 2a b c  ( ) ( ) 2 a bc  故 的最小值为 . 考点:1.和差倍半的三角函数;2.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3. 基本不等式.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解三角形问题中的典型题目,可谓相当经典.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三角公式 化简三角恒等式,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达到证明目的;三角形中的求角问题,往往要利用余弦定 理用边表示角的函数.本题覆盖面较广,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基本运算求解能力及复杂式子的变形能力等.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在如图所示的圆台中,AC 是下底面圆 O 的直径,EF 是上底面圆 O 的直径,FB 是圆台的一条母线. (I)已知 G,H 分别为 EC,FB 的中点,求证:GH∥平面 ABC; (II)已知 EF=FB= AC= ,AB=BC.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答案】(Ⅰ)见解析;(Ⅱ) 【解析】 试题分析:(Ⅰ)根据线线、面面平行可得与直线 GH 与平面 ABC 平行;(Ⅱ)立体几何中的角与距离的 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几何法、空间向量方法求解,其中解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解法二则是 找到 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直接求解. 试题解析: cosC 1 2 ' 1 2 2 3 F BC A  7 7 FNM F BC A  (I)证明:设 的中点为 ,连接 , 在 ,因为 是 的中点,所以 又 所以 在 中,因为 是 的中点,所以 , 又 ,所以平面 平面 , 因为 平面 ,所以 平面 . (II)解法一: 连接 ,则 平面 , 又 且 是圆 的直径,所以 以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由题意得 , ,过点 作 于点 , 所以 FC I ,GI HI CEF△ G CE ,GI F/ / E ,FE / / OB ,GI/ / OB CFB△ H FB / /HI BC HI GI I  / /GHI ABC GH  GHI / /GH ABC 'OO 'OO  ABC ,AB BC AC O .BO AC O O xyz (0,2 3,0)B ( 2 3,0,0)C  F FM OB垂直 M 2 2 3,FM FB BM   可得 故 . 设 是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由 解法二: 连接 ,过点 作 于点 , 则有 , 又 平面 , 所以 FM⊥平面 ABC, 可得 过点 作 于点 ,连接 , (0, 3,3)F ( 2 3, 2 3,0), (0, 3,3)BC BF      ( , , )m x y z BCF 0, 0 m BC m BF          'OO F FM OB M / / 'FM OO 'OO  ABC 2 2 3,FM FB BM   M MN BC垂直 N FN 考点:1.平行关系;2.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立体几何中的常见问题.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 面与平面关系的相互转化,通过严密推理,给出规范的证明.立体几何中的角与距离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 利用几何法、空间向量方法求解,应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转化与化归思想及基本运算能力等.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数列 的前 n 项和 Sn=3n2+8n, 是等差数列,且 (Ⅰ)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令 求数列 的前 n 项和 Tn. 【答 案】(Ⅰ) ;(Ⅱ) . 【解析】 试题分析:(Ⅰ)根据 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Ⅱ)根据(Ⅰ)知数列 的通项公 式,再用错位相减法求其前 n 项和. 试题解析:(Ⅰ)由题意知当 时, , 当 时, , 所以 .  na  nb 1.n n na b b    nb 1( 1) .( 2) n n n n n ac b    nc 13  nbn 223  n n nT 1 nnn SSa  nc 2n 561   nSSa nnn 1n 1111  Sa 56  nan 设数列 的公差为 , 由 ,即 ,可解得 ,[来源:ZXXK] 所以 . (Ⅱ)由(Ⅰ)知 , 又 , 得 , , 两式作差,得 所以 考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3.“错位相减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求和、数列求和的“错位相减 法”.此类题目是数列问题中的常见题型.本题覆盖面广,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本题,布列方程组, 确定通项公式是基础,准确计算求和是关键,易错点是在“错位”之后求和时,弄错等比数列的项数.本题 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基本计算能力等.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甲、乙两人组成“星队”参加猜成语活动,每轮活动由甲、乙各猜一个成语,在一轮活动中,如果两人都 猜对,则“星队”得 3 分;如果只有一个人猜对, 则“星队”得 1 分;如果两人都没猜对,则“星队”得 0 分.已知甲每轮猜对的概率是 ,乙每轮猜对的概率是 ;每轮活动中甲、乙猜对与否互不影响,各轮结果 亦互不影响.假设“星队”参加两轮活动,求: (I)“星队”至少猜对 3 个成语的概率;  nb d      322 211 bba bba      db db 3217 211 1 1 3,41  db 13  nbn 1 1(6 6) 3( 1) 2(3 3) n n n n nc nn      nn ccccT  321 2 3 4 13 [2 2 3 2 4 2 ( 1) 2 ]n nT n           3 4 5 22 3 [2 2 3 2 4 2 ( 1) 2 ]n nT n           2 3 4 1 23 [2 2 2 2 2 ( 1) 2 ]n n nT n           2 2 4(2 1)3 [4 ( 1) 2 ]2 1 3 2 n n n n n            223  n n nT 3 4 2 3 (Ⅱ)“星队”两轮得分之和为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EX. 【答案】(Ⅰ) (Ⅱ)分布列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Ⅰ)找出“星队”至少猜对 3 个成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由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和互斥事件 的概率加法公式求解;(Ⅱ)由题意,随机变量 X 的可能取值为 0,1,2,3,4, 6.由事件的独立性与互斥性, 得到 X 的分布列,根据期望公式求解. 试题解析: (Ⅰ)记事件 A:“甲第一轮猜对”,记事件 B:“乙第一轮猜对”,[来源:] 记事件 C:“甲第二轮猜对”,记事件 D:“乙第二轮猜对”, 记事件 E:“‘星队’至少猜对 3 个成语”. 由题意, 由事件的独立性与互斥性, , 所以“星队”至少猜对 3 个成语的概率为 . (Ⅱ)由题意,随机变量 X 的可能取值为 0,1,2,3,4,6. 由事件的独立性与互斥性,得 , , , , 2 3 23 6EX .E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               P E P ABCD P ABCD P ABCD P ABCD P ABC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A P B P C P D P A P B P C P D P A P B P C P D P A P B P P A P B P C P DC P D      3 2 3 2 1 2 3 2 3 1 3 2= 24 3 4 3 4 3 4 3 4 3 4 3 2.3                 2 3   1 1 1 1 10 4 3 4 3 144P X         3 1 1 1 1 2 1 1 10 51 2 4 3 4 3 4 3 4 3 144 72P X                  3 1 3 1 3 1 1 2 1 2 3 1 1 2 1 2 252 4 3 4 3 4 3 4 3 4 3 4 3 4 3 4 3 144P X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1 1 1 1 3 2 13 4 3 4 3 4 3 4 3 12P X           考点:1.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和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和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 望.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确定所研究对象的基本事件空间、基本事件个数,利用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和互 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求解.本题较难,能很好的考查考生数学应用意识、基本运算求解能力等. (20) (本小题满分 13 分) 已知 . (I) 讨论 的单调性; (II)当 时,证明 对于任意的 成立. 【答案】(Ⅰ)见解析;(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Ⅰ)求 的导函数,对 a 进行分类讨论,求 的单调性; (Ⅱ)要证 对于任意的 成立,即证 ,根据单调性求解. 试题解析: (Ⅰ) 的定义域为 ; . 当 , 时, , 单调递增; , 单调递减.   2 2 1( ) ln , Rxf x a x x ax     ( )f x 1a    3( ) ' 2f x f x >  1,2x ( )f x ( )f x   3( ) ' 2f x f x >  1,2x 2 3)()( /  xfxf )(xf ),0(  3 2 32 / )1)(2(22)( x xax xxx aaxf  0a )1,0(x 0)(/ xf )(xf /(1, ) , ( ) 0x f x  时 )(xf 当 时, . (1) , , 当 或 时, , 单调递增; 当 时, , 单调递减; (2) 时, ,在 内, , 单调递增; (3) 时, , 当 或 时, , 单调递增; 当 时, , 单调递减. 综上所述, 当 时,函数 在 内单调递增,在 内单调递减; 当 时, 在 内单调递增,在 内单调递减,在 内单调递增; 当 时, 在 内单调递增; 当 , 在 内单调递增,在 内单调递减,在 内单调递增. (Ⅱ)由(Ⅰ)知, 时, , , 令 , . 0a / 3 ( 1) 2 2( ) ( )( )a xf x x xx a a    20  a 12 a )1,0(x x ),2( a 0)(/ xf )(xf x )2,1( a 0)(/ xf )(xf 2a 12 a x ),0(  0)(/ xf )(xf 2a 120  a )2,0( ax  x ),1(  0)(/ xf )(xf x )1,2( a 0)(/ xf )(xf 0a )(xf )1,0( ),1(  20  a )(xf )1,0( )2,1( a ),2( a 2a )(xf ),0(  2a )(xf )2,0( a )1,2( a ),1(  1a / 2 2 3 2 1 1 2 2( ) ( ) ln (1 )xf x f x x x x x x x         2 3 3 1 2ln 1x x x x x      ]2,1[x 1213)(,ln)( 32  xxxxhxxxg ]2,1[x 则 , 由 可得 ,当且仅当 时取得等号. 又 , 设 ,则 在 单调递减, 考点:1.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2.分类讨论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计算、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分类讨论思想.本题覆盖面广, 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是一道难题.解答本题,准确求导数是基础,恰当分类讨论是关键,易错点是分 类讨论不全面、不彻底、不恰当,或因复杂式子变形能力差,而错漏百出.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 基本计算能力、分类讨论思想等. (21)(本小题满分 14 分)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椭圆 C: 的离心率是 ,抛物线 E: 的焦点 F 是 C 的一个顶点. (I)求椭圆 C 的方程; (II)设 P 是 E 上的动点,且位于第一象限,E 在点 P 处的切线 与 C 交与不同的两点 A,B,线段 AB 的中 点为 D,直线 OD 与过 P 且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交于点 M. (i)求证:点 M 在定直线上; )()()()( / xhxgxfxf  01)(/  x xxg 1)1()(  gxg 1x 2 4 3 2 6'( ) x xh x x    623)( 2  xxx )(x x ]2,1[ xOy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3 2 2 2x y l (ii)直线 与 y 轴交于点 G,记 的面积为 , 的面积为 ,求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 值时点 P 的坐标. 【答案】(Ⅰ) ;(Ⅱ)(i)见解析;(ii) 的最大值为 ,此时点 的坐标为 【解析】 试题分析:(Ⅰ)根据椭圆的离心率和焦点求方程;(Ⅱ)(i)由点 P 的坐标和斜率设出直线 l 的方程和抛 物线联立,进而判断点 M 在定直线上;(ii)分别列出 , 面积的表达式,根据二次函数求最值和此时 点 P 的坐标.[来源:学§科§网 Z§X§X§K] 试题解析: (Ⅰ)由题意知 ,可得: . 因为抛物线 的焦点为 ,所以 ,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 (Ⅱ)(i)设 ,由 可得 , 所以直线 的斜率为 , 因此直线 的方程为 ,即 . l PFG△ 1S PDM△ 2S 1 2 S S 14 22  yx 1 2 S S 4 9 P )4 1,2 2( 1S 2S 2 322  a ba ba 2 E )2 1,0(F 2 1,1  ba 14 22  yx )0)(2,( 2 mmmP yx 22  xy / l m l )(2 2 mxmmy  2 2mmxy  设 ,联立方程 得 , 由 ,得 且 , 因此 , 将其代入 得 , 因为 ,所以直线 方程为 . 所以 , , 所以 , 令 ,则 , ),(),,(),,( 002211 yxDyxByxA 2 2 2 2 4 1 my mx x y       014)14( 4322  mxmxm 0 520  m 14 4 2 3 21  m mxx 14 2 2 2 3 21 0  m mxxx 2 2mmxy  )14(2 2 2 0  m my mx y 4 1 0 0  OD xmy 4 1 )1(4 1||2 1 2 1  mmmGFS )14(8 )12(||||2 1 2 22 02   m mmxmPMS 22 22 2 1 )12( )1)(14(2   m mm S S 12 2  mt 211)1)(12( 22 2 1  ttt tt S S 当 ,即 时, 取得最大值 ,此时 ,满足 , 所以点 的坐标为 ,因此 的最大值为 ,此时点 的坐标为 . 考点:1.椭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3.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 质. 【名师点睛】本题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是一道难题.解答此类题目,利用 的关系,确定椭圆 (圆锥曲线)方程是基础,通过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圆锥曲线)方程的方程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 系数的关系,得到“目标函数”的解析式,应用确定函数最值的方法---如二次函数的性质、基本不等式、 导数等求解.本题易错点是复杂式子的变形能力不足,导致错漏百出..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算求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11 t 2t 2 1 S S 4 9 2 2m 0 P )4 1,2 2( 1 2 S S 4 9 P )4 1,2 2( , , ,a b c 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