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填空题 ‎1.计算:的值为______.‎ ‎【答案】15‎ ‎【解析】‎ ‎【分析】‎ 根据组合数和排列数的计算公式求解得到结果.‎ ‎【详解】‎ ‎,‎ 则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2.已知复数,其中为虚数单位,则复数的实部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运算,求得,即可根据复数的概念得到实部.‎ ‎【详解】‎ 的实部是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属于基础题.‎ ‎3.已知,则_______.‎ ‎【答案】4或6‎ ‎【解析】‎ ‎【分析】‎ 根据组合数性质可得到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由得:或 解得:或 本题正确结果:或 ‎【点睛】‎ 本题考查组合数的性质,两种情况分别为或,属于基础题.‎ ‎4.已知复数z=(1+i)(1+2i),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z的模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故答案为.‎ 点睛:对于复数的四则运算,要切实掌握其运算技巧和常规思路,如 .其次要熟悉复数相关概念,如复数的实部为、虚部为、模为、对应点为、共轭复数为.‎ ‎5.用反证法证明“,可被5整除,那么,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应假设_______.‎ ‎【答案】中没有能被整除的数 ‎【解析】‎ ‎【分析】‎ 反证法证明中,假设时只需要对结论进行否定即可.‎ ‎【详解】‎ ‎“至少有个”的否定是“最多有个”,故应假设,中没有一个能被5整除.‎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证法的定义,注意对于像含有“至少”“至多”“都”“或”“且”等特殊词语命题的否定,属于简单题.‎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的自然数都成立”时,第一步中的值 应取____.‎ ‎【答案】5‎ ‎【解析】‎ 试题分析:时,不等式都不成立,时,,因此初始值为.‎ 考点:数学归纳法 ‎【名师点睛】数学归纳法证明中的两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第二步中,归纳假设起着“已知条件”的作用,在第二步的证明中一定要运用它,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第二步的关键是“一凑假设,二凑结论”.‎ ‎7.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至少有1门不相同的选法共有_____种.‎ ‎【答案】30‎ ‎【解析】‎ 排除法:从反面考虑:C42C42-C42=6×6-6=30.‎ ‎8.除以9的余数为______.‎ ‎【答案】‎ ‎【解析】‎ 解:因为 因此除以9以后的余数为7‎ ‎9.若,则的值为___.‎ ‎【答案】1‎ ‎【解析】‎ 令,得;‎ 令,得;‎ 两式相加得 ‎.‎ 点睛: “赋值法”普遍适用于恒等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形如的式子求其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常用赋值法, 只需令即可;对形如的式子求其展开式各项系数之和,只需令即可.‎ ‎10.已知不等式,,,照此规律总结出第个不等式为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三个不等式的规律,推理出所求结果.‎ ‎【详解】‎ 由题意可得:‎ ‎;;‎ 则第个不等式为:‎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相关知识,关键是能够通过已知不等式总结出的变化规律.‎ ‎11.在平面几何中,的内角平分线分所成线段的比(如图所示),把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在三棱锥中(如图所示),面平分二面角且与相交于点,则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中,作于,于F,则,所以,根据面积类比体积,长度类比面积可得,即.‎ 考点:类比推理.‎ ‎【思路点晴】本题考查类比推理及其应用,属于中档试题,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是事物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中一类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某种性质的一中推理形式,本题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定理类比空间三棱锥,根据面积类此体积,长度类比面积,从而得到,进而得到,同时也试题的一个难点和易错点.‎ ‎12.如图为我国数学家赵爽(约3世纪初)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验证勾股定理的示意图,现在提供5种颜色给其中5个小区域涂色,规定每个区域只涂一种颜色,相邻区域颜色不相同,则不同的涂色方案种数为_______.‎ ‎【答案】420‎ ‎【解析】‎ ‎【分析】‎ 分成号区间用种颜色和种颜色两种情况,分别计算涂色方案种数,再根据加法原理求得结果.‎ ‎【详解】‎ 将区域标注数字序号如下图:‎ 当号区间共用种颜色,即同色且与异色时 共有涂色方法:种 当共用种颜色时,共有涂色方法:种 则不同的涂色方案总数为:种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中的涂色问题,解决涂色问题的关键是能够找到“中轴线”,根据“中轴线”的颜色数量确定剩余区域的可选颜色数量;也可以根据对称区间同异色来进行讨论.‎ ‎13.把正整数排成如图甲的三角形数阵,然后擦去第偶数行中的奇数和第奇数行中的偶数,得到如图乙的三角形数阵,再把图乙中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得到一个数列,则___.‎ ‎【答案】3974‎ ‎【解析】‎ ‎【分析】‎ 根据变化规律可知第行数字个数等于且第行最后一个数字为;验算可知为第行第个数;根据数字规律可得结果.‎ ‎【详解】‎ 由图乙可知,第行数字个数等于且第行最后一个数字为 为第行第个数 又第行最后一个数字为 则第行第个数为:‎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发现数字变化的规律,得到一般性命题,属于中档题.‎ ‎14.三角形的周长为31,三边,,均为整数,且,则满足条件的三元数组的个数为______.‎ ‎【答案】24‎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周长为,可求得且,采用列举法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得到三元数组的个数.‎ ‎【详解】‎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周长可得: ‎ 又 ,,即,‎ ‎,所以所有可能的取值为:且 ‎①当时,或 ‎②当时,或或 ‎③当时,或或或或 ‎④当时,或或或或或 ‎⑤当时,或或或或或或或 则三元数组共有:个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关键是能够得到边长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分类计数原理,采用列举的方法求得结果.‎ 评卷人 得分 二、解答题 ‎15.已知复数(,是虚数单位)是纯虚数. ‎ ‎(1)求的值;‎ ‎(2)若复数,满足,求的最大值.‎ ‎【答案】(1);(2)3‎ ‎【解析】‎ ‎【分析】‎ ‎(1)化简复数可得,根据纯虚数的定义,可得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得;(2)假设,利用求得关系即的范围;从而可求得的最大值.‎ ‎【详解】‎ ‎(1)复数 又是纯虚数,则,解得:‎ 的值是 ‎(2)由(1)可以知道:‎ 设 ‎ ,即 则 ‎ ‎ ‎ 的最大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纯虚数的定义、复数模长的求解问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6.(1)设,求证:;‎ ‎(2)已知非零实数,,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求证:.‎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将问题变成证明:,通过因式分解变成乘积的形式,依次判断各个因式的符号,进而证得结论;(2)采用反证法,假设成立,又,可得,与已知矛盾,故假设不成立,从而证得结论.‎ ‎【详解】‎ ‎(1)由 因为,所以,,‎ 所以 ‎(2)假设,则……①‎ 而……②‎ 由①②,得,即 于是,这与非零实数,,成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原命题结论成立,即成立 ‎【点睛】‎ 本题考查作差法和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问题.采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首先假设成立,最终证得与已知条件或常识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否定假设,证得结论.‎ ‎17.从8名运动员中选4人参加米接力赛,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甲、乙两人必须入选且跑中间两棒;‎ ‎(2)若甲、乙两人只有一人被选且不能跑中间两棒;‎ ‎(3)若甲、乙两人都被选且必须跑相邻两棒;‎ ‎(4)甲不在第一棒.‎ ‎【答案】(1)60;(2)480;(3)180;(4)1470‎ ‎【解析】‎ ‎【分析】‎ ‎(1)先选好参赛选手,再安排好甲、乙两人,再安排剩余两人,相乘得到结果;(2)先确定参赛选手,共有种选法;再安排好甲或乙,继续安排好剩余三人,相乘得到结果;(3)先选好参赛选手,再用捆绑法求得结果;(4)先安排好第一棒,再安排好其余三棒,相乘得到结果.‎ ‎【详解】‎ ‎(1)除甲、乙外还需选择人参加接力赛共有种选法 则甲、乙跑中间两棒共有种排法;另外人跑另外两棒共有种排法 甲、乙两人必须入选且跑中间两棒共有:种排法 ‎(2)甲、乙只有一人入选且选另外选人参加接力赛共有种选法 甲或乙不跑中间两棒共有种排法;其余人跑剩余三棒共有种排法 甲、乙两人只有一人被选且不能跑中间两棒共有:种排法 ‎(3)除甲、乙外还需选择人参加接力赛共有种选法 甲乙跑相邻两棒,其余人跑剩余两棒共有种排法 甲、乙两人都被选且必须跑相邻两棒共有:种排法 ‎(4)甲不在第一棒则需选择一人跑第一棒,共有种选法 其余三棒共有种排法 甲不在第一棒共有种排法 ‎【点睛】‎ 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问题,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方法有:特殊元素优先法、相邻问题捆绑法、相离问题插空法等.再面对复杂排列组合问题时,遵循先选后排的原则,可以更好的缕顺解题思路.‎ ‎18.已知在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比它的二项式系数的和大992.‎ ‎(1)求的值;‎ ‎(2)求展开式中的项;‎ ‎(3)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答案】(1);(2);(3)‎ ‎【解析】‎ ‎【分析】‎ ‎(1)代入求得各项系数和为,又二项式系数和为,根据二者相差可得方程,解方程求得;(2)根据展开式通项公式,令的幂指数等于,求得,进而可得所求项;(3)由展开式通项可知系数通项为,利用解得,进而求得系数最大的项.‎ ‎【详解】‎ ‎(1)展开式各项系数的和为:;二项式系数的和为:‎ 又各项系数的和比二项式系数的和大 ‎,即,解得 ‎(2)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令,解得 展开式中的项为:‎ ‎(3)设第项的系数为,则 由,即 解得:,所以 展开式系数最大项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涉及到二项式系数和、各项系数和的求解、特定项系数的求解以及最大项的求解问题,关键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属于常规题型.‎ ‎19.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大于0,且,是方程的两根,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试比较与的大小,并用数学归纳法给予证明.‎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韦达定理可构造方程组求得和,从而得到公差和,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利用可证得为等比数列,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得;(2)通过列举的结果可猜想当时,;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依次证明时成立,在成立的前提下时也成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详解】‎ ‎(1)由韦达定理可得 因为的公差大于,所以,所以,‎ ‎,又 可得:‎ 因为,所以 当时,‎ 所以,化简得 所以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即 所以,‎ ‎(2)因为,所以,‎ 下面比较与的大小:‎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 猜想:当时,‎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时,,,所以成立;‎ ‎②假设当时,,即 那么,当时,‎ 所以当时,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任何,,都有成立 综上所述,当时,;当时,‎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问题.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假设成立的结论,必须在证明结论成立的过程中予以应用.‎ ‎20.已知(且,).‎ ‎(1)设,求中含项的系数;‎ ‎(2)化简:;‎ ‎(3)证明:.‎ ‎【答案】(1)330;(2);(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表达式可知系数为,将改写成,利用组合数的性质:整理得到结果;(2)通过对求导可得,代入可求得,根据可化简得到结果;(3)等式左侧可看做中含项的系数;通过整理出,此时含项的系数为,即等式右侧;由此可知所证等式成立.‎ ‎【详解】‎ ‎(1)由题意知:‎ 所以中含项的系数为:‎ ‎(2)‎ 两边求导得,令得到,‎ 又且所求式子的通项为 ‎(3)……①‎ 则函数中含项的系数为 因为……②‎ ‎①-②得:‎ 即 所以 函数中含项的系数为:‎ ‎ ‎ 所以 ‎【点睛】‎ 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组合数公式的综合应用问题,解题关键是在处理组合数的化简、证明问题时,常采用构造法逆用二项式定理、对二项展开式左右两端分别求导,从而得到符合题意的组合数;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组合数性质的应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