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复习 17-18版 第7章 第37课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复习 17-18版 第7章 第37课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第37课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最新考纲]‎ 内容 要求 A B C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 ‎1.合情推理 类型 定义 特点 归纳 推理 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特征,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推理 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类比 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由特殊到特殊 ‎2.演绎推理 ‎(1)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 ‎(2)在类比时,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  )‎ ‎(3)“所有3的倍数都是9的倍数,某数m是3的倍数,则m一定是9的倍数”,这是三段论推理,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 ‎(4)在演绎推理中,只要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结论就一定正确.(  )‎ ‎[答案] (1)× (2)× (3)√ (4)×‎ ‎2.由“半径为R的圆内接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推出“半径为R的球的内接长方体中,正方体的体积最大”是________.‎ ‎①归纳推理;       ②类比推理;‎ ‎③演绎推理; ④以上都不是.‎ ‎②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所以,由“半径为R的圆内接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推理出“半径为R的球的内接长方体中,正方体的体积最大”是类比推理.]‎ ‎3.(教材改编)已知数列{an}中,a1=1,n≥2时,an=an-1+2n-1,依次计算a2,a3,a4后,猜想an的表达式是________.‎ an=n2 [a1=1,a2=4,a3=9,a4=16,猜想an=n2.]‎ ‎4.“因为指数函数y=ax是增函数(大前提),而y=x是指数函数(小前提),所以函数y=x是增函数(结论)”,上面推理的错误在于________.‎ ‎①大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②小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③推理形式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④大前提和小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 ‎① [“指数函数y=ax是增函数”是本推理的大前提,它是错误的.因为实数a的取值范围没有确定,所以导致结论是错误的.]‎ ‎5.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____.‎ A [由题意可推断:甲没去过B城市,但比乙去的城市多,而丙说“三人去过同一城市”,说明甲去过A,C城市,而乙“没去过C城市”,说明乙去过城市A,由此可知,乙去过的城市为A.]‎ 归纳推理 ‎ (1)数列,,,,,,…,,,…,,…的第20项是________.‎ ‎(2)(2016·山东高考)观察下列等式:‎ -2+-2=×1×2;‎ -2+-2+-2+-2=×2×3;‎ -2+-2+-2+…+-2=×3×4;‎ -2+-2+-2+…+-2=×4×5;‎ ‎…‎ 照此规律,‎ -2+-2+-2+…+-2=________.‎ ‎(1) (2)n(n+1) [(1)数列在数列中是第1+2+3+…+m=项,当m=5时,即是数列中第15项,则第20项是.‎ ‎(2)通过观察已给出等式的特点,可知等式右边的是个固定数,后面第一个数是等式左边最后一个数括号内角度值分子中π的系数的一半,后面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下一个自然数,所以,所求结果为×n×(n+1),即n(n+1).]‎ ‎[规律方法] 1.常见的归纳推理分为数的归纳和形的归纳两类:‎ ‎(1)数的归纳包括数字归纳和式子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形的归纳主要包括图形数目归纳和图形变化规律归纳,合理利用特殊图形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并用赋值检验法验证其真伪性.‎ ‎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 ‎(2)从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 ‎[变式训练1] (1)(2017·如皋市高三调研一)观察下列等式:‎ ‎12=1;‎ ‎32=2+3+4;‎ ‎52=3+4+5+6+7;‎ ‎72=4+5+6+7+8+9+10;‎ ‎92=5+6+7+8+9+10+11+12+13;‎ ‎…‎ n2=100+101+102+…+m,‎ 则n+m=________. 【导学号:62172200】‎ ‎(2)下面图形由小正方形组成,请观察图①至图④的规律,并依此规律,写出第n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__________.‎ ‎(1)497 (2)(n∈N+) [(1)观察所给等式,得:第2个等式右边为自然数2到4的和,左边为3平方;第3个等式右边为自然数3到7的和,左边为5平方;…故第n个等式右边为n起共2n-1个自然数的和,左边为2n-1的平方.∴第100个等式为:100+101+102+…+299=n2=1982;所以n=198,m=299,n+m=497.‎ ‎(2)由题图知第n个图形的小正方形个数为1+2+3+…+n,所以总个数为(n∈N+).]‎ 类比推理 ‎ (1)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数列{bn}也是等差数列,类比这一性质可知,若正项数列{cn}是等比数列,且{dn}也是等比数列,则dn的表达式应为________.‎ ‎①dn=;    ②dn=;‎ ‎③dn=; ④dn=.‎ ‎(2)(2017·贵州六校联考)在平面几何中,△ABC的∠C的平分线CE分AB所成线段的比为=.把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在三棱锥ABCD中(如图371),DEC平分二面角ACDB且与AB相交于E,则得到类比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图371‎ ‎(1)④ (2)= [(1)法一:从商类比开方,从和类比到积,则算术平均数可以类比几何平均数,故dn的表达式为dn=.‎ 法二:若{an}是等差数列,则a1+a2+…+an=na1+d,∴bn=a1+d=n+a1-,即{bn}为等差数列;若{cn}是等比数列,则c1·c2·…·cn=c·q1+2+…+(n-1)=c·q,∴dn==c1·q,即{dn}为等比数列,故选④.‎ ‎(2)由平面中线段的比转化为空间中面积的比可得=.]‎ ‎[规律方法] 1.进行类比推理,应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联想进行对比,提出猜想,其中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是解题的关键.‎ ‎2.类比推理常见的情形有:平面与空间类比;低维与高维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运算类比(和与积、乘与乘方,差与除,除与开方).数的运算与向量运算类比;圆锥曲线间的类比等.‎ ‎[变式训练2] 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其中Q为有理数集,R为实数集,C为复数集):‎ ‎①“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a,c∈C,则a-c=0⇒a=c”;‎ ‎②“若a,b,c,d∈R,则复数a+bi=c+di⇒a=c,b=d”类比推出“a,b,c,d∈Q,则a+b=c+d⇒a=c,b=d”;‎ ‎③“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a,b∈C,则a-b>0⇒a>b”;‎ ‎④“若x∈R,则|x|<1⇒-10,n∈N+),若bm=c,bn=d(n-m≥2,m,n∈N+),则可以得到bm+n=________.‎  [设数列{an}的公差为d,数列{bn}的公比为q.‎ 因为an=a1+(n-1)d,bn=b1qn-1,am+n=,‎ 所以类比得bm+n=.]‎ ‎2.(2016·全国卷Ⅱ)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 ‎1和3 [法一:由题意得丙的卡片上的数字不是2和3.‎ 若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2,则由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2和3,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满足题意;‎ 若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则由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2和3,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2,不满足甲的说法.‎ 故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 法二:‎ 因为甲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丙的卡片上必有数字2.又丙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所以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2.因为乙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所以乙的卡片上的数字是2和3,所以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 ‎3.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①sin213°+cos217°-sin 13°cos 17°;‎ ‎②sin215°+cos215°-sin 15°cos 15°;‎ ‎③sin218°+cos212°-sin 18°cos 12°;‎ ‎④sin2(-18°)+cos248°-sin(-18°)cos 48°;‎ ‎⑤sin2(-25°)+cos255°-sin(-25°)cos 55°.‎ ‎(1)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为三角恒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1)选择②式,计算如下:‎ sin215°+cos215°-sin 15°cos 15°=1-sin 30°‎ ‎=1-=.‎ ‎(2)法一:三角恒等式为 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 证明如下:‎ 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 ‎=sin2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2-sin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 ‎=sin2α+cos2α+sin αcos α+sin2α-sin αcos α-sin2α ‎=sin2α+cos2α=.‎ 法二:三角恒等式为 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 证明如下:‎ sin2α+cos2(30°-α)-sin αcos(30°-α)‎ ‎=+-sin α(cos 30° cos α+sin 30°sin α)‎ ‎=-cos 2α++(cos 60°cos 2α+sin 60°sin 2α)-sin αcos α-sin2α ‎=-cos 2α++cos 2α+sin 2α-sin 2α-(1-cos 2α)‎ ‎=1-cos 2α-+cos 2α=.‎ ‎4.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的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双曲线-=1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 ‎[解] 类似的性质为:若M,N是双曲线-=1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的位置无关的定值.‎ 证明如下:设点M,P的坐标分别为(m,n),(x,y),‎ 则N(-m,-n).‎ 因为点M(m,n)在已知双曲线上,‎ 所以n2=m2-b2.同理y2=x2-b2.‎ 则kPM·kPN=·==·=(定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