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文科数学(全国通用)二轮文档讲义:第2编专题2-5-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考文科数学(全国通用)二轮文档讲义:第2编专题2-5-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讲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 ‎[必记定理]‎ ‎1.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2.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重要结论]‎ ‎1.三种平行关系的转化 ‎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 ‎[失分警示]‎ ‎1.忽视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条件:证明线面平行时,忽视“直线在平面外”“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 ‎2.忽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条件:证明线面垂直时,忽视“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 ‎3.关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条件:当题目涉及面面垂直的条件时,一般用此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应用时注意在面面垂直的前提下,过平面内一点,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直线应在其中一个平面内.‎ ‎ ‎ 考点 线、面位置关系与命题真假的判断  ‎ 典例示法 典例1  (1)[2016·广州五校联考]已知a,b是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空间中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直线a∥b,b⊂α,则a∥α B.若平面α⊥β,a⊥α,则a∥β C.若平面α∥β,a⊂α,b⊂β,则a∥b D.若a⊥α,b⊥β,a∥b,则α∥β ‎[解析] 构造长方体ABCD-A1B1C1D1.‎ 对于A,若AB∥CD,CD⊂平面ABCD,但AB⊂平面ABCD,A错;对于 B,平面ABB1A1⊥平面ABCD,AD⊥平面ABB1A1,但AD⊂平面ABCD,B错;对于C,若平面A1B1C1D1∥平面ABCD,B1C1⊂平面A1B1C1D1,AB⊂平面ABCD,但B1C1不平行于AB,C错;对于D,若A1B1⊥平面BCC1B1,AB⊥平面ADD1A1,AB∥A1B1,则平面BCC1B1∥平面ADD1A1,D正确.故选D.‎ ‎[答案] D ‎(2)[2015·安徽高考]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 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 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 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 ‎[解析] A中,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故A错误;B中,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B错误;C中,若两个平面相交,则一个平面内与交线平行的直线一定和另一个平面平行,故C错误;D中,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所以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它们不可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故D正确.‎ ‎[答案] D 求解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的两大思路 ‎(1)借助空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 ‎(2)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模型、四面体模型等模型中观察线面位置关系,结合有关定理,进行肯定或否定.‎ 针对训练 ‎1.[2016·江西南昌调研]已知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和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n,则下列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m⊥α,则n⊥α B.若m⊥α,m⊥β,则α∥β C.若m⊥α,m∥n,n⊂β,则α⊥β D.若m∥α,α∩β=n,则m∥n 答案 D 解析 易知A、B正确;对于C,因为m⊥α,m∥n,所以n⊥α,又n⊂β,所以β⊥α,即C正确;对于D,因为m∥α,α∩β=n,所以m∥n或m与n是异面直线,故D不正确.‎ ‎2. [2016·郑州高三质检]如图,矩形ABCD中,AB=2AD,E为边AB的中点,将△ADE沿直线DE翻折成△A1DE.若M为线段A1C的中点,则在△ADE翻折过程中,下面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BM是定值 B.点M在某个球面上运动 C.存在某个位置,使DE⊥A1C D.存在某个位置,使MB∥平面A1DE 答案 C 解析 延长CB至F,使CB=BF,连接A1F,可知MB为△A1FC的中位线,即MB=A1F,因为在翻折过程中A1F为定值,所以BM为定值.点A1绕DE的中点、以定长为半径做圆周运动,点M运动的轨迹与点A1相似,也是圆周运动,所以点M在某个球面上运动.由题知DE⊥EC,若DE⊥A1C,则直线DE⊥平面ECA1,于是∠DEA1=90°,又因为∠DAE=90°,即∠DA1E=90°,此时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直角,所以DE不可能垂直于A1C.因为MB綊A1F,由图可知A1F在平面A1DE内,所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MB∥平面A1DE.‎ 考点 空间平行关系的证明  ‎ 典例示法 题型1 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典例2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AB,BB1的中点.‎ ‎(1)证明:BC1∥平面A1CD;‎ ‎(2)设AA1=AC=CB=2,AB=2,求三棱锥C-A1DE的体积.‎ ‎[解] (1)证明:连接AC1交A1C于点F,则F为AC1中点.‎ 由D是AB中点,连接DF,则BC1∥DF.‎ 因为DF⊂平面A1CD,BC1⊄平面A1CD,所以BC1∥平面A1CD.‎ ‎(2)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所以AA1⊥CD.由已知AC=CB,D为AB的中点,‎ 所以CD⊥AB.‎ 又AA1∩AB=A,于是CD⊥平面ABB1A1.‎ 由AA1=AC=CB=2,AB=2得 ‎∠ACB=90°,CD=,A1D=,DE=,A1E=3,‎ 故A1D2+DE2=A1E2,即DE⊥A1D.‎ 所以VC-A1DE=××××=1.‎ 题型2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典例3  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平面SAB⊥平面SBC,AB⊥BC,AS=AB.过A作AF⊥SB,垂足为F,点E,G分别是棱SA,SC的中点.求证:‎ ‎(1)平面EFG∥平面ABC;‎ ‎(2)BC⊥SA.‎ ‎[证明] (1)因为AS=AB,AF⊥SB,垂足为F,所以F是SB的中点.又因为E是SA的中点,所以EF∥AB.‎ 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同理EG∥平面ABC.又EF∩EG=E,‎ 所以平面EFG∥平面ABC.‎ ‎(2)因为平面SAB⊥平面SBC,且交线为SB,又AF⊂平面SAB,AF⊥SB,所以AF⊥平面SBC.‎ 因为BC⊂平面SBC,所以AF⊥BC.‎ 又因为AB⊥BC,AF∩AB=A,AF,AB⊂平面SAB,‎ 所以BC⊥平面SAB.‎ 因为SA⊂平面SAB,所以BC⊥SA.‎ 立体几何中证明平行关系的常用方法 ‎(1)证明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平行公理,即证明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②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 ‎③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④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 ‎(2)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平行转化为证明面面平行.‎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考点 空间垂直关系的证明  ‎ 典例示法 题型1 线线、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典例4  [2016·山西四校联考] ‎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是正三角形,点D是A1B1的中点,AC=2,CC1=.‎ ‎(1)求三棱锥C-BDC1的体积;‎ ‎(2)证明:A1C⊥BC1.‎ ‎[解] (1)依题意,VC-BDC1=VD-BCC1,‎ 过点D作DH⊥C1B1,垂足为H,在直三棱柱中C1C⊥平面A1B1C1,∴C1C⊥DH,‎ ‎∴DH⊥平面BCC1,∴DH是三棱锥D-BCC1在平面BCC1上的高,∴DH=,‎ 又S△BCC1=×2×=,∴VC-BDC1=VD-BCC1=××=.‎ ‎(2)证明:取C1B1的中点E,连接A1E,CE,‎ ‎∵底面是正三角形,∴A1E⊥B1C1,易知A1E⊥BC1,‎ Rt△C1CE中,C1C=,C1E=1,‎ Rt△BCC1中,BC=2,CC1=,∴=,‎ ‎∴△CC1E∽△BCC1,‎ ‎∴∠C1BC=∠ECC1,∠C1BC+∠BC1C=90°,‎ ‎∴∠ECC1+∠BC1C=90°,‎ ‎∴CE⊥BC1,‎ ‎∴BC1⊥平面A1CE,∴A1C⊥BC1.‎ 题型2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典例5  [2015·山东高考]如图,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FGH;‎ ‎(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 ‎[证明] (1)证法一:连接DG,CD,设CD∩GF=M,连接MH.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DF=GC,‎ 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 则M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 所以HM∥BD.‎ 又HM⊂平面FGH,BD⊄平面FGH,‎ 所以BD∥平面FGH.‎ 证法二:在三棱台DEF-ABC中,‎ 由BC=2EF,H为BC的中点,‎ 可得BH∥EF,BH=EF,‎ 所以四边形HBEF为平行四边形,‎ 可得BE∥HF.‎ 在△ABC中,G为AC的中点,H为BC的中点,‎ 所以GH∥AB.‎ 又GH∩HF=H,所以平面FGH∥平面ABED.‎ 因为BD⊂平面ABED,‎ 所以BD∥平面FGH.‎ ‎(2)连接HE,GE.‎ 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 所以GH∥AB,‎ 由AB⊥BC,得GH⊥BC.‎ 又H为BC的中点,‎ 所以EF∥HC,EF=HC,‎ 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F∥HE.‎ 又CF⊥BC,所以HE⊥BC.‎ 又HE,GH⊂平面EGH,HE∩GH=H,‎ 所以BC⊥平面EGH.‎ 又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EGH.‎ 立体几何中证明垂直关系的常用方法 ‎(1)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特殊平面图形的性质,如利用直角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得到线线垂直.‎ ‎②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 ‎③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明线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线垂直于另一线所在平面即可.‎ ‎(2)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垂直的判定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 ‎②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明面面垂直.‎ ‎③利用常见结论,如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等.‎ ‎(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 ‎ ‎ ‎ [全国卷高考真题调研]‎ ‎1.[2016·全国卷Ⅰ]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因为过点A的平面α与平面CB1D1平行,平面ABCD∥平面A1B1C1D1,所以m∥B1D1∥BD,又A1B∥平面CB1D1,所以n∥A1B,则BD与A1B所成的角为所求角,所以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选A.‎ ‎2.[2015·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 ‎(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 ‎(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解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 因为BE⊥平面ABCD,所以AC⊥BE.故AC⊥平面BED.‎ 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 ‎(2)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x,GB=GD=.‎ 因为AE⊥EC,所以在Rt△AEC中,可得EG=x.‎ 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x.‎ 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VE-ACD=×AC·GD·BE=x3=.故x=2.‎ 从而可得AE=EC=ED=.‎ 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 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3. [2016·全国卷Ⅰ]如图,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PA=6.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点D,D在平面PAB内的正投影为点E,连接PE并延长交AB于点G.‎ ‎(1)证明:G是AB的中点;‎ ‎(2)在图中作出点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F(说明作法及理由),并求四面体PDEF的体积.‎ 解 (1)证明:因为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D,所以AB⊥PD.‎ 因为D在平面PAB内的正投影为E,所以AB⊥DE.‎ 又PD∩DE=D,所以AB⊥平面PED,故AB⊥PG.‎ 又由已知可得,PA=PB,从而G是AB的中点.‎ ‎(2)在平面PAB内,过点E作PB的平行线交PA于点F,F即为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 理由如下:由已知可得PB⊥PA,PB⊥PC,又EF∥PB,所以EF⊥PA,EF⊥PC,又PA∩PC=P,因此EF⊥平面PAC,即点F为E在平面PAC内的正投影.‎ 连接CG,因为P在平面ABC内的正投影为D,所以D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由(1)知,G是AB的中点,所以D在CG上,故CD=CG.‎ 由题设可得PC⊥平面PAB,DE⊥平面PAB,所以DE∥PC,因此PE=PG,DE=PC.‎ 由已知,正三棱锥的侧面是直角三角形且PA=6,可得DE=2,PE=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FP中,可得EF=PF=2,‎ 所以四面体PDEF的体积V=××2×2×2=.‎ ‎[其它省市高考题借鉴]‎ ‎4.[2016·浙江高考]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  )‎ A.m∥l B.m∥n C.n⊥l D.m⊥n 答案 C 解析 因为α∩β=l,所以l⊂β,又n⊥β,所以n⊥l.故选C.‎ ‎5.[2015·广东高考]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l与l1,l2都不相交 B.l与l1,l2都相交 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答案 D 解析 解法一:如图1,l1与l2是异面直线,l1与l平行,l2与l相交,故A,B不正确;如图2,l1与l2是异面直线,l1,l2都与l相交,故C不正确,选D.‎ 解法二:因为l分别与l1,l2共面,故l与l1,l2要么都不相交,要么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若l与l1,l2都不相交,则l∥l1,l∥l2,从而l1∥l2,与l1,l2是异面直线矛盾,故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选D.‎ ‎6.[2014·辽宁高考]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则m⊥n C.若m⊥α,m⊥n,则n∥α D.若m∥α,m⊥n,则n⊥α 答案 B 解析 A选项m、n也可以相交或异面,C选项也可以n⊂α,D选项也可以n∥α或n与α斜交.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选B.‎ ‎ ‎ 一、选择题 ‎1.[2016·银川一中一模]已知直线m、n和平面α,则m∥n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  )‎ A.m、n与α成等角 B.m⊥α且n⊥α C.m∥α且n⊂α D.m∥α且n∥α 答案 A 解析 m∥n⇒m、n与α成等角,若m、n与α成等角,m、n不一定平行,故选A.‎ ‎2.[2016·“江南十校”高三联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直线l∥平面α,直线l∥平面β,则α∥β B.若直线l⊥平面α,直线l⊥平面β,则α∥β C.若两直线l1、l2与平面α所成的角相等,则l1∥l2‎ D.若直线l上两个不同的点A、B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l∥α 答案 B 解析 A选项,α与β可能相交;C选项,l1,l2可能相交或异面;D选项,l可能与α相交,A、B在平面α两侧;B正确,故选B.‎ ‎3.[2015·广东高考]若空间中n个不同的点两两距离都相等,则正整数n的取值(  )‎ A.至多等于3 B.至多等于4‎ C.等于5 D.大于5‎ 答案 B 解析 首先我们知道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满足两两距离相等,于是可以排除C、D.又注意到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也满足两两距离相等,于是排除A,故选B.‎ ‎4.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BC1,CD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与CC1垂直 B.MN与AC垂直 C.MN与BD平行 D.MN与A1B1平行 答案 D 解析 如图,连接C1D,BD,AC,在△C1DB中,易知MN∥BD,故C正确;∵CC1⊥平面ABCD,‎ ‎∴CC1⊥BD,‎ ‎∴MN与CC1垂直,故A正确;∵AC⊥BD,MN∥BD,‎ ‎∴MN与AC垂直,故B正确;‎ ‎∵A1B1与BD异面,MN∥BD,∴MN与A1B1不可能平行,故D错误,选D.‎ ‎5.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4,点H在棱AA1上,且HA1=1.点E,F分别为棱B1C1,C1C的中点,P是侧面BCC1B1内一动点,且满足PE⊥PF.则当点P运动时,HP2的最小值是(  )‎ A.7- B.27-6 C.51-14 D.14-2 答案 B 解析 如图所示,以EF为直径,在平面BCC1B1内作圆,易知点P在该圆上,该圆的半径为EF=,再过点H引BB1的垂线,垂足为G,连接GP,∴HP2=HG2+GP2,其中HG为4,因此当GP最小时,HP取得最小值,此时GP=3-,∴HP2=(3-)2+42=9-6+2+16=27-6,∴HP2的最小值为27-6.故选B.‎ ‎6. 如图,在Rt△AOB中,∠OAB=,斜边AB=4.Rt△AOC可以通过Rt△AOB以直线AO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AO-C是.点D为斜边A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O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如图,∵AO⊥OB,AO⊥OC,∴∠BOC=,∵AB=4,∠OAB=,∴OB=OC=2,过点D作DE⊥OB,垂足为E,连接CE,则DE∥AO,∴∠CDE为异面直线AO与CD所成的角,∵OE=1,OC=2,∠BOC=,∴CE=,∵点D为AB的中点,∴DE=,∴Rt△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E=,即异面直线AO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 二、填空题 ‎7.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答案 ②④‎ 解析 对于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所以①不正确.对于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这是判定定理,②正确.对于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互平行,也可能是异面直线,③不正确.对于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④正确.‎ ‎8.[2016·江南十校联考]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5,BC=4,AC=3,M 是AB边上的点,P是平面ABC外一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PA⊥平面ABC,则三棱锥P-ABC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PM⊥平面ABC,且M是AB边的中点,则有PA=PB=PC;‎ ‎③若PC=5,PC⊥平面ABC,则△PCM面积的最小值为;‎ ‎④若PC=5,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是△ABC内切圆的圆心,则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 ①②④‎ 解析 由题意知AC⊥BC,对于①,若PA⊥平面ABC,则PA⊥BC,又PA∩AC=A,∴BC⊥平面PAC,∴BC⊥PC,因此该三棱锥P-ABC的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①正确;对于②,由已知得M为△ABC的外心,所以MA=MB=MC.∵PM⊥平面ABC,则PM⊥MA,PM⊥MB,PM⊥MC,由三角形全等可知PA=PB=PC,故②正确;对于③,要使△PCM的面积最小,只需CM最短,在Rt△ABC中,(CM)min=,∴(S△PCM)min=××5=6,故③错误;对于④,设P点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O,且O为△ABC的内心,由平面几何知识得△ABC的内切圆半径r=1,且OC=,在Rt△POC中,PO==,‎ ‎∴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故④正确.‎ ‎9. [2015·大连高三双基测试]如图,∠ACB=90°,DA⊥平面ABC,AE⊥DB交DB于E,AF⊥‎ DC交DC于F,且AD=AB=2,则三棱锥D-AEF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因为DA⊥平面ABC,所以DA⊥BC,又BC⊥AC,所以BC⊥平面ADC,BC⊥AF,又AF⊥CD,所以AF⊥平面DCB,AF⊥DB,又DB⊥AE,所以DB⊥平面AEF,所以DE为三棱锥D-AEF的高,且AF⊥EF.AE为等腰三角形ABD斜边上的高,所以AE=,设AF=a,FE=b,则底面△AEF的面积S=ab≤·=×=,所以三棱锥D-AEF的体积V≤××=(当且仅当a=b=1时等号成立).‎ 三、解答题 ‎10.[2016·湖南六校联考]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AD,且AB=AD=CD=1.现以AD为一边向梯形外作矩形ADEF,然后沿边AD将矩形ADEF翻折,使平面ADEF与平面ABCD垂直.‎ ‎(1)求证:BC⊥平面BDE;‎ ‎(2)若点D到平面BEC的距离为,求三棱锥F-BDE的体积.‎ 解 (1)证明:在矩形ADEF中,ED⊥AD,‎ 因为平面ADEF⊥平面ABCD,‎ 所以ED⊥平面ABCD,所以ED⊥BC.‎ 又在直角梯形ABCD中,AB=AD=1,CD=2,∠BDC=45°,所以BC=,‎ 在△BCD中,BD=BC=,CD=2,‎ 所以BD2+BC2=CD2,‎ 所以BC⊥BD,所以BC⊥平面BDE.‎ ‎(2)由(1)得,平面DBE⊥平面BCE,‎ 作DH⊥BE于点H,则DH⊥平面BCE,‎ 所以DH=.‎ 在△BDE中,BD·DE=BE·DH,‎ 即·DE=(),解得DE=1.‎ 所以VF-BDE=VB-EFD=××1×1×1=.‎ ‎11.[2016·广州五校联考]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PA=PD,∠BAD=60°,E是AD的中点,点Q在侧棱PC上.‎ ‎(1)求证:AD⊥平面PBE;‎ ‎(2)若Q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Q;‎ ‎(3)若VP-BCDE=2VQ-ABCD,试求的值.‎ 解 (1)证明:由E是AD的中点,PA=PD可得AD⊥PE.‎ 又底面ABCD是菱形,∠BAD=60°,‎ 所以AB=BD,又因为E是AD的中点,所以AD⊥BE,‎ 又PE∩BE=E,所以AD⊥平面PBE.‎ ‎(2)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Q.‎ 因为O是AC的中点,‎ Q是PC的中点,‎ 所以OQ∥PA,‎ 又PA⊄平面BDQ,OQ⊂平面BDQ,‎ 所以PA∥平面BDQ.‎ ‎(3)设四棱锥P-BCDE,Q-ABCD的高分别为h1,h2.‎ 所以VP-BCDE=S四边形BCDEh1,‎ VQ-ABCD=S四边形ABCDh2.‎ 又因为VP-BCDE=2VQ-ABCD,‎ 且S四边形BCDE=S四边形ABCD,‎ 所以==.‎ ‎12.[2016·郑州质检]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B′C′的侧棱垂直于底面,AB=AC,∠BAC=90°,点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AA′C′C;‎ ‎(2)设AB=λAA′,当λ为何值时,CN⊥平面A′MN,试证明你的结论.‎ 解 (1)证明:取A′B′的中点E,连接ME,NE.‎ 因为M,N分别为A′B和B′C′的中点,‎ 所以NE∥A′C′,ME∥AA′.‎ 又因为A′C′⊂平面AA′C′C,A′A⊂平面AA′C′C,NE⊄平面AA′C′C,ME⊄平面AA′C′C,‎ 所以ME∥平面AA′C′C,NE∥平面AA′C′C,‎ 所以平面MNE∥平面AA′C′C,‎ 因为MN⊂平面MNE,‎ 所以MN∥平面AA′C′C.‎ ‎(2)连接BN,设AA′=a,则AB=λAA′=λa,‎ 由题意知BC=λa,NC=BN=,‎ 因为三棱柱ABC-A′B′C′的侧棱垂直于底面,‎ 所以平面A′B′C′⊥平面BB′C′C,‎ 因为AB=AC,点N是B′C′的中点,‎ 所以A′N⊥平面BB′C′C,所以CN⊥A′N,要使CN⊥平面A′MN,只需CN⊥BN即可,‎ 所以CN2+BN2=BC2,即2=2λ2a2,‎ 解得λ=,‎ 故当λ=时,CN⊥平面A′MN.‎ 典题例证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 ‎(1)求证:DC⊥平面PA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 ‎(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 审题过程  利用线面垂直进行转化.‎  对于存在性问题,可以选通过特殊位置确定,再进行证明.‎  (1)证明:因为PC⊥平面ABCD,‎ 所以PC⊥DC.‎ 又因为DC⊥AC,且AC与PC相交于点C,‎ 所以DC⊥平面PAC.‎ ‎(2)证明:因为AB∥DC,DC⊥AC,‎ 所以AB⊥AC.‎ 因为PC⊥平面ABCD,‎ 所以PC⊥AB.‎ 所以AB⊥平面PAC.‎ 所以平面PAB⊥平面PAC.‎ ‎(3)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证明如下:‎ 如图,取PB中点F,连接EF,CE,CF.‎ 又因为E为AB的中点,所以EF∥PA.‎ 又因为PA⊄平面CEF,‎ 所以PA∥平面CEF.‎ 模型归纳 空间中平行与垂直的证明的模型示意图如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