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理卷·2018届山西省富平县富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检测(2018
富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五次检测 高三数学(理)试题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则复数在复平面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设集合则( ) A. B. C. D. 3.设实数满足且实数满足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π 5、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A.B. C.1 D.2 6.为防止部分学生考试时用搜题软件作弊,命题组指派5名教师对数学卷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这3种题型进行改编,则每种题型至少指派一名教师的不同分派方法种数为( ) A. 种 B. 种 C. 种 D. 种 7.甲、乙、丙三人中,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一人是知识分子. 已知:丙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甲的年龄和农民不同;农民的年龄比乙小. 根据以上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工人,乙是知识分子,丙是农民 B. 甲是知识分子,乙是农民,丙是工人 C. 甲是知识分子,乙是工人,丙是农民 D. 甲是农民,乙是知识分子,丙是工人 8.宋元时期数学名著《算数启蒙》中有关于“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五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 如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分别为,则输出的( ) A. B. C. D. 9.已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均与圆 相切,且双曲线的右焦点为该圆的圆心, 则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0.在直角三角形中,角为直角,且,点是斜边上的一个三等分点,则 +=( ) A. B. C. D. 11.在三棱锥中,,,,则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12.已知函数,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f(x1)≤g(x2)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函数f(x)=lnx在区间上任取一个实数x0,则使得f(x0)>0的概率为; 14.函数的最小值为; 15.若数列是正项数列,且,则; 16.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点,线段交抛物线于点,若=3,则AF= 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求的周长.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校举办“中国诗词大赛”活动,某班派出甲乙两名选手同时参加比赛. 大赛设有15个诗词填空题,其中“唐诗”、“宋词”和“毛泽东诗词”各5个.每位选手从三类诗词中各任选1个进行作答,3个全答对选手得3分,答对2个选手得2分,答对1个选手得1分,一个都没答对选手得0分. 已知“唐诗”、“宋词”和“毛泽东诗词”中甲能答对的题目个数依次为5,4,3,乙能答对的题目个数依此为4,5,4,假设每人各题答对与否互不影响,甲乙两人答对与否也互不影响. 求:(1)甲乙两人同时得到3分的概率; (2)甲乙两人得分之和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棱台和棱锥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其底面四边形 是边长为的菱形,且,⊥平面,. (1)求证:平面⊥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抛物线的焦点均在轴上,的中心和的顶点均为原点,从每条曲线上各取两个点,其坐标分别是,,,. (1)求,的标准方程; (2)是否存在直线满足条件:①过的焦点;②与交于不同的两点且满足⊥?若存在,求出直线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若存在,求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第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设圆与直线交于两点. (1)求以为直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2)在圆上任取一点,在圆上任取一点,求的最大值.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1)解不等式; (2)若 对一切实数均成立,求的取值范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