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试卷3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细菌 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试卷 3 (总分:6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30,score:60 分) 1.不属于常用的血清学诊断试验的是 【score:2 分】 【A】凝集试验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免疫荧光技术 【D】放射免疫测定法 【E】氧化酶试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常用的血清学诊断试验是凝集试验、酶联 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放射免疫测定法。 2.怀疑伤寒感染,进行肥达试验,病程中逐周复查, 若效价依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增加多少倍时有意义 【score:2 分】 【A】≥2 【B】≥4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8 【D】≥16 【E】≥32 本题思路:多数血清学诊断需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 双份血清标本,若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 4 倍或 4 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3.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培养基是 【score:2 分】 【A】血平板培养基 【B】沙保弱培养基 【C】中国蓝培养基 【D】罗氏培养基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SS 培养基 本题思路: 4.实验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动物是 【score:2 分】 【A】纯系小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无胸腺裸鼠 【C】猫 【D】狗 【E】猪 本题思路:近交系动物一般称纯系动物,是指采用兄 妹或亲子交配繁殖 20 代以上的纯品系动物。其具有 长期遗传的稳定性,即个体动物遗传的均一性,以及 对实验的敏感性和一致性,因此重复性好。实验研究 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纯系小鼠。突变系小鼠是指实验动 物正常染色体中某个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具有某种遗传 缺陷的突变系动物。这种突变性状可稳定地代代相 传,形成了这种突变型品系,如无胸腺裸鼠等。杂种 动物是指无计划随意交配的动物。杂种动物的子代有 旺盛的生命力,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生长快、易于 饲养管理。此种动物的缺点是没有固定的遗传学特 征,对实验反应不规律、重复性差。 5.郭霍现象说明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细胞免疫与 迟发型超敏反应共存,用的是何种动物模型 【score:2 分】 【A】小白鼠 【B】豚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大鼠 【D】家兔 【E】黑猩猩 本题思路:注射结核分枝杆菌于豚鼠皮下,初次注射 时局部反应小,全身扩散,无免疫力,无超敏反应; 第二次相同剂量注射时局部反应大,不扩散,有免疫 力,有超敏反应;再次大量注射时出现严重的超敏反 应,甚至死亡。人类的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 核,严重且恶化的肺结核,就相当于郭霍现象的三种 情况。 6.利用实验动物分离鉴定病原菌时,首选的动物是 【score:2 分】 【A】体重相近的动物 【B】健康的动物 【C】对病原菌最敏感的动物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D】雄性动物 【E】雌性动物 本题思路:在分离鉴定病原菌时选用最敏感的动物作 实验对象,如小白鼠对肺炎链球菌、破伤风外毒素敏 感,豚鼠对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等易感,测 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以幼猫最敏感。 7.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score:2 分】 【A】荚膜 【B】菌毛 【C】异染颗粒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脂多糖 【E】磷壁酸 本题思路:异染颗粒是普遍存在的贮藏物,其主要成 分是多聚偏磷酸盐,有时也被称为,有 ATP 转化而 来,可随菌龄的延长而变大,其与细菌的致病性无 关。 8.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score:2 分】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热原质 【D】细菌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透明质酸酶 本题思路:细菌素是某些细菌分泌的肽抗生素,通常 由质粒编码,吸附于敏感菌细胞表面特异受体,其与 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9.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score:2 分】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孢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透明质酸酶 本题思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 内部芽孢结构模式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 菌的休眠方式,称为内芽孢,简称芽孢。产生芽孢的 细菌都是革兰阳性菌。它是细菌的防御结构,而与侵 袭力无关。 10.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score:2 分】 【A】鞭毛 【B】普通菌毛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荚膜 【D】性菌毛 【E】芽孢 本题思路:菌毛是某些细菌的表面上伸出的中空毛发 状结构。其主要成分为菌毛蛋白,与细菌间或细菌和 动物细胞黏合有关。 11.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score:2 分】 【A】肽聚糖 【B】M 蛋白 【C】膜磷壁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壁磷壁酸 【E】SPA 本题思路:膜磷壁酸在革兰阳性菌中起类似菌毛的作 用,如黏合等。 12.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score:2 分】 【A】菌毛 【B】荚膜 【C】M 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透明质酸酶是能使透明质酸产生低分子化 作用酶的总称,一种能够降低体内透明质酸的活性, 从而提高组织中液体渗透能力的酶。 13.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score:2 分】 【A】H 抗原 【B】肽聚糖 【C】O 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4.内毒素的中心成分是 【score:2 分】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质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脂蛋白 本题思路: 15.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score:2 分】 【A】食物中毒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发热 【C】休克 【D】DIC 【E】白细胞反应 本题思路: 16.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score:2 分】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本题思路: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 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 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 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 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 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 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 血管内凝血等。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 17.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 坏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本题思路: 18.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score:2 分】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可制备成类毒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E】耐热 本题思路: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 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其主 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许多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 阴性菌等均能产生外毒素。外毒素不耐热、不稳定、 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 用作治疗。 19.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score:2 分】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本题思路: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产生的含有高分子蛋 白的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在天然毒素和合成毒剂中 毒性最强烈的生物毒素,它主要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 酰胆碱,引起肌肉松弛麻痹,特别是呼吸肌麻痹是致 死的主要原因。 20.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score:2 分】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肉毒梭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脑膜炎奈氏菌 本题思路: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 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人们食入和吸 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 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 21.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score:2 分】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肉毒梭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肠炎沙门菌 本题思路:破伤风梭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 一般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22.抗毒素 【score:2 分】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E】B+C 本题思路:抗毒素是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 体。能中和某种毒素的抗体或含有这种抗体的血清。 应用类毒素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 毒素,可以预防疾病。 23.类毒素是 【score:2 分】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 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 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 物质 本题思路:类毒素是外毒素由于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 去毒性的毒素,但仍保留其抗原性。 24.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 【score:2 分】 【A】破伤风梭菌 【B】伤寒沙门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白喉棒状杆菌 【D】肉毒梭菌 【E】霍乱弧菌 本题思路:伤寒沙门菌能引起菌血症,另四种细菌主 要引起的是局部感染,无明显全身感染症状。 25.带菌者是指 【score:2 分】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 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 本题思路:带菌者是指体内带有病原菌,但无临床症 状的人。带菌者能不断排出病原菌传染周围的人群。 因其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易被察觉而加以隔离,其危 害性常甚于病人,被视为最危险的传染源。 26.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与生具有,人皆有之 【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本题思路: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 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 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27.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score:2 分】 【A】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乙型溶素 【E】白细胞素 本题思路: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 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 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 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 织中的抗菌物质。 28.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 线 【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 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E】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 产物,以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抗感染能力的强弱, 除与遗传因素、年龄、机体的营养状态等有关外,还 决定于机体的免疫功能。抗感染免疫包括抗细菌免 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等。 29.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 【score:2 分】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本题思路: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 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长期使用 广谱抗生素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之一。 30.下列关于正常菌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 害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 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需氧菌,少数为厌 氧菌 【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 稳定 本题思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