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试卷及答案(三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试卷(一) 一、填空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 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 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 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 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 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 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 二、选择。 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 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 STS 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三、判断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 挑战性的。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 概念的理 解。(√)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简答 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 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 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 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 过程。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 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3.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 准”。 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 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 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五、论述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 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 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 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 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 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 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 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 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 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 性。 六、案例 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 可能性大,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实践活动中,其中第四小组摸到红球的次 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一样多,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 2 次。 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 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 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 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 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 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试卷(二) 一、选择题(1-10 单项选择,11-15 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 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 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 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 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 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 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 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 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 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 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 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判断 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 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四、简答题。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 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 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 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 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 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 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 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 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 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 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 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五、论述题 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 你的观点,为什么? 答:我觉得这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 变,并由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 说明:自己找有关的材料进行补充 六、案例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 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 知识的?” 答:我认为施老师的小结好。 施老师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 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而王老师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的结 果,却少有关注知识获得的途径、方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 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 生去说。总之,努力让全体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 生更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试卷(三) 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全面 )、( 持续 )、 (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性 )、( 普及性 )和( 发展 性 ),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促 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 )和( 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 )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 调整 )和( 改善 ) 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 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③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②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 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③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 中,不再单独出现( ① )的教学。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 学活动水平的( ① )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③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 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 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 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三、判断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与实践创新。(√) 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 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四、简答题。 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 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五、论述题。 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 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 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 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 培养落到实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