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五套)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苋菜 xiàn 谰语 lán 颓唐 tuí 气冲斗牛 dǒu B.凫水 fóu 滑稽 jī 蟾蜍 chú 水波粼粼 lín C.撺掇 cuàn 藻井 zǎo 踌躇 chú 周道如砥 dǐ D.褶皱 zhé 告罄 qìnɡ 黄晕 yùn 义愤填膺 yī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渎 涟漪 迥乎不同 广袤无垠 B.诘难 栈桥 芊芊细草 龙吟凤岁 C.羁畔 荫庇 人声鼎沸 怏怏不乐 D. 吊唁 轩榭 味同爵蜡 鹤立鸡群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②“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 九文大钱。 ③人类发明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然而,谁能 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 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A.明朗 摸出 预言 出现 B.明朗 排出 断言 呈现 C.朗润 排出 断言 呈现 D.朗润 摸出 预言 出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B.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 回体小说。 C.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 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 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陆草木之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何以战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其一犬坐于前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既克,公问其故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不属于作文批改的新理念的选项是 A、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B、作文批改的目标实现由“评”向“改”转变 C、作文批语中注入生命的活力,关注生命的成长,提升作文批语的品味 D、让学生自改,依靠学生本身的功底,教师不需对学生作有计划的培养 9、不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的选项是( ) A、观察-----表达 B、问题------解决 C、经验------个性 D、活动------探究 10、《语文课程标准》对 7—9 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B、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C、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D、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二、填空题(20 分) 11.在下列横线上直接填写诗文,或按提示写出相应诗句。(14 分) ①永结无情游, 。 (李白《月下独酌》) ②山映斜阳天接水, ,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 。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 (《鱼我所欲也》) ⑤《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 (共 10 字,4 分): , ⑥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2.《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 的统一。(2 分) 13、 是作文的价值追求, 是作文的源头活水。(4 分) 三、问答题(50 分) 14.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如何保证活动的实践性?(5 分) 15、现在中小学生文风不正相当普遍。为了骗取考试分数,甚至可以编说自己母亲早已去世 的故事(尽管母亲健在),文章的立意、布局也有比较固定的套路。请你分析一下学生文风 不正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10 分) 16、“下课的铃声响了,终于放五一假了!我背起书包,飞出了教室……”请你根据以上情景, 设计一堂作文指导课的教案,内容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35 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30 分) 1.A 2.A 3.C 4.B 5.B 6.A 7.B 8.D 9、C 10、C 二、填空 11、①相期邈云汉 ②芳草无情 ③而形貌昳丽 ④弗得则死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人文 13、人文合一、生活 三、问答 14、1、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 2、保证时间的充足性 3、突出过程的完整性,教师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 15、文风不正的原因::从学生生活、教师的指导、考试命题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决办法:针对所找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即可。 16、教案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 5 分; 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相结合)10 分; 教学内容的选择:能较好地运用教材例子,总结出心理描写的不同方法(内心独白、想象与 幻觉、景物烘托、人物的动作语言),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0 分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 称为【 】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 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5 个空,每空 1 分,共 25 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 、 、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说、 、写 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 和 。 4、1903 年颁行的《 》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 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 和 的 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 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 、 。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 、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 、 、立意、 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 、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说明文、 。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入境: 2、一体两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5 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C 2. B 3. A 4. A 5. C 6. D 7. C 8. A 9. C l0.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5 个空,每空 1 分,共 25 分) 1、品德素质、才智素质 2、听、读、 3、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 4、《奏定学堂章程》 5、重道轻文、文道分离 6、思维能力 7、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精要 9、审题、开源、谋篇 10、制约性、瞬逝性、 11、记叙文、论说文。 12、人物、情节、环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 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 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 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 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 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 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 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 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 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 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 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 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 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 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 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三)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共 页 大题。2.本试卷总分 100 分。3.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4.请 直接在试卷上答题,卷外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荸荠 苹果 完璧归赵 无精打采 B. 恫吓 茄子 无动于衷 歇斯底里 C. 悱恻 讹诈 再接再励 宏伟蓝图 D. 奇葩 瘸子 处心积虑 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7 月 21 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 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 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 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 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 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 ③想象的空间, 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 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 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 A.成长纪录袋 B.考试成绩 C.学习习惯评价 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 中的一项是( )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新闻与写作 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共 10 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 分) 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 ,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 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 !”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 。”李煜则在《虞美人》 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 第, ?”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 。”韩愈在《师说》中说:“是 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 。” 8.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四个方面 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 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 分) 10.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 分) 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6 分) 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6 分) 四.鉴赏题(26 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 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 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平民看了 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 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 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 花 吴 融 不斗秾花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花: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倾向?(2 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 分) 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10 分)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 (6 分)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 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 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 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 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 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 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 17.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6 分)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当年 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 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 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 完成的作业,它倍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亲其 师”才能“信其道”。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1)“中国孔子”网站,(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 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电视 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这一项最有价值。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 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 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 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 见。 六、技能应用题(14 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4 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⑴如果要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二道阅读理解测试题, 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8 分) ⑵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 堂课设计一份板书。(6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C(该项中“再接再励”的“励”应写作“厉”) 2.B(“安土重迁”意为“安于故土,不 愿轻易迁移”,不合语境,应换作“搬离家园”。)3. A(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想象的空间, 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①空间的想象,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4.B。5.A。6.C。 二.填空题(共 10 分) 7. ⑴便纵有千种风情;早生华发。 ⑵不尽长江滚滚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一个愁字 了得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之所存也。(写对 1 空给 1 分,出现错别字则不给分) 8.《文心雕龙》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三.简答题(20 分) 10.①采用的是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现的是“精神发展”、“精神漫游” 的框架与主题。②在象征和梦幻的框架下,但丁大量使用了写实手法,整部作品的造型艺术 感非常强烈,许多人物、场面、细节取材于现实生活。③《神曲》的结构宏大、严谨、匀称。 诗人按神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建构整部作品,它克服了中世纪文学特有的结构松散的不足, 对近代长篇作品产生影响。④《神曲》抛弃拉丁文,用意大利语这一民族语言进行写作。(答 对一点给 2 分,满分 8 分,大意对即可) 11. ① 沙菲,五四落潮以后的反叛、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型。② 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并以 情爱的“灵与肉”的统一为寻求的主要目标。后最终未能如愿的悲剧,凸现了一个负着时代 苦闷和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形象。③ 最突出的特点是,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和大 胆反叛,这就使得“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女性文学创作有了新开拓。(答出一点给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2. 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 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 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 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③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 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 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答对一点给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四.鉴赏题(26 分) 13.①从鲁迅的一生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无憾的,完全做到了“我 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②从鲁迅的作品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 意为他的作品是冷静的,理性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答对一项得 3 分,满分 6 分。) 14.(1)①杨柳(或柳树)②赞美(或褒扬)(答出一点给 1 分,满分 2 分)(2)①白诗采 用了双关(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痛 惜之情,实际上又借此表达了人才不被欣赏和任用而遭埋没的感慨和愤懑。②吴诗运用了对 比的表现手法,同样面对春风,百花痛恨不已,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貌被吹走了;而 杨花则在春风中尽显自己的风采(答出一大点给 4 分,满分 8 分,大意对即可)。 15. ①追溯身世以示其高贵与清白,与下文的曲折人生形成鲜明对比;②开篇就交待了诗人 的“内美”,这实际上是蕴含了楚国民族精神,是楚国精神的内化;③融铸神话传说,定下 全篇浪漫主义基调;④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 格和理想结合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答出一点给 3 分,答出三个给满分 10 分) 五、案例分析题(12) 1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 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 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 体验。”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 注重 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之初,向学生适当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将有利于 学生主动阅读。不过,必须注意教师的指导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上述案例中的教师, 在散文鉴赏教学之初,就简单化地将相关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带有明显态度倾向性的结论性意 见直接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的积极阅读及独特感受体验的获得产生极大的干扰及制约,是 不可取的。 17.从正面论,优点有三: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发挥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功能; ③注重拓展运用语文教学资源。从反而论,不足有三: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迷住” (吸引)学生,而将许多并非必要的东西纳入课堂;②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方面,同样 为了照顾学生的兴趣,过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网、看电视等活动;③在教学内容选择方 面,还存在着脱离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实际的问题,比如“探究 性学生”活动中对“许多人不解的问题”的所谓探究。(6 分,写出一点给 2 分。可从正反 两个方面合说,也可单就一个方面谈,只要言之成理就酌情给分) 六、技能应用题(14 分) 18. ⑴所设计的题目必须难度合理,意图明确,利于学生思考解答。⑵板书设计,必须同时 考虑以下因素:①符合教学目标,抓住课堂核心;②书写清楚工整,布局合理。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荸荠 苹果 完璧归赵 无精打采 B. 恫吓 茄子 无动于衷 歇斯底里 C. 悱恻 讹诈 再接再励 宏伟蓝图 D. 奇葩 瘸子 处心积虑 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7 月 21 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 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 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 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 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 ③想象的空间, 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 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 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 A.成长纪录袋 B.考试成绩 C.学习习惯评价 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 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 )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新闻与写作 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共 10 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 分) 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 ,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 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 !”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 。”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 慨:“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 ?”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 。”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 贵无贱,道之所存, 。” 8.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四 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 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 分) 10.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 分) 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6 分) 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6 分) 四.鉴赏题(26 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 《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 问号。”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 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 个伟大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 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 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 花 吴融 不斗秾花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花: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倾向?(2 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 分) 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10 分)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 一评析。(6 分)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 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 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 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 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 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 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 17.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 文。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 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6 分)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 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 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 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 完成的作业,它倍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亲其 师”才能“信其道”。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1)“中国孔子”网站,(2)孔子博物院,(3)孔子箴 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 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这一项最有价值。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 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 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 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 见。 六、技能应用题(14 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4 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⑴如果要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二道阅读理 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8 分) ⑵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堂课设计一 份板书。(6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C(该项中“再接再励”的“励”应写作“厉”) 2.B(“安土重迁”意为“安于故 土,不愿轻易迁移”,不合语境,应换作“搬离家园”。)3. A(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想象 的空间,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①空间的想象,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 的感受。) 4.B。5.A。6.C。 二.填空题(共 10 分) 7. ⑴便纵有千种风情;早生华发。 ⑵不尽长江滚滚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一 个愁字了得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之所存也。(写对 1 空给 1 分,出现错别字则不给分) 8.《文心雕龙》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三.简答题(20 分) 10.①采用的是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表现的是“精神发展”、 “精神漫游”的框架与主题。②在象征和梦幻的框架下,但丁大量使用了写实手法,整部作 品的造型艺术感非常强烈,许多人物、场面、细节取材于现实生活。③《神曲》的结构宏大、 严谨、匀称。诗人按神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建构整部作品,它克服了中世纪文学特有的结 构松散的不足,对近代长篇作品产生影响。④《神曲》抛弃拉丁文,用意大利语这一民族语 言进行写作。(答对一点给 2 分,满分 8 分,大意对即可) 11. ① 沙菲,五四落潮以后的反叛、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型。② 大胆追求个性解 放,并以情爱的“灵与肉”的统一为寻求的主要目标。后最终未能如愿的悲剧,凸现了一个 负着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叛逆女性形象。③ 最突出的特点是,青年女子在**上的矛盾心 理和大胆反叛,这就使得“五四”时期争取个性解放的女性文学创作有了新开拓。(答出一 点给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12. 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 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 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③语文课程还 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答对一点给 2 分,共 6 分,意思 对即可) 四.鉴赏题(26 分) 13.①从鲁迅的一生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无憾的,完全 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②从鲁迅的作品来看,说他 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作品是冷静的,理性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答对一项得 3 分, 满分 6 分。) 14.(1)①杨柳(或柳树)②赞美(或褒扬)(答出一点给 1 分,满分 2 分)(2)①白诗采 用了双关(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痛惜 之情,实际上又借此表达了人才不被欣赏和任用而遭埋没的感慨和愤懑。②吴诗运用了对比 的表现手法,同样面对春风,百花痛恨不已,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貌被吹走了;而杨 花则在春风中尽显自己的风采(答出一大点给 4 分,满分 8 分,大意对即可)。 15. ①追溯身世以示其高贵与清白,与下文的曲折人生形成鲜明对比;②开篇就交 待了诗人的“内美”,这实际上是蕴含了楚国民族精神,是楚国精神的内化;③融铸神话传 说,定下全篇浪漫主义基调;④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 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答出 一点给 3 分,答出三个给满分 10 分) 五、案例分析题(12) 1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 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 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 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 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 度, 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之初,向学生适当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将有利于学生主动阅读。不过,必须注意教师的指导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上述案例中 的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之初,就简单化地将相关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带有明显态度倾向性的 结论性意见直接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的积极阅读及独特感受体验的获得产生极大的干扰及 制约,是不可取的。 17.从正面论,优点有三: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发挥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功能; ③注重拓展运用语文教学资源。从反而论,不足有三: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迷住” (吸引)学生,而将许多并非必要的东西纳入课堂;②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方面,同样为 了照顾学生的兴趣,过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网、看电视等活动;③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还存在着脱离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实际的问题,比如“探究性学生” 活动中对“许多人不解的问题”的所谓探究。(6 分,写出一点给 2 分。可从正反两个方面 合说,也可单就一个方面谈,只要言之成理就酌情给分) 六、技能应用题(14 分) 18. ⑴所设计的题目必须难度合理,意图明确,利于学生思考解答。⑵板书设计, 必须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符合教学目标,抓住课堂核心;②书写清楚工整,布局合理。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 答案写在题干后的括号中。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1 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我差不多十年没有到过上海了。今年到上海出差,看到浦东参差的高楼,我感到今昔 的上海差别真大啊! 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再接再励 B.大名顶顶 C.百折不挠 D.不足挂耻 3.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 )。 A.小明主动把座位让给一个怀抱着婴儿的中年妇女 B.在班会上,同学们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王芳担任班长 C.守门员还没有反应过来,球就从左上角飞进大门 D.滚滚浓云缭绕山峦,一场大雨快要下起来了 4. 下列句子属于反问句的一项是( )。 A.你这种做法难道是正确的吗? B.请问去市政府该怎么走? C.广场上的垃圾怎么这样多啊! D.你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5. 我园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庄子 6. 我国第一部由文人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 A.《红楼梦》 B.《金瓶梅》 C.《三国演义》 D.《史记》 7.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瓦古流,这一名言的作者是( )。 A.杜甫 B.李白 C.陈子昂 D.苏东坡 8. 《铜墙铁壁》的作者是( )。 A.茅盾 B.周立波 C.浩然 D.柳青 9. 《神曲》的作者是( )。 A.但丁 B.巴尔扎克 C.雨果 D.歌德 10.下列外国作家中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是( )。 A.托尔斯泰 B.薄伽丘 C.左拉 D.泰戈尔 11.下列外国作家中属于浪漫主义作家的是( )。 A.巴尔扎克 B.雨果 C.左拉 D.司汤达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2—5 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 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后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无分,本大题共 5 小题,每 小题 2 分,共 10 分) 12.下列中国古代作家中属于唐代“古文运动”的作家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李翱 D.自居易 E.李白 13.下列作品中属于茅盾的作品是( )。 A.《腐蚀》 B.《骆驼祥子》 C.《三里湾》 D.《子夜》 E.《霜叶红似二月花》 14.下列作品中属于西方现代派作品的是( )。 A.《悲惨世界》 B.《变形记》 C.《茶花女》 D.《等待戈多》 E.《墙上的斑点》 15.下列外国作家中属于美国的作家是( )。 A.海明威 B.莫泊桑 C.马克•吐温 D.契诃夫 E.欧•亨利 16.“为”在古汉语中的主要用法是( )。 A.动词,相当于“做” B.介词,相当于“替” C.疑问代词,相当于“为什么” D.介词,相当于“被” E.语气助词,表停顿,可不译 三、填空题(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本大题 2 小题,共 l0 空,每空 l 分,共 10 分) 17.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_______》 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18.“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部分组成。 四、解释题(解释下列词语,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9.浪漫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乐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五个 W 和一个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22.试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23.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吗?观察力强的人是不是视觉特别敏锐?为什么? 六、应用题(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到的知识,完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的任务。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24.根据下列课文写一篇教案,要求写成简案,能够体现新课改精神,包括课题、教学 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部分。 黄纱巾 薛 涛 女孩放学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服装市场。 女孩看见并喜欢上了一条黄纱巾。 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地看。 卖货的是一个中年人。 买下吧,孩子,就剩这一条了,只卖 10 元钱。 女孩无奈地摇摇头。钱,女孩没有。 可以向家里要嘛,我给你留着,看得出你很喜欢它。 女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整个晚上,女孩都下不定向家里要钱的决心。 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 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 女孩再走过小市场时,老远就看见黄纱巾还在那儿飘舞着,像一只黄蝴蝶。女孩远远 看了一会儿,才慢慢走近。 带钱来了吧? 女孩摇摇头。 中年人抚摸着这条黄纱巾又看着女孩,并想象了一下,觉得女孩与黄纱巾搭配在一起 是绝妙的组合,就很替女孩惋惜。 你喜欢它,没错? 嗯,女孩认真地点点头。 女孩准备离开了。注定买不下它,不如早点儿走开好。 女孩刚走开,中年人已摘下黄纱巾,并追上女孩。 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 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东西。女孩毫不犹豫地说。 收下,是我愿意送的。我自愿的。 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 女孩跑开了。 女孩又回过头说,反正站在楼上能看见它。能看见它,就很好了。 中年人立在那儿。 从此,女孩不再从那里经过。注定买不下它,绕开它不是更好吗?女孩写作业累了就往 楼下看看,看看那条在微风中舞动的黄纱巾。 许多天过去了,那条黄纱巾仍旧挂在那里。它为什么一直挂在那儿没人买?那条黄纱巾, 装饰了女孩的梦。 其实很简单,中年人挂了个标签在旁边。标签上写着:永不出售。 25.请批改下面这篇作文,要求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在错别字上画一横线,改在右侧的边 白 处),改正病句(就原文修改),在文后写出评语。评语要求能够简明、准确地概括本文 主要的优缺点,并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具有指导作用。 给自己留白 曾经登山,一步一叩问地挪到山顶,却感茫然,不现青山绿水的妩媚;却感大气,天地 豁然雄浑渺远,心也呼之欲出,悠游于“一览众山小”的妙境。曾经临 海,翘首极目,几 乎决眦,只见海天唇齿相依,一线间,却又似无穷无尽,荡气回肠,心灵忽然超越时空的限 制,如庄周梦中蝴蝶,翩然番飞…… 大自然的留白,让人兴叹感概,也让人浮想思悟。 中国画向来崇敬素纸淡墨,山水笔画间,不动声色,淡淡的勾勒,却把万千的气象磅 礴地推向极致。曾经观过一幅洞庭湖写意,画面是大片的空白,只在边缘 有河岸,芳草, 柳烟,夕阳,中间飘着几叶扁舟,鱼歌互答。那片片的留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切的浩渺 和波浪壮扩,给予心灵一个真正的洞庭。书法中有焦笔, 干干的墨痕拖出丝丝的白皙,如 金石般铿锵有力,那些留白,让人感觉到了道劲。古琴声音沉雅,一拨弦如滚珠落玉,有晋 人风骨的古琴节奏舒缓,音符相间极长, 但这留白让人回味无穷,如哀松碎玉,一曲《平 沙落雁》,隐隐有大漠风光,弹得人心神摇曳。这是艺术的留白,让关有了延展,让美有了 空间,美得空灵大气。 苏轼得不到重用,数次贬官,留下多少千古奇文,字字珠玑;李白得不到青昧,浪荡于 江湖,剑气长啸,绣口一吐,他的诗就是半个盛唐的月光;司马迁残受 宫刑,所以写出了洋 洋洒洒五十万言的《史记》。皇帝不经意间的留白,造就了三位千古奇才,试想,若没有这 样特殊的留白,苏、李、司马三人天天为俗务功名所 拢,岂做得出如此文章?别人的留白, 切无将其视为人生挫折,这是对人的挑战,让人的才华有施展的空间。 人也需要给自己留白。心灵的留白,留的是宽容。诸葛孔明有“七擒孟获,,的气量, 平定了一方战乱;蔺相如有先国家之急的胸怀,造就了“负荆请罪”的 美谈;我整天无所事事, 给自己留下了虚度年华的空白。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出了宽容要有海量。 给心灵留白,少了算计别人的山川之险,城府之 严,多了“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 气度。给心灵留白,不是留遗憾,不是留缺陷,留的是施展抱负,留的是对道德修养的陶冶。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乃成一代 大儒;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终成诗人之父;苏轼有“一点浩然 气,千里快哉风”之慨,遂成文学大家。他们的气度,岂只是嵩华之高,黄河之远! 重视留白,学会给自己留白吧,交给自己一份心胸中的天地之宽! 七、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如何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八、论述题(10 分)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解析]正确的读音应为:chà chāi cī chā。故选 C 项。 2. C [解析]“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大名顶顶”应为“大名鼎鼎”;“不足挂 耻”应为“不足挂齿”。故选 C 项。 3. B[解析]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用在形容班长的竞选中显然不合适。故选 B 项。 4. A [解析]反问句指用否定语气表达肯定意思,或用肯定语气表达否定意思,A 项 为反问句;B 项是一般疑问句;C 项是感叹句;D 项是陈述句。 5. C [解析]庄子(约前 369 年一前 286 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 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屈原(公元前 340 年一前 278 年),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是中国最伟大的爱 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 诗人、思想家和伟大的政治家。杜甫和李白均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故选 C 项。 6. B [解析]《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作家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一般认 为, 它写成于明代万历前中期,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显系化名,究竟是谁,迄今 尚无定论。 7. A [解析]此诗句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8. D [解析]《铜墙铁壁》是柳青著的长篇小说。l951 年出版。作品真实地描述了解放 战争时期,陕北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排除万难,奋力支援前线的英勇斗争。 9. A [解析]神曲是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的长诗。写于 1307 年至 l321 年,全诗分 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10.B [解析]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 一一 191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最 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 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 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 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其与但丁、彼特 拉克合称“文学三杰”。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罗宾 德拉纳特• 泰戈尔(1861 一 1941)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 的很有影响的 人物。 11.B [解析]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维克多• 雨果(1802—1885)是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 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左拉(1840— 1902),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司 汤达是 l9 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二、多选题 12.ABC[解析]“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 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 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 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5-文运动”0 韩愈的学生有李翱、皇前浞、李汉等人,他们 又转相传授,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 13.ADE[解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三里湾》是赵树理的作品。 14.西方现代派文学是 19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20 世纪 20 年代至 70 年代在欧美繁荣 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 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 现实主义等流派。《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上述流派的 代表性作品。故选 BDE。 15.ACE [解析]莫泊桑是 l9 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是俄国小 说家、戏剧家、19 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16.ABD [解析](1)介词。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举例略,下 同)。⑦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 “等到”。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⑥表示被动关系,可译为 “被”。 (2)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3)助词。①用在句中,同助词“之”一起作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反诘,前有疑问代词跟它配合,可译为“呢”。③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 深或扩大。④附于表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 (4)动词。①做,制作,创作。②演奏,吟唱。③治理。④充当,担任。⑤作为,当作。 ⑥变成,成为。⑦表判断。⑧通“谓”,以为,认为。 (5)名词。①行为。②能力。 17.魏晋的志人志怪唐传奇 宋元话本 明清小说《红楼梦》 18.标题 导语 主体结尾 19.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的资产阶 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 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20.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 和乐曲的采集。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由乐府采集到的民间诗歌和歌曲,后来也用 以称 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21.五个 W 和一个 H 指的是新闻的基本要素。W 和 H 是这几个要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 字母。五个 W:即 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 个 H—How(如何)。 22.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 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23.(1)观察不一定要用眼睛,观察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和皮肤接触 等形式来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有一定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比较持久和主动的知觉。 (2)观察力强的人并不一定是视觉特别敏锐的。观察力强是说心思缜密能发现常人不能 发现的问题和细节并加以分析、总结。 六、应用题 24.《黄纱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味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2.学习特写镜头组接构成故事情节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味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特写镜头组接构成故事情节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并搜集相关主题的文章。 2.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的内容为蓝本排练课本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自读文本 1.自学字词 如:恋恋不舍、绝妙、惋惜、毫不犹豫、愣、累 2.提出初读要求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它将两颗美好的心灵进行了无声的展现。阅读时要通过语调、语 速的控制,让人感受到两个爱美的人的心灵在碰撞,并对比产生共鸣。 二、理解文本 围绕文本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姑娘的美好心灵?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姑娘,你会怎么做?为 什么? 2.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中年人的美好心灵?如果你是文中的中年人,你会怎么做?为 什么? 3.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4.你从这篇文章中还懂得了哪些人生哲理? 如: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既然得不到,不妨离开它;接受施舍比不能得到更令人 痛苦…… (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挖掘文章的内涵,对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理解。) 三、诠释文本 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 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予以适当的奖励:如当场颁发最佳创意奖、天才表演奖…… (点名或学生自愿上讲台表演课前准备好的课本剧,可以采用录音、化妆等辅助手段, 提倡 合作表演。) 四、拓展文本 这篇短小的微型小说,表现了两个人物对一条黄纱巾的态度和情感,写出了两个爱美 的人,两颗爱美的心。以这样的主题创作的文学作品还有吗?能不能跟同学们作一些介绍? 鼓励同学们对自己朗读的文章作适当的点评,能注意到与本篇课文作些比较则更好。 (指名或学生自愿朗读课前搜集的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果也是微型小说之类的作品 尤佳。) 五、仿写文本 1.你认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篇短小的速写式微型作品,充分运用了电影中的“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每一个短 句都 是一个特写镜头的 2.你能仿照这种手法来写一段你与同学、老师或者家人之间的亲情 故事吗? 学生进行片断仿写练习。 25.给自己留白 曾经登山,一步一叩问地挪到山项,却感茫然,不现青山绿水的妩媚(不现青山的妩媚); 却感大气,天地豁然雄浑渺远,心也呼之欲出,悠游于“一览众山 小”的妙境。曾经临海, 翘首极目,几乎决眦,只见海天唇齿相依,一线间,却又似无穷无尽,荡气回肠,心灵忽然 超越时空的限制,如庄周梦中蝴蝶,翩然番 (翻)飞……(庄子打破的是物我的界限,而非时 空。) 大自然的留白,让人兴叹感概(慨),也让人浮想思悟。 中国画向来崇敬(崇尚)素纸淡墨,山水笔画间,不动声色,淡淡的勾勒,却把万千的气 象磅礴地推向极致。(中国山水画向来崇尚素纸淡墨,不动声色的笔 画,淡淡的勾勒,却把 万千气象磅礴地推向极致。)曾经观过一幅洞庭湖写意,画面是大片的空白,只在边缘有河 岸,芳草,柳烟,夕阳,中间飘着几叶扁舟,鱼 (渔)歌互答。(曾经观过一幅洞庭湖写意, 画面是大片的留白,只在边缘有河岸、芳草、柳烟、夕阳,画面中间飘着几叶扁舟。)那片 片的留白,让我感受到了一 种真切的浩淼和波浪壮扩(波澜壮阔),给予心灵一个真正的洞 庭(让我领略到一个真正的洞庭)。书法中有焦笔,干干的墨痕拖出丝丝的白皙,如金石般铿 锵有 力,那些留白,让人感觉到了道劲(遒)。古琴声音沉雅,一拨弦如滚珠落玉,有晋人 风骨的古琴节奏舒缓,音符相间极长,但这留白让人回味无穷,如哀松(衰) 碎玉,一曲《平 沙落雁》,隐隐有大漠风光,弹得人心神摇曳。(《平沙落雁》一共八段,只有第一段开头 几句很慢。还有不要看到沙就想当然认为是大漠,这首曲 子主要表现大雁在高空飞行,最 后落在河滩栖息。这栖息也只是表现在第八段最后两句。)这是艺术的留白,让关(美)有了延 展,让美有了空间,美得空灵大气。 苏轼得不到重用,数次贬官,留下多少千古奇文,字字珠玑;李白得不到青睐,浪荡于 江湖,剑气长啸,绣口一吐,他的诗就是半个盛唐的月光;司马迁残 (惨)受宫刑,所以写出 了洋洋洒洒五十万言的《史记》。(此处没有因果关系)皇帝不经意间的留白,造就了三位千 古奇才,试想,若没有这样特殊的留白,苏、 李、司马三人天天为俗务功名所拢(扰),岂 做得出如此文章?别人的留白,切无(勿)将其视为人生挫折,这是对人的挑战,让人的才华 有施展的空间。 人也需要给自己留白。心灵的留白,留的是宽容。诸葛孔明有“七擒孟获”的气量, 平定了一方战乱;蔺相如有先国家之急的胸怀,造就了“负荆请罪”的美 谈;我整天无所事事, 给自己留下了虚度年华的空白。(此处写“我”无所事事,较消极,与诸葛孔明、蔺相如积 极的心灵留白并列写不妥。)林则徐说“海纳百 川,有容乃大”,道出了宽容要有海量。(道 出了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给心灵留白,少了算计别人的山川之险,城府之严,多了“行 至(到)水穷处,坐看云起 时”的气度。给心灵留白,不是留遗憾,不是留缺陷,留的是施 展抱负,留的是对道德修养的陶冶。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乃成一代大儒;屈原虽九死其犹未 悔,终成 诗人之父;苏轼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之慨,遂成文学大家。他们的气度, 岂只是嵩华之高,黄河之远! 重视留白,学会给自己留白吧,交给自己一份心胸中的天地之宽! 评语:这篇习作开头简而得当,从大自然的留白入手,以饱满的激情层层递进,叙写 中国山水画的留白、书法的留白、乐曲的留白进而到人的心灵的留白,抒 发了要重视留白、 要学会给自己留白的情感。文章脉络清楚,诗句运用得当,足见作者阅读面之广,值得表扬。 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文章中错别字较多,引用多有望 文生义之处,希望以后加强遣词造句 的练习,使自己的习作更加精彩! 七、简答题 1.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目标明确。对新课程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多样、恰当又 符合 学科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 (2)重点突出。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 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3)内容正确。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符合逻辑的,教师的教学技能 或行为要符合规范,还应该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正确,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 修正。 (4)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5)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语速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的程度, 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课的进程要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 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气氛热烈。课堂教学效果要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和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三对重要关系 来进行评价。①要注意学生课堂反应的两个“量”的变化。一是参与 度,即主动参与探究 活动的学生数占全班学生数的比例;二是创新度。②还要在总体上考察这堂课的学生自主与 教师指导、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活动的量和质这 三对关系是否和谐。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 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 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 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 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 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辨证关系,教学是 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 习起主导作用。 八、论述题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 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 知识并不能精确 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 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 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 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 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 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 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 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 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 “刺激一反应” 的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 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过程而 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 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 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 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 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 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 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 所不同。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 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些问题他们即使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 但当问题一旦呈 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 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 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 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 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 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 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 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 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 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 之间的 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