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国家开放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
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020 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作业终结性试卷一 论述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国际形势, 确定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邓小平外交思想 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 武器。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影 响。(100 分) 答: 一、谋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出发点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对外政 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要搞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就确定了新时期对中国外交 的内在的客观要求。所以,“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 来实现四个现代化”。①“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 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搞什么建设!”② 和平是建设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们党也曾提出要大规模地进行现代化建 设,但是我们却未能将工作重点真正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除了指导思想 上判断失误和“左”的干扰外,我们所始终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紧张的 周边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历史经验说明,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就不可能 安心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中华民族求富求强的雄心壮志,分“三步走”基本实现 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一打仗,这个计划就吹了, 只好拖延”。“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 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③所以,中国的对外战略也只能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更是要求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经 济生活日趋国际化的社会里,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比重大大增加,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过去,由于某些国家和集团先后对我国实行封锁 和压抑政策,我们自己又没有学会利用国际条件,使我们处于隔绝、孤立状态,未能赶 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总结历史经验,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 的开放的对外政策,必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学会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二、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是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对战争与和平问 题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党曾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种思想认识,有 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特别是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和美国侵越战争之后,中国深感战争 的威胁,思想上和工作上始终处于一种临战的状态,基于这种状况,我国制定了相应的 内外政策。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经过对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周边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科学 分析,作出了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这一新判断是逐步形成的,主要经历了两 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缓,争取较长 时间的和平是可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虽然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但他观察 到两个超级大国全球性战略部署尚未准备好,战争一时还打不了,只要世界和平力量共 同努力,战争可以推迟和延缓爆发。进入 80 年代,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争取较长的和平 时间是可能的。1980 年 4 月,他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麦克拉马拉时说:“采取有效措施, 八十年代的危险可以渡过,不是不能渡过的。我们说争取二十年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第二个阶段,从 80 年代中期起,认为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和平的力量超 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战争是可以避免的。1984 年 11 月 1 日,邓小平在军委座淡会上 谈对战争问题的看法时说:“讲战争危险,从毛主席那个时候讲起,讲了好多年了。粉 碎‘四人帮’后我们又讲了好久。现在我们应该冷静地做出新的判断。这个判断,对我 们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能够安心地搞建设?”1985 年 6 月 4 日,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又精辟地论述了关于战争问题的新判断的客观依据, 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此 后,他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认识,明确提出了战争可以避免的观点。 三、对时代主题的新论断是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 进入 80 年代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实际出发,指导我们党对当 今时代主题的把握,实现了一个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0 年代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两大阵营对立的格局,60 年代又形成了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格局。与此同时, 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推动了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加深了生产、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和国 家间的经济联系,也造成了南北差距的扩大。到了 80 年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日 趋突出。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巩固 政治独立的重任。共同的发展愿望对保持世界的稳定与和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邓小平高 瞻远瞩,透过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等的差异,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 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果断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是许多年来世界政坛上的重要话题。但是,说它是“两个最 根本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进而概括为“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进行全 面深刻论述的,是邓小平。80 年代初,他就将和平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分析和思考国际 问题.1982 年 1 月 1 日,他在会见阿尔及利亚财政部长亚拉时就说,现在世界上“不仅 有‘南北’、‘东西’问题,还有‘南南合作’”。1984 年,他在会见外宾时多次强调 指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其他许 多问题,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1985 年 3 月,他进 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论断,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变化 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现在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问题学说在当今 世界的最新发展。这一科学论断,为我们党和国家调整对内对外政策,集中精力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开卷) 论述题:进入 21 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 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00 分) 参考答案: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 bai 涵,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 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 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 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 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 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 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必须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对为谁发展,靠 谁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 力和终极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 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 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科学发展观 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经济发展了,如果教育、科技、文化、 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没有相应的发展,那么提高 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强调全面发展,就要 进一步明确发展绝不只是经济的范畴,更不能以 GDP 取代一 切。坚持全面发展,就需要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机会平等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坚持发展的 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 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 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 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 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 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