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 ‎ ‎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分学期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试卷号码:2196。 资料整理于2020年7月13日,涵盖了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9.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省时省力省钱。 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 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 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 第三,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有时难以保证。 20.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的含义。 答: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 ‎ 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变量和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主要是说明概念包含了多大范围、多少维度和多少具体内容。 21.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2)调查研究对象和范围;(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 27.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 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 20XX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 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27.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资料分析有三大类,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资料定性分析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其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 ‎ 资料定量分析也叫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 资料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 20XX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1)离散变量、连续变量;(2)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3)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 27.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问卷法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它适用于: 第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问卷法通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许多社会调查都是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 第二,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问卷法的适用性通常会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单一成分的总体中,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较多,问卷设计相对容易。比较而言,成分较为复杂的总体中,人们社会背景中各种因素差异较大,要设计一份适合每一类人的问卷就非常困难。因此问卷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更为适用。 20XX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问卷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 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27.什么是抽样?抽样常用的基本术语有哪些? 答: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 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1)总体。(2)样本。(3)抽样元素。(4)抽样单位。(5)抽样框。(6)参数值。(7)统计值。(8)抽样误差。 20XX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 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国外 17 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 ‎ 具体科学原理是指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科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常用的大量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都来自这些学科,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地表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 27.问卷中问答有哪些形式?请各举一例。 答:问题及答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A.开放式:提出本次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结尾安排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以了解被访者在标准问题上无法回答的想法。(常用) 例如:“你对(于)制定关于学生学籍的政策有何建议?”(不提供答案,由被调查者思考、填写) B.封闭式:你填完问卷后对我们的这次调查有什么感想?(单选或多选)好/不好(单选)很感动/很想参加/没有意思(多选) C.混合型问答:例如,您认为目前我国国产电视机的质量好不好?(请在适当的括号内打√)1.好 ( )2.难说( )3.不好( ) 20XX年6月试题及答案 26.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 ‎ ‎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27.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 答:由于调查对象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 20XX年1月试题及答案 ‎ ‎ 26.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 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国外 17 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 具体科学原理是指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科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常用的大量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都来自这些学科,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地表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 27.撰写调查报告有哪些步骤?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2) 精选素材。(3) 拟订提纲。(4) 起草报告。(5)修改定稿。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 理论需要指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 实际需要是指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27.问卷中问答有哪些形式?请各举一例。 答:问题及答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A.开放式:提出本次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结尾安排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以了解被访者在标准问题上无法回答的想法。(常用) 例如:“你对(于)制定关于学生学籍的政策有何建议?”(不提供答案,由被调查者思考、填写) B.封闭式:你填完问卷后对我们的这次调查有什么感想?(单选或多选)好/不好(单选)很感动/很想参加/没有意思(多选) C.混合型问答:例如,您认为目前我国国产电视机的质量好不好?(请在适当的括号内打√)1.好 ( )2.难说( )3.不好( )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调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 ‎ (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 (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27.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2)精选素材。 (3)拟订提纲。(4)起草报告。 (5)修改定稿。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2)调查研究对象和范围 (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 (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以上少一项扣2分,扣完为止) 27.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或详细 提纲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 ‎ ‎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一份合格问卷应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各有何作用?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27.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 ‎ ‎ 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 由于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什么设置对照组? 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 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 由于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 ‎ ‎27.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2)精选素材。 (3)拟订提纲。 (4)起草报告。 (5)修改定稿。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简述探索性研究。 答: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奇研究的基础。只有做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 27.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 ‎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6.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具体来说,理论需要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实际需要是指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 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27.调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6.简述探索性研究。 答: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 27.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 答:由于调查对象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简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 变 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22.问卷中问答有哪些形式?请各举一例。 答:问题及答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举例 23.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对观察法的类型做简要说明。 答: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观察法分为非参与观察与参与观察两大类。 非 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 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它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后者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 目 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另外,还有综合查找法,是把几种方法交叉使用。 22.简述访谈法的类型。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结构式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 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 个 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它既可以采取结构式,也可以采取非结构式;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的间接调查。集体访谈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2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答: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完成非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完成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21.社会调查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怎样的? 答: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当 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 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 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22.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 ‎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23.从观察者扮演的角色的角度看,观察法有哪些类型? 答: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参 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21.社会调查研究中有哪些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答: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22.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即检索文献的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相对数量较少,查找的办法也比较单一,我们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和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 迄 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后者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 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另外,还有综合查找法,是把上述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2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答: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成这类观察的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非 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完成这类观察的关键就是要使被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保证他们在极其自然的、不受观察者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行动,以避免被观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响到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请指出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都有哪些?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大致可分为八类: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 2.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什么设置对照组? 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 由 于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 3.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2)精选素材。 (3)拟订提纲。 (4)起草报告。(5)修改定稿。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 l.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类型? 答:根据不同的要素(目的、时序、范围、性质等)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依调查的性质,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 2.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即检索文献的方法。 总 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后者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 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几种方法交叉采用,叫做综合查找法,也叫循环查找法或 分段查找法,即将检索工具查找法、计算机查找法和参考文献查找法结合起来,循环查找。 ‎ ‎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答: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成这类观察的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菲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完成这类观察的关键就是要使被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保证他们在极其自然的、不受观察者任何干扰的环境中行动,以避免被观察者感到不自在而影响到观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补充资料: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探索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 答:探索性研究的任务主要有: 第一,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 第二,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 第三,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第四,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 ‎ 第五,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 第六,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实地考察。 1.抽样和抽样调查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 答: 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式。 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手段,因此,抽样和抽样调查不是一回事。 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节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问题,抽样调查的其他所有问题都和另外的方法我解决。 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资料收集方法,再进一步的说,即使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 2.怎样才能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 答:首先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方法有: ①人工文献检索: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一是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二是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 ‎ ‎②计算机文献检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的网站进行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 ③参考文献查找法: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其次进行文献搜集。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 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属于个人收藏品的,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 借复印等办法进行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可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 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可采用到图书情报机构搜集、互联网上下载或直接购买的方法进行搜集。 1.如何顺利进入实地观察现场? ‎ ‎ 答:正式实施观察首先要保证能够顺利进入观察现场。观察现场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其中第三个条件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问题,因为如果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认为外来观察者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因此,确定观察现场应设法争取到当地部门或头面人物的支持,使他们意识到调查研究与他们的利益一致,至少他们的利益没有伤害。当然,并不是反有的观察都要获得有关部门和观察对象的同意。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在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等,这种方式较为适用,确保上述方法的实施,可以顺利进实地观察现场。 2.什么是个别访谈?保证个别访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 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第三,适时追问。 ‎ 第四, 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 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1.简述资料整理。 ‎ 答: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的整理。其中文字整理也称作定性资料整理,在通常情况下,文字整理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而数据资料整理也叫定量资料整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2.调查报告在语言运用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以下原则:(1)朴实。(2)准确。(3)简明。(4)庄重。(5)修辞。 1.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 答:它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作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2.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所谓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 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它们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不同不同的特点,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内容,但不同的调查类型对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5.请说出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结合实际,结合提纲)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 (2)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 ‎ ‎(3)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 (4)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6.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伦理道德原则。 (1)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社会调查中,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都应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 (2)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及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 (3)系统性原则是指把调查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中去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 (4)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实践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抽象过程。 (5)伦理道德原则是指使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使调查更加人性化,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 7.社会调查研究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及特点? 答:(1)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 ‎ 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即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解释型研究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一般是从理论假设出发,对原因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一假设,再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同时努力通过表象发现其本质及规律。 (2)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类型。 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时点的有关资料,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或者分析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纵贯研究也称纵向研究、历时研究,是指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现象的变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及规律性。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即对某一社会事实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研究,即对某一社会特殊群体在不同时点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其规律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又叫同组研究,即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研究。 (3)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 定性研究是对某一社会现象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经验材料为依据,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对某种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类型。定量研究类型是为认识社会现象的不同性质提供量的说明,通过量的研究来了解事物的性质,或者通过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会现象各要素之间量的关系。 (4)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普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全体所作的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全面调查是一种一次性的调查。全面调查的优点在于它能比较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为了搞清国情、国力、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现象的总量而进行的全面调查,如全国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抽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调查。个案调查是在全部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的一种类型。 8.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9.什么是探索性研究?如何进行探索性研究? 答: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 (1)查阅文献。文献可以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料,对研究者有很大帮助。应尽可能地搜索、阅读、分析各种有关文献,包括该领域已有的调查研究报告。 ‎ ‎(2)咨询。文献记录的是已发生的事物,通常属于过去的知识,而社会中正在和变化着的“活事实”永远来不及记载。为此,需要向正在体验现实的时代见证人进行咨询。咨询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广,应包括曾经接触过相关问题的研究人员、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所调查地区的主管人员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当事人。 (3)实地考察。到现场去直接接触调查对象,亲自体验和观察,增加感性认识,发现调查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于确定研究课题和选择调查方式很有作用。 10.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从 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都可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12.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 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等;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可直接观察到的、具体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比较简单易为,而一些抽象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就比较复杂难订,需要反复斟酌。 13.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所赋予的数字或符号能够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 性和特征上的差异。 第二,完整性。完整性是指测量规则能够涵盖测量对象的变量的各种状态。 第三,互斥性。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各个变量的取值之间互相排斥,决不兼容。 14.简述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 ‎(1)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例如:“男性、女性”,“工人、农民、干部”,“未婚者、已婚者、离婚者”等等。 (2)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例如:可以将文化程度区分为由低到高的等级排列: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等;将人们对某措施的满意度按照强弱排列: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等。 (3)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例如:我们对哈尔滨、北京与上海的温度作定距测量,结果发现哈尔滨的温度为摄氏0度,北京的温度为摄氏5度,上海的温度为摄氏10度。 (4)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例如: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性别比、离婚率、城市的人口密度等等所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相互关系:在上述四种测量层次中,高层次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和功能,即它不仅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而且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能够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测量还可以直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可以说,高层次测量也必然是低层次测量。 15.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工作作风不认真、深入等。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样本选择不当等。 第三,测量的长度:项目数量过少或过多。 第四,测量的难度:测量 太容易或过难。 16.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异质性。抽样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个别与一般的理论和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决定的。正因为如此,抽样成为一种通过部分个体的集合反映总体的性质和特征的有效方法。它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当今社会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调查类型,即抽样调查。 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 (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 ‎ ‎(2)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 (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 “抽样分子”或“个体”。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抽样元素是单个的人,但也可以是家庭、学校、企业、商店等。 (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参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7)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 (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抽样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由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所抽取的样本有多大,都无法涵盖总体 ,所以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 ‎ ‎17.如何理解抽样的作用? 答: 关于抽样的作用,有两个相关的问题需要特别明确: 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查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个问题,抽样调查的其它所有问题都是靠另外的方法来解决的。 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再进一步确切地说,即使是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调查一样,只能说是调查的类型或者方式,它们所使用的具体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就是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所通用的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18.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重点) 答:概率抽样依照具体抽样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 ‎ (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完全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抽样时是不对所有个体进行任何分组排列的,抽取样本的数量是事先设定的,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从而使总体中任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类。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简单随机抽样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这种抽样方法,在总体同质性较高时,用来比较准确有效,但在总体异质性较高时,则不一定效果好。当总体所含个体数目太多时,采用这种抽样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很难操作。 (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其做法是先编制抽样框,将总体的所有单位都按一定标志排列编号;再用总体的单位数除以样本的单位数,求得抽样间距;然后,在第一个抽样间距内随机抽出第一个样本单位,作为抽样的起点;接着,按照抽样间距依次抽取样本单位,直到抽足样本的单位数为止。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系统抽样有明显的优点:易于实施,工作量较少;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均匀,精确度更高,代表性更强。其局限性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也是仅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当总体内不同类别个体的数量相差过于悬殊时,采用此法所抽出的样本代表性可能较差。 ‎ ‎(3)分类抽样。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分类抽样建立在两个假定之上:(1)只要类型划分较细,那么同一个类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所以样本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质。(2)只要类型划分合理,且分配给各类的名额符合总体中各类人员的分布,那么,样本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分类抽样两种。分类抽样有着突出的优点: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精确度较高;便于对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探索;便于分工。分类抽样的缺点是,如何分类通常由人们主观判定,因此要求调查者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并且必须事先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而它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完全实现,这就会影响分层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或集体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人们往往采用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规模大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小,规模小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大,从而保证每个群体中的最终抽样单位都具有被抽中的同等机会。整群抽 样 对于个体单位之间界限不清的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却并不适用于总体单位界限分明的情况。另外,整群抽样对于所含子群总数较少的总体也不大适用。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转化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整群抽样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误差较大。另外,对整群样本的资料分析,如统计推断、假设检验等,也比前面几种抽样方法复杂。 ‎ ‎(5)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就是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它是在总体内个体单位数量较大,而彼此间的差异不太大时,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分成若干群体,作为抽样的第1阶段单位,并依照随机原则,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为第1阶段样本;然后将第1阶段样本又分成若干小群体,作为抽样的第2阶段单位,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为第2阶段样本,依此类推,直到满足需要为止。最末阶段抽出的样本单位的集合,就是最终形成的总体样本。一般在抽取前阶段样本时采用分类抽样或等距抽样,抽取后阶段样本时用整群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多阶段抽样的意义在于缩小总体范围,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成本。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达到以最小的人财物消耗和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调查效果的目的,特别适用于调查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此外,多阶段抽样由于在各阶段抽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能够综合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样本质量。多阶段抽样的不足之处是抽样误差较大。由于每次抽样都必然产生误差,所以抽样阶段越多抽样误差就越大。 20.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 答: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文献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数量急剧增加。 第二,类型日益丰富。 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 第四,内容重复交叉。 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21.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 ‎ 答: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的问题。 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22.应该怎样搜集文献? 答:在搜集文献的实际过程中,首先应当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所需的文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 总 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有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内部文件、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宗族的族规、家谱,宗教组织的教义、教规等。这部分文献相对数量较少,查找的办法也比较单一,我们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和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按其著录形式可分为目录、索引、文摘和全文等几种形式。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它们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不仅可以提供文献的线索,更可以成为获取文献具体内容的直接通道。 目 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 当我们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上述文献检索方法发现所需文献的存身之处时,其后的搜集文献就变成一件顺其自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一般说来,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若属于个人收藏品,可以根据线索,主动联系,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或者官方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则可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法搜集,某些特别的历史档案则可到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若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可到图书情报机构和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或者从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中下载,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另外,对那些虽未正式出版发行,但已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例如个人撰写的各种文章,大众传媒机构因版面不够或其他原因未刊印的稿件,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中发布的各种信息、文章、统计资料等,可以通过网上下载或复制的方式来搜集。 23.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 答:问卷法也称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其中,问卷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它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用以测量人们的特征、行为和态度,以及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的有关情况。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访谈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报刊发送法、电话发送法、网络发送法和邮政发送法);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另外,社会调查研究中常见的“量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问卷。问卷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 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问卷法。 问卷法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它适用于: 第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问卷法通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许多社会调查都是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 第二,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问卷法的适用性通常会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单一成分的总体中,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较多,问卷设计相对容易。比较而言,成分较为复杂的总体中,人们社会背景中各种因素差异较大,要设计一份适合每一类人的问卷就非常困难。因此问卷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更为适用。 24.问卷法的基本结构式怎样的?结合实例书133-138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其作用就在于它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了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问卷的指导语可祥可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简单的如“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答案号码上打钩”。)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如:您的性别:男(),女(),您对目前的社会治安是否满意?1.满意2.不满意) 编 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给每一份问卷、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确定一个唯一的代码,如:A1,A2,A3,,Q1,Q2,Q3等等)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25.问卷法的问答有哪些类型?适用性如何? 答:问题和答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开放型问答是只提出问题,不提供任何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它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被调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回答往往是自然流露,内容丰富生动,因此用于了解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颇为适宜。 封闭型问答是指将问题的几种主要答案、甚至一切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然后由被调查者从中选取一种或几种答案作为自己的回答,而不能作这些答案之外的回答。 封闭型问答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第 一种,填空式,即在问题后面的横线上或括号内填写答案的形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各种答案比较简单的问题。 第二种,两项式,即只有两种答案可供选择的形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互相排斥的二选一式的定类问题。 第三种,举例式,即在问题后面设计若干条填写答案的横线,由被调查者自己列举答案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有几种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类问题。 第四种,选择式,即列出多种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选择一项或多项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有几种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类问题。在几种答案中,可规定选择一项,也可规定多项。 第五种,顺序式,即列出若干种答案,由被调查者给各种答案排列先后顺序的回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的定序问题。 第六种,等级式,即列出不同等级的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意见或感受选择答案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要表示意见、态度、感情的等级或强烈程度的定序问题。 第七种,矩阵式,即将问题和答案排列成一个矩阵,由被调查者对比着进行回答的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组定序问题。 第 八种,表格式,即将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列成一个表格,由被调查者回答的方式。这种问答方式也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组定序问题。 混合型问答是指封闭型问答与开放型问答的结合,它实质上是半封闭、半开放的问答类型。这种问答方式,综合了开放型问答和封闭型问答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26.设计一个小型问卷(如书151页,十个问题) 27.简述访谈法及其类型。 答: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本来是特指直接的、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增加了电话访问、网上交流等间接访谈方式。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访谈对象按照统一的标准与方法选取,访谈中所提的问题及其顺序、提问的方式、对疑问的解释以及调查结果的答案纪录都严格遵守问卷的要求或访谈任务书的要求,甚至连访谈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外部条件,也要求同访谈任务书保持基本一致。它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 ‎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 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对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回答的记录、访谈时的外部环境等,也没有统一要求,可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各种安排。其类型有重点访谈、深度访谈、客观陈述式访谈等。同结构式访谈相比,非结构式访谈的最主要特点是弹性和自由度大,能充分发挥访谈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但访谈调查的结果不宜用于定量分析。 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逐一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它既可以采取结构式,也可以采取非结构式;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的间接调查。间接调查不与被访谈者见面,访谈中牵扯的问题较少,方法较简单,成功率和应用率也相对较低,因此目前最常用。 ‎ 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它既可以是结构访谈,也可以是非结构访谈;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书面咨询或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的间接调查。目前最常用的还是面对面口头的集体访谈,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也会采用书面咨询式的集体访谈。集体访谈按照调查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了解事实为主的访谈和以研究问题为主的访谈;按照调查的内容不同,可分为综合性访谈和专题性访谈;按照调查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和讨论式的访谈。 29.选择访谈者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答:具体地讲,对访谈者的选择有一般条件和一些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指所有访谈者都应具备的共同要求,主要是: 第一,要有诚实的品质。这是访谈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第二,要有综合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等。 第三,要有活跃开朗和谦逊的形象气质。 第四,要有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五,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第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 第七,要有较高的学历背景。而且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越复杂,学历要求就应越高。 特殊条件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性别、年龄、籍贯和知识结构等。 28.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 答: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 ‎ ‎ 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即与会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品头论足。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预测性调查中被广泛应用的“头脑风暴法”,就是这种访谈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做法是:第一,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并严格规定讨论问题的范围。第二,要求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但不得附和或反驳别人的意见,以激发与会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第三,鼓励与会者汲取别人的观点,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意见,提出新观点。要求修改或补充自己观点者可优先发言。第四,主持人不发表意见和表明倾向,以免妨碍会议的自由气氛。这类集体访谈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而不在于寻求统一的结论。它特别适用于寻求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的调查研究。 ‎ 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向头脑风暴法”(亦称质疑头脑风暴法)。它是常用于对初步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其主要程序和做法与头脑风暴法有许多一致之处,但核心规则却截然相反:禁止会议的参加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确认论证,而只允许提出各种质疑或批评意见。质疑和批评的内容主要是提出原设想、意见、方案不能成立或无法实现的理由,或者是说明要实现原设想、意见、方案可能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以及排除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和必要条件等。与会者既可互相研讨,互相补充,又可互相诘难,互相争论,一直到没有可质疑或批评的问题为止。最后,要归纳各种质疑和批评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评估,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统一结论。 30.什么是观察法?它有哪些特点? 答:观察法也叫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它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 观察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它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 第二,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 第三,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 第四,它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 31.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他们有何区别? ‎ ‎ 答: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但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主观感情成份。 举例:丐帮漂流记属于完全参与观察,长三角名营企业的产品出口情况,研究市场与领导者深入交谈属于不完全参与观察。 32.列出5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指出哪些适用于参与观察,哪些适用于非参与观察,并说明理由。 ‎ 答: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生活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着。例如,美国社会学家S•罗伯特和M•兰德对美国中部城镇进行研究时,要求观察员长期住在城镇的公寓或私人住宅里,让他们在任何可能的情形下,参加该城镇的生活,交朋友,建立社会关系,就像住在城镇的居民一样尽他们的义务。这些就是完全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比较客观、公允,但不够深入,看到的多是一些表面的、甚至偶然的社会现象,所获得的也多是感性知识。它比较适用于对某些公共场所(比如会议、剧场、车站等)或某些公众活动(比如游行、集会、考试等)中人们行为和表现的观察。 ‎ 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从观察到的现实社会事物那里直接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料。例如观察一定时期内阅览室中哪些书刊磨损严重,由此看出这一时期人们的阅读倾向;观察某小区生活垃圾,由此发现居民的饮食习惯或生活水平。 实验室观察是指在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或者经过一定布置的活动室、会议室等场所,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实验室中各个不同位置均装有隐蔽的摄像头,可以摄下室内的一切活动。 实地观察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例如我国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有一个传统作法,即到基层“蹲点”,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求对策。 33.什么是实验法?它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者;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各种社会条件;三是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实践活动,它们有一个专门称谓是“实验激发”;四是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查和测定。 34.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 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 35.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 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 36.什么是资料整理? 答: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资料整理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 37.简述资料整理的原则? 答:为保证质量,在资料整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指调查资料必须是从真实的社会调查中得到的,而不能是弄虚作假、主观臆测甚至杜撰的。 第二,合格性原则。合格性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必须是能够充分说明调查课题的、有用的资料。 ‎ 第三,准确性原则。是指整理所得的资料,事实必须准确,尤其是统计数据,必须做到严谨。 第四,完整性原则。是指资料应当尽可能全面、完整,以便真实地反映社会调查对象的全貌。 第五,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理化,系统化。 第六,统一性原则。统一性是指整理资料时,对各项指标的统计应当有统一的解释,对于各个数值,其计算方法、精度要求、计量单位等,也应该是统一的。 第七,简明性原则。简明性是指在真实、准确、统一,完整的基础上,整理后的调查资料,应当尽可能简洁、明了,力求用最短的篇幅达到系统化、条理化的要求,以集中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第八,新颖性原则。在整理资料时,要尽可能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资料,组合资料,尽量避免按照陈旧的思路考虑问题,更不能简单重复别人的老路。 38.什么是资料分析? ‎ ‎ 答: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定性分析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是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 39.资料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中哪些属于单变量分析,哪些属于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 答:资料定量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初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人们称其为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及相关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人们称其为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 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40.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 ‎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41.结合实际叙述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 ‎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告的观点,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也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 (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常包括:一、标题。二、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三、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的位置。其详略可自定。 (4)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学术调查报告,都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议论的比重更大些。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准确、简明、庄重、修辞。 (5)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细修改。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 中修改,最后定稿。 结合实例:根据调查提纲(如书315) 1.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 ‎ ‎ 答:社会调查研究是指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它是一个由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2.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3.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专门性。第二,系统性。第三,客观性。第四,实证性。第五,针对性。 4.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研究的广泛化。方法的科学化。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的专业化。 5.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1)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 人 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 (2)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 1.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 构建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 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国外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 ‎ 具体科学原理是指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科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常用的大量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都来自这些学科,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地表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所谓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 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它们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内容,但不同的调查类型对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3.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的?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 调 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 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4.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 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伦理道德规则。 5.什么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二者关系如何?(两者关系见教材P28页) ‎ ‎ 答:(1)定性研究: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或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某一社会现象运用演绎、归纳、比较、分类、矛盾分析等方法,以判断事物性质为目的的的社会调查研究。定性研究在调查方式上多通过大量个案调查获得资料,得出结论,所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只能向人们展示被调查事物的基本性质,若想了解具体事物的状况还需进行更为细化的调查。此外定性研究由于缺乏精确数据的支持,势必造成可比性较差。它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研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以定量的问题的研究。 (2)定量研究: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在收集资料方面,定量研究强调如果不能进行普查,则应当运用抽样技术选择样本;在对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时,定量研究必须有一定结构,能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调查技术实施严格控制,对调查结果能够进行量化。定量研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调查结果更为细化。 1.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 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2.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实用性;系统性;时效性;经济性;弹性等。 3.命题和假设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 答: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双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多变量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 假 设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函数式,即y是x的函数,若x发生变化,则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自然科学中经常使用这种形式。第二种是条件式,即“如果A,则B”,说明A和B是相关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是差异式,即“A和B有(无)差异”。社会调查研究中多使用后面两种陈述方式。 4.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答: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逻辑分析,即用理论的逻辑方法检验研究设计的可行性,主要适用于对命题和假设、变量和指标进行检验,对其他方面作用则有限。 第二种,经验判断,即用以往人们的实践经验来判断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适用于所有方面。但是由于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而人们往往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判断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每个人的阅历又总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 第三种,试调查,即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检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试调查的结果修正和完善原方案。这是对方案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尤其在大型的调查实施之前,试调查必不可少。 5.什么是探索性研究?如何进行探索性研究? ‎ ‎ 答: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 1.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等;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可直接观察到的、具体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比较简单易为,而一些抽象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就比较复杂难订,需要反复斟酌。 2.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具备哪些条件? 答: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准确性,是指所赋予的数字或符号能够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 第二,完整性,是指测量规则能够涵盖测量对象的变量的各种状态。 第三,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各 个变量的取值之间互相排斥,决不兼容。 ‎ ‎3.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 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在 上述四种测量层次中,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和功能,即它不仅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而且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能够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直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可以说,高层次测量也必然是低层次测量。 4.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工作作风不认真、深入等。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样本选择不当等。 第三,测量的长度:项目数量过少或过多。 第四,测量的难度:测量 太容易或过难。 1.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 (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 (2)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 (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 “‎ 抽样分子”或“个体”。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抽样元素是单个的人,但也可以是家庭、学校、企业、商店等。 (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参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7)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 (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抽样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由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所抽取的样本有多大,都无法涵盖总体,所以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 ‎ ‎2.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总体规模。 (2)抽样的精确性。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3.非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答: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偶遇抽样:又叫自然抽样、方便抽样或便利抽样,是调查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方法。偶遇抽样的优点是方便省力,缺点是没有保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机会,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的、最方便找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被抽中概率,所以样本有很大的偶然性,代表性差,一般不能依赖偶遇抽样得到的样本来推论总体。偶遇抽样常用于探索性研究中的试调查。 主 观抽样又叫目标抽样、判断抽样或立意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主观 抽样省略了编制抽样框等前期程序,直接抽取样本,可以节约人、财、物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能否采用主观抽样,主要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条件和调查的总体规模。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如果调查者对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经验比较丰富,主观抽样就能够达到既节约又效果好的目的。但如果主客观条件不具备,主观抽样所抽出的样本就会产生极大的误差,没有代表性。所以,在调查的总体规模较大或调查者的主观条件不够时,一般不会采用主观抽样。有时即使调查的总体规模较大,却因调查者的时间和设备有限而无法进行概率抽样时,也用这种方法,但无法保证质量,根据其样本所调查的结果只能说明某些具体问题,却不能用来推论总体。 定 额抽样:又叫配额抽样,是先根据总体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用主观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定额抽样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目的在于抽出一个总体的“形似物”,各类间的异质性与同类中的同质性不一定高。定额抽样方法的缺点很明显。由于它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而且是从方便出发进行主观的抽样,所以往往照顾不到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性。对于那些单位众多、错综复杂、情况不断更新的调查总体而言,定额抽样的样本很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根据定额抽样样本调查的结果是不能推论较大总体的,即使在较小的调查研究中,要用定额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总体,也应谨慎从事。 滚雪球抽样:它是指先找少量的、甚至个别的调查对象进行访问,然后通过他们再去寻找新的调查对象,依次类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直至达到调查目的为止。滚雪球抽样适用于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或难以获得,不能使用其它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的调查研究。对于诸如球迷、歌迷、戏迷、收藏家、同性恋者、乞丐、吸毒者等特殊群体的调查尤为适用。滚雪球抽样用于某一特殊群体的调查往往可以收到奇效。但是,当总体规模较大时,有许多个体就无法找到;有时调查对象会出于某种考虑故意漏掉一些重要个体,这都可能导致抽样样本产生误差,无法正确反映总体状况。 1.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 ‎ ‎ 答: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三个特性:第一,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第二,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第三,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根据不同标准文献有许多分类方法。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 第一,数量急剧增加。 第二,类型日益丰富。 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 第四,内容重复交叉 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 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2.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 ‎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3.应该怎样搜集文献? 答:在搜集文献的实际过程中,首先应当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所需的文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 总 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有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内部文件、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宗族的族规、家谱,宗教组织的教义、教规等。这部分文献相对数量较少,查找的办法也比较单一,我们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和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按其著录形式可分为目录、索引、文摘和全文等几种形式。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它们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不仅可以提供文献的线索,更可以成为获取文献具体内容的直接通道。 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 还 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当我们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上述文献检索方法发现所需文献的存身之处时,其后的搜集文献就变成一件顺其自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一般说来,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若属于个人收藏品,可以根据线索,主动联系,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或者官方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则可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法搜集,某些特别的历史档案则可到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若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可到图书情报机构和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或者从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中下载,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另外,对那些虽未正式出版发行,但已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例如个人撰写的各种文章,大众传媒机构因版面不够或其他原因未刊印的稿件,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中发布的各种信息、文章、统计资料等,可以通过网上下载或复制的方式来搜集。 ‎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 ),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1.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问卷法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它适用于: 第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问卷法通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许多社会调查都是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 第二,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问卷法的适用性通常会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单一成分的总体中,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较多,问卷设计相对容易。比较而言,成分较为复杂的总体中,人们社会背景中各种因素差异较大,要设计一份适合每一类人的问卷就非常困难。因此问卷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更为适用。 2.什么是量表?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量表? 答: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特殊类型的问卷。它是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评价的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测量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能通过间接的、定量的方式测量那些难以直接观测和客观度量的人们的主观态度,特别是测量态度和观念的不同程度和差异。量表通常由多项测量内容综合而成,测量的是变量的综合指标。量表通过对变量的不同变异赋予相应的分值,使不同选项能够反映变量变异的强弱,这是量表和问卷等其它测量工具之间的最大的区别。量表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其类型从内容上看,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类型是态度量表,此外还有能力量表、智力量表、性格量表、工作成绩量表、社会地位量表等多种类型。从形式上看,目前最流行的是总加量表、语义差异量表和累积量表。 3.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 ‎ ‎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4.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答: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 设 计问卷是在先期完成的选择调查课题、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等几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进入设计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原则,认真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这项工作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 调查者要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如果总体规模不大,则可把它的全部成员都作为调查对象。如果总体规模较大,则可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对问卷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 5.问卷法有哪些优缺点? ‎ ‎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省时省力省钱。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 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有一定限制。 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 第三,调查结果有时并不可靠。 6.问题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这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调查者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主观成分和影响。 第二,目的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来进行,不能枝蔓横生。 第三,必需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必需的,并以够用为度。 第四,对象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 第五,自愿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 ‎ ‎ 第六,具体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 第七,单一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单一,在一个问题中,不能同时询问两件事情,或者说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 7.答案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在答案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简捷性原则。答案必须简捷明晰,避免使用冗长和夹缠不清的语句。 第二,相关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与问题具有相关关系,不能所答非所问。 第三,同层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属于相同层次(类别)。 第四,穷举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穷尽所有的可能。 第五,互斥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的。 ‎ 第六,可行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 1.简述访谈法及其类型。 答: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本来是特指直接的、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增加了电话访问、网上交流等间接访谈方式。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2.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 答: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即与会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品头论足。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预测性调查中被广泛应用的“头脑风暴法”,就是这种访谈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做法是:第一,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并严格规定讨论问题的范围。第二,要求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但不得附和或反驳别人的意见,以激发与会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第三,鼓励与会者汲取别人的观点,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意见,提出新观点。要求修改或补充自己观点者可优先发言。第四,主持人不发表意见和表明倾向,以免妨碍会议 的 自由气氛。这类集体访谈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而不在于寻求统一的结论。它特别适用于寻求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的调查研究。 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向头脑风暴法”(亦称质疑头脑风暴法)。它是常用于对初步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其主要程序和做法与头脑风暴法有许多一致之处,但核心规则却截然相反:禁止会议的参加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确认论证,而只允许提出各种质疑或批评意见。质疑和批评的内容主要是提出原设想、意见、方案不能成立或无法实现的理由,或者是说明要实现原设想、意见、方案可能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以及排除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和必要条件等。与会者既可互相研讨,互相补充,又可互相诘难,互相争论,一直到没有可质疑或批评的问题为止。最后,要归纳各种质疑和批评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评估,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统一结论。 3.选择访谈者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答:具体地讲,对访谈者的选择有一般条件和一些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指所有访谈者都应具备的共同要求,主要是: 第一,要有诚实的品质。这是访谈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 ‎ 第二,要有综合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等。 第三,要有活跃开朗和谦逊的形象气质。 第四,要有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五,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第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 第七,要有较高的学历背景。而且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越复杂,学历要求就应越高。 特殊条件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性别、年龄、籍贯和知识结构等。 1.什么是观察法?它有哪些特点? ‎ ‎ 答:观察法也叫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它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 观察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它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 第二,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 第三,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 第四,它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 2.怎样进入实地观察现场? ‎ ‎ 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自然地、直接地、公开地进入现场当然十分理想,但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式。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入。在以后观察有了一定进展、对方习以为常时,再提出扩大观察范围或延长时间等要求。有时,观察者也可在观察的开始阶段先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观察,再自然而然地逐步建立与观察对象的关系,由浅入深地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以后随着观察对象与观察者关系的加深,再逐步暴露自己的身份。 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地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 3.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 答: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 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 ‎ 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 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 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 第二,人为的假象。 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1.什么是实验法?实验法有哪些基本要素? ‎ ‎ 答: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它是一种最重要的直接调查方法,也是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方法。实验法是有一定结构的,即不仅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而且有较严格的实验方案设计和控制。其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实验结果既可以用于定量分析,也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实验法按照不同标准,可有多种分类。 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者。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各种社会条件。三是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实践活动,它们有一个专门称谓是“实验激发”。四是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查和测定。 2.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举例) 3.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 ‎ ‎ 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 4.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及其工作内容如何? 答: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确定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提出理论假设;选取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制定实验方案。 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前测;引入或改变自变量,对实验组进行实验激发;后测。 资料处理阶段的工作主要有: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5.如何选择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 ‎ 答: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多、个体之间同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少的情况。第二种,主观挑选,即由实验者根据实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了解,有意识地挑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验。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少、个体之间异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多的情况。多数实验调查采用前一种方法,以使各实验组成员的构成及其状况尽可能均等。 1.什么是资料整理? 答: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资料整理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 2.资料整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真实性原则。第二,合格性原则。第三,准确性原则。第四,完整性原则。第五,系统性原则,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理化,系统化。第六,统一性原则。第七,简明性原则。第八,新颖性原则。 3.怎样进行资料整理? 答:A.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如下三个步骤: (1)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者依据,一般作法是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进行分组。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中,我们还可以用以上四种基本标志组合出其它多种复合标志。 ‎ ‎ (2)确定分组界限 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边际。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等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组中值可以作为该组的代表值。 (3)编制变量数列 变量即各个标志的具体数值。编制变量数列实际上就是把各数值归入适当的组内。分组完成后,就可以按照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编制变量数列。   B.文字资料的整理步骤: (1)审查 (2)分组 (3)汇编 1.什么是资料分析? 答: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 2.怎样进行资料定性分析? 答:资料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社会调查研究前期准备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已进行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资料分析阶段的定性分析可以说是对此前定性分析结果的进一步确认、更新和补充。其主要任务是: ‎ 第一,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设计调查方案时,我们已经规范了所用的概念 和变量。但在调查过程中,特别是问卷调查中,会发现对个别概念的不同理解,对这些概念,需要结合调查资料,再做斟酌或修订。 第二,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以便求得更准确的定性分析。 第三,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3.资料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中哪些属于单变量分析,哪些属于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 ‎ ‎ 答:资料定量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初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人们称其为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及相关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人们称其为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 4.最常用的电脑统计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答: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 1.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答: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根据调查资料所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这两类调查报告依据不同标准又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非常普遍和频繁,所以调查报告成为一种特别常用的文体,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 第 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 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2.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 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 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3.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答: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 ‎ 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它或者以调查过程为序,或者以时间为序,或者以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为序。这种结构多见于内容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有利于使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其内容。 交叉(混合)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往往是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4.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 ‎ ‎ 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 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 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 5.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 答: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选取可靠资料。所谓可靠资料,一是指资料的来源可靠。二是指资料的内容可靠。 第二,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这是从量的角度对调查资料进行选取,要以必须、够用为度。 第三,选取有力的资料。这是指从质的角度,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比较,选取最适合和最典型的资料。 ‎ ‎ 第四,选取新鲜的资料。新鲜的资料首先是指调查中发现的社会新事物、新行为、新思想、新事件和新问题;其次是指早已存在,但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应有注意的问题;再次是指人们比较熟悉,但从新的角度可以显现新的特点的问题。 第五,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素材一定要具体、详实,而且应与多数人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1.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 第三,测量的长度。 第四,测量的难度。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 ‎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 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调查方法,主要有: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另一类是间接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 3.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4.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资料分析有三大类,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资料定性分析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其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资料定量分析也叫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资料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 ‎ ‎5.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 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 或 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 7. 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 第三,测量的长度。 第四,测量的难度。 8.观察法按照观察者的角色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非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观察对象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相反,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亲身参与到观察对象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对象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9. 简述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观察法的优点: 第一,它可以提供有关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可靠性较高。 第三,获取的资料及时有效。 第四,适于搜集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取的信息。 ‎ 第五,简便易行。 观察法的局限性: 第一,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三,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第四,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第五,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10.请列举社会调查的类型(就调查对象的规模而言)和主要的调查(搜集资料)方法。 答:社会调查的类型就调查对象的规模而言,主要有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主要调查方法有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11.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省时省力省钱。 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 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 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 第三,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有时难以保证。 12.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 ‎ 答: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 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变量和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主要是说明概念包含了多大范围、多少维度和多少具体内容。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