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政策解析
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政策解析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政策解析AnalysisonEnrollingStrategyofHigh——levelAthletesinUniversity许兰,刘苏XULan.LIUSu摘要:为了"科教兴体"战略在高校的进一步普及,促进竞技运动与教育的和谐发展,不断拓宽我国高等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路径,制定新的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以期为高校未来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提供参考.关键词:大学;优秀运动员;政策Abstract:Inordertopopularizethestrategyofscienceeducationpromotionsportsdevelopment,developcompe—titivesportsandeducationharmoniously,broadenthewayofeoHegesportstalentcultivationcontinuallyandsetupthetrainingaimofnewsporttalents,thispaperanalyzestheenrollingstrategyofhigh—levelathletesinrecentyearsinuniversity.Themainpurposeistoprovidethereferenceforenrollingstrategyandthecandidatesforallentranceexaminationinthefuture.Keywords:colege;university;high—levelathlete;policy中图分类号:G80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56(2009)l1—0033—32008年继2004/2005/2006/2007年之后教育部再次以单独行文的方式,对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并出台了相应的招生办法下发到各地方.对于具有一定延续性的招生工作,教育部为何每年都单独下发文件进行\n指导呢?对于每年只占总招生人数1%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来说教育部的文件蕴涵了什么样的意义呢?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有关规定,从2004年开始,高校具有独立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组队权.虽然自1986年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勇于探索,积极开展运动训练,使高等学校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但这段时期,国家政策没有放宽,竞技体育与教育仍属于体育局和教育厅两个系统,分别独自操作,虽有交叉,但基本属于互不干涉的状态.从近年来的招生情况看,我国体育招生政策正在发生较大的变革,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发生转变.现阶段对招生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政策的变化及对各高校招生产生的积极影响.1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情况分析2005~/2oo6~/2007年/2oo8年招生高校情况对照表如表1: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2006年,2007年,2008年相比2005年在招生规模和招生项目上都有较大的增长.2005年有资格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等院校是102所,2006年,2007年,2008年都增加到235所.我国高等院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是与我国教育部审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相联系的,教育部对我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审批先后共进行\n了多次.第一次为1987年,确定5l所大学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第二次为1995年,在原有基础上对不合格的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调整为53所,这两次不计重复大学共计为59所.1999年,2000年又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等院校进行了审核,确立了教育部重点和地方重点共计161所.可见,近几年教育部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幅度,力度都有显着增大.表l近年招生高校统计情况在招生项目上,从2005年l7个项目扩大到2006~/2007~/zoo8年的30个项目左右,项目增加了近一倍.虽然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仍然是大多数高校招生的重点项目.但我们第一作者简介:许兰(1970一),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38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Nanjing210038,JiangsuChina.论文说明:《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政策解析》获全国高等医药教育学会体育分会第十四届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获江苏省高校第二十三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体育技17文~献通ii17I1誉o第一期'?2O09年11月纵向分析,在2005年的l7个项目中,奥运项目为12项,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奥运项目为5项,非奥运项目比例为29.4%.在2006年30个项目中有18个奥运项目,12个非奥运项\n目,非奥运项目比例为40%.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性非奥运项目如健美操,定向,武术,龙舟,攀岩,棋类进入高水平招生计划,充分说明教育部对高水平运动项目界定扩容,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同时国家对体育的界定,对奥运战略的认识也发生改变.从2004年由教育部独自组织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是有力的证明.通过对235所大学招生的项目统计,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招生项目的具体情况(表2).这些项目从数量上,比我国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所开设过的l2个项目多,整体来说我国高校招生的项目能满足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与在泰国举行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设置比较来看,数量上要多得多,但实际上少高尔夫和水球两个项目,也就是说要靠我国大学生来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话,要有2个项目我国参加不了,从而说明我国高校招生项目还需扩容.…如果与2007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项目相比较,除毽球一项外都能满足参加全国运动会的项目所需.通过表2的比较,可知我国高校招生项目的开设能满足我国大学生运动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需要.表2高校招生项目与大运会比赛项目比较情况2招生政策分析2.1放权与控制紧密结合从2006年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看,放权还是比较明显的.招生学校根据本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建设需要,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测试标准和选拔办法,对符合本校高水平运动队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体育专项测试.组织进行体育专项统一测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所在地招生学校体育专项测试的要求不得低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统一测试标准.测试项目,时间,地点,选拔人数,选拔程序,录取办法等内容须通过招生简章向社会公布.各高校对自己招收高水平\n运动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不组织统一测试的省份,学校具有最终的决定权.同样控制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招生的规模上,国家把学校招生的人数和高水平的人数联系在一起,控制在l%的比例内,对于一级及以上的运动员提出了文化上的具体要求,对于参加学校自主组织的文化单考招生人数作出了限制,限制在20%比例内;对于招收二级等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先在文化上提高要求,后在比例上作出限制,限制在30%以内.控制还包含了考生的公示制度,20O6年教育部规定未经教育部集中公示的考生,各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不得投档,学校亦不得录取.未达到国家相应标准或不具备培养前途的考生,招生学校一律不得按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办法录取等方面.固:.aV01.17NO.11.20092.2招生的理念正发生变化2005年招生办法规定"少数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确有培养前途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60%的,由招生学校决定是否录取;该类考生的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录取高水平运动员人数的15%"o[2J2006年一2O(O年在2005年规定的前提下又进一步作出规定对"少数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确有培养前途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6o%的,由招生学校提出申请,报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录取,该类考生的录取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录取高水平运动员人数的30%097J06年后对这类考生录取比例从15%一次性提高到30%,说明国家对有一定运动水平同时又有一定文化功底的高中毕业生在政策上给予鼓励,以提升体育界的整体素质.同时06年后在对于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证书及武术武英级\n以上称号的运动员在招生考试上也做出了规定,要参加招生学校组织的单独考试,考试的科目不少于3门,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考核标准不得低于高级中等教育毕业考试的要求.通过单独考试招收的一级运动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人数的2o%,进一步对运动员的文化考试提出了要求.未来的高等学校运动员将呈现出运动上有成绩,文化上有素质的新一代人才.高等学校应担负起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又培养高素质运动人才的职责,全面提高高校的办学品位.3高水平招生变化影响研究3.1对竞技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招生项目和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招生路径的增多,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进入高校提供了更大的就学机会.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是增加部分运动员通过高校这一途径进入体育人才链,拓宽体育人才的培养路径.大学是知识的人才库和摇篮,是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训练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综合素质会有大幅度提高.在搞好训练的同时学到专业知识,做到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为他们将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相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历程就是体育苗子选进县少体校一市体校一省体校一省队一国家队,其中省队和国家队具有职业运动队性质.从省队或国家队退役的部分运动员除自己的运动专业,其他别无所长.由于常年训练疏于学业,文化层次很低,一旦步入社会就无所适从,很难适应和融入社会,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就业负担.而目前,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步入社会既有文化素质又有专业知识还有运动专长,相对来说有较大的社会适应性.3.2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运动场上,运动员克服疾病,伤痛,顽强拼搏,为校争光的\n豪情以及他们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励了一大批学生.增强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耳濡目染运动员高超的技术,无限的体能将激励很多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产生体育运动的欲望,并亲历体育运动实践,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无形中给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比赛,筑起与兄弟院校交流的平台.运动队员顽强拼搏为校争光,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形成了良性循环,实现招生宣传和技术交流的双赢策略.3.3对高校招生模式的积极影响高校传统招生模式是录取高考文化成绩优异的考生.对单科优异的但总分未达到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不作考虑,意味着把部分某方面具有天赋,有培养潜质的学生排除在高等院校flU't".教育部出台关于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规定填补了这项空白.把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体育特长生或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招进高校,促进高校培养人才模式向全面化,综合化方向发展.走多元化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道路,实现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为奥运金牌战略服务.4结论与建议4.1结论1.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规模和招生项目上都有较大的增长,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2.拓宽体育人才的培养路径.不再是单一的从体校一省队一国家队这一途径J.3.促进高校培养人才模式向全面化,综合化方向发展.走多元化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道路,实现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4.2建议\n1.建议带队教练员加强业务进修,不定时到专业队培训.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趋势.2.聘请原专业队的高级教练员,把他们丰富的带队经验和新理念带到高校.3.设立教练员奖惩激励机制.把教练员的训练记入正帝告警爿÷拳皋必专警冀豢*每冀睾警书嵌甚豢晕睾(上接第26页)标准》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良好和及格人数稍微偏低,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一年级不及格人数男生2o.96%,大学二年级不及格人数男生l5.96%,大学三年级不及格人数男生l3.72%,大学四年级不及格人数男生lO.02%,大学一年级不及格人数女生20.20%,大学二年级不及格人数女生18.39%,大学三年级不及格人数女生12.53%,大学四年级不及格人数女生13.93%,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随年级的递增,学生体质测试不及格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并且下降趋势具有显着性差异,分析原因存在与学校体育课在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年级的递增,年级越高,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这是符合体育锻炼的规律的,同时说明学校体育教师发挥着越来重要的角色.4结论与建议1.南京晓庄学院男大学生的平均身高,男,女大学生体重的平均值比2004年江苏省学生平均身高,男,女大学生体重的平均值都高,两者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女大学生的平均身高比2004年江苏省低,两者对比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身体形态状况比江苏省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状况总体情况好.2.南京晓庄学院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平均值都低于2O04年江苏省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指数的平均值,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说明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肺机能水\n平指标总体情况较不好.3.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在男生1000米,50米和女生800米,50米,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明显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在男,女生握力项目上,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常教学工作量,训练单元等同正常教学课,比赛成绩与职称评定和工作量挂钩.4.加大运动训练经费,经费缺乏影响训练的质量.高校训练经费一般是学校拨款或体育部自筹资金.自筹资金一般来源场地出租和赞助商赞助.由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水平普遍不高,比赛不精彩,对观众没有多大吸引力,缺少赞助.5.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好运动员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高水平运动员也是一名在籍大学生,他们既有学习负担又有训练任务.这些高水平运动员大多数文化基础不高,能否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关系到运动员未来发展和切身利益.即使大多数高校给运动员选择了相对比较适合他们的专业,但学习和训练的矛盾还没有很好解决.参考文献:[1]刘海元.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5(1):131—133.[2](2005年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办法》教育部办公厅文件(附件一)[z].教学厅[2o04]2o号,2O04—11—15.[3]《江苏省2005年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实施办法》[Z].苏招委[2005]3号.[4]何亚辉,王美.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2OO4,19(3):63—65.[5]姜文亮,武军.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2OO2,19(4):23—24.[6]郭科明,薛峰.关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O4,38(3):18—20.\n擎拳睾繁睾*豢崇睾晕晕菇鼍张审带牵享睾**睾睾*均水平.说明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男1000米,50米,女生800米,5O米指标总体情况较不好,在男,女生握力项目上较好.4.在测试指标中,按照测试指标和测试总分的相关性皮尔逊系数的大小排序,耐力类项目分数,速度,灵巧类项目分数,肺活量体重分数,柔韧,力量类项目分数,身高体重分数,从测试总分和各个测试指标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排序可以得出:在这五大指标中,提高耐力类项目分数对总成绩的提高最为显着.提高身高体重分数对总成绩的提高最不显着.5.男生和女生的体质健康平均分呈现递增趋势,.随年级的递增,学生体质测试不及格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并且下降趋势具有显着性差异,分析原因存在与学校体育课在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说明学校体育教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与江苏省总体水平还有差距.参考文献:[1]张宏成,王政,等.对江苏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与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9):69—72.[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OO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OO2.[3]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4]潘展,张宏成,王政.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指标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OO3,5.[5]李宜南.北京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分析报告[J].体育科学,2OO5,(2):42—44.[6]张庆来.2004年山东省大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J].山东体育科技,2005,(3):45—47.体育誓技17萎通II;●匿目◆第卷第期;'?\n20O9年I1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