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也称为民族独立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包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两种。前者往往只求得民族独立,后者往往在取得民族独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胜利后,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的基本线索发展阶段:兴起(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发展(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独立运动)-特殊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胜利(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地区变化:美洲-亚洲-亚非拉性质变化:反殖民侵略的独立战争-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世界近现代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类型或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有不同的类型,具体表现在:(1)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尼德兰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都是以民族解放的形式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2)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民族主义兴起,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实际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范畴的运动,即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如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二是反对外来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这当中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如1848年东南欧革命运动等,另一类是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民族运动,以19世纪亚洲革命风暴最为典型,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发展不平衡,亚洲拉美属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而非洲属于旧式的反帝民族独立斗争(4)一战和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汇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其中中国等国最为典型,因为无产阶级在这些国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革命(5)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是反对法西斯侵略(6)二战后的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而大多数国家则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7)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开始联合团结起来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南北对话、实行南南合作,则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对世界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认识(1)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殖民扩张重心的转移而转移。(2)民族解放运动的水平随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而且充满艰辛的过程。(4)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与殖民者的殖民政策的改变和调整有一定的联系(5)、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在形式上取得独立之后,还面临着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和压制,所以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霸、反殖的民族解放斗争,以防止发达国家用新的方式所进行的殖民活动的\n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7世纪到19世纪初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这一时期,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以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为代表。其中北美人民通过斗争赢得了胜利,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拉美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葡长达3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基本上奠定了今天拉美的国家格局;打击了西葡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但是由于拉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因素薄弱,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根深蒂固,因此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土生白人上层地主手中,新兴资产阶级分子知识作为一般动力参加斗争。独立革命后政权一般都从欧洲殖民者手中转移到土生白人上层地主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手中,革命自始至终都没有触动旧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大地产制。因此独立后长时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仍然受到落后的封建关系的严重束缚和阻碍;在经济上摆脱了西葡殖民主义的束缚,却又陷入对欧洲和北美殖民主义的附庸和依赖地位,因而革命的结果没有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拉美独立运动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第二阶段: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初的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经有许多国家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如菲律宾、印尼、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其他地区,如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的领土和主权也相继遭到侵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进一步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使得矛盾激化。19世纪上半期,亚洲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中包括五次大规模的起义。从总体上看这些民族起义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各国的具体原因不同,但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起义均属于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即领导起义的多为农民阶级或封建地主阶级,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没有先进思想指导,提不出改造社会的科学主张,不具备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改造社会的目标。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很大、时间长、地域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各国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究难以成功第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扩大商品市场、掠夺原料和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地区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列强在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加强了与各国封建势力的相互勾结,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封建势力同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尖锐,激起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同时这一时期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相继出现和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和壮大。因此从民族解放运动的总体来看,摆脱了旧式民族解放运动的模式,呈现出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但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外来资本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斗争水平高低不一,形式不尽相同,表现出历史的多样性。在亚洲,是一种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其主流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同时也存在着处于次要地位的旧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朝鲜的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亚洲觉醒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对运动的领导,如印度的国大党、中国的同盟会等;②主要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③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建立本阶级的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自己的斗争纲领,领导和联合各阶层进行更自觉、更明确和更有组织的斗争;④\n被压迫民族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相互声援和支持。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致使革命无一例外的失败;在非洲,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一时期,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非洲人民反殖斗争的主要形式。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都是其中的突出事件;在拉美,独立后的各国普遍建立了共和国,但实际掌权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他们控制了政权以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大地产制,而且更加扩大了。大地产制的存在,使得政治上普遍出现独裁局面,以及英美等国的经济或军事侵略,都导致了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反帝反封建仍是拉美人民面临的艰巨任务。1910年~1917年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这一时期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例第四阶段:一战以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月革命把西方无产阶级和东方被压迫民族连接成一条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从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不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变成了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潮。1924年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西方工人运动转入低潮,而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仍持续发展。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3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又出现了新的高潮,并且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中国人民首先举起了东方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帜,朝鲜人民开展了抗日武装斗争,埃塞俄比亚则在非洲最早开展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十月革命后的这些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具有持续发展的特点;其次具有多样性,这首先表现在领导权上。亚非拉大多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但是中国、朝鲜、越南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走上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道路,这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此外,还存在着一些过渡形式,如非洲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解放运动由爱国的封建王公领导。多样性还表现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形式和内容方面。民族解放运动的结局也具有多样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统一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同一目标之中,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历史进程第五阶段: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胜利1945年反法西斯的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战后,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洲、非洲和拉美。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在亚洲和北非;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广泛开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是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亚非拉国家争得了民族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亚非拉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得作用三、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掠夺加强,近代意义的民族运动开始出现。运动的中心在北美和拉美,突出的有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这些革命与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相互影响,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许多国家取得了独立,但除美国外,拉美诸国并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 背景:西欧各国大肆进行殖民掠夺,以屠杀、掠夺和贩卖黑奴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进行殖民统治。(2) 主要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海地革命、西属拉美独立战争、葡属巴西独立。(3) 性质:反对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还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4) 特点:以独立战争的形式发生在最早被殖民的地区,运动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n一、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打碎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的第一个独立国家二、拉美民族解放运动拉丁美洲指的是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在历史上,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处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此外,荷兰、英国、法国也在拉美地区占据了一些殖民地(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美民族独立运动1、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1)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残暴的殖民统治,其具体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在经济上强占了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建立了享有各种特权的大庄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在庄园里从事繁重的劳动,创造的财富除供殖民者享受外,还源源不断的运往宗主国,此外,西葡为了把拉美永远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殖民地经济采取严厉的统治政策,除了对殖民地征收沉重的赋税外,还禁止殖民地生产任何可能与宗主国竞争的工农业产品,也不允许殖民地同宗主国以外的国家有贸易往来,甚至不准各殖民地之间的相互贸易(这对拉美以后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专制统治,激化了殖民地的矛盾(2)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广大人民要求摆脱宗主国经济掠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拿破仑战争,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为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独立更是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2、独立运动的过程(1)1791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起义,杜桑·卢维杜尔领导海地人民废除奴隶制度,英勇抗击前来镇压的法国军队。1804年,海地获得独立,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海地独立掀开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2)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过程1810年,西班牙被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遭到严重削弱,西属拉美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1810年~1815年为第一阶段,沉重打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者;1816年~1826年为第二阶段,独立运动取得了最终的胜利1810年~1815年:各地人民纷纷起义,驱逐西班牙殖民官吏,建立独立政权。这一时期,伊达尔哥领导的墨西哥人民争取独立的起义(开始于1810年9月16日的“多洛雷斯呼声”,墨西哥独立战争由此开始,这一天成为墨西哥的独立日),沉重的打击了西班牙殖民者,特别引人注目但是,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西班牙王室复辟,为恢复殖民统治,西班牙向美洲派遣重兵进行疯狂反扑,到1815年,各地独立政权大多遭到镇压,独立运动转入低潮1816年~1826年:1816年以后,独立运动再次高涨。这一时期独立运动的中心是南美洲,北部和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独立运动高潮。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统一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为总统;圣马丁指挥军队由南向北,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为统一独立运动力量,打击西班牙军队,圣马丁主动隐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在玻利瓦尔的指挥下,起义军节节胜利,在1824年的阿亚库巧战役中打败西班牙殖民军主力,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1826年,西班牙残军投降,结束西班牙在南美大陆的三百年的殖民统治\n在南美独立运动期间,西班牙在北美的殖民地墨西哥也宣布摆脱殖民统治,成立独立国家。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同时期,1822年,葡属巴西宣布独立。这样,到1826年,拉美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基本上都已经独立参考教材掌握《拉丁美洲主要国家独立情况》简表3、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拉美独立运动,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独立以后,拉美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共和国,拉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拉美独立运动还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附:1、拉美革命发生的条件与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条件的异同(1)相同点:①殖民宗主国对殖民地经济进行压制和大肆搜刮是导致殖民地反抗直至争取独立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②启蒙思想的传播是殖民地人民民主意识日益增长;③殖民地经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2)不同点:①美国形成了统一市场,而西属拉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统一市场,这导致了美国是13个殖民地统一成一个国家,西属拉美由胜利后初期的统一局面分裂为许多国家,出现这样的结果与北美是资本主义英国进行殖民,拉美是封建的西葡建立的殖民地有关;②拉美革命受到美国独立战争鼓舞;③美国独立战争曾经得到法国、荷兰等国家的国际支持,国际条件比较好,而西属拉美开始受益于法国大革命,冲击了西葡,但后来欧洲局势发生变化,西葡殖民势力卷土重来,拉美独立斗争出现波折;④在拉美独立革命中,作为革命的一项内容,废除了黑奴制,典型是海地,而美国是保存了黑奴制2、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战争的比较(1)相同之处:①背景:南北美洲人民都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压迫和剥削;经济的发展促使南北美洲人民强烈要求打破宗主国的束缚,也为南北美洲人民奠定了独立战争的经济基础;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南北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欧洲列强相互战争、相互削弱,为南北美洲人民的独立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②目的:都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美国在于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拉美在于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③过程:都具有人民性、正义性、艰苦性、长期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都是以弱胜强,赢得国家独立的光辉典范;南北美洲独立战争中都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领导人物④结果:推翻了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兴国家,基本上奠定了近代美洲国家政治布局;打击了欧洲列强,促进和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激励着以后其他地区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⑤性质:都是以独立战争为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2)不同之处①背景: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较高,因此北美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英国殖民统治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拉美的资本主义经济非常微弱,革命前的主要矛盾是西葡殖民者的封建专制统治同殖民地各阶级、各种族人民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西葡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拉美独立运动带有外部条件引发的明显特征,革命具有早产性质。北美十三州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拉美没有形成统一民族②经过:北美十三州人民有统一的领导和军队;拉美各地区的人民各有各自的领导和军队,但是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了法国、荷兰等国的援助;拉美独立运动基本上是没有外援\n③领导者:美国独立战争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结成联盟,起了领导作用;拉美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只是作为一般力量参加革命,运动领导权掌握在土生白人手中④结果:北美独立以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拉美独立以后,封建庄园制经济依然存在,政治上又处于独裁统治之下,它在很大程度上只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美国获得彻底独立;拉美各国独立后又受到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1、历史背景:独立以后,拉美国家普遍取得民族独立,建立了共和国,但是没有铲除封建主义,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盛行;在政治上,形成了考迪罗体制,即大地主的独裁专制制度;在思想文化上,天主教会仍然保持着传统影响;在列强的经济和军事侵略下,拉美实际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2、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突出事例-1910年~1917年发生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历史背景:独立后的墨西哥长期混乱,1876年,美国支持下的军事将领迪亚斯上台,代表大地主、天主教会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利益,对外出卖民族利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对内维护大地主的利益,镇压和压榨人民。迪亚斯的反动统治,激起墨西哥人民的强烈不满(2)革命过程:1910年,墨西哥的农民、工人、部分军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掀起革命,推翻了迪亚斯的统治。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又发动政变,建立反革命政权。不久,以工农为主体的武装力量,再次推翻反革命政权,挫败了美国的干涉,维护了革命成果(3)革命的结果:墨西哥政府于1917年制定新宪法,规定国家是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国家采取适当的方法拆散大地产;宪法还保障工人权利。这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这部宪法的制定,是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三)在世界现代史,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其中的重要事件就是古巴革命的胜利和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四、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非洲是西方殖民者入侵较早的大陆,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就已经占据了非洲的一些地区。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在非洲从事罪恶黑奴贸易,持续了几个世纪,给非洲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和损失。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的绝大部分土地成为欧洲的殖民地。在这一时期,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这一时期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都是其中的突出事件。具体表现如下:1、埃及的抗英斗争:非洲东北部的埃及,战略位置重要,特别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后,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因此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不仅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而且排挤了法国势力,单独控制了埃及。在埃及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埃及人民奋起保卫民族独立。1882年,在爱国军人阿·阿拉比的领导下,埃及军民英勇抵抗英军进攻,但由于官僚地主集团的动摇和背叛,这次轰轰烈烈的抗英斗争最终失败。此后,埃及处于英军的占领下,成为事实上的殖民地\n2、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马赫迪号召人民进行圣战,赶走外国侵略者。在这次起义中,曾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英国殖民者戈登被击毙。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94年,意大利发动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1895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全国人民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1896年,埃塞俄比亚军民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在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胜利是这一时期非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斗争的唯一的一次完全胜利。一战结束以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其中埃及人民的华夫脱运动影响最大。在埃及人民的斗争下,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但埃及人民的斗争并没有停止。二战结束以后,帝国主义殖民势力遭到严重削弱,非洲人民掀起了新的民族解放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非洲各国基本上取得独立。90年代初期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同时非洲独立运动的胜利也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五、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亚洲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世界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亚洲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欧洲殖民者也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亚洲国家,从新航路开辟时起,西方殖民者就开始了对亚洲的侵略和扩张。从16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列强的侵略扩张下,亚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但是亚洲人民具有反抗侵略的好传统,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亚洲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斗争和探索,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亚非拉国家争民族解放运动中斗争水平最高一、19世纪上半期的亚洲革命风暴1、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经有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如菲律宾、印尼、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其他地区,如奥斯曼帝国、伊朗和中国等国的领土主权也不断遭到侵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这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广大劳动人民受到本国统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榨,生活困苦不堪;一些有骨气的上层人士痛恨国家主权的丧失,也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样,为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加上当时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互勾结,也遭到人民的反对。因此,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就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2、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表现: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后三次起义把这次亚洲革命风暴推到了顶点3、亚洲革命风暴的典型事例(1)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9世纪上半期,伊朗一方面受到俄国的不断蚕食;另一方面,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扩大在伊朗的势力,进行经济侵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统治阶级不思民族振兴,反而加紧横征暴敛,激起群众的强烈不满。\n1848年,巴布教徒发动起义,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直到1852年,这次起义才被最终镇压下去(2)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以后,采取高压手段进行统治,激化了与印度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1857年的密拉特事件,由于英国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导致印度土兵发动起义,并引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起义过程中,起义军占领首都德里,拥立莫卧儿王朝德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起义领导机构,印度人民广泛响应,形成占西等起义中心。许多地方王公也加入起义行列,成为起义的领导者英国殖民当局采取措施进行镇压:宣布印度有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同时,承诺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特权,不再侵吞其地产;将派往伊朗和中国等地的侵略军调往印度。1859年,装备精良的英军在付出沉重代价以后,才把起义镇压下去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意义: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它充分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4、亚洲革命风暴的历史意义:沉重的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5、亚洲革命风暴的时代特征(1)革命目标更明确,斗争锋芒直指殖民者,要求推翻殖民统治,恢复民族独立。革命范围广,遍布亚洲主要地区,革命规模大,出现了五次大的武装起义(2)封建统治者或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的农民领袖领导了这次革命风暴。如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是封建王公(3)具有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双重性质。民族矛盾为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国家,起义的反殖民主义的性质更加明显,如印度民族大起义;阶级矛盾为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国家,起义的反封建主义性质更明显,如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等。但基本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4)具有初步的国际意义,各国起义间开始出现初步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局面。如印度民族大起义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英国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干涉等(5)虽然大起义都失败了,但起义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注意:亚洲革命风暴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仍属于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都是传统的中世纪反抗斗争的继续,主要表现在:①有些运动仍带有改朝换代的封建性传统,并未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如太平天国自立“天朝”,建立政权;②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③运动的领导者都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贵族,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出现上述特点的根源在于这些国家还没有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因素附:1、拉美独立运动与亚洲革命风暴\n拉美独立运动亚洲革命风暴所处时代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殖民者控制力量不十分强大处在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时期,西方列强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控制增强指导思想领导者大都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领导者是农民或封建王公,没有先进理论指导革命任务争取国家独立,主要体现为解决民族矛盾反对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带有双重性质革命过程各国人民相互支援,共同斗争没有形成统一斗争的局面,力量分散斗争结果取得了胜利,奠定了拉美的政治格局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革命性质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是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2、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所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努力中体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这两种方式及其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方式: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的国家内部学习西方的改革(2)差异:①亚洲革命风暴是由各国的农民阶级发动的或是封建统治者领导的,以武装反抗的方式进行;日本明治维新是由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到木排力量领导的,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进行;②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目标是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国家民族的独立;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化国家,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机;③亚洲革命风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国的社会性质;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原因:①亚洲革命风暴各国在遭受西方侵略前封建统治阶级力量比较强大,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新兴的社会力量不够强大;而日本在西方势力入侵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②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使日本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③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实施了比较全面有效的改革,而亚洲风暴各国不具备此种条件(此外,日本民族从历史上看善于对外学习也是日本能够向西方学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因素)3、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民族大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1)相同点:都是具有反殖反封的民族解放运动,共同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了高潮,都与外国侵略有关;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2)不同点:①从革命斗争的组织上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以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宗教形式来组织和宣传群众;印度民族大起义虽因宗教歧视而引起,但是宗教组织在其中并未发挥组织作用,密拉特事件只是一个突发事件;②从革命力量的构成来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由农民组成,其他的有一些矿工和手工业者,是典型的农民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土兵为主,封建王公起了领导作用,具有民族战争的性质;③从斗争的对象来看侧重点不同,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朝统治为中心任务,其间带有反侵略的内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斗争对象是英国殖民当局,是典型的民族解放战争;④从革命斗争的水平来看,中国太平天国有完整严密的领导集团,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颁布了革命性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印度民族大起义重建莫卧儿王朝,组成了起义的政权,以封建王公为领导者,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1、历史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亚洲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社会的新变化,使得这一时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的特点2、标志: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n3、亚洲觉醒的突出事件: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4、亚洲觉醒中的典型事例(1)朝鲜反对日本吞并的义兵运动(2)1905年~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世纪下半期,印度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他们组织了印度国民大会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领导斗争的是以提拉克为首的印度国大党的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1908年,孟买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之所以被称为“亚洲觉醒”,就在于与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相比,它已经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从旧式的农民战争转变为新式的民族民主运动。(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给东方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使这一地区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②伴随着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文化的传入,一批受西方影响或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旧思想、旧传统的束缚,要求用西方的模式改革现状。资产阶级最初的改良运动和后来的革命运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2)亚洲觉醒的性质:①资产阶级性质的新式的民族民主运动:以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代表;②农民阶级等领导的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以朝鲜的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为代表。尽管性质上有所不同,但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还是旧式的农民斗争,都属于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运动(3)亚洲觉醒的特点:①两种不同性质的运动同时进行;②运动的领导者出了农民阶级以外,在资产阶级运动中,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者,并建立了本阶级的革命团体和政党,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③在政治上要求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从属地位,争得国家的完全独立;④在经济上要求摆脱外国资本控制,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新型民族运动的兴起,是近代民族运动的转折点①从性质上看,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鲜明性质。在这一时期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旧式的农民起义尽管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内容。领导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斗争纲领,举起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两面全新的旗帜;②从形式上看,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群众的革命斗争汇合,形成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洪流。在斗争中,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或革命团体,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纲领或口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从结果上来看,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斗争中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和妥协性,致使运动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经验(4)亚洲觉醒的历史意义:①亚洲的觉醒是近代亚洲人民反殖、反帝和反封建斗争发展的新阶段。首先,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其次,它传播了民主思想,给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再次,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了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这些政党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体现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总趋势②\n亚洲的觉醒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已经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变成反帝的重要阵地附:1、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比较亚洲革命风暴亚洲觉醒不同点背景①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搞,尚未出现新的生产方式;②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②发生在帝国主义时期性质反殖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力量主要由封建王公或农民领导,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基本力量民族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无产阶级参加了斗争运动形式以旧式的农民起义为主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思想武器以宗教为旗帜以民族主义为旗帜地位亚洲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开创了亚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期结果基本上被镇压下去虽最终归于失败,但传播了民主思想,并有一定成果相同点两次民族解放运动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兴起的;都具有时代特点,前者各国反殖反封建,后者各国反帝反封建;两次革命都有反殖反封建的双重性质;都沉重打击了殖民者;都积累了革命的斗争经验;都在斗争中相互支援2、1905年~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比较(1)相同之处:都沉重的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属于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部分,对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给予了支持(2)不同之处:①领导力量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后者是封建王公;②参加者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和社会其他阶层;后者是封建王公、土兵和广大人民;③斗争方式不同,前者是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后者是以武装起义为主;④前者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三、一战后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在俄国的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等国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开始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印度、土耳其等国家,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建立起来或迅速发展,领导着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四、二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的亚洲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这一时期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摆脱了殖民统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亚洲国家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亚洲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1、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中,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等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接着,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它们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地区的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一跃而实现了工业化,引起世界瞩目政策特点弱点问题成就启示\n国家地区各自弱点共同问题新加坡新加坡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有: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具体表现有:20世纪60年代,着手改善工业基础设施,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本国产品以减少进口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以后,开始大力发展出口工业,积极参加国际市场竞争,促进了经济起飞。在此期间,为适应世界高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形势,着手进行工业的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资本和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企业。新加坡还利用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设港口和机场,使新加坡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它还重点发展了通讯、金融等服务业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的海运业、炼油业、造船业和电子电气工业已经闻名于世,它还是世界著名的世界外汇市场。在此同时,新加坡还注意美化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美丽的花园城市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资源匮乏,市场狭小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外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也增加了许多新加坡成为一个工业发达、贸易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抓住机遇,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以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来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鼓励出口,促进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其具体表现为:发展替代进口品的工业,减少进口;后又根据本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情,利用进口原材料,加工产品出口;同时为加快发展速度,政府决定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以便在发展忠求得平衡,具体做法是先工业现代化,后农业现代化;优先发展出口工业;重点支持大型企业,首先发展先进工业区过分以来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中小企业发展缓慢,掌握政权的军人和控制经济的大资本家结合带来的贪污腐化等经济稳定高速发展,造船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泰国、马来亚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适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贸易与新加坡等国相比,经济上仍有差距经济持续增长附: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共同点:①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②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③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⑤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培养人才;⑥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2、南亚的经济发展\n南亚的主要国家是印度。印度自实现独立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努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3、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西亚各国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别,发展速度也非常不平衡。二战以后,西亚经济发展最大的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西亚产油国的经济发展。西亚的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等国都是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这里的石油财富过去一直为西方大国所控制,没有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西亚产油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产油国一起,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1960年由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国际事务忠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亚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了本国的石油工业,开始充分利用石油财富来发展本国经济。具体措施如下:①团结发展中国家中的广大产油国,冲破了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受益;②努力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同时,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西亚产油国逐步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虽然西亚产油国经济较以前都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其中,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国石油财富丰裕、人口较少,已经迈入世界富国行列;伊朗和伊拉克是西亚的两个政治军事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但由于人口多、消耗大,富裕程度仍然低于海湾石油富国。由于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等矛盾的激化,1980年~1988年,双方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严重损害了两伊的经济发展4、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共同原因和对我们有益的启示(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立足国情,不断调整(3)积极引进外国资本和高新先进技术,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4)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出口,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努力参与国际竞争(5)在经济发展同时,注意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稳定政局,并努力早就自己的资本和市场(6)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水平(7)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摆脱西方大国的控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5、比较二战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方式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工业大国的典型,其共性有: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造就经济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创造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6、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1)面临的机遇:①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道路;②二战后,世界局势处于相对稳定时期。③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④第三次科技革命\n(2)面临的问题:①人口多、基础差、各地发展不平衡,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②长期的殖民统治,受西方列强控制较严重,易产生政治或经济的动荡;③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大国的影响和制约;④亚洲国家差异大,内部矛盾复杂。(3)中国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附:1、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中国中国在世界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亚非拉其他国家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征。19世纪中期以亚洲革命风暴最为典型,属于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运动,领导者为农民阶级或封建王公,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结果基本上是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既是这次高潮的顶点,又是这次运动特点的典型代表,即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双重作用下爆发,承担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沉重打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并进一步促使二者的勾结。此外,中国以《资政新篇》领先于其他国家,预示了民族运动的新方向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和各国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加深了各国人民的灾难。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起来,为民族运动注入新的内容,这一时期的民族运动除有些地区(如非洲)继续存在旧式的民族运动以外,一种新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运动兴盛起来。亚洲的觉醒是其典型代表,领导者为资产阶级,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中国这一时期经历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演进,并且从领导组织、纲领、结果等方面代表了亚洲觉醒的最高遂平。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及内外反动势力的扼杀,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在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出现了新的特点,呈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发展道路。中国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符合本国特点的民族解放道路。20世纪20年代以后,亚非绝大多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走向低潮,但中国却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高潮,20世纪30年代,中国等国家最早开始了民族解放运动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纷纷获得独立,中国民主革命获得了胜利。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71年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2、对“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理解(1)东方是指亚洲国家,西方则指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是指工业革命后,东方大多数国家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西方列强将东方国家囊括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经济的附属。东方从属于西方,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挟此优势向世界各个地区实行了猛烈的血与火的扩张,任何闭关的壁垒都在这个优势的冲击下失去了抵抗能力,到处门户洞开,成为资本主义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东方大多数国家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些国家的经济在日益扩大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工业世界中处于一种依附的、无自主权的地位。例如,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东方从属于西方并不是东方国家在各个方面都从属于西方。例如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其文化上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虽然有“西学东渐”现象的产生,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始终占着统治地位。政治上,中国封建没落的清政府同列强之间有勾结也有斗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政治也不是完全从属于西方。(2)东方从属于西方原因的分析:近代史上,造成东西经济差距日益扩大,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其疯狂的对外掠夺是根本原因。开放性与扩张性是资本主义的突出特点,资本主义要将全世界作\n为它的活动舞台。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极力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使用廉价劳动力,攫取高额利润。这样就把东方落后国家卷入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发生,加快了东方从属于西方局面的形成。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加速,扩张能力和欲望加强。机器生产的发展,使商品生产扩大,国内市场不能满足,就需要向海外进军。机器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火车、轮船的出现,为商品远距离运输提供了条件……。工业革命大大强化了资本主义的外向性与扩张性,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海外市场、加强殖民掠夺的活动更为加剧。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工业革命正是科技发展的表现,东方从属于西方局面的形成则是社会关系革命的表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物质前提。(3)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影响第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个局面的形成,使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大增,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在世界各地的争夺,最终把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完成。第二,对东方国家来说,东方从属于西方局面的形成,一方面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经济生活,加剧了东方的贫困落后,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列强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把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带到被侵略国家,破坏了当地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慢发展。把东方国家囊括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东方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三,对整个世界来说,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个局面的形成,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世界将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共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内。六、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一、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三世界泛指亚洲(日本除外)、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原来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而后争取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60~80年代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分布在赤道以南地区,所以有时也称作“南方国家”。第三世界具有共同的特征:①从历史上看,它们有着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奴役和掠夺,他们反对奴役、压迫,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也特别强烈。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本国的独立和解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②从面临的任务看,它们在争取政治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之后,都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③从经济上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仍不发达或欠发达,表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人均年收入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人口增长率高,负担沉重;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资金和技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④从外交上看,它们都执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不主张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它们都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们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主力军。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建立是第三世界兴起的三大标志。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三世界是实现世界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第三世界拥有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重要的战略要地和战略通道,是发达国家重要的原料来源、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第三世界是当今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随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迅速崛起。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体\n结成的不结盟运动,成为当代国际舞台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目前发展中国家占联合国会员国的四分之三,这使联合国的面貌大为改观。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舞台,而且也打破了战后初期形成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把世界从两极的世界格局推向了多极的政治格局。第三世界国家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倍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剥削,不论各国的信仰如何,不论它们与超级大国的亲疏远近如何,它们在反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查看更多